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沈锦春 郭海峰 +3 位作者 杨建军 段满林 朱四海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0.5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剂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一次给药6h再...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0.5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剂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一次给药6h再次静注氟比洛芬酯或英脱利匹特。两组患者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24、36、48h的VAS和舒适评分(BCS),记录术后吗啡用量以及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两组VAS和BCS评分在各相应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12h氟比洛芬酯组吗啡用量为(16.99±3.51)mg,明显低于吗啡组的(25.09±4.63)mg(P<0.01)。氟比洛芬酯组患者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的时间为(69.05±11.20)h,短于吗啡组的(78.05±12.94)h(P<0.05)。结论围术期使用氟比洛芬酯可减少胃癌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吗啡用量,促进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术后镇痛
下载PDF
曲马多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夏明 童建华 +3 位作者 高炟鹏 段满林 杨建军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评价曲马多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人肺腺癌细胞A549接种于培养板培养24h,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CON组),顺铂组(CIS组),3μg/ml曲马多+顺铂组(TT1组),30μg/ml曲马多+顺铂组(TT2组)和300μg/ml曲马多+顺铂... 目的评价曲马多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人肺腺癌细胞A549接种于培养板培养24h,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CON组),顺铂组(CIS组),3μg/ml曲马多+顺铂组(TT1组),30μg/ml曲马多+顺铂组(TT2组)和300μg/ml曲马多+顺铂组(TT3组),顺铂浓度均为4μg/ml。各组分别加入药物孵育48h后即刻,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Ezrin蛋白和Fasc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其余四组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TT3组MMP-2、MMP-9、Ezrin和Fasci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CIS组比较,TT1组、TT2组和TT3组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TT3组MMP-2、MMP-9、Ezrin和Fasci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曲马多剂量依赖性地增强顺铂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MMP-2、MMP-9、Ezrin和Fascin表达下调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顺铂 肿瘤侵袭 迁移
下载PDF
曲马朵对L_5脊神经结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管忍 李伟彦 +3 位作者 刘健 林宁 谢蔚影 徐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163-1166,1169,共5页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曲马朵对脊神经部分结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n=8),分别为假手术组、等渗盐水对照组、曲马朵5 mg/kg组、曲马朵10 mg/kg组、曲马朵20 mg/kg组、纳络酮预处...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曲马朵对脊神经部分结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n=8),分别为假手术组、等渗盐水对照组、曲马朵5 mg/kg组、曲马朵10 mg/kg组、曲马朵20 mg/kg组、纳络酮预处理组、育亨宾预处理组和纳络酮+育亨宾联合预处理组。采用热辐射法和vonFrey细丝法分别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WT)。结果:与术前和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大鼠在术后第4 d开始TWL变化值明显增大,MWT明显降低,并持续至术后第7 d(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曲马朵10 mg/kg、20 mg/kg组的TWL和MWT均显著延长或增大(P<0.05或P<0.01);与曲马朵10 mg/kg、20 mg/kg组相比,纳络酮和育亨宾预处理组的TWL和MWT均显著缩短或减小(P<0.05或P<0.01);与曲马朵10 mg/kg、20 mg/kg组、纳络酮和育亨宾预处理组相比,纳络酮+育亨宾预处理组的TWL和MWT均显著缩短或减小(P<0.05或P<0.01)。结论:腹腔注射曲马朵10 mg/kg、20 mg/kg对脊神经部分结扎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和热痛觉过敏具有剂量依赖性治疗作用,其抗伤害感受性作用可被纳络酮或育亨宾部分拮抗;曲马朵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可能不仅与阿片受体、α2肾上腺素受体相关,应还有其他机制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脊神经 曲马朵 抗伤害感受性作用 大鼠
下载PDF
脊髓缝隙连接蛋白-30在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
4
作者 谢滔 刘清珍 +2 位作者 王芬 江姿璐 李伟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针对脊髓缝隙连接蛋白-30(CX30)的小干扰RNA(siRNA)对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Ⅰ组)、吗啡耐受组(Ⅱ组)、错配siRNA对照组(Ⅲ组)、CX30siRNA处理...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针对脊髓缝隙连接蛋白-30(CX30)的小干扰RNA(siRNA)对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Ⅰ组)、吗啡耐受组(Ⅱ组)、错配siRNA对照组(Ⅲ组)、CX30siRNA处理组(Ⅳ组),所有大鼠鞘内置管,手术后确定导管位置并记为第0天。第1天上午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应基础潜伏期(PWTL)(P1)及背部皮下注射吗啡5mg/kg后30min的PWTL(P2),计算30min的最大可能镇痛效应比值MPE。第2~8天上午8:30,Ⅰ、Ⅱ组鞘内注射DPEC溶剂15μl,Ⅲ组鞘内注射错配siRNA 15μl,Ⅳ组鞘内注射CX30siRNA 15μl;9:00及17:00Ⅱ、Ⅲ、Ⅳ各组背部皮下注射吗啡10mg/kg,Ⅰ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9天行为学测试计算MPE,方法同第1天。随后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X30、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分析星型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的表达。结果第9天,与Ⅰ组比较,其余各组P2及MPE值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Ⅳ组P2及MPE值明显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其余各组p-ERK及CX30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Ⅳ组p-ERK及CX30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其余各组GFAP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其中Ⅱ组与Ⅲ组GFAP表达最多;与Ⅱ组比较,Ⅳ组GFAP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鞘内注射CX30siRNA可以部分缓解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CX30的表达,ERK磷酸化的下调,减少星型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耐受 星型胶质细胞 缝隙连接蛋白 CX30 小干扰RNA
下载PDF
鞘内注射孤啡肽对吗啡耐受形成及吗啡耐受大鼠抗伤害感受作用的影响
5
作者 管忍 徐建国 李伟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 :观察孤啡肽 (OFQ)对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是否具有延缓作用 ,以及 OFQ与吗啡间是否存在交叉耐受性。 方法 :本实验运用热辐射甩尾测痛模型 ,采用鞘内同时注射不同剂量的 OFQ与吗啡 ,观察其对急、慢性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 ;并观察 OF... 目的 :观察孤啡肽 (OFQ)对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是否具有延缓作用 ,以及 OFQ与吗啡间是否存在交叉耐受性。 方法 :本实验运用热辐射甩尾测痛模型 ,采用鞘内同时注射不同剂量的 OFQ与吗啡 ,观察其对急、慢性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 ;并观察 OFQ对吗啡耐受大鼠及吗啡对 OFQ耐受大鼠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 结果 :鞘内注射OFQ可延缓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 ,而对急性吗啡耐受的形成几乎无影响 ;OFQ与吗啡间无交叉耐受性。 结论 :OFQ延缓慢性吗啡耐受形成的作用可能与其通过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影响 G蛋白 - AC- c AMP系统有关 ,也可能与其抑制伏隔核多巴胺的释放有关 ;OFQ与吗啡耐受形成的机制可能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伤害性感受作用 孤啡肽 吗啡耐受 鞘内注射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对淡水淹溺后肺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莉琴 徐建国 李伟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45-549,共5页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 ,PTX)对淡水淹溺肺损伤后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 )、血管间粘附分子 (VCAM 1 )表达的影响。方法  1 8只普通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淹溺组和淹溺加己酮可可碱组三组。采用气管切开插入Car...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 ,PTX)对淡水淹溺肺损伤后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 )、血管间粘附分子 (VCAM 1 )表达的影响。方法  1 8只普通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淹溺组和淹溺加己酮可可碱组三组。采用气管切开插入Carlen’s管分隔左右两肺 ,向右肺灌淡水2 0ml/kg ,左肺自主通气的方法模拟淡水淹溺造成直接和间接肺损伤模型。于淹溺后 1、2、4、6、8h五个观察时间点采集肺组织 ,逆转录 聚合酶链 (RT 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粘附分子的表达 ,光镜下病检测中性粒细胞 (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PMN)在肺组织的浸润情况。 结果 淹溺后各时相点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 ,ICAM 1、VCAM 1mRNA表达均有显著的升高。ICAM 1mRNA淹溺后 4h达高峰为 (87 9± 6 1 ) % (P <0 0 1 ) ,6h后开始下降。PTX则可以明显抑制这种变化 (P<0 0 1 )。同样VCAM 1mRNA有微量表达 ,PTX组比淹溺组相应时相点表达减少 (P <0 0 1 )。结论 PTX可以通过降低肺淹溺后的ICAM 1、VCAM 1的表达 ,从而减轻PMN在肺内的聚集、活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淡水淹溺 肺粘附分子 肺损伤 血管间粘附分子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与脑肠互动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唐庆林 宫秀群 +2 位作者 冯根宝 李雪飞 汪芳裕 《东南国防医药》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内脏敏感性的改变与c-fos在结肠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乙酸灌肠法造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A组,n=12)和对照组(B组,n=12),造模后通过腹部回撤反应评分评价内脏敏感性;用印... 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内脏敏感性的改变与c-fos在结肠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乙酸灌肠法造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A组,n=12)和对照组(B组,n=12),造模后通过腹部回撤反应评分评价内脏敏感性;用印度墨汁肠道染色法观察小肠蠕动,以墨汁在小肠中移行的距离占整段小肠长度的百分比来观察小肠推进蠕动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结肠及中枢神经系统c-fos表达。结果该模型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特征,A组腹部回撤反应评分、结肠及中枢神经系统c-fos表达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酸灌肠法造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内脏高敏感性,c-fos的高表达参与大鼠内脏高敏感的异常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敏感性 C-FOS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沈锦春 杨建军 +3 位作者 周志强 李伟彦 谢军民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吗啡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0.5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药...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吗啡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0.5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药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一次给药6h再次静注氟比洛芬酯或英脱利匹特。两组患者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2h、术后24、48、120h五个时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CD3-CD16+CD56+)。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在手术2h、术后24、48h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20hCD3-CD16+CD56+仍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与B组比较,A组CD3+、CD4+、CD4+/CD8+在术后24h下降幅度较小(P<0.05),而NK细胞则在手术2h和术后24h下降幅度较小(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较单用吗啡镇痛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下载PDF
高渗盐水复合液对兔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及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贾宏彬 朱四海 +2 位作者 周志强 李伟彦 徐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国内外研究一直致力探讨选择合适剂型的高渗盐溶液以达到最佳减轻颅脑损伤的效果,文中选择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以下简称霍姆)研究其兔外伤性颅内压和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48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损伤兔模... 目的:国内外研究一直致力探讨选择合适剂型的高渗盐溶液以达到最佳减轻颅脑损伤的效果,文中选择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以下简称霍姆)研究其兔外伤性颅内压和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48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损伤兔模型,于伤后早期(伤后1 h)按实验分4组,其中1组假手术组,其余3组经耳缘静脉给以霍姆、甘露醇和等渗盐水。比较治疗时、治疗后30、60、120、180、240m in的颅内压和血钠的变化,动物处死后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氏兰测定对血脑屏障的影响。结果:霍姆和甘露醇组用药后颅内压迅速下降,维持时间霍姆略长于甘露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霍姆和甘露醇组均可明显降低损伤侧脑组织含水量,与等渗盐水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非损伤侧霍姆和甘露醇组可使脑组织含水量稍有减少,但与等渗盐水组比无统计学差异;损伤侧霍姆和甘露醇组脑组织伊文氏兰含量明显低于等渗盐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霍姆组给药后血钠明显升高,2 h后恢复正常。结论:霍姆具有和甘露醇一样的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和保护血脑屏障的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 脑损伤 脑水肿 颅内压 血脑屏障
下载PDF
线粒体及凋亡相关信号途径在脑缺血性损伤细胞死亡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被引量:7
10
作者 代海滨 苗晓蕾 +1 位作者 嵇晴 段满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425-2430,共6页
背景: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病理变化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现有的研究已经从细胞器水平,如线粒体等,深入研究其病理变化的机制。目的:总结和讨论线粒体及凋亡相关信号途径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 Med外文数据库... 背景: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病理变化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现有的研究已经从细胞器水平,如线粒体等,深入研究其病理变化的机制。目的:总结和讨论线粒体及凋亡相关信号途径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 Med外文数据库,以"线粒体,凋亡,脑缺血,活性氧,再灌注,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Bcl-2蛋白家族,综述"为中文检索词,以"cerebral ischemia,mitochondrion,apoptosis,reactive oxygen species,reperfusion,superoxide dismutase,nitric oxide synthase,Bcl-2 protein family,review"为英文检索词,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50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现有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可通过产生大量活性氧,进而激活多种信号途径,及调控线粒体相关凋亡途径在脑缺血性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活性氧在脑缺血导致的细胞死亡中有重要作用,不仅引起生物大分子损伤,而且可引起凋亡信号转导。线粒体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从而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及参与凋亡的内在途径调控,在细胞死亡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线粒体 细胞凋亡 脑缺血 组织构建 凋亡 活性氧 再灌注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一氧化氮合酶 Bcl-2蛋白家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米氮平对奥沙利铂诱导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NMDAR-2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晓宇 张广芬 +3 位作者 董琳 杨建军 李伟彦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米氮平对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葡萄糖+吐温80(C组)、奥沙利铂+吐温80(O组)、奥沙利铂+米氮平10mg/kg组(M1组)、奥沙利铂+米氮平20mg/kg组(M2组)和奥沙利铂+米氮平30mg/kg组... 目的探讨米氮平对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葡萄糖+吐温80(C组)、奥沙利铂+吐温80(O组)、奥沙利铂+米氮平10mg/kg组(M1组)、奥沙利铂+米氮平20mg/kg组(M2组)和奥沙利铂+米氮平30mg/kg组(M3组)。每天分别给予大鼠口服吐温80和米氮平10、20、30mg/kg,28d后测各组大鼠的热刺激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性缩足阈值(MWT)。然后重新选取3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葡萄糖+生理盐水+吐温80(C组)、奥沙利铂+生理盐水+吐温80(O组)、奥沙利铂+生理盐水+米氮平20mg/kg(M组)和奥沙利铂+WAY100635+米氮平20mg/kg(W组)。W组在给予米氮平灌胃前30min腹腔注射1mg/kgWAY100635,连续应用28d后测各组大鼠的MWT。同时应用westernblot检测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MDAR-2B)即NR2B的表达。结果在冷水缩尾测试中,其他四组大鼠的TWL在第3天和第10、17、24天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奥沙利铂注射后第7、14、21、28天,O组大鼠MWT明显低于C组(P<0.05)。治疗后第14、21、28天,M2和M3组大鼠MWT明显高于O组(P<0.05)。预先给予WAY100635,在奥沙利铂注射后第14、21、28天,W组大鼠MWT明显低于M组(P<0.05)。O组脊髓水平NR2B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5),M2和M3组明显低于O组(P<0.05)。预先给予WAY100635,W组脊髓水平NR2B表达明显高于M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引起的触觉痛觉异常与脊髓NR2B表达增高有关,米氮平可能通过5-HT1A受体减轻触觉痛觉异常和上调NR2B表达;但米氮平对冷痛觉过敏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米氮平 神经病理性疼痛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5-羟色胺1A受体
下载PDF
塞来昔布多模式镇痛用于妇科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代海滨 徐苗苗 +5 位作者 李伟彦 朱四海 嵇晴 吴智方 段满林 徐建国 《东南国防医药》 2015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多模式镇痛用于妇科经腹子宫切除手术的术后镇痛效应。方法将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术后镇痛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各20例。超前镇痛组:术前2 h给予患者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术后距第一次给药12 h、24 h再次...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多模式镇痛用于妇科经腹子宫切除手术的术后镇痛效应。方法将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术后镇痛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各20例。超前镇痛组:术前2 h给予患者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术后距第一次给药12 h、24 h再次分别口服200 mg。术后镇痛组:术后即刻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术后距第一次给药12 h、24 h再次分别口服200 mg。对照组:术前2 h给予口服安慰药,术后距第一次给药12 h、24 h再次分别口服安慰药。安慰药为复合维生素片。观察三组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的VAS评分;术后4个时间段的吗啡用量以及术后24 h、48 h的吗啡总用量。结果塞来昔布术前使用或术后使用,都在术后早期(12 h),对静息和运动状态的疼痛,镇痛效果较对照组优越(P<0.05)。而且,在术后极早期(6 h),术前使用较术后使用对术后运动状态的疼痛,镇痛效果更优越(P<0.05)。在吗啡用量方面,塞来昔布术前使用或术后使用,都可以在术后早期(术后24 h内),较对照组减少吗啡的用量(P<0.05);而且,术前使用较对照组,对吗啡的总用量(24 h和48 h),减少更明显(P<0.05)。结论塞来昔布术前、术后都应使用,并且术前开始使用对静息及运动状态疼痛的镇痛效果更优越,并减少吗啡的用量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多模式镇痛 超前镇痛 术后镇痛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