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1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后“休克心”的研究 被引量:97
1
作者 黄跃生 杨宗城 +2 位作者 迟路湘 梁晚益 闫柏刚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 探讨烧伤后休克心及其发生机制。 方法 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相结合 ,采用心功能、心肌细胞损伤、细胞膜及骨架结构损伤、心肌生物力学、心肌病理等指标观测心肌损伤程度 ;通过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心肌细胞氧利用、能量代谢及其释... 目的 探讨烧伤后休克心及其发生机制。 方法 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相结合 ,采用心功能、心肌细胞损伤、细胞膜及骨架结构损伤、心肌生物力学、心肌病理等指标观测心肌损伤程度 ;通过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心肌细胞氧利用、能量代谢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等指标探讨其机制。 结果 严重烧伤后心功能、心肌力学指标、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心肌细胞氧利用及能量代谢、心肌细胞黏弹性等均显著降低 ,细胞膜及骨架结构受损 ,心肌纤维灶性溶解、断裂 ,血浆肌球蛋白轻链 1、肌钙蛋白T及心肌组织细胞因子显著增高。 结论 严重烧伤休克期心肌即发生明显器质性损害 ,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细胞氧利用及能量代谢障碍、心肌组织水肿、失控性炎症反应等是发生休克心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心肌损害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吸入性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85
2
作者 杨宗城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关键词 吸入性损伤 烧伤 肺实质损害 窒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槲皮素的抗癌作用 被引量:75
3
作者 孟德胜 汪仕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6-188,共3页
槲皮素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癌细胞增殖、对抗致癌因子和抗癌药增敏作用等几个方面 。
关键词 槲皮素 癌症 中药 抗癌作用
下载PDF
复合皮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4
4
作者 王旭 王甲汉 +2 位作者 吴军 赵阳兵 赵雄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0-102,共3页
为了寻找理想的烧伤创面覆盖物,利用新鲜尸体制成大的真皮组织,经乙酸提取胶原,NaCl盐析纯化,冷冻干燥成固体胶原膜。该膜由胶原纤维构成立体网架,孔径在18.4~70μm之间。将异体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种植在膜的两... 为了寻找理想的烧伤创面覆盖物,利用新鲜尸体制成大的真皮组织,经乙酸提取胶原,NaCl盐析纯化,冷冻干燥成固体胶原膜。该膜由胶原纤维构成立体网架,孔径在18.4~70μm之间。将异体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种植在膜的两面,放入10%CO2培养箱内常规培养后,移植于10例深度烧伤创面,成活7例,随访一年效果满意。组织学检查证实,该复合皮具有促进表皮细胞贴附与生长,利于创面血管及非炎性结缔组织修复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皮 烧伤 创面修复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5
作者 陈军 张雅萍 肖光夏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1年第4期31-33,共3页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特性。多重耐药性是指绿脓杆菌同时对多种结构完全各异的药物耐药。绿脓杆菌中存在的抗菌药物主动泵出系统和生物膜形成是绿脓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绿脓...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特性。多重耐药性是指绿脓杆菌同时对多种结构完全各异的药物耐药。绿脓杆菌中存在的抗菌药物主动泵出系统和生物膜形成是绿脓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绿脓杆菌主动泵出系统和生物膜在耐药过程中的作用、结构、功能及表达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假单胞菌 耐药性 生物膜 主动泵出系统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烫伤后核因子-κB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王勇 黄文华 彭代智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三七总皂苷对严重烫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TNF α)mRNA的影响 ,阐明三七总皂苷对巨噬细胞分泌TNF α影响的机制 ,探索体外运用该药的最佳剂量。方法 :以 15 %体表面积Ⅲ度烫...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三七总皂苷对严重烫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TNF α)mRNA的影响 ,阐明三七总皂苷对巨噬细胞分泌TNF α影响的机制 ,探索体外运用该药的最佳剂量。方法 :以 15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小鼠为模型 ,收集腹腔巨噬细胞 ,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测NF κB的活性 ,反转录PCR测TNF αmRNA的表达。结果 :烫伤后巨噬细胞内NF κB活性与TNF α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 ,三七总皂苷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NF κB活性与TNF αmRNA的表达 ,以 0 .8mg·mL-1的剂量最明显 ,两者变化趋势相类似。结论 :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NF κB活性而降低TNF α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腹腔巨噬细胞 核因子-KB 三七总皂苷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胃肠道营养护理进展 被引量:45
7
作者 伍素华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5年第5期197-200,共4页
胃肠道营养是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之一,较之静脉营养有其独特之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果实施不当会带来一些并发症。现就胃肠道营养的适应证、禁忌证、实施方法以及并发症与其处理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胃肠道营养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氧自由基与蛋白质代谢 被引量:34
8
作者 邵洪 汪仕良 +1 位作者 尤忠义 黎鳌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1990年第1期42-44,共3页
随着对自由基研究的不断深入,氧自由基在生物体内的产生及其对生物体的作用亦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现在认为氧自由基对生物体有强大的破坏作用,可以使核酸主链断裂,碱基修饰和氢键破坏,使氨基酸修饰,蛋白质聚合和断裂,使脂质发生过氧化... 随着对自由基研究的不断深入,氧自由基在生物体内的产生及其对生物体的作用亦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现在认为氧自由基对生物体有强大的破坏作用,可以使核酸主链断裂,碱基修饰和氢键破坏,使氨基酸修饰,蛋白质聚合和断裂,使脂质发生过氧化等。因此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基础。生物体内,自由基是在分子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蛋白 疾病
原文传递
重组腺病毒载体局部介导 CTLA_4Ig延长小鼠异体移植皮肤的存活 被引量:39
9
作者 罗高兴 吴军 +6 位作者 易绍萱 杨世昕 贺伟峰 周立新 张宁 陈希炜 张小蓉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可行的延长异体移植皮肤存活的方法。方法将CTLA_4IgcDNA插入重组腺病毒载体柯氏质粒中,再通过同源重组构建CTLA_4Ig-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该表达载体对体外培养的皮肤组织块的转染情况;并应用该...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可行的延长异体移植皮肤存活的方法。方法将CTLA_4IgcDNA插入重组腺病毒载体柯氏质粒中,再通过同源重组构建CTLA_4Ig-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该表达载体对体外培养的皮肤组织块的转染情况;并应用该载体转染皮肤移植物及局部创面,观察其对昆明小鼠→Balb c小鼠背部创面异体移植皮肤存活期的影响。结果CTLA_4Ig重组腺病毒载体能成功转染并达于体外培养的皮肤组织块中;局部应用CTLA_4Ig重组腺病毒载体使小鼠异体移植皮肤存活期延长至21d。结论用腺病毒载体局部转染CTLA_4Ig能有效延长异体移植皮肤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载体 CTLA4IG 小鼠 异体移植 皮肤存活 烧伤
原文传递
早期肠道营养对烧伤后肠道功能的维护 被引量:40
10
作者 王少龙 汪仕良 +1 位作者 黎鳌 尤忠义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7-271,共5页
选择平均烧伤面积45%成人21例,随机分为早期喂养(EF 组)和延迟喂养组(DF 组),探讨早期肠道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肠道功能的维护作用。结果表明内毒素在伤后4,8天 EF 组显著低于 DF组(P<0.05~0.01);而 SOD 则呈相反的变化,在伤后4,8天 ... 选择平均烧伤面积45%成人21例,随机分为早期喂养(EF 组)和延迟喂养组(DF 组),探讨早期肠道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肠道功能的维护作用。结果表明内毒素在伤后4,8天 EF 组显著低于 DF组(P<0.05~0.01);而 SOD 则呈相反的变化,在伤后4,8天 EF 组显著高于 DF 组(P<0.01);胃泌素和胃动素除伤后第1天的大多时相点 EF 组显著高于 DF 组(P<0.05~0.01),而炎症介质 TNF 和IL—8则呈相反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1)。提示早期肠道营养可降低循环内毒素水平,减轻肠道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削弱、阻滞“内毒素——炎症介质”对肠粘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道营养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一氧化氮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0
11
作者 罗高兴 涂秋萍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5-247,252,共4页
NO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它能直接影响机体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调节多种免疫介质的合成。从而更为广泛地影响着机体的免疫机能。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对烫伤大鼠肠道黏膜机械及生物屏障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忠堂 姚咏明 +1 位作者 肖光夏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4-158,共5页
目的 :探讨严重烫伤后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对肠黏膜机械及生物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 :70只 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烫伤对照组 ( BC)、烫伤治疗组 ( BT)和假伤对照组 ( NC)。BT组伤后灌饲双歧杆... 目的 :探讨严重烫伤后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对肠黏膜机械及生物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 :70只 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烫伤对照组 ( BC)、烫伤治疗组 ( BT)和假伤对照组 ( NC)。BT组伤后灌饲双歧杆菌悬液 ( 5× 10 1 2 CFU/ L) 1.5 ml,2次 / d。观察细菌或内毒素移位、肠黏膜菌群和肠黏膜损伤情况等。结果 :1伤后 3 d,BC、BT组细菌移位率分别为 42 %和 16 % ( P=0 .0 0 40 ) ,5 d分别为30 %和 6 % ( P=0 .0 0 2 0 ) ;伤后 1d,BC组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 BT组。 2 BC组回盲部黏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仅为 NC组的 1/ 10~ 1/ 6 0 ,BT组双歧杆菌量明显增多 ;BC组大肠杆菌量在 1、3 d增加约 2 0~ 30倍 ,但 3 d后BT组大肠杆菌量显著减少并接近正常水平。 3回肠黏膜损伤以 1、3d最为明显 ,BC组伤后 5 d损伤评分仍明显高于 NC组 ( P<0 .0 5 ) ;BT组 3d时已明显修复 ,5 d已与 NC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能促进烫伤后受损肠黏膜屏障和生物屏障修复 ,有效防治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双歧杆菌 黏膜屏障 生物屏障 细菌移位 内毒素移位
下载PDF
槲皮素及其苷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3
作者 孟德胜 汪士良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32-233,共2页
关键词 槲皮素 苷类 化学特性 药理学
下载PDF
轻中度烧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特点与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33
14
作者 陈蓓婧 付青青 李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5-538,共4页
目的分析轻中度烧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其心理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简易... 目的分析轻中度烧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其心理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对188例三甲医院烧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烧伤患者PTG总分为(42.34±18.44)分,其中各因子得分:人际关系(14.92±6.64),新的可能性(9.12±5.09),个人力量(8.94±3.87),生活欣赏(6.13±3.19),精神变化(3.05±1.99)。2不同年龄烧伤患者精神变化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烧伤患者PTG总分以及个人力量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和新的可能性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女性。3心理弹性高分组PTG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TG总分与弹性总分、坚韧性因子、力量因子和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结论烧伤患者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伤后成长 心理弹性 应对方式
下载PDF
补充双歧杆菌可促进烫伤大鼠肠道分泌型sIgA合成与分泌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忠堂 姚咏明 +2 位作者 肖光夏 曹卫红 盛志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 探讨严重烫伤后补充双歧杆菌与肠道sIgA合成、分泌的关系。  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 (BC组 ,30只 )、烫伤治疗组 (BT组 ,30只 )、假伤组 (NC组 ,10只 )。BT组大鼠烫伤后灌胃双歧杆菌悬液 (5 0× 10 9CFU/ml) 1... 目的 探讨严重烫伤后补充双歧杆菌与肠道sIgA合成、分泌的关系。  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 (BC组 ,30只 )、烫伤治疗组 (BT组 ,30只 )、假伤组 (NC组 ,10只 )。BT组大鼠烫伤后灌胃双歧杆菌悬液 (5 0× 10 9CFU/ml) 1 5ml,2次 /d。观测大鼠细菌移位、肠黏膜菌群双歧杆菌量、肠道sIgA分泌和表达情况等。  结果  (1)伤后 3d ,BC组与BT组大鼠脏器细菌移位率分别为 4 2 %和 16 % (P =0 0 0 4 ) ;伤后 5d分别为 30 %和 8% (P =0 0 0 2 )。 (2 )伤后大鼠肠黏膜菌群中双歧杆菌减少 10~ 6 0倍 ,应用悬液后双歧杆菌明显增多。 (3)BC组大鼠肠黏液sIgA平均减少 30 % ,伤后 3d达最低 ;BT组 3d后基本恢复正常。伤后大鼠肠道sIgA表达减弱 ,补充双歧杆菌后sIgA表达显著增强。 (4)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与肠黏液sIg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大鼠严重烫伤后肠道sIgA产生明显受抑制 ,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可促进肠道sIgA合成与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烫伤 大鼠 肠道分泌型sIgA 细菌移位
原文传递
我国烧伤代谢营养支持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6
作者 汪仕良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97-200,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烧伤 营养支持 代谢紊乱 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近10年3911例烧伤病例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李刚荣 黄跃生 黎鳌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4-188,共5页
检索了1983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的3911例烧伤病人的病历资料,对一般情况、年龄分布、致伤原因、烧伤面积、复合伤、常见并发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132例死亡病人中,91.7%有吸入伤、内脏并... 检索了1983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的3911例烧伤病人的病历资料,对一般情况、年龄分布、致伤原因、烧伤面积、复合伤、常见并发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132例死亡病人中,91.7%有吸入伤、内脏并发症和全身性感染。提示吸入伤、内脏并发症和全身性感染仍是烧伤病人的三大主要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并发症 吸入性损伤 复合伤
原文传递
肠源性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8
作者 庄颖 张雅萍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6期403-406,共4页
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重要原因。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及毒素库,胃肠道黏膜是抵... 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重要原因。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及毒素库,胃肠道黏膜是抵御细菌入侵的重要屏障且极易受损伤。危重病患者由于缺氧、感染、应激等各种刺激使胃肠道屏障改变、胃肠道免疫功能抑制、肠道内细菌和毒素移位,参与MODS的发病,故胃肠道被认为是危重病应激的“中心器官”和MODS的“启动器”。关于肠源性脓毒症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就其机制和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脓毒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细菌移位
原文传递
快速输液对烫伤后延迟复苏休克犬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闫柏刚 杨宗城 +4 位作者 黄跃生 刘志远 刘旭盛 何保斌 梁晚益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 探讨在烧伤延迟复苏情况下 ,如何迅速纠正休克。 方法 利用犬 40 %TBSAⅢ度烫伤模型 ,2 4只犬被随机分为烫伤对照 (C)组、延迟均匀补液 (E)组和延迟快速补液 (R)组 ,观察伤前、伤后 2、6、8、12、2 4、36和 48h股动脉压 (FAP) ... 目的 探讨在烧伤延迟复苏情况下 ,如何迅速纠正休克。 方法 利用犬 40 %TBSAⅢ度烫伤模型 ,2 4只犬被随机分为烫伤对照 (C)组、延迟均匀补液 (E)组和延迟快速补液 (R)组 ,观察伤前、伤后 2、6、8、12、2 4、36和 48h股动脉压 (FAP) ,肺动脉压 (PAP) ,肺动脉楔状压 (PAWP) ,中心静脉压(CVP) ,心排出量 (CO) ,肺血管阻力 (PVR) ,外周血管阻力 (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 (1)对照组动物伤后 12 36h内全部死亡 ,E、R两组均存活 48h以上。 (2 )烫伤后各组FAP、CO明显下降 (C组CO :1.0 3± 0 .1vs 3.0 3± 0 .4,P <0 .0 1) ,SVR显著升高 ,补液后FAP、CO回升 (E组CO :1.5 6± 0 4vs 1.16± 0 .2 ,P <0 .0 5 ) ,SVR下降 ,尤以快速补液效果明显 (R组CO :2 .32± 0 .6vs 1.0 6± 0 .2 ,P <0 .0 1)。 (3)快速补液后PAP、PAWP、CVP和PVR迅速回升 ,但未超过正常范围 (PAWP :5 .84± 1.16vs 4.0 9± 1.0 7,P <0 .0 1)。 结论 在烧伤后延迟复苏情况下 ,快速补液可以迅速纠正休克 ,并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输液 烫伤 延迟复苏 休克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烧伤休克与早期损害 被引量:21
20
作者 黄跃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65-267,共3页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早期损害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