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5
1
作者 曹稳福 张玮 +2 位作者 郑礼禄 张惠娟 杜瑞宾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32-534,共3页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SPN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NP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20例均为单发,其中位于胰头部7例,胰颈部2例,胰体部5例,胰尾部6例。肿瘤呈圆形...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SPN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NP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20例均为单发,其中位于胰头部7例,胰颈部2例,胰体部5例,胰尾部6例。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椭圆形16例,分叶状4例,边界均较清楚;肿瘤大小3.3 cm×2.5 cm×2.8 cm~15.3 cm×12.6 cm×11.5 cm;实性为主型3例,囊实混合型11例,囊性为主型6例。MSCT示肿瘤实性部分呈等、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略低于胰腺,囊变坏死区呈无强化低密度区;其中2例合并少许出血,8例可见钙化,4例伴轻度胰管扩张。所有患者均无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出现肝脏转移瘤。结论:SPN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性别、年龄及影像表现,术前可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MRI在腮腺良性肿瘤诊断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丽华 郑礼禄 +1 位作者 林圣美 林宁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2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以腮腺混合瘤(pleomorphic adenoma,PA)与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s,AL)患者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MRI诊断PA、AL的价值。方法49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常规MRI和动态对比增强磁... 目的以腮腺混合瘤(pleomorphic adenoma,PA)与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s,AL)患者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MRI诊断PA、AL的价值。方法49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常规MRI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检查,于检查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以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DCE-MRI诊断PA、AL的准确率。结果超声造影诊断PA、AL的准确率(88.00%、85.19%)与MRI(84.00%、77.7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1.000;χ^(2)=0.491,P=0.484)。PA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肿块内部无囊性变,血流信号Ⅰ级;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肿块注射造影剂后呈"等进等退等增强",增强后边界清晰、有完整增强环,范围无增大。AL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肿块内部有囊性变,血流信号Ⅲ级;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注射造影剂后呈"等进慢退高增强",增强后边界清晰、有完整增强环,增强后范围无增大,囊性区无增强。PA、AL肿块的T;WI均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等、低信号,T;WI均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等、高信号;DCE-MRI序列时间-强度曲线PA以持续型为主,肿块呈渐进性强化,AL以廓清型为主,肿块呈快速强化、快速廓清。结论超声造影、DCE-MRI诊断PA、AL的准确率均较高;常规超声可鉴别PA与AL肿块内部囊性病变及血流情况;DCE-MRI序列时间-强度曲线PA肿块呈渐进性强化,AL肿块呈快速强化、快速廓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混合瘤 腺淋巴瘤 超声造影 MRI
原文传递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生命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连 《医疗装备》 2018年第20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5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5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盆底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生命质量均有所提高,且试验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够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生命质量
下载PDF
肺动脉CTA团注跟踪技术优化扫描方案 被引量:3
4
作者 奚佳汇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9期161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CTA扫描时采用造影剂团注跟踪技术,通过对造影剂用量、造影剂注射速率、感兴趣区触发阈值等技术参数的选择应用,从而找出最佳的扫描方案。方法:选取60例接受肺动脉CTA扫描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B、C、D 4组(n=1... 目的:探讨肺动脉CTA扫描时采用造影剂团注跟踪技术,通过对造影剂用量、造影剂注射速率、感兴趣区触发阈值等技术参数的选择应用,从而找出最佳的扫描方案。方法:选取60例接受肺动脉CTA扫描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B、C、D 4组(n=15),A组:碘佛醇50ml+40ml生理盐水、注射速率5.0ml/s、触发阈值100Hu;B组:碘佛醇50ml+40ml生理盐水、5.0ml/s、20Hu;C组:碘佛醇25ml+40ml生理盐水、5.0ml/s、20Hu;D组:碘佛醇25ml+40ml生理盐水、4.0ml/s、20Hu,其它扫描参数相同,采用造影剂团注跟踪技术自动触发扫描。在横断面上测量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降支及左、右肺静脉的CT值,重建图像对血管及其分支进行综合评价。结果:A、B、C、D 4组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降支的平均CT值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肺静脉的平均CT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肺动脉血管清晰度及分支血管显示情况:A组上腔静脉伪影较大、肺静脉造影剂较多;B组上腔静脉伪影较大、肺静脉基本不显影;C组上腔静脉伪影较小、肺静脉基本不显影;D组上腔静脉伪影较小、肺静脉稍显影。C组图像质量最佳。结论:采用造影剂高注射速率(5.0ml/s)、造影剂低剂量(25ml)、低阈值(20Hu)触发扫描可获取高质量的肺动脉CTA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A 造影剂团注跟踪技术(Bolus Tracking) 造影剂低剂量 低阈值
下载PDF
低剂量CT对无症状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思源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9期1960-1962,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在无症状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中作用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参加'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的244例肺癌高危人群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在无症状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中作用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参加'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的244例肺癌高危人群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2例。观察组采用低剂量CT扫描;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CT扫描。记录主机自动生成的CTDIvol、DLP、总扫描时间,并计算相应的ED。对比两组肺结节检出率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危人群肺结节和早期肺癌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DIvol、DLP、E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扫描时间也明显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检查可以在较低剂量暴露条件下,保证图像质量以满足无症状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无症状 肺癌高危人群 筛查
下载PDF
十二指肠少见原发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惠娟 杜瑞宾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1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少见原发性肿瘤MD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少见原发性肿瘤的MDCT(或MRI)特征,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十二指肠少见原发性肿瘤26例。其中间质瘤13例;原发性淋巴瘤7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少见原发性肿瘤MD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少见原发性肿瘤的MDCT(或MRI)特征,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十二指肠少见原发性肿瘤26例。其中间质瘤13例;原发性淋巴瘤7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B细胞淋巴瘤2例,黏膜相关淋巴瘤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非霍奇淋巴瘤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腺瘤2例;神经鞘瘤1例。结论十二指肠少见原发肿瘤具有不同的DSCT及MR影像特征,MDCT(或MRI)具有重要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原发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探讨颅脑CTA与MRA对颅内动脉瘤显示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许细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10期2188-2189,2197,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CTA与MRA对颅内动脉瘤显示效果比较。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同时进行颅脑CTA与MRA检查的患者共50例。结果:50例患者,以DSA检查为基准,CTA对于大型动脉瘤检出率为100%,中型动脉瘤检出率为96.7%,小型动... 目的:探讨颅脑CTA与MRA对颅内动脉瘤显示效果比较。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同时进行颅脑CTA与MRA检查的患者共50例。结果:50例患者,以DSA检查为基准,CTA对于大型动脉瘤检出率为100%,中型动脉瘤检出率为96.7%,小型动脉瘤检出率为88.9%。而MRA对于大型动脉瘤检出率为100%,中型动脉瘤检出率为93.3%,小型动脉瘤检出率为33.3%。CTA和MRA对于大型动脉瘤和中型动脉瘤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A对于小型动脉瘤的检出效果明显高于MRA,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A和MRA均能获得满意的诊断效果,但CTA对于小型动脉瘤的检出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A MRA
下载PDF
改良式开塞露通便法在ICU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严萍 梁小琴 郑清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160-161,共2页
颅脑损伤是ICU常见脑外伤疾病之一,术后预后和康复受脑功能恢复、意识状态、术后并发症等严重影响[1],其中便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它常因手术创伤、术后使用高剂量脱水药物、长时间卧床等因素引起肠道反射减弱所致[3]。颅脑外伤术... 颅脑损伤是ICU常见脑外伤疾病之一,术后预后和康复受脑功能恢复、意识状态、术后并发症等严重影响[1],其中便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它常因手术创伤、术后使用高剂量脱水药物、长时间卧床等因素引起肠道反射减弱所致[3]。颅脑外伤术后便秘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体内毒素排出,还会引起腹内压急剧增加,继发颅内压增高和加重脑水肿,甚至可引起脑疝,危及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增高 体内毒素 反射减弱 颅脑损伤 腹内压 脱水药物 意识状态 脑水肿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头颈部肿瘤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燕 陈东宁 +2 位作者 郑礼禄 曹稳福 杜瑞宾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8期1741-174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头颈部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头颈部肿瘤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发现在10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中,共检测516个部位,检出324个瘤灶,2个...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头颈部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头颈部肿瘤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发现在10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中,共检测516个部位,检出324个瘤灶,2个假阳性,192个未检出瘤灶,1个假阴性。DWI诊断头颈部肿瘤的敏感性为99.7%,特异性为99.0%。DWI诊断头颈部肿瘤与临床诊断呈较高一致性。结论:应将DWI、病理学分型及分子学诊断有效地结合起来,为临床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对肿瘤性疾病定性及定位诊断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价值 分期
下载PDF
MRI在子宫颈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思源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10期2169-2170,2176,共3页
目的:探讨MRI对宫颈癌的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6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MRI分期、术前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结果:MRI分期符合率明显高于术前临床分期符合率,差异有显着性意... 目的:探讨MRI对宫颈癌的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6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MRI分期、术前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结果:MRI分期符合率明显高于术前临床分期符合率,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MRI都是一种可依赖的影像技术,可为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追踪,提供重要的辨别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分期 术前诊断
下载PDF
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碧云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10期1851-1854,共4页
目的:对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本次研究中共计选取分析了2016年1月到2020年4月期间在我院采取了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治疗的186例患者资料,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以及CT检查,以患者... 目的:对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本次研究中共计选取分析了2016年1月到2020年4月期间在我院采取了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治疗的186例患者资料,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以及CT检查,以患者臮病理诊断结果为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MRI检查方式中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均高于CT检查方式,两种检查方式中数据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中,在Ⅳ级病变当中的检出概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0级患至Ⅲ级病变当中,MRI检查方式的检出概率高于CT检查方式,两种检查方式中数据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在骨质异常情况之中的检出概率高于CT检查方式。两种检查方式中数据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患者时,使用MRI检查方式具有显著效果,尤其在早期的骶骼关节病变当中,具有比较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 诊断 价值
下载PDF
X线与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效果观察及诊断阳性率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君燕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10期1881-1883,共3页
目的:分析X线与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阳性率诊断检查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1日-2020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的86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检查方法分为X线检查组43例,... 目的:分析X线与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阳性率诊断检查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1日-2020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的86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检查方法分为X线检查组43例,与螺旋CT检查组43例,分别给予X线和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患儿经检查的具体诊断结果,以及阳性率的检出准确情况。结果:X线检查组阳性率检查检出率为90.2%,CT检查组阳性率检查检出率为95.2%。螺旋CT检查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2.391)。结论:采用X线与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进行检查在临床上均可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阳性诊断检出率螺旋CT检查要优于X线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螺旋CT 小儿气管、支气管 异物诊断 阳性率
下载PDF
CT造影剂致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13
作者 邓菲菲 王芬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8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讨CT造影剂导致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1—6月,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放射科收治的450例行CT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出现CT造影剂过敏反应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450例中,25例发生轻度过敏反应,2例发生中度过... 目的探讨CT造影剂导致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1—6月,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放射科收治的450例行CT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出现CT造影剂过敏反应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450例中,25例发生轻度过敏反应,2例发生中度过敏反应,无重度过敏反应发生。年龄≤40岁145例,发生过敏反应3例(2. 1%); 40~60岁165例,发生过敏反应7例(4. 2%);≥60岁140例,发生过敏反应17例(12. 1%)。对比剂使用量≥50 ml有235例,发生过敏反应23例(9. 7%);≤50 ml有215例发生过敏反应4例(1. 8%)。结论年龄越大,体质越弱患者的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也与使用剂量的大小、使用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造影剂 过敏反应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低电压和低注射量对比剂对肺动脉CTA检查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陈晓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9期1972-197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低电压和低注射量的对比剂对肺动脉CTA检查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选择50例预行肺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人。对照组患者注射50ml对比剂,管电... 目的:探讨分析低电压和低注射量的对比剂对肺动脉CTA检查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选择50例预行肺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人。对照组患者注射50ml对比剂,管电压设置为120kV,实验组患者注射对比剂25ml,管电压设置为800kV。比较两组检查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图像质量主要从主观评分和CNR、SNR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辐射剂量从ED、CTDIvol和DLP三方面进行评价比较。结果:两组检查得到的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实验组的ED、CTDIvol和DL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CTA检查时采用低电压和低注射量对比剂,图像质量保持较好,不影响临床诊断,同时检查时的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A 低电压 对比剂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观察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3D-CTA)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效果
15
作者 赵琳 杜瑞宾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8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9年5月—2020年10月接收的80例确诊为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所有患...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9年5月—2020年10月接收的80例确诊为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3D-CTA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3D-CTA检查,颅内多发动脉瘤检出77例,诊断准确率是96.25%。通过不同角度的旋转,能够将颅内动脉瘤清楚的显示出来,通过观察3D-CTA彩色图像,能够将动脉瘤生长方向、载瘤动脉、立体形态、瘤颈宽窄和瘤体大小等显示出来。动脉瘤分布位置:基底动脉瘤、椎动脉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大脑前动脉瘤、颈内动脉末端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占比分别是1.25%、1.25%、8.75%、7.50%、1.25%、1.25%、11.25%、30.00%、15.00%、12.50%、6.2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将多发动脉瘤所处位置及病变状况等清楚的显示出来,从而更好的判断疾病,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 128层螺旋CT 诊断准确率 基底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瘤
下载PDF
1.5T磁共振使用不同b值于脑梗塞扩散加权图像上的分析
16
作者 高文慧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10期1876-1879,共4页
目的:比较1.5T磁共振使用二种b值在诊断脑梗塞的价值。方法: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对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和亚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分别采用b值为1000 s/mm^(2)和1500 s/mm^(2)进行DWI的检查,圈选ROI以进行图像信号强度(SI... 目的:比较1.5T磁共振使用二种b值在诊断脑梗塞的价值。方法: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对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和亚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分别采用b值为1000 s/mm^(2)和1500 s/mm^(2)进行DWI的检查,圈选ROI以进行图像信号强度(SI)与扩散系数(ADC)测量。结果:1.5T MR DWI系列中,b值使用1000 s/mm^(2),在脑梗塞区的信号强度平均值±标准偏差为(1344.5±412.9),扩散系数ADC map平均值±标准偏差为(5.6±1.4)×10^(-4)mm^(2)/s;在同一张图像对侧正常区量测的信号强度等于(645.7±142.9),扩散系数ADC map等于(8.2±1.1)×10^(-4)mm^(2)/s,背景区信号强度等于(12.0±3.5)。b值使用1500 s/mm^(2)时,在脑梗塞区的信号强度等于(1047.9±212.7),扩散系数ADC map等于(4.9±1.2)×10^(-4)mm^(2)/s,在同一张图像对侧正常区量测的信号强度等于(434.1±90.8),扩散系数ADC map等于(7.5±1.0)×10^(-4)mm^(2)/s,背景区信号强度等于(11.7±2.7),CNR等于(65.5±35.4)at b=1000 vs(56.3±25.3)at b=1500﹝P<0.034﹞,SNR等于(123.5±55.8)at b=1000 vs(95.7±35.2)at b=1500﹝P<0.0004﹞,两者比对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结论:低b值较高b值有助于脑梗塞的检测,对高b值及传统磁共振有补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脑梗塞 扩散系数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呼吸导航与屏气三维T1加权图像于病患无法屏气时的肝脏成像质量比较
17
作者 陈凯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10期1880-1883,共4页
目的:比较呼吸导航与屏气三维T1加权图像于病患无法屏气时的肝脏成像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自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收集其中皆包含造影后闭气三维T1加权梯度回波轴切面图像及造影后呼吸导航三维T1加权梯度回波轴切面图像,共24... 目的:比较呼吸导航与屏气三维T1加权图像于病患无法屏气时的肝脏成像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自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收集其中皆包含造影后闭气三维T1加权梯度回波轴切面图像及造影后呼吸导航三维T1加权梯度回波轴切面图像,共24例病患,分别在肝脏的第四、六及第七叶相对应处,计算对比噪声比。另将图像由两位放射科主治医师针对解剖结构及伪影表现进行图像质量评分,使用五级分法。结果:在对比噪声比方面,呼吸导航组为(23.60±7.30)分优于屏气组的(17.00±4.70)分(p<0.001);在图像质量方面,呼吸导航图像为(4.20±0.97)分,闭气图像为(2.17±0.83)分(p<0.001)。结论:在三维T1加权梯度回波序列上,呼吸导航应用在无法配合屏气的病患上,提供了更好的对比噪声比及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呼吸导航 对比噪声比 三维T1加权梯度回波
下载PDF
CE-MDCT征象、临床特征对胃癌腹膜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淑香 陈晓芳 杜瑞宾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55-1760,共6页
目的评估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CE-MDCT)征象、临床特征对胃癌腹膜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术前全腹部增强CT征象及临床、病理资料共336例(男237例,女99例),以手术、活检或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查为金标准分为腹膜... 目的评估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CE-MDCT)征象、临床特征对胃癌腹膜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术前全腹部增强CT征象及临床、病理资料共336例(男237例,女99例),以手术、活检或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查为金标准分为腹膜转移组(102例)与无腹膜转移组(234例)。构建临床特征、CT征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对比其预测腹膜转移的效能。结果 (1)CE-MDCT征象模型:最终纳入模型的因素有胃癌原发灶最大径、病变静脉期强化程度、浆膜、腹膜及腹腔积液情况,其回归系数B分别为1.644、0.016、1.927、3.116、2.903,提示胃癌原发灶越大、病变强化程度越明显、有浆膜不光整、腹膜密度异常及腹腔积液的患者发生腹膜转移的可能性增加,相应的OR值分别为5.175、1.016、6.867、22.561、18.226;上述CT征象联合预测腹膜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敏感性为87.3%,特异性为90.2%。而两组的胃壁增厚层度及淋巴结肿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特征模型:最终纳入模型的因素为性别、CA125、CEA、CA724,CA125、CA724升高患者腹膜转移发生概率增加,OR值分别为13.998和7.88,而性别(男vs女)、CEA(+vs-)回归系数B为负值,OR值分别为0.531、0.174。临床特征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654,敏感性为43.1%,特异性为77.4%。结论 CE-MDCT征象模型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效能较临床模型好,其准确性及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临床特征模型,特别是腹膜受累和腹腔积液是腹膜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若能运用此模型对胃癌患者进行初步术前筛查,或可避免不必要或不适时的手术,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腹膜转移 临床特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腹膜区CE-MDCT纹理分析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淑香 陈晓芳 张惠娟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63-196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腹膜区增强多排螺旋CT(CE-MDCT)纹理分析参数在预测胃癌腹膜转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3例(男180例,女83例)胃癌病例的术前增强CT图像及手术、病理资料,应用Firevoexl软件对其静脉期CE-MDCT图像进行腹膜区纹理分析,获... 目的初步探讨腹膜区增强多排螺旋CT(CE-MDCT)纹理分析参数在预测胃癌腹膜转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3例(男180例,女83例)胃癌病例的术前增强CT图像及手术、病理资料,应用Firevoexl软件对其静脉期CE-MDCT图像进行腹膜区纹理分析,获得Mean、StDev、Inhomogenity、Skewness、Kurtosis、Entropy等纹理特征参数。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腹膜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统计分析两组的腹膜区纹理特征参数对腹膜转移与否的预测价值。结果腹膜转移组与无转移组Mean对比的P值为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StDev、Inhomogenity、Skewness、Kurtosis、Entropy的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及综合纹理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7、0.681、0.875、0.727、0.876、0.897,在诊断阈值分别为0.392、15.73、0.034、3.002、32.55和0.57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53%、88.69%,46.32%、89.29%,72.63%、94.05%,70.53%、72.02%,69.47%、93.45%和69.47%、95.83%。Inhomogenity、StDev、纹理综合与Entropy、Skewness、Kurtosis的AUC对比的P值均<0.0001,说明其对胃癌腹膜转移与否的预测价值前三者高于后三者,但纹理综合、Inhomogenity、StDev三者之间的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单纯Inhomogenity或StDev即能达到较高的诊断价值。CT阅片与纹理分析两种方法诊断腹膜转移与否的检验结果基本一致(Kappa值0.577,P值=0.000),纹理分析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阅片方法(配对卡方检验,P值=0.036)。结论腹膜区纹理特征参数对胃癌腹膜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Inhomogenity、StDev的诊断效能相对较高且高于CT阅片,进一步探讨或可提高术前预测腹膜转移的准确性,为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纹理分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腹膜弥漫性少见病之MDCT征象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淑香 陈晓芳 +1 位作者 杜瑞宾 张惠娟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总结累及大网膜的腹膜弥漫性少见病的MDCT特征,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腹膜弥漫性少见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中,腹膜间皮瘤2例,Burkkit淋巴瘤2例,结核性腹膜炎6例;男... 目的总结累及大网膜的腹膜弥漫性少见病的MDCT特征,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腹膜弥漫性少见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中,腹膜间皮瘤2例,Burkkit淋巴瘤2例,结核性腹膜炎6例;男8例,女2例,年龄5~76岁,平均年龄42.7岁。影像表现为:(1)弥漫型腹膜间皮瘤:大网膜、肠系膜间隙浑浊且广泛不均匀增厚、呈“丝瓜瓢状”“污秽征”,增强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沿着腹膜不均匀浸润呈“塑形征”,并可累及腹腔组织器官的腹膜面,但肠系膜血管间隙及与之相连的腹膜后大血管间隙区、腹膜后器官无受累呈“回避征”,腹腔积液少-中量,沿肝、脾、胃周及结肠旁沟、结肠下间隙分布,较少有淋巴结肿大。(2)累及腹膜的弥漫性淋巴瘤具有“蒸馒头征”“血管漂浮征”及胃肠道病变的动脉瘤样扩张等特征性,常并腹腔脏器浸润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但密度均匀、很少坏死。(3)结核性腹膜炎腹膜增厚较均匀,临近肠管可轻度增厚,易粘连甚至出现肠梗阻,腹腔积液较多且包裹呈“铠甲样”聚积于腹腔前外侧,肠管受压向内后聚集;多继发于肺部结核。结论弥漫型腹膜间皮瘤、淋巴瘤、结核性腹膜炎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认识上述特征能提高诊断准确性,但部分重叠应密切结合临床及影像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间皮瘤 淋巴瘤 结核性腹膜炎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