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奎城 沈晓娜 +6 位作者 杨式芹 林元波 周朝晖 谢剑锋 陈炜 翁育伟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甲流)大流行前后福建省人群甲流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2008年甲流流行前血清标本800例和2010年1-4月甲流流行后不同地区血清标本1250例,以血凝抑制试验方法(HI)检测血清HI抗体。结果甲流流行后人群HI抗体≥1...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甲流)大流行前后福建省人群甲流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2008年甲流流行前血清标本800例和2010年1-4月甲流流行后不同地区血清标本1250例,以血凝抑制试验方法(HI)检测血清HI抗体。结果甲流流行后人群HI抗体≥1∶10和≥1∶40的阳性率分别从流行前的6.5%和0.63%上升为52.72%和36.24%(P<0.01),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从5.39上升为18.26(P<0.01)。流行后各年龄组人群HI抗体都显著高于流行前,以6-17岁为最高,HI抗体≥1∶10和≥1∶40的阳性率及GMT分别达到74.02%、57.22%和38.15,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男女性之间HI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福州市人群HI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设区市。在接种甲流疫苗的人群中,HI抗体≥1∶10和≥1∶40的阳性率分别为83.84%和64.62%,GMT为46.62,分别显著高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32.72%,18%和7.48(P<0.01)。结论甲流流行后福建省人群HI抗体显著提高,已形成一定的免疫屏障,但应加强重点年龄组人群疫苗接种,防控甲流流行出现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血清流行病学 HI抗体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奎城 沈晓娜 +6 位作者 杨式芹 林元波 周朝晖 谢剑锋 陈炜 翁育伟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6-558,共3页
甲型H1N1流感(甲流)病毒是4源重配病毒,由经典猪流感病毒、欧洲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重配而成,人群对甲流病毒普遍易感。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甲流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血清流行病学 猪流感病毒 重配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 人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 2009年
下载PDF
福州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式芹 沈晓娜 +6 位作者 郑奎城 林元波 周朝晖 谢剑锋 陈炜 翁育伟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87-891,共5页
目的了解在不同流行时期福州市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甲流)血清抗体水平。方法自2009年11月30日至2010年3月22日,共5次在福州市的4家医院和1家采供血机构随机选择调查对象,每次调查采集400例血清。以血凝抑制试验方法 (haemagglutination ... 目的了解在不同流行时期福州市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甲流)血清抗体水平。方法自2009年11月30日至2010年3月22日,共5次在福州市的4家医院和1家采供血机构随机选择调查对象,每次调查采集400例血清。以血凝抑制试验方法 (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检测血清HI抗体。结果 5次调查的人群甲流HI抗体阳性率依次为1.75%、8.00%、11.25%、12.50%和14.2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则分别为5.49、6.81、7.59、8.83和8.54。不同时间段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个年龄组中,以6-17岁的抗体阳性率和GMT的增长幅度最大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之间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种甲流疫苗的人群中,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46.43%和28.99,均显著高于非接种者的7.20%和6.76(P<0.01)。结论至2010年3月20日,福州市人群甲流抗体水平显著提高,已初步形成免疫屏障,但应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血清流行病学 H1抗体
下载PDF
开放环境实验猕猴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开铅 李志雄 +3 位作者 李莉莎 周建华 张榕燕 范春梅 《福建畜牧兽医》 2011年第6期1-4,共4页
为了解开放环境普通级猕猴(Macaca mulatta)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糖溶液漂浮法对108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共检查出阿米巴(Amoeba sp.)、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福氏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 为了解开放环境普通级猕猴(Macaca mulatta)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糖溶液漂浮法对108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共检查出阿米巴(Amoeba sp.)、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福氏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fuelleborni)、鞭虫(Trichuris sp.)和猴结节线虫(Oesophagostomum apiostomun)5种寄生虫。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9.1%。其中阿米巴感染率最高,为35.2%,福氏类圆线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鞭虫感染率次之,分别为33.3%、27.8%、23.1%,猴结节线虫感染率最低,为7.4%;寄生虫混合感染率为45.4%,其中同时感染2种占20.4%,同时感染3种占19.4%,同时感染4种占4.6%,同时感染5种占0.9%。线虫感染率为40.7%,线虫混合感染率为20.4%,同时感染2种占17.6%,同时感染3种占2.8%。对福氏类圆线虫卵、鞭虫卵和猴结节线虫卵进行感染强度测定,97%以上阳性样品线虫卵的EPG值在2000以下。阿米巴、结肠小袋纤毛虫、福氏类圆线虫、鞭虫和猴结节线虫均可感染人,因此,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级动物 猕猴 肠道寄生虫 感染 调查
下载PDF
将乐县野猪陶氏颚口线虫病流行现状调查及虫卵发育至早期第三期幼虫的试验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开铅 陈月香 +2 位作者 张榕燕 李莉莎 杨发柱 《福建畜牧兽医》 2011年第4期1-3,共3页
福建省将乐县为我国陶氏颚口线虫病典型流行区,野猪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感染率高达59.6%(140/235),强度为1~28条虫。在28℃水温下,成熟虫卵经7~8d发育成为第一期幼虫的虫卵,第一期幼虫有鞘膜;虫体停留于卵内经2d行一次蜕皮,蜕皮后孵... 福建省将乐县为我国陶氏颚口线虫病典型流行区,野猪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感染率高达59.6%(140/235),强度为1~28条虫。在28℃水温下,成熟虫卵经7~8d发育成为第一期幼虫的虫卵,第一期幼虫有鞘膜;虫体停留于卵内经2d行一次蜕皮,蜕皮后孵出带鞘的第二期幼虫;这种幼虫被剑水蚤吞食后,穿过肠壁进入血腔生长发育,经12d发育成为早期第三期幼虫,即在剑水蚤中再行一次蜕皮发育为早三期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乐县 野猪 陶氏颚口线虫 流行状况 调查 发育 试验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