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与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方强 陈志文 《西部医学》 2015年第2期164-166,共3页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病率高。目前针对OAB患者的临床诊断、疾病进展、疗效监测,尿动力学检查以及多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等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此外,多种OAB治疗药物也在研发之中。本文对...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病率高。目前针对OAB患者的临床诊断、疾病进展、疗效监测,尿动力学检查以及多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等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此外,多种OAB治疗药物也在研发之中。本文对OAB的诊断方法及治疗药物进展做一述评,以供基础与临床研究参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UGT2B15基因D85Y多态性和前列腺癌关系的Meta分析
2
作者 朱景振 董宗明 +3 位作者 李龙坤 刘骞 孙碧韶 宋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686-2691,共6页
目的评价UGT2B15基因D85Y(D85 to Y85)多态性和前列腺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BM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使用优势比(ORs)和95%的可信区间(95%CI)进行相关性评价。采用Begg检验和Egger检验对各项研究的发表... 目的评价UGT2B15基因D85Y(D85 to Y85)多态性和前列腺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BM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使用优势比(ORs)和95%的可信区间(95%CI)进行相关性评价。采用Begg检验和Egger检验对各项研究的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结果 Meta分析中共纳入6篇文章(病例组817例,对照组1 000例),检测显示UGT2B15基因D85Y多态性和前列腺癌具有显著的相关性(Additive模型:OR=0.72,95%CI=0.58-0.89;Dominant模型:OR=0.53,95%CI=0.35-0.81;Recessive模型:OR=0.77,95%CI=0.61-0.98;YY vs DD基因型:OR=0.53,95%CI=0.32-0.88;YD vs DD基因型:OR=0.55,95%CI=0.35-0.86)。结论 UGT2B15基因Y85可能是前列腺癌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醛酸转移酶2家族B15基因 UGT2B15 前列腺癌 单核苷酸多态. META分析
下载PDF
IP3R介导的钙释放在DI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霁 方强 +5 位作者 陈志文 陈志朋 何鹏 邓国贤 代林勇 潘进洪 《西部医学》 2015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IP3R的功能改变是否参与了逼尿肌不稳定(DI)的发生。方法对比分析DI和对照组大鼠膀胱平滑肌IP3R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观察IP3R阻断剂Heparin对DI和对照组膀胱平滑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影响。结果 DI逼尿肌细胞IP3RmRNA和蛋白... 目的探讨IP3R的功能改变是否参与了逼尿肌不稳定(DI)的发生。方法对比分析DI和对照组大鼠膀胱平滑肌IP3R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观察IP3R阻断剂Heparin对DI和对照组膀胱平滑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影响。结果 DI逼尿肌细胞IP3R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IP3R阻断剂Heparin能显著抑制DI、正常组大鼠逼尿肌肌条自发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且Heparin对DI逼尿肌条的影响效应要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 IP3R功能在DI逼尿肌组织兴奋、收缩发生中明显上调,这种上调在DI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3R 钙离子通道 逼尿肌不稳定 尿动力学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86
4
作者 赵力 沈文浩 +3 位作者 印苏培 林荣凯 王起武 周占松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大体积(≥8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TURP治疗的958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前列腺大小分为大体积前列腺组(≥80 ml,A组...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大体积(≥8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TURP治疗的958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前列腺大小分为大体积前列腺组(≥80 ml,A组)和中、小体积前列腺组(<80 ml,B组).对比研究两组TURP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A组276例,B组682例,两组年龄、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血红蛋白及血清Na+浓度降低较多、术中切除腺体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改良外科手术并发症标准评级系统评分及术后留管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最大尿流率(Qmax)从术前的(5.9±2.9) ml/s增至(17.1±8.2)ml/s,B组从术前的(6.1±3.0) ml/s增至(17.5±6.4) ml/s;A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从术前的23.7±6.1降至5.9±4.9,B组从术前的23.1±5.5降至6.2±4.4,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两组间IPSS、生命质量评分、Q.x、膀胱残余尿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治疗大体积BPH具有和治疗中、小体积BPH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症状性前列腺增生症3162例分析 被引量:50
5
作者 刘齐贵 李新 +8 位作者 麻伟青 邝丽新 张文滔 窦坤 姚建中 曹伟 周庆余 王跃力 段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评价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症状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接受HoLEP手术并得到随访的3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HoLEP手术时间(包括剜除时间和粉碎时间)、尿管留置... 【目的】评价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症状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接受HoLEP手术并得到随访的3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HoLEP手术时间(包括剜除时间和粉碎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评价手术前后最大尿流率、下尿路症状(LUTS)改善情况,对出血、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以及膀胱颈挛缩、尿道狭窄、残余腺体复发等近、远期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HoLEP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手术操作时间平均(61±18)min,平均切除前列腺质量(45±24)g,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降低(1.81±0.93)g/L,红细胞压积下降1.24%±0.43%,血钠下降(1.14±0.35)mmol/L。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1±1.1)d,拔管平均时间为(2.3±0.8)d。患者随访时间6~131个月,平均32.4个月。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进行性下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2.2±1.7)较术前(5.7±3.3)降低(t=2.447,P〈0.01),随访时进一步下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9、2.228、2.306、2.365,P〈0.05);术后最大尿流率亦有改善(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膀胱颈挛缩(4例)、尿路感染(107例)、尿道狭窄(11例)及尿失禁(11例),11例患者再次手术。【结论】HoLE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能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效果,同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经尿道逆行性输尿管镜技术诊治远端精道疾病:一种新术式 被引量:33
6
作者 李龙坤 李为兵 +5 位作者 鄢俊安 宋彩萍 宋波 张瑞祺 周占松 金锡御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6年第11期808-810,共3页
目的:使用输尿管镜行远端精道疾病诊治,探索逆行性精道疾病的腔内诊治技术。方法:经尿道置入输尿管镜,并逆行进入远端精道,对16例疑有精道疾病的患者行腔内检查和治疗。结果:F8~10输尿管硬镜顺利地逆行进入射精管、精囊及输精管... 目的:使用输尿管镜行远端精道疾病诊治,探索逆行性精道疾病的腔内诊治技术。方法:经尿道置入输尿管镜,并逆行进入远端精道,对16例疑有精道疾病的患者行腔内检查和治疗。结果:F8~10输尿管硬镜顺利地逆行进入射精管、精囊及输精管壶腹,导丝或导管可经输精管逆行到达附睾。16例患者中4例精液囊肿。3例精囊炎,3例输精管堵塞,6例正常,行相应处理,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3例患者诉会阴部不适.经对症处理后缓解,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以输尿管镜经正常解剖学路径行逆行性远端精道的腔内诊治在技术上可行,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诊治远端精道疾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 输尿管镜 精道疾病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7
作者 周远秀 李雪梅 王永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647-1649,共3页
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ic hyperplasia,BPH)患者年龄〉70岁且合并一种或多种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疾病,统称为高龄高危BPH[1]。如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高龄高危BPH患者选择微创手术改善排尿症状,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 术后护理
下载PDF
选择性前列腺切除联合膀胱颈切开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新 张家华 +7 位作者 吴晓军 沈文浩 季惠翔 鄢俊安 熊恩庆 金锡御 宋波 周占松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颈出口梗阻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小体积前列腺增生124例手术患者资料,其中单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组)61例,选择性前列腺切除加膀胱颈切开术(STURP+TUIBN组... 目的探讨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颈出口梗阻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小体积前列腺增生124例手术患者资料,其中单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组)61例,选择性前列腺切除加膀胱颈切开术(STURP+TUIBN组)63例。对两组病人的一般状况、术中术后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在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 ax)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前列腺切除质量、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IP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两组术后出院时Qm ax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STURP+TUIBN组(24.33±7.64)mL/s较TURP组(18.46±5.79)mL/s明显好转(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满意,其中STURP+TUIBN组Qm ax为(28.28±6.46)mL/s,更为理想(P<0.01)。TURP组中3例出现膀胱颈挛缩(BNC)和5例尿路感染,均较STURP+TUIBN组多。结论选择性前列腺切除联合膀胱颈切开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小体积前列腺 膀胱颈出口梗阻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排尿功能障碍致上尿路损害2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新 金锡御 +3 位作者 宋波 熊恩庆 方强 樊汝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排尿功能障碍致上尿路损害的致病机制。方法对216例排尿功能障碍导致上尿路功能损害病例的尿动力学、泌尿影像学及肾脏功能学资料进行回顾,观察膀胱残余尿、膀胱压力和膀胱容量与上尿路损害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引起上... 目的探讨排尿功能障碍致上尿路损害的致病机制。方法对216例排尿功能障碍导致上尿路功能损害病例的尿动力学、泌尿影像学及肾脏功能学资料进行回顾,观察膀胱残余尿、膀胱压力和膀胱容量与上尿路损害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引起上尿路损害的216例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是最主要的病变(89.4%,185/207);部分患者(21.2%,43/216)残余尿量不多(<50cmH2O),但已引起上尿路损害;70.1%(145/216)以上患者膀胱储尿期压力大于40cmH2O,初始尿意压力(47.4±3.2)cmH2O和最大尿意压力(51.7±9.3)cmH2O均在膀胱安全压力(40cmH2O)之上,初始尿意容量(438.4±81.7)ml明显大于安全容量(357.9±73.3)ml(P<0.01)。结论40cmH2O是上尿路损害的膀胱压安全临界值;达到或超过安全压仍继续储尿是上尿路损害的最重要原因;将膀胱压降至安全压以下以及在安全容量前排空膀胱是治疗和预防上尿路损害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尿功能障碍 上尿路 尿动力学
下载PDF
早期进食对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霞 郎琅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进食对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后6h开始首次饮温开水20~30mL,观察15~30min患者若无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遵循少量... 目的观察早期进食对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后6h开始首次饮温开水20~30mL,观察15~30min患者若无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开始逐步加量进食面汤、米汤等流质4~6次,24h后开始进食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若首次饮水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待肛门排气后再进食。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患者术后2~3d排气后进食,进食量及进食种类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早期进食有利于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取石术 早期进食 胃肠功能
下载PDF
经皮肾碎石取石术后输尿管双J管留置时间和拔管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厚勇 邓建平 +2 位作者 张恒 王永权 李龙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4-566,共3页
目的对经皮肾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患者输尿管双J管留置时间长短及拔管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84例行PC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长期留置组(n=28),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4~6周,经尿道膀胱镜下拔... 目的对经皮肾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患者输尿管双J管留置时间长短及拔管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84例行PC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长期留置组(n=28),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4~6周,经尿道膀胱镜下拔管;短期留置组(n=28),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8~12 d,经尿道膀胱镜下拔管;短期留置改良组(n=28),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8~12 d,经肾穿刺通道用改良方法拔管。3组患者于拔管后和出院后分别填写问卷调查,手术后1个月复查肾功能和利尿肾图。结果患者出院后肉眼血尿、腰胀、膀胱刺激征、泌尿系感染、发热、双J管移位、尿液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长期留置组分别与短期留置改良组、短期留置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短期留置组与短期留置改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拔管后尿道疼痛、肉眼血尿、尿道损伤、膀胱刺激征、泌尿系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短期留置改良组分别与长期留置组、短期留置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长期留置组与短期留置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1个月复查肾功能、利尿肾图,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碎石取石术后8~12 d,有针对性采用改良方法拔管,可有效缩短双J管的留置时间,避免因带管出院及置管时间过长引起的并发症,减少患者的费用和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碎石取石 双J管 留置时间 拔管方法
下载PDF
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周晓洲 季惠祥 +2 位作者 宋波 周占松 陈志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3例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膀胱癌患者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对并发症进行分级和分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313例膀胱... 目的探讨中国人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3例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膀胱癌患者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对并发症进行分级和分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313例膀胱癌膀胱全切术患者术后共118例(37.7%)出现159例次19种早期并发症,重度术后早期并发症占22.9%,死亡4例占总并发症的3.4%(4/118),死亡率为1.3%。并发症中术后不全性肠梗阻出现最多(27例次,17.0%),分类分析显示生殖泌尿系统相关并发症比例最高(59例次,37.1%)。回归分析示年龄(P=0.014)和ASA分级(P=0.019)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而尿流重建方式并不影响术后早期并发症。结论膀胱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重度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膀胱癌患者的年龄、ASA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输血量和术后早期并发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膀胱全切术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一期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肾结石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郑霁 鄢俊安 +4 位作者 李为兵 张恒 陈志文 周占松 潘进洪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一期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合并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因UPJO合并肾结石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治疗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一期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合并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因UPJO合并肾结石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治疗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双侧UPJO 1例,左侧UPJO 6例,右侧UPJO 7例。手术时间平均180.5min,较单纯UPJO治疗患者延长42min;13例患者肾结石一期取净,1例患者经ESWL处理后结石自行排出,经过平均13.6个月的随访,治疗UPJO有效率达100%,失血量平均48.8ml,平均住院6.0d,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腹膜后暂时性漏尿,UPJO合并肾结石治疗有效率、失血量、住院日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纯UPJO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一期治疗UPJO合并肾结石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输尿管硬镜 肾盂输尿管成型术
下载PDF
TVT-0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远期疗效和尿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凯 李龙坤 宋波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评估经闭孑L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远期疗效、并发症及尿动力学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1年6月24例TVT—O治疗女性SUI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远期随访尿动力学检查、生活质量评分... 目的评估经闭孑L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远期疗效、并发症及尿动力学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1年6月24例TVT—O治疗女性SUI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远期随访尿动力学检查、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2~60个月回院完成远期随访。术后远期主观成功21例(87.5%),客观成功22例(91.7%),满意23例(95.8%),生活质量评分(20.0±2.4)分。术前腹压漏尿点压为(56.6±20.1)emH2O(1cmH2O=0.098kPa),术后远期23例〉100cmH2O,1例为66cmH2O,其余尿动力学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以排尿费力(8例)和外界反射性尿意(4例)多见。结论TVT—O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优点,长期随访对于全面评价TVT-O术式远期并发症和疗效持久性有重要意义,术后尿动力学检查对于评价手术疗效和并发症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尿动力学 治疗结果 并发
原文传递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与开放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14
15
作者 潘进洪 熊恩庆 +4 位作者 宋波 李新 陈志文 李为兵 金锡御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6年第11期816-817,820,共3页
目的:比较与评价后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在治疗肾上腺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4例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和47例开放肾上腺手术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 目的:比较与评价后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在治疗肾上腺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4例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和47例开放肾上腺手术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54例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除6例中转开放,余均获成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63.5±32.3)min和(125.2±47.6)min;(35.6±21.8)ml和(287.9±179.2)ml;(2.3±1.1)天和(4.1±1.4)天;(5.6±1.8)天和(9.5±2.1)天。1例后腹腔镜手术因膈肌破裂行开放修补。开放组6例胸膜破裂,1例损伤下腔静脉大出血(>1200ml),8例因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等伤口延迟愈合。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开放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因此,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可作为肾上腺外科手术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疾病 腹腔镜 外科手术 比较
下载PDF
大鼠不稳定膀胱中ICCs细胞中HCN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3
16
作者 丁砺蠡 王永权 +3 位作者 方强 封建立 李龙坤 宋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78-581,共4页
目的研究HCN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HCN)蛋白在膀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中的表达及在不稳定膀胱ICCs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探讨ICCs细胞兴奋性变化与... 目的研究HCN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HCN)蛋白在膀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中的表达及在不稳定膀胱ICCs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探讨ICCs细胞兴奋性变化与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的关系。方法①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10例),逼尿肌稳定组(DS,n=12),逼尿肌不稳定组(DI,n=8):大鼠尿道近端结扎,建立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模型。②对各组进行HCN和c-kit免疫荧光双标,确定HCN蛋白是否在ICCs细胞上存在及HCN表达的变化。③以Western blot法检测HC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①免疫荧光双标显示,在c-kit阳性的ICCs细胞膜上,有HCN抗原的表达,c-kit阴性细胞未见HCN表达;与正常组相比,DI组、DS组HCN蛋白表达增加。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组相比,DI组、DS组的HCN表达增高,DI组增高显著(P<0.01)。结论大鼠膀胱ICCs细胞可表达HCN通道蛋白,且DI膀胱ICCs细胞HCN通道明显增多,由此导致的ICCs细胞兴奋性增高可能在DI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CS细胞 HCN通道 逼尿肌不稳定
下载PDF
ICCs细胞在正常大鼠膀胱中的分布及对逼尿肌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封建立 方强 +3 位作者 丁砺蠡 杨景 宋波 李为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58-560,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SD大鼠膀胱不同部位ICCs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分布及其对局部逼尿肌收缩的影响。方法分别于正常SD大鼠膀胱顶部、体部、底部及三角区取3mm×4mm逼尿肌组织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c-kit阳性细... 目的研究正常SD大鼠膀胱不同部位ICCs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分布及其对局部逼尿肌收缩的影响。方法分别于正常SD大鼠膀胱顶部、体部、底部及三角区取3mm×4mm逼尿肌组织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c-kit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再于上述部位取2mm×7mm肌条进行张力测定实验,比较各部位肌条频率及幅度的变化,分析其与ICCs密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膀胱中存在ICCs,三角区及顶部的ICCs密度较体部和基底部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三角区和顶部以及体部和基底部的ICCs密度均没有显著区别(P>0.05);各部位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不同,但顶部和三角区的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较体部和基底部明显增大,差异显著(P<0.05),顶部和三角区以及体部和基底部的肌条之间则没有显著区别(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与局部ICCs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大鼠膀胱中存在ICCs,膀胱各部位ICCs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其与膀胱局部肌条收缩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CS细胞 c—kit受体 膀胱
下载PDF
开放和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差异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雪梅 季惠翔 +3 位作者 潘进洪 方强 周占松 陈志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601-160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较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优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7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与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两组患者围术期的临床特征及并发...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较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优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7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与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两组患者围术期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等。结果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组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总输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组(P<0.05)。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组与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组的总并发症分别为38.7%和18.2%(P<0.05),其中重度并发症分别为6.5%和4.5%(P>0.05)。结论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因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血量显著减少,总并发症率显著减少,最终可能节约了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根治术 围手术期 并发症
下载PDF
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对其合并ED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小军 周占松 +5 位作者 张恒 何鹏 支轶 李为兵 卢根生 陈志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对其合并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方法选择415例前列腺炎继发ED的患者进行单纯针对前列腺炎的治疗,通过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评价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问卷(I... 目的探讨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对其合并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方法选择415例前列腺炎继发ED的患者进行单纯针对前列腺炎的治疗,通过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评价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问卷(IIEF-5)评分评价ED的治疗效果。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经综合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前列腺炎治愈或好转后,IIEF-5评分显著增加,部分患者勃起恢复正常,中、重度ED患者显著减少,性欲下降患者明显减少,少数有射精障碍的患者得到改善。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使大部分患者并发的ED明显改善,而对少数前列腺炎好转后ED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可联合应用PDE5i等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治疗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 被引量:11
20
作者 潘进洪 熊恩庆 +2 位作者 宋波 李雪梅 李新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年第8期577-579,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在乳糜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尿液变化,比较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在乳糜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尿液变化,比较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变化。结果:14例手术全部取得成功,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156.4±68.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7±14.7)ml;术后平均住院(9.3±2.4)天,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3天。所有患者术后乳糜尿立即消失。术后随访0.5~2.0年,患者尿液清亮,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术后半年复查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均较术前有显著增加。结论: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手术疗效肯定,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推广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尿 后腹腔镜 淋巴管结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