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袭性白念珠菌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发娅 阎澜 +1 位作者 姜远英 徐贵丽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697-700,共4页
目的建立侵袭性白念珠菌小鼠感染模型。方法体外通过菌丝生长实验评价白念珠菌的毒力大小,通过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菌悬液感染小鼠后,观察小鼠生存时间,评价白念珠菌体内毒力大小;以感染后7 d内小鼠100%死亡为标准,建立了侵袭性白念珠菌... 目的建立侵袭性白念珠菌小鼠感染模型。方法体外通过菌丝生长实验评价白念珠菌的毒力大小,通过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菌悬液感染小鼠后,观察小鼠生存时间,评价白念珠菌体内毒力大小;以感染后7 d内小鼠100%死亡为标准,建立了侵袭性白念珠菌小鼠感染模型,对感染小鼠进行氟康唑治疗效果评价。结果白念珠菌体外毒力与体内毒力一致,4种培养基中菌丝均生长良好的菌株,体内感染小鼠后,小鼠生存率也最低;感染模型中,氟康唑对敏感白念珠菌的治疗效果强于对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P<0.05)。结论建立的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可用于药物体内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毒力 感染 小鼠 氟康唑 体内实验
下载PDF
念珠菌的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姜远英 刘伟 曹永兵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4期193-198,共6页
念珠菌是临床上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致死率高,耐药性严重,耐药机制主要包括:药物作用靶标结构变异;靶标表达增加;靶标缺失;影响药物外排;改变细胞膜甾醇成分;形成生物被膜;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路激活等。针对真菌耐药性问题,首要的... 念珠菌是临床上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致死率高,耐药性严重,耐药机制主要包括:药物作用靶标结构变异;靶标表达增加;靶标缺失;影响药物外排;改变细胞膜甾醇成分;形成生物被膜;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路激活等。针对真菌耐药性问题,首要的应对策略应是研究发现新的药靶,开发全新结构和作用方式的新药。同时,筛选研究能降低真菌耐药性的新药,通过与现有的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作为临床克服真菌耐药,防治真菌感染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耐药机制 新药靶 对策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动学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3
作者 方一杰 徐岩成 +2 位作者 安毛毛 王芳 姜远英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化合物,是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氧化、调脂等作用,研发该类药物对防治疾病、维护健康有积极意义...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化合物,是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氧化、调脂等作用,研发该类药物对防治疾病、维护健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及机制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化学结构 药代动力学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丹参素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4
作者 舒菁菁 李菲 +3 位作者 董雅芬 金磊 邹豪 张川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66-268,298,共4页
丹参是一种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传统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丹参素是其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丹参素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其心血管活性特点及作用机制方面。本文查阅了近5年来的文献,归纳总结了丹参素的药理作用特点及作用机... 丹参是一种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传统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丹参素是其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丹参素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其心血管活性特点及作用机制方面。本文查阅了近5年来的文献,归纳总结了丹参素的药理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药理作用 机制
下载PDF
中药地榆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5
作者 叶招浇 阎澜 +2 位作者 李洪娇 姜远英 曹永兵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47-50,共4页
地榆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常用于凝血、止血。近年研究发现,地榆还具有抗氧化、抗过敏、抗炎、抗菌等作用,对肿瘤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可用于各种炎症、痤疮、压疮,并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 地榆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常用于凝血、止血。近年研究发现,地榆还具有抗氧化、抗过敏、抗炎、抗菌等作用,对肿瘤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可用于各种炎症、痤疮、压疮,并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且能有效治疗子宫肌瘤。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对近年来地榆的药理作用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药理学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丹参素心血管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宁 苏瑾 +2 位作者 金磊 邹豪 张川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04-406,447,共4页
丹参素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尤其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文从清除氧自由基、调节钙平衡、保护线粒体和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等方面,对丹参素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丹参素 心血管 药理作用机制
下载PDF
NADH和NADPH代谢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姗姗 王彦 +2 位作者 李德东 曹永兵 姜远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39-1243,共5页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ADH和NADPH在机体生理与病理条件下都发挥重要的功能,本文综述了NADH和NADPH的合成和降解,重点阐述了NADH、NADPH和NADPH氧化酶的功能,并按炎症、心血管疾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不同病理状况分别叙述。当前对细...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ADH和NADPH在机体生理与病理条件下都发挥重要的功能,本文综述了NADH和NADPH的合成和降解,重点阐述了NADH、NADPH和NADPH氧化酶的功能,并按炎症、心血管疾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不同病理状况分别叙述。当前对细胞内NADH(NADPH)作用和代谢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性的研究热点,其相关机制的探讨将逐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 NADP 代谢 功能
下载PDF
临床药学思维模式培养浅谈 被引量:19
8
作者 曹永兵 梁蓉梅 +3 位作者 阎澜 王彦 曹颖瑛 姜远英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50-350,355,369,共3页
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对象,研究药物与病人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临床药师融入临床一线,运用药学专业知识,结合具体病情,协助医生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全程监测用药过程,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和合理。药... 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对象,研究药物与病人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临床药师融入临床一线,运用药学专业知识,结合具体病情,协助医生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全程监测用药过程,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和合理。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是今后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 临床药师 思维模式 培养
下载PDF
原小檗碱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曹阳 刘雯清 +2 位作者 朴光春 姜远英 曹永兵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6期1012-1017,共6页
原小檗碱类化合物是一类异喹啉生物碱,广泛存在于多个种属的植物中,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相似的骨架结构,根据骨架结构和取代基团的不同,可分为原小檗碱型、双苄基异喹啉型和阿扑芬型等。目前,对小檗碱、小檗红碱和巴马汀等化合物的药理研... 原小檗碱类化合物是一类异喹啉生物碱,广泛存在于多个种属的植物中,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相似的骨架结构,根据骨架结构和取代基团的不同,可分为原小檗碱型、双苄基异喹啉型和阿扑芬型等。目前,对小檗碱、小檗红碱和巴马汀等化合物的药理研究较为广泛。已有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原小檗碱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抗炎、降血脂、抗病原微生物、抗老年痴呆、抗心律失常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综述了该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并总结分析了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小檗碱 药理活性 骨架结构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航 阎澜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5期314-317,共4页
近年来院内白念珠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耐药菌株的产生,念珠菌感染的治疗难度也在加大。文章主要就靶酶变异、外排泵高表达、生物被膜等经典耐药途径,以及线粒体氧化呼吸抑制和钙依赖调节方式等最新进展开展综述,为针对耐药机制... 近年来院内白念珠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耐药菌株的产生,念珠菌感染的治疗难度也在加大。文章主要就靶酶变异、外排泵高表达、生物被膜等经典耐药途径,以及线粒体氧化呼吸抑制和钙依赖调节方式等最新进展开展综述,为针对耐药机制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耐药 靶酶 CDR 1 生物膜
下载PDF
新型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昱 阎澜 姜远英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2期105-113,共9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以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多烯类以及棘白菌素类等。药物治疗作为应对IFI的主要策略,现有的药物种类明显不足,并且...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以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多烯类以及棘白菌素类等。药物治疗作为应对IFI的主要策略,现有的药物种类明显不足,并且受到真菌耐药性和药物毒副作用等越来越多的制约,使得对抗真菌新药的需求愈加迫切。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策略主要包括改造现有临床常用药物和发现新靶点药物两个方面。近年值得关注的研发中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药物VT-1161和VT-1129、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CD101和SCY-078、GPI锚合成抑制剂E1210、嘧啶合成抑制剂F901318、抗真菌中药和增效剂,以及其他抗真菌新药如T-2307、尼可霉素Z和VL-2397等。该文主要综述了上述新药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以及临床试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氮唑类 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 靶点 中药 临床试验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岚 蔡同凯 +2 位作者 张立超 姜远英 曹永兵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81-483,492,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主要分为自发性和诱导性模型,通过查阅文献探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自发性和诱导性红斑狼疮模型的研究,并阐明不同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的主要特征,针对其各自优势与不足筛选更稳定、更适合自身免疫的红斑狼疮小鼠模... 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主要分为自发性和诱导性模型,通过查阅文献探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自发性和诱导性红斑狼疮模型的研究,并阐明不同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的主要特征,针对其各自优势与不足筛选更稳定、更适合自身免疫的红斑狼疮小鼠模型,为后期红斑狼疮治疗药物的研究和筛选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抗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药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小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黄芩素与氟康唑协同抗白念珠菌生物被膜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柳娅 蒋京辰 +2 位作者 姚响文 曹颖瑛 姜远英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生长形态的影响;采用XTT法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应用水-烃两相测定... 目的研究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生长形态的影响;采用XTT法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应用水-烃两相测定实验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 surface hydrophobicity,CSH)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 Time RT-PCR)实验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CSH1、EFG1、HWP1、ALS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能够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经黄芩素与氟康唑处理的白念珠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物被膜,其生长动力学及细胞表面疏水性下降,细胞疏水性相关基CSH1、菌丝形成调控基因EFG1、黏附相关基因HWP1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可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黄芩素 氟康唑 生物被膜
下载PDF
树参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莉萍 王庭芳 +2 位作者 熊礼燕 邹豪 张川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7,67,共5页
五加科Araliaceae树参属Dendropanax植物含有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炔类,萜类,皂苷,挥发油等;用于瘫痪、偏头痛、臂丛神经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扭伤、痈疖、小儿麻痹后遗症、月经不调等疾病的治疗,有抗心律失常、抗... 五加科Araliaceae树参属Dendropanax植物含有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炔类,萜类,皂苷,挥发油等;用于瘫痪、偏头痛、臂丛神经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扭伤、痈疖、小儿麻痹后遗症、月经不调等疾病的治疗,有抗心律失常、抗癌、抗菌和抗风湿、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抗肝炎病毒等药理活性。本文对树参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属植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参属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红景天苷防治急性高原病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唐若愚 屈莺歌 +4 位作者 许洪涛 阎澜 颜天华 姜远英 曹永兵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7期822-827,共6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高原缺氧条件引起细胞内活性氧增多,以及膜脂质过氧化,是引起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并促进细胞凋亡,引起急性高原病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以活性氧为线索,系统介绍了红景天苷通过清除活性氧,缓解细胞内钙离子超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高原缺氧条件引起细胞内活性氧增多,以及膜脂质过氧化,是引起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并促进细胞凋亡,引起急性高原病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以活性氧为线索,系统介绍了红景天苷通过清除活性氧,缓解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增殖分化等逆转急性高原病的分子药理机制,为理解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机制,并为研发红景天苷防治高原病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原病 发病机制 活性氧 红景天苷 分子药理机制
下载PDF
白念珠菌致病因素及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锴 鲁仁义 阎澜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白念珠菌是常驻人体的条件致病真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会引起皮肤黏膜浅层乃至全身系统性真菌感染。目前,念珠菌血症是引起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4位因素。随着经典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因侵袭性念珠菌病死亡的患者也日渐增多。为解决真菌感... 白念珠菌是常驻人体的条件致病真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会引起皮肤黏膜浅层乃至全身系统性真菌感染。目前,念珠菌血症是引起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4位因素。随着经典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因侵袭性念珠菌病死亡的患者也日渐增多。为解决真菌感染及耐药性的问题,越来越多从白念珠菌致病因素出发的新型抗真菌药物正在火热研发。该文对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生物被膜 菌丝
下载PDF
生物技术药物虚拟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颖瑛 张俊平 +3 位作者 厉建中 曹岩 朱臻宇 姜远英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生物技术药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实验周期长、成本高、实验过程复杂等各种客观问题。结合学科的工作实际和虚拟实验室的特点,对生物技术药物课程建立虚拟实验室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进一步阐述了虚拟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生物技术药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实验周期长、成本高、实验过程复杂等各种客观问题。结合学科的工作实际和虚拟实验室的特点,对生物技术药物课程建立虚拟实验室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进一步阐述了虚拟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做到虚拟实验和现实实验的相互补充,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药物 虚拟实验室 实验教学
下载PDF
黄芩素对白念珠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杉 孙建英 +1 位作者 曹颖瑛 姜远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96-800,共5页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黄芩素对白念珠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实验分黄芩素处理组与空白组,抽提细胞RNA,经杂交、洗涤后,通过计算机扫描分析黄芩素处理组和空白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情况。应用实时定量RT-PCR实验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黄芩素对白念珠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实验分黄芩素处理组与空白组,抽提细胞RNA,经杂交、洗涤后,通过计算机扫描分析黄芩素处理组和空白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情况。应用实时定量RT-PCR实验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共有52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51个,下调基因271个。差异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周期、跨膜物质转运、多药耐药、毒力因子及热休克蛋白等。结论黄芩素作用于白念珠菌后影响了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的表达可能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黄芩素抗真菌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白念珠菌 芯片分析技术
下载PDF
多胺在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姚响文 周密 +1 位作者 曹颖瑛 姜远英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多胺是一类小分子脂肪族类化合物,存在于微生物体内,其合成代谢与微生物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参与微生物的多种生理过程,在促进细胞分化、增殖,维持细胞膜、DNA和RNA的稳定,以及生理应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多胺的代谢、转运... 多胺是一类小分子脂肪族类化合物,存在于微生物体内,其合成代谢与微生物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参与微生物的多种生理过程,在促进细胞分化、增殖,维持细胞膜、DNA和RNA的稳定,以及生理应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多胺的代谢、转运以及多胺在微生物中的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多胺在微生物中的研究提供较为丰富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 微生物 代谢
下载PDF
白念珠菌耐药机制新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颜钰 曹颖瑛 姜远英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311-315,共5页
近年来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其已日益成为一些重要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其中,白念珠菌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虽然目前有多种抗真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但其耐药现象愈来愈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 近年来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其已日益成为一些重要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其中,白念珠菌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虽然目前有多种抗真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但其耐药现象愈来愈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来有关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有了较新的进展。该文就新发现的白念珠菌的耐药机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耐药机制 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