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的胶质瘤源性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三维成型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蒋雪峰 白家驷 +3 位作者 卞修武 卢佳友 赵雯 史景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9-582,共4页
目的比较人脑胶质瘤源性微血管内皮细胞(GDMEC)和内皮细胞样细胞ECV304三维培养血管生成特性,探讨GDMEC在血管生成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获得纯化的人脑GDMEC,以胶原为介质建立内皮细胞三维培养模型,比较观察GDMEC与EC... 目的比较人脑胶质瘤源性微血管内皮细胞(GDMEC)和内皮细胞样细胞ECV304三维培养血管生成特性,探讨GDMEC在血管生成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获得纯化的人脑GDMEC,以胶原为介质建立内皮细胞三维培养模型,比较观察GDMEC与ECV304细胞三维培养小管样结构(TLS)形成及不同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两种细胞TLS形成的诱导作用。结果所获GDMEC细胞纯度达98%,可连续传代培养。GDMEC的TLS形成数显著多于同数量、同时相点ECV304细胞的TLS形成数量。VEGF在体外对GDMEC有显著的促进TLS形成作用,且呈量效和时效关系;VEGF对ECV304细胞形成小管样结构的诱导作用弱。结论GDMEC在体外保持了内皮细胞特征和活跃的血管生成特性,对VEGF的反应性较ECV304好,因而GDMEC更适合体外血管生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内皮 血管 免疫磁化分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微血管内皮细胞 人脑胶质瘤 三维培养 ECV304细胞 体外
原文传递
肺癌流行病学最新资料与启示 被引量:173
2
作者 钱桂生 余时沧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89,共4页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9月发布的最新资料表明,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因肺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死亡人数的总和,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深入了解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是认识...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9月发布的最新资料表明,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因肺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死亡人数的总和,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深入了解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是认识其发病原因、实现早诊早治、继而降低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特点 新资料 肺癌 世界卫生组织 死亡人数 癌发病率 恶性肿瘤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39
3
作者 牟江洪 阎晓初 +5 位作者 李增鹏 王东 段光杰 向德兵 肖华亮 张沁宏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增殖状态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淋巴管特异标记podoplanin对96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淋巴管密度,以CD34标记血管检测微血管密度作为对比,并分别与Ki-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增殖状态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淋巴管特异标记podoplanin对96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淋巴管密度,以CD34标记血管检测微血管密度作为对比,并分别与Ki-67进行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淋巴管和血管增殖活性,结合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分析。结果结直肠癌中心及浅表部淋巴管多为闭锁的条索状,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状。结直肠癌边缘区淋巴管密度(51.2±25.5)及较正常结直肠组织(29.4±9.0)和肿瘤其他区域显著性增高(P<0.01),并且其淋巴管内皮Ki67指数(0.23±0.17)也较其他区域显著性增高(P<0.05)。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管受累、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且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区,癌周围淋巴管密度增加与癌细胞转移相关,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对评估其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意义 淋巴管生成 podoplanin 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KI-67指数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参数 染色检测 微血管密度 边缘区 淋巴管内皮 新生淋巴管 直肠癌组织 癌细胞转移 增殖状态 正常组织 血管检测 CD34
原文传递
近交系小鼠微卫星DNA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树辉 魏泓 史景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5-378,共4页
随机选择位于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引物42对 ,用PCR技术对C3H、C57、BALB/c、DBA、TA2、T739、B615、BACB/c -nu -nu和SCID等9种实验室常用近交系小鼠微卫星DNA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有信息的40对引物中 ,9种近交系小鼠在各基... 随机选择位于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引物42对 ,用PCR技术对C3H、C57、BALB/c、DBA、TA2、T739、B615、BACB/c -nu -nu和SCID等9种实验室常用近交系小鼠微卫星DNA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有信息的40对引物中 ,9种近交系小鼠在各基因座上均出现一条清晰条带 ,28个基因座表现为多态性。其中D3Mit22、D7Nds1、D11Mit12、D12Nds2、D15Mit17、D16Mit3、D16Mit4基因座表现为显著多态性。T739、B615和TA2的遗传背景相近 ,其相似系数分别为90 %和85 % ;其次为TA2、SCID和B615 ,其相似系数分别为80 %和82.5 %。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小鼠符合近交要求 ,筛选出的引物能典型地反映9个近交系小鼠的品系特异性和遗传背景 ,可用于常规检测小鼠品系来源和遗传背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 近交系小鼠 遗传检测
下载PDF
正常血管和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孙慧勤 邹仲敏 +2 位作者 卞修武 陈意生 史景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4-226,共3页
关键词 肿瘤血管生成 正常血管 调节机制
原文传递
对肿瘤血管生成研究之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异质性的思考 被引量:24
6
作者 卞修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9-131,共3页
关键词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 微血管构筑 抗血管生成治疗 肿瘤生物学行为 异质性 治疗性血管生成 表型 治疗效果 分子遗传学 微血管内皮
原文传递
8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 被引量:25
7
作者 谢文全 郭德玉 +6 位作者 阎晓初 孙慧勤 冯俊明 章容 辛榕 于冬梅 柳凤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801-1804,共4页
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收集孤立性纤维性肿瘤8例,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本组病例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31~62岁,平均45.3岁。发生部位包括纵隔... 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收集孤立性纤维性肿瘤8例,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本组病例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31~62岁,平均45.3岁。发生部位包括纵隔、鼻腔、腮腺、口腔、眼眶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其引起的压迫症状。主要病理学改变:肿瘤直径1.5~25.0cm,大部分边界清楚,表面包膜完整;镜下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细胞质红染,核圆形、卵圆形,无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细胞排列呈束状、编制状、漩涡状、席纹状或不规则状,可见大量胶原纤维,瘤细胞可分布于其间,间质部分玻璃样及黏液变性,散在炎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imentin阳性8例,CD34阳性7例,bcl-2阳性6例,CD99阳性7例,SMA阳性4例,S-100阳性1例。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大多数是良性梭形细胞肿瘤,结合临床特点和病理镜下表现以及免疫组化能做出准确诊断,少数有低度恶性可能,表现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组织学构像并不能完全精确的预测其预后,患者术后的定期随访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34 BCL-2 预后
下载PDF
β-链接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结直肠腺瘤腺癌组织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8
8
作者 段光杰 阎晓初 +2 位作者 卞修武 李军 陈鑫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8-522,共5页
目的 探讨 β 链接素 (β ca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7(MMP 7)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制作结直肠腺瘤 腺癌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β cat和MMP 7在结直肠腺瘤 腺癌组织的表达。结果  (1) β cat胞核异常表... 目的 探讨 β 链接素 (β ca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7(MMP 7)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制作结直肠腺瘤 腺癌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β cat和MMP 7在结直肠腺瘤 腺癌组织的表达。结果  (1) β cat胞核异常表达率在腺瘤癌变组织 (35 9% )显著高于腺瘤(16 7% )及腺癌组织 (19 7% ,P <0 0 5 )。 (2 )腺瘤伴重度异型增生者 β cat胞质、胞核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轻度者 (P <0 0 5 )。 (3)溃疡型、淋巴结转移阳性及C D期腺癌组 β cat胞核异常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隆起型、淋巴结阴性及A B期组 (P <0 0 5或P <0 0 1)。 (4)MMP 7阳性表达率在腺癌组织(6 9 2 % )显著高于正常黏膜 (15 0 % )、腺瘤 (35 0 % )及癌变组织 (46 2 % ,P <0 0 5或P <0 0 1)。(5 )溃疡型、淋巴结转移阳性及C D期腺癌组MMP 7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隆起型、淋巴结阴性及A B期腺癌组 (P <0 0 5 )。 (6 ) β cat胞质、胞核异常表达与MMP 7阳性表达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β cat胞质及胞核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同时 β cat还可能通过胞核易位增强其下游靶基因MMP 7的降解作用促进结直肠癌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MMP-7 癌组织 结直肠腺瘤 结直肠癌 表达率 Β-链接素 胞质 癌变组织 降解作用
原文传递
P物质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炎性因子IL-1β、TNF-α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恒 周占松 +2 位作者 刘丽梅 杨忠 宋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P物质(P substance,SP)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施加SP刺激后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 目的探讨P物质(P substance,SP)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施加SP刺激后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分泌的变化.结果10^-7mol/L SP的作用下,星形胶质细胞GF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0~72 h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SP在10^-9~10^-6mol/L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分泌TNF-α、IL-1β(12 h),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P<0.05),但IL-1β在SP 10^-6mol/L作用组下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P刺激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分泌炎性致痛因子TNF-α、IL-1β增多,表明周围慢性疼痛可能通过致痛递质SP介导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引起脊髓中枢神经炎性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慢性疼痛 SP IL-1Β TNF-α
下载PDF
对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被引量:22
10
作者 周小鸽 张燕林 +23 位作者 谢建兰 黄雨华 郑媛媛 李文生 陈浩 刘芳 潘华雄 韦萍 王哲 胡余昌 杨开颜 肖华亮 吴梅娟 尹为华 梅开勇 陈刚 阎晓初 孟刚 徐钢 李娟 田素芳 朱军 宋玉琴 张伟京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17-821,共5页
近年来,有关EB病毒(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的文章越来越多,EBV+LPD被使用越来越广。然而,其中所指的含义却不尽相同,由此引发了理解的困惑和交流的障碍。为此,我们通过文献复习和实际病例观察对EBV+LPD的概念进行... 近年来,有关EB病毒(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的文章越来越多,EBV+LPD被使用越来越广。然而,其中所指的含义却不尽相同,由此引发了理解的困惑和交流的障碍。为此,我们通过文献复习和实际病例观察对EBV+LPD的概念进行梳理和澄清,并阐述我们对EBV+LPD的理解和认识。总体而言,目前主流观点认为,EBV+LPD是指EBV感染的一组具有谱系的淋巴组织疾病,其中包括增生性、交界性、肿瘤性疾病。根据这个概念,EBV+LPD不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和急性重症EBV感染(EBV+嗜血细胞综合征、爆发性IM、致死性IM、爆发性EBV+T-LPD等),也不包括已经明确命名的EBV+淋巴瘤(如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EBV+LPD目前包括:(1)EBV+B细胞-LPD:淋巴瘤样肉芽肿、EBV+免疫缺陷相关LPD、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B细胞型、老年性EBV+B细胞-LPD等。(2)EBV+T/NK细胞-LPD:CAEBV-T/NK细胞型、种痘样水疱病、蚊叮超敏反应等。根据EBV+T/NK细胞-LPD的发展进程,通常可分为1级、2级和3级三个级别。第1级为增生性疾病,第2级为交界性疾病,第3级为肿瘤性疾病。EBV+LPD不同于单纯的增生性疾病(如IM)但又有重叠,也不同于典型的肿瘤性疾病(如NK/T细胞淋巴瘤)但也有重叠。临床上提高警惕,尽早识别与EBV+LPD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的苗头,从而及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在并发症发生后积极治疗挽救生命,应作为管控这类疾病更重要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疱疹病毒4型
原文传递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基础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意生 史景泉 《创伤外科杂志》 2001年第1期72-75,共4页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或感染后同时或先后出现 2个或 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或衰竭。本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分型、病因和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研究进展作了复习 。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理学 病理 分型
下载PDF
脂多糖对枯否细胞中CD14、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冯俊明 史景泉 刘友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0-351,共2页
目的 探讨脂多糖 (LPS)对枯否细胞 (KC)CD14和ToLL样受体 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 (10mg/L~ 1μg/L)或同一浓度 (10mg/L)的LPS在不同时间 (0 .5 2 4.0h)刺激培养大鼠 48h的KC并测定其CD14和TLR4、肿瘤坏死因子 (TNF)... 目的 探讨脂多糖 (LPS)对枯否细胞 (KC)CD14和ToLL样受体 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 (10mg/L~ 1μg/L)或同一浓度 (10mg/L)的LPS在不同时间 (0 .5 2 4.0h)刺激培养大鼠 48h的KC并测定其CD14和TLR4、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白细胞介素 6(IL 6)表达的变化。结果 LPS能明显上调KC中CD14、TLR4表达 ,且其表达量与LPS浓度 (10mg/L ,CD14 /GAPDH =0 .73 ,TLR4/GAPDH =0 .63 )及时间呈正相关 ,其中CD14的表达在 3~ 6h左右达到高峰CD14 /GAPDH =0 .86) ;同时 ,KC产生的活性介质能明显上调其CD14、TLR4的表达(CD14 /GAPDH =0 .70 ,TLR4/GAPDH =0 .5 9)。结论 LPS及其刺激KC后产生的活性介质与CD14、TLR4表达密切相关 ,在 1 3h的CD14、TLR4表达的增强可能主要由LPS引起 ,而此后的进一步增强可能与KC释放的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枯否细胞 CD14 影响 TOLL样受体
原文传递
抗内毒素治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麻莉 刘友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0-192,共3页
关键词 抗内毒素治疗 研究现状 内毒素即脂多糖 作用机制 内毒素
原文传递
VEGF和nm2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于冬梅 阎晓初 +2 位作者 郭德玉 柳凤轩 刘丽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2180-2182,共3页
目的探讨VEGF和nm2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nm23和CD34蛋白的表达,并根据CD34染色结果计算肿瘤的微血管密度。结果55例膀胱移... 目的探讨VEGF和nm2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nm23和CD34蛋白的表达,并根据CD34染色结果计算肿瘤的微血管密度。结果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47.3%,其表达与脉管侵袭及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组M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nm23蛋白表达阳性率63.3%,其表达与脉管侵袭及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nm23阳性组MVD低于阴性组(P<0.05);VEGF与nm23的表达强度呈负相关(r=-0·647,P<0.01),VEGF阳性表达伴nm23阴性表达者易发生转移。结论VEGF可能是膀胱癌的主要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肿瘤的生成、发展及预后相关。联合检测VEGF和nm23蛋白可以作为预测膀胱癌转移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NM23蛋白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人胶质瘤干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4活化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平轶芳 姚小红 +4 位作者 卞修武 陈剑鸿 章容 易良 周志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从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 U87中分离、培养和鉴定胶质瘤干细胞,观测其 CXCR4表达情况及其活化后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的变化。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 U87细胞中 CD133阳性细胞的比例。使用 CD133免疫磁珠分离试剂盒通过磁性细胞分选系... 目的从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 U87中分离、培养和鉴定胶质瘤干细胞,观测其 CXCR4表达情况及其活化后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的变化。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 U87细胞中 CD133阳性细胞的比例。使用 CD133免疫磁珠分离试剂盒通过磁性细胞分选系统分离胶质瘤干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术观测胶质瘤干细胞中神经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趋化因子受体 CXCR4的表达;以 CXCR4配体刺激通过钙流试验检测受体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胶质瘤干细胞成瘤情况及瘤体内 VEGF 表达情况。结果U87细胞系中 CD133阳性细胞的比例为0.5%,这些细胞具有干细胞增殖和生长特性;它们表达CXCR4,用其相应配体激活后导致胞内钙流增加、分泌 VEGF 和 IL-8增多。与 CD133阴性细胞相比,CD133阳性细胞在体外分泌 VEGF、IL-8多,在体内成瘤率高,形成的移植瘤生长迅速,表达更多VEGF。结论人恶性胶质细胞瘤细胞系 U87中含有极少量胶质瘤干细胞,表达功能性 CXCR4、分泌更多促血管生成因子,提示这些干细胞也直接参与胶质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受体 CXCR4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原文传递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抗血管生成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慧勤 陈意生 +2 位作者 史景泉 卞修武 邹仲敏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胶质瘤 微血管密度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
原文传递
Cre/LoxP系统在转基因小鼠上的应用策略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焕章 史景泉 public.cta.cq.c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5-238,共4页
Cre/LoxP位点特异重组酶系统已发展为在体内外进行遗传操作的一个新的有力工具 .该系统在转基因小鼠上的应用 ,可使转基因的表达或靶基因的缺失 /突变的位点特异DNA重组不仅发生在小鼠发育的某一阶段或特定的组织器官 ,而且 ,若与控制Cr... Cre/LoxP位点特异重组酶系统已发展为在体内外进行遗传操作的一个新的有力工具 .该系统在转基因小鼠上的应用 ,可使转基因的表达或靶基因的缺失 /突变的位点特异DNA重组不仅发生在小鼠发育的某一阶段或特定的组织器官 ,而且 ,若与控制Cre表达或功能的诱导系统结合 ,则可以时空方式体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打靶 CRE/LOXP重组系统 转基因小鼠 调控
下载PDF
人源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人NH-LBP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葛晓冬 刘友生 +3 位作者 王晓东 王长松 邓军 李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 构建人源噬菌体抗体库并制备抗人脂多糖结合蛋白氨基端片段 (NH- LBP)的单克隆抗体 (mAb)。方法:以噬菌体展示系统(pComb3H/VCSM13)建立人源噬菌体抗体库(Fab), 并以昆虫细胞sf21在无血清培养基 (SF 900Ⅱ )中,通过BAC- TO- BA...  目的: 构建人源噬菌体抗体库并制备抗人脂多糖结合蛋白氨基端片段 (NH- LBP)的单克隆抗体 (mAb)。方法:以噬菌体展示系统(pComb3H/VCSM13)建立人源噬菌体抗体库(Fab), 并以昆虫细胞sf21在无血清培养基 (SF 900Ⅱ )中,通过BAC- TO- 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来表达NH -LBP。再以NH -LBP为抗原, 从人源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可产生抗NH- LBPmAb的菌株并进行鉴定。结果: 昆虫细胞sf21可表达人源NH- LBP, 经亲和纯化柱芯 (TALON)有效纯化后, 获得约8mg的NH- LBP。成功地建立人源噬菌体抗体库, 库容达5. 0×108 CFU。经 8轮筛选后, 抗体库被富集 1. 85×104 倍。经ELISA法鉴定, 获得 3株可产生抗NH -LBPmAb的菌株(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见GenBank中的: AY337713,AY337714 )。结论: 以昆虫细胞sf21表达NH LBP及以其为抗原制备噬菌体mAb是可行的。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抗NH- LBP的二硫键稳定的Fv抗体 ( disulfidestabilizedFvfrag ments, dsFv), 研究人体内LBP的变化规律和过度炎症反应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多糖结合蚩白氨基端片段 人源噬菌体抗体库 昆虫细胞
下载PDF
SDF-1/CXCR4轴活化诱导人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及管型形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飞兰 张华蓉 +1 位作者 徐承平 卞修武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SDF-1促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管型形成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内皮祖细胞SDF-1和CXCR4表达;用MTT法、Millicell趋化法及Matrigel体外三维成型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趋化因子SDF-1促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管...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SDF-1促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管型形成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内皮祖细胞SDF-1和CXCR4表达;用MTT法、Millicell趋化法及Matrigel体外三维成型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趋化因子SDF-1促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管型形成。并应用CXCR4受体抑制剂AMD3100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内皮祖细胞表达SDF-1和CXCR4蛋白。SDF-1可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体外小管样结构的形成。AMD3100可抑制SDF-1的诱导作用。结论SDF-1/CXCR4轴在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趋化因子SDF-1 血管新生化
下载PDF
ICCs细胞在正常大鼠膀胱中的分布及对逼尿肌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封建立 方强 +3 位作者 丁砺蠡 杨景 宋波 李为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58-560,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SD大鼠膀胱不同部位ICCs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分布及其对局部逼尿肌收缩的影响。方法分别于正常SD大鼠膀胱顶部、体部、底部及三角区取3mm×4mm逼尿肌组织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c-kit阳性细... 目的研究正常SD大鼠膀胱不同部位ICCs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分布及其对局部逼尿肌收缩的影响。方法分别于正常SD大鼠膀胱顶部、体部、底部及三角区取3mm×4mm逼尿肌组织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c-kit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再于上述部位取2mm×7mm肌条进行张力测定实验,比较各部位肌条频率及幅度的变化,分析其与ICCs密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膀胱中存在ICCs,三角区及顶部的ICCs密度较体部和基底部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三角区和顶部以及体部和基底部的ICCs密度均没有显著区别(P>0.05);各部位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不同,但顶部和三角区的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较体部和基底部明显增大,差异显著(P<0.05),顶部和三角区以及体部和基底部的肌条之间则没有显著区别(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和幅度与局部ICCs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大鼠膀胱中存在ICCs,膀胱各部位ICCs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其与膀胱局部肌条收缩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CS细胞 c—kit受体 膀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