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强度脉冲超声调控滑膜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关节滑膜炎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斌 倪振洪 +7 位作者 杨鹏 旷梁 欧阳俊杰 谢杨丽 蒋宛凌 刘汨 杜晓兰 陈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7-756,共10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抑制关节滑膜炎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内侧半月板不稳定(destabilization of medial meniscus,DMM)关节炎模型。21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DMM组...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抑制关节滑膜炎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内侧半月板不稳定(destabilization of medial meniscus,DMM)关节炎模型。21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DMM组和DMM+LIPUS组。组织学分析各组膝关节滑膜病理改变,统计滑膜中iNOS或CD206阳性细胞占F4/80阳性巨噬细胞的比例。将体外培养的THP-1细胞系分为对照组、LIPUS组、LPS(lipopolysaccharide)组和LPS+LIPUS组,将Raw 264.7细胞分为LPS组和LPS+LIPUS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L-1β、TNF-α、IL-10和精氨酸酶1(Arg1)等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JNK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HP-1细胞NF-κBp65核转位状态。结果在DMM关节炎模型中,LIPUS处理后的小鼠滑膜的厚度比未处理组变薄(P<0.05),滑膜中M1型巨噬细胞比例减少(P<0.05),M2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P<0.05);在LPS诱导的炎症条件下,LIPUS处理抑制THP-1和Raw 264.7细胞的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促进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了p-JNK和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LIPUS抑制THP-1细胞NF-κB p65的核转位(P<0.05)。结论 LIPUS可以缓解关节滑膜炎,该作用可能与JNK和NF-κB通路介导的滑膜巨噬细胞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 关节炎 巨噬细胞 极化
下载PDF
再生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正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再生医学是当今生物学和医学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再生医学的概念、范畴及其与组织工程的关系,介绍了国内再生医学领域部分专家的看法和研究进展,探讨了再生医学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指出了再生医学将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再生医学 组织工程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精准医学思维对创伤诊治模式的影响与前景 被引量:8
3
作者 杨策 王海燕 +2 位作者 杜娟 杨学涛 蒋建新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20-23,共4页
随着现代急救技术和有效药物的运用,创伤患者即刻和早期死亡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创伤患者伤情转归和并发症的防治迄今仍是国际医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究其原因,创伤救治模式的经验性和普适性对于常规创伤伤情的诊治有... 随着现代急救技术和有效药物的运用,创伤患者即刻和早期死亡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创伤患者伤情转归和并发症的防治迄今仍是国际医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究其原因,创伤救治模式的经验性和普适性对于常规创伤伤情的诊治有重要价值。然而,受社会和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制约,创伤患者伤情与转归千差万别,无统一依据可循。因此,现今程序性创伤诊治模式在理念上尚有提升空间。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为创伤诊治开辟了新的视角,是对创伤伤情认识水平在理论上的深化与拓展。在转化医学时代,将创伤基础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伤员诊治,不仅对创伤精准与个体化诊治具有重要价值,也是在思维层面对创伤诊治从理论-实践-理论循环模式的提升,这对于提升创伤患者诊治水平,促进伤员康复和回归社会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精准医学 神经内分泌系统 免疫 脓毒症 预警
原文传递
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创伤感染早期诊治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策 杜娟 +2 位作者 王海燕 杨学涛 蒋建新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40-43,共4页
在创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作为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领航者",彼此间存在着密切的双向信息传递机制。神经内分泌学与免疫学相互渗透、彼此交融并能向创伤医学领域拓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 在创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作为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领航者",彼此间存在着密切的双向信息传递机制。神经内分泌学与免疫学相互渗透、彼此交融并能向创伤医学领域拓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系统拥有共同的生物学语言,即共享激素、神经递质、神经肽和细胞因子等化学信息分子及其受体,免疫系统不仅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还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某些功能。三大系统的交互联动促使创伤感染病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时空规律。近年研究提出,以神经内分泌反应为始动因素、免疫细胞为调控环节、免疫调控分子为效应靶点引发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网络联动模式,为从转化医学视角对创伤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感染 激素类 神经内分泌系统 免疫
原文传递
小破片伤的特点及救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建民 《实用医药杂志》 2017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现代战争中爆炸性武器的应用逐渐增多,且爆炸性武器的破片向小质量化发展,因此,小破片伤日益增多,成为现代战争战伤处理的重点与难点。小破片的致伤机制具有投射物致伤效应的一般规律性,小破片伤具有伤口与伤区多、伤口小、非贯通伤多... 现代战争中爆炸性武器的应用逐渐增多,且爆炸性武器的破片向小质量化发展,因此,小破片伤日益增多,成为现代战争战伤处理的重点与难点。小破片的致伤机制具有投射物致伤效应的一般规律性,小破片伤具有伤口与伤区多、伤口小、非贯通伤多等特点,其救治一方面要遵循火器伤救治的一般规律,同时,也要注重小破片伤本身的损伤特点。以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非关键部位的小破片伤多以保守治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破片伤 创伤弹道学 创伤外科学
下载PDF
武器生物损伤效应实验数据库的研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春霞 王建民 +1 位作者 陈菁 陈今润 《微计算机信息》 2010年第33期125-127,共3页
通过对武器生物损伤效应研究的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登陆内容和结构,建立武器生物损伤效应实验数据库。系统选用MS Access2003搭建数据库管理平台,Visual Basic 6.0作为前台界面开发工具,建立了由数据查询、数据管理和系统维护三大模块... 通过对武器生物损伤效应研究的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登陆内容和结构,建立武器生物损伤效应实验数据库。系统选用MS Access2003搭建数据库管理平台,Visual Basic 6.0作为前台界面开发工具,建立了由数据查询、数据管理和系统维护三大模块构成、以C/S为登陆方式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信息按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试验数据分类,包含试验动物基本信息、试验条件信息、损伤效应信息、动物伤情图例、武器物理参数信息和生物效应指标管理。本文研制的数据库可实现武器对生物损伤效应实验数据的科学、高效管理,能为武器损伤生物效应评估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器 生物损伤效应 实验 数据库
下载PDF
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在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状态下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强 纪雷 +8 位作者 何雨芩 林玲 冉亚梅 郎秀琼 李磊 王建民 梁华平 王正国 杨敏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1-203,共3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种遭遇严重创伤应激事件后出现的精神心理障碍,在PTSD状态下存在着广泛的痛觉敏化现象。目前,PTSD后的IBS、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D-天冬氨酸 状态 B亚基 受体2 大鼠 脊髓 精神心理障碍
原文传递
面向伤道冲击损伤评估的人体有限元建模与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一辉 陈菁 +4 位作者 张金洋 温垚珂 王建民 徐诚 李冠桦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14-120,共7页
为建立用于伤道冲击损伤评估的中国标准人体有限元模型,使用中国数字化虚拟人断层图像数据集,应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区域分割,应用医学图像重建软件Mimics建立几何模型,应用Geomagic Studio逆向工程软件优化几何模型,最后应用有限... 为建立用于伤道冲击损伤评估的中国标准人体有限元模型,使用中国数字化虚拟人断层图像数据集,应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区域分割,应用医学图像重建软件Mimics建立几何模型,应用Geomagic Studio逆向工程软件优化几何模型,最后应用有限元前处理工具ANSYS ICEM CFD进行人体有限元建模。由此建立了包括骨骼、器官、血管、神经和皮肤部分的中国50百分位完整人体三维几何模型,以及包括胫骨、胃、主动脉和脊髓的有限元模型。将9 mm手枪弹侵彻复合靶标(包括小腿皮肤、肌肉和胫骨)的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具有中国人体征的、标准的、系统完整的有限元模型可以用于弹头非贯穿性伤道或贯穿伤道冲击损伤仿真与评估,并为杀伤元对人体目标毁伤效应的分析与计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伤道冲击 损伤评估 中国标准人体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神经干/祖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9
作者 石丹 李磊 《感染.炎症.修复》 2011年第1期53-55,共3页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胚胎和成年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中都存在神经干/祖细胞(NSCs/NPCs)。这类神经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并表现出相应的形态和电生理特征。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使人们对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元的再生及...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胚胎和成年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中都存在神经干/祖细胞(NSCs/NPCs)。这类神经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并表现出相应的形态和电生理特征。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使人们对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元的再生及神经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的修复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迁移 趋化因子 外周神经系统 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 干/祖细胞
下载PDF
浅谈转化医学在脓毒症治疗研究中的作用
10
作者 李磊 《创伤外科杂志》 2011年第6期481-483,共3页
从脓毒症概念及定义的演变可以看出,转化医学思想已贯穿于其中,是脓毒症治疗取得不断进步的关键。建立bedside-bench-bedside的3B运行模式是当前转化医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应从组织机构、组织形式、学术思想、项目管理、项目实施和成果共... 从脓毒症概念及定义的演变可以看出,转化医学思想已贯穿于其中,是脓毒症治疗取得不断进步的关键。建立bedside-bench-bedside的3B运行模式是当前转化医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应从组织机构、组织形式、学术思想、项目管理、项目实施和成果共享等方面完善转化医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脓毒症 治疗
下载PDF
338083例颅脑损伤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79
11
作者 张溢华 邱俊 +3 位作者 王昊 徐伦山 周继红 许民辉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338 083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资料特点,对颅脑损伤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从"中华创伤数据库"中提取2001~2007年210家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住院信息,分析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分布、伤情、治... 目的回顾分析338 083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资料特点,对颅脑损伤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从"中华创伤数据库"中提取2001~2007年210家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住院信息,分析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分布、伤情、治疗结果等特点。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主要集中于11~60岁人群,占85.4%;其中31~40岁最多,占24.28%;90岁以上人数最少,占0.10%。7年间颅脑损伤患者人数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37%。从住院月份分析,7~12月是颅脑损伤发生的主要时段;年龄分布与社会群体活跃情况分布一致;致伤原因分析提示颅脑损伤主要为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男女预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1);各年龄段预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1);各年龄段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损伤的发生在年龄、性别、时间、致伤原因、治疗结果等方面存在规律性,应根据规律,在政策制定和救治过程中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以提高我国颅脑损伤救治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流行病学 回顾分析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姚东东 张洁元 +1 位作者 刘彬 李兵仓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67-1172,共6页
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机制的相关文献,对其修复过程中的微环境变化进行综述。结果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依赖于损伤神经所在的微环境,包括神经再生通道建立、神经... 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机制的相关文献,对其修复过程中的微环境变化进行综述。结果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依赖于损伤神经所在的微环境,包括神经再生通道建立、神经营养因子调节、炎性反应、激素调节、信号通路调控及酶的调节,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胞体轴突近远端的变化。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其修复微环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结合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基因工程和干细胞移植等技术,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损伤修复 炎性反应 信号通路 微环境
原文传递
吴茱萸碱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醇 梁华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558-1562,共5页
吴茱萸碱是传统中药吴茱萸中的主要生物碱之一,除具有抗炎、降低血糖等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吴茱萸碱一方面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或G0/G1期,并改变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另一方面能通过多条信... 吴茱萸碱是传统中药吴茱萸中的主要生物碱之一,除具有抗炎、降低血糖等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吴茱萸碱一方面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或G0/G1期,并改变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另一方面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如依赖于caspase、凋亡诱导因子(AIF)或通过核因子κB(NF-κB)、P38 MAPK/ERK等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坏死,从而提高肿瘤细胞的死亡率。此外,吴茱萸碱还能在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合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多种酶的活化,从而抑制血管生成,并且在体内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细胞周期 凋亡 坏死 侵袭转移
原文传递
电子鼻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何庆华 王正国 +1 位作者 田逢春 沈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2125-2127,2132,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鼻技术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方法:电子鼻是利用气体传感器阵列的响应图案来识别气味的电子系统,通常由气味取样器、气体传感器阵列和信号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介绍了电子鼻的发展状况、论述了通用电子鼻的组成、原理... 目的:探讨电子鼻技术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方法:电子鼻是利用气体传感器阵列的响应图案来识别气味的电子系统,通常由气味取样器、气体传感器阵列和信号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介绍了电子鼻的发展状况、论述了通用电子鼻的组成、原理及所用的传感器(金属氧化物传感器、导电型聚合物传感器、压电型传感器等)的特性及其医学检测中的应用。结果:电子鼻可用于检测肺部疾病(肺癌、肺结核)、糖尿病、尿毒症和细菌感染(厌氧菌、耳鼻喉感染细菌、不同类型的金黄葡萄球菌、伤口微生物感染)。结论:电子鼻作为一种无创的、快速诊断技术在疾病的早期诊断筛查及微生物感染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传感器 人工智能
下载PDF
2000年至2015年国内174起爆炸事故冲击伤诊治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策 蒋建新 +5 位作者 杜娟 王海燕 高洁 柳占立 庄茁 王正国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分析国内近十五年爆炸事故冲击伤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变迁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国内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近15年174起爆炸事件的发生原因、致伤规律以及伤亡特点,探究基于爆炸冲击伤防、诊、治的防御爆炸、减轻损伤、康复身心... 目的分析国内近十五年爆炸事故冲击伤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变迁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国内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近15年174起爆炸事件的发生原因、致伤规律以及伤亡特点,探究基于爆炸冲击伤防、诊、治的防御爆炸、减轻损伤、康复身心的一体化策略。结果爆炸事件覆盖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爆炸物成份复杂,类别多样,主要有化学品、粉尘、手机、燃气、临时爆炸装置、瓦斯、烟花爆竹、油料、锅炉以及其他少见爆炸物等,其中化学品、粉尘和手机位居爆炸原因的前3位。174起爆炸事件中,累积伤亡人数7 062人,受伤人数4 313人,死亡人数2 749人。平均每起爆炸事件伤亡数为:受伤数24.79人/起,死亡数15.80人/起,伤亡数40.59人/起。化学品(33起,79%)、粉尘(21起,78%)和燃气(20起,91%)爆炸位居暴露人员发生受伤事故数的前3位。化学品、粉尘和瓦斯爆炸伤亡人数位居前3位(2 714人/7 062人,1 268人/7 062人和1 215人/7 062人),对应平均每起伤亡人数分别为67.00人、46.96人和93.46人,对应伤亡率分别为88%,81%和100%。结论针对国内爆炸冲击伤的流行病学特点,需要针对新情况按照个体化诊治思路,形成爆炸冲击伤专家共识,建立符合国情的爆炸冲击伤救治流程,多学科整合形成应急救治小组,并基于个体化救治需求拓展诊治新设备和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 冲击伤 烧伤 粉尘 临时爆炸装置
原文传递
肺冲击伤转化研究——历史、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策 蒋建新 +1 位作者 王正国 庄茁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第1期1-5,8,共6页
冲击伤是火药、炸药等易燃、易爆品发明的副产物。肺脏作为爆炸冲击致伤中最易受累的空腔脏器,是临床冲击伤诊治的重点。与普通急性肺损伤相比,肺冲击伤在致伤原因、病理生理反应、诊治和防护、转归和预后等方面,有其特定表现形式与制... 冲击伤是火药、炸药等易燃、易爆品发明的副产物。肺脏作为爆炸冲击致伤中最易受累的空腔脏器,是临床冲击伤诊治的重点。与普通急性肺损伤相比,肺冲击伤在致伤原因、病理生理反应、诊治和防护、转归和预后等方面,有其特定表现形式与制约瓶颈。既往依据伤员症状、体征、影像学、血气分析,在肺冲击伤诊治中积累了许多经验。然而,鉴于当前安全形势和生产、生活潜在爆炸风险,爆炸物种类、理化性质、爆炸当量以及爆炸现场的复杂空间分布为肺冲击伤的诊治与防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我国创伤救治水平显著提升背景下,肺冲击伤伤员在诊治上对基于疗效和后期康复的个体化诊治需求尤为迫切,对肺冲击伤高效防护新措施渐趋关注。因此,笔者在系统回顾肺冲击伤流行病学规律基础上,从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高效防护三方面概述肺冲击伤转化研究现状,并基于瓶颈问题提出愿景和展望,以期从转化医学视角分析肺冲击伤的历史、现状,探究肺冲击伤理论成果向精准治疗和高效防护转化的可行性,尝试从既往定性诊治转化为以量化评估为基础的个体化诊治,旨在为肺爆炸冲击伤精准救治和防护范式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冲击伤 创伤和损伤 冲击耗散 精准医学 转化医学 预警
下载PDF
步枪弹对复合防护人体上躯干冲击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诚 陈菁 +3 位作者 张起宽 康建毅 董萍 刘海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97,共6页
对高速步枪弹撞击带复合防护人体上躯干冲击响应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和数值计算分析,以CT扫描获取人体上躯干建模源图像,建立了包括皮肤、肌肉、胸廓骨骼结构、主要内脏器官和纵膈在内的人体上躯干有限元模型;根据步枪弹高速侵彻特点,建立... 对高速步枪弹撞击带复合防护人体上躯干冲击响应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和数值计算分析,以CT扫描获取人体上躯干建模源图像,建立了包括皮肤、肌肉、胸廓骨骼结构、主要内脏器官和纵膈在内的人体上躯干有限元模型;根据步枪弹高速侵彻特点,建立了软硬复合防弹衣有限元模型,利用显式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高速步枪弹撞击带软硬复合防护衣的人体上躯干的冲击响应进行数值计算,获得了皮肤、胸骨、心脏、肺脏、肝脏以及胃的动态冲击响应情况。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数值计算结果定量揭示了人体上躯干靶标动力响应特性和软硬复合防弹衣后人体钝性损伤时压力传递机制,为冲击效应与损伤评估提供了基本数据,为数值模拟步枪弹高速钝击有软硬复合防护的人体靶标作用效应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枪弹 人体躯干 有限元模型 力学响应 创伤弹道
下载PDF
冲击伤的历史沿革与精准诊断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正国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冲击伤是在冲击波作用下,机体所发生的各种损伤。战争冲突、意外伤害是冲击伤发生的主要原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世界瞩目。然而,在社会安全领域,特别是在全球区域性矛盾和局部冲突加剧的背景下,爆炸事故渐... 冲击伤是在冲击波作用下,机体所发生的各种损伤。战争冲突、意外伤害是冲击伤发生的主要原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世界瞩目。然而,在社会安全领域,特别是在全球区域性矛盾和局部冲突加剧的背景下,爆炸事故渐增且呈多样化趋势,并在伤情和转归方面表现出与战时冲击伤不尽相同的新特点。为此,深入了解人类对爆炸冲击伤认识的历史变迁,洞悉其精准诊治原则,对于突破冲击伤研究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切实提升我国冲击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 冲击伤 烧伤 临时爆炸装置 诊断
原文传递
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洁 刘良明 伍亚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5期436-438,共3页
周围神经损伤通常伴随活跃的再生反应。本文就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和微环境调控分子包括相应转录因子、炎性介质、神经营养因子等促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予以概述,旨在探讨有效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相关... 周围神经损伤通常伴随活跃的再生反应。本文就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和微环境调控分子包括相应转录因子、炎性介质、神经营养因子等促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予以概述,旨在探讨有效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生长锥 细胞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综述
下载PDF
爆炸伤伤情创伤评分 被引量:8
20
作者 姚远 周继红 +1 位作者 刘大维 邱俊 《创伤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利用创伤评分探讨对爆炸伤伤情进行有效定量评估的方法。方法对爆炸性武器致伤的69只山羊生物毁伤程度分别使用传统冲击伤伤情的病理判定方法和ISS进行判定,研究此2种伤情评定方法判定结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结果(1)AIS2005中关于... 目的利用创伤评分探讨对爆炸伤伤情进行有效定量评估的方法。方法对爆炸性武器致伤的69只山羊生物毁伤程度分别使用传统冲击伤伤情的病理判定方法和ISS进行判定,研究此2种伤情评定方法判定结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结果(1)AIS2005中关于肺部冲击伤的AIS编码描述较简略,不能有效反映真实的肺部损伤情况;(2)运用结合传统病理判定方法的AIS2005损伤定级方法计算ISS,能使其与传统病理判定方法对冲击波伤的伤情判定有较好的一致性;(3)对伴有破片伤及其他损伤的冲击伤进行伤情判定时,ISS较传统病理判定标准更能准确地反映真实的伤情。结论在对肺部冲击伤进行损伤定级时,应该将AIS2005编码与传统病理判定方法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伤 多发伤 创伤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