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检查对中枢神经细胞瘤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的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冯斌 曹代荣 +2 位作者 李银官 蔡建忠 张杰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3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对中枢神经细胞瘤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术前CT及MRI影像资料,并对术后CT/MRI随访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例肿瘤位于侧脑室内并附于透明隔上,1...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对中枢神经细胞瘤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术前CT及MRI影像资料,并对术后CT/MRI随访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例肿瘤位于侧脑室内并附于透明隔上,1例肿瘤位于四脑室内,CT平扫肿瘤呈混杂密度,4例见明显钙化影。MRI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轻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7例术后早期CT检查均可发现术腔出血情况及肿瘤切除范围,后期复查可更加明确显示肿瘤是否残留。结论CT、MRI检查对中枢神经细胞瘤术前诊断提供依据,并可作为术后疗效评估的有效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肥厚性硬脑膜炎12例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 被引量:49
2
作者 曹代荣 慕容慎行 +4 位作者 倪希和 李银官 林钊 方哲明 郑贤应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研究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 HCP)的临床表现和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对12例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呈慢性起病,临床上以头痛(11例)和脑神经麻痹(9例)为主要表现... 目的研究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 HCP)的临床表现和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对12例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呈慢性起病,临床上以头痛(11例)和脑神经麻痹(9例)为主要表现,其中外展神经受损者7例,三叉神经4例,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面神经各2例.MRI示受累硬脑膜最多见于鞍旁海绵窦区(7例),小脑幕(6例)次之,中颅窝底、大脑凸面各4例,累及大脑镰3例.同一病例可累及多个部位(弥漫型),本组弥漫型7例,局限型5例.增厚的硬脑膜厚度为0.5~2.0 cm,形状多呈条带状或斑块状; T1WI呈与脑灰质相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4例靠近脑实质面的硬膜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增厚的硬脑膜明显强化.5例伴邻近脑实质长T1长T2异常信号灶.复查时,病情改善者硬脑膜变薄,累及范围缩小,强化减轻,伴发的脑内异常信号影缩小或消失.结论肥厚性硬脑膜炎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做出较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硬脑膜炎 MRI 脑实质 弥漫型 临床表现 诊断 影像特征 膜厚度 大脑 消失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初探 被引量:34
3
作者 陈群林 孙辉红 +2 位作者 林征宇 陈小荣 江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4-577,共4页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增强扫描的对比剂注射方式、浓度和延迟时间,寻求较为理想的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方案。方法选择下肢静脉疾病患者32例,采用不同对比剂浓度与不同注射速率进行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并对图像对比分析...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增强扫描的对比剂注射方式、浓度和延迟时间,寻求较为理想的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方案。方法选择下肢静脉疾病患者32例,采用不同对比剂浓度与不同注射速率进行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并对图像对比分析,22例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进行分节段静脉显示能力对比分析。结果血流相关性伪影为影响CT下肢静脉造影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注射速率1.5 ml/s和2.5 ml/s组的图像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495,P=0.019),稀释浓度为25%与15%的图像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3,P=0.068)。CT下肢静脉造影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在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与股静脉显示能力相同(2χ=2.095,P=0.148),CT下肢静脉造影显示髂静脉的能力优于X线下肢静脉造影(χ2=8.324,P=0.004)。结论CT下肢静脉造影髂静脉优于X线下肢静脉造影;采用延迟50 s经足背静脉以2.5 ml/s速度注射45 mgI/ml浓度(非离子型300 mgI/ml对比剂稀释15%)可获得较满意的诊断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肠道穿孔腹部平片和多层螺旋CT诊断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林雪花 郑贤应 +1 位作者 曹代荣 邢振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55-1658,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和腹部平片对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穿孔患者的CT及腹部平片表现,其中行腹部CT检查者69例,行腹部平片检查者43例。结果腹部平片和CT显示腹腔积气阳性率分别为81.4%(35... 目的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和腹部平片对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穿孔患者的CT及腹部平片表现,其中行腹部CT检查者69例,行腹部平片检查者43例。结果腹部平片和CT显示腹腔积气阳性率分别为81.4%(35/43例)、95.6%(66/6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胃肠道穿孔其他主要征象的阳性率分别为:胃肠道壁的连续性中断15.9%、腹腔积液84.0%、穿孔肠道周围脂肪间隙模糊81.1%、小气泡72.4%,小气泡提示穿孔部位的准确率为92%(46/50)。CT诊断胃肠道穿孔部位的准确率为89.8%(62/69),对相关病因诊断准确率为79.7%(55/69)。结论相比腹部平片,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穿孔有更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胃肠道穿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针刺内关穴fMRI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胡建平 李银官 +1 位作者 曹代荣 龚顺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3期4-7,10,共5页
目的利用BOLD-fMRI技术研究电针针刺和手法针刺两种方法的脑功能改变。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14名,每人分别接受电针针刺(以下简称电针组)和手法针刺(以下简称手针组)右侧内关穴两项任务。数据通过SPM软件处理分别计算获得两种任务激活和... 目的利用BOLD-fMRI技术研究电针针刺和手法针刺两种方法的脑功能改变。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14名,每人分别接受电针针刺(以下简称电针组)和手法针刺(以下简称手针组)右侧内关穴两项任务。数据通过SPM软件处理分别计算获得两种任务激活和抑制的脑区图。结果手针组与电针组共同激活的脑区为双颞上回(BA41/42)、双顶岛盖部(SII,BA6)、对侧中央后回(SI,BA2/3)和颞横回,但电针组激活的体积和强度较手针组大、高。电针组观察到双侧岛叶、对侧中央前回(MI,BA4)、SMA和同侧小脑的明显激活,而手针组未观察到这些脑区激活。电针组只看到针刺同侧中央后回(BA2/3)活动抑制,手针组观察到同侧扣带回(BA31)、双侧楔前叶(BA7)、同侧额叶眶回、中央后回(BA2)等多个脑区的活动抑制。结论电针与手针刺激内关穴fMRI结果显示,两者既有共同的脑功能活动区又有不同的脑功能活动区;信号强度及面积也存在一定的差别。电针和手针fMRI脑功能活动改变为临床治疗中风、胃痛、痴呆、智障等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临床选择手针或电针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功能磁共振成像 内关穴 不同手法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对复杂性卵巢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8
6
作者 方如旗 曹代荣 +1 位作者 翁淑萍 邢振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05-1709,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对复杂性卵巢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复杂性卵巢肿瘤MR平扫、DCE-MRI和DW-MRI检查资料。分别测量DCE-MRI时间信号曲线(TIC)斜率M...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对复杂性卵巢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复杂性卵巢肿瘤MR平扫、DCE-MRI和DW-MRI检查资料。分别测量DCE-MRI时间信号曲线(TIC)斜率MS值及DW-MR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再分别同病理对照并统计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良、恶性肿瘤及交界性、浸润性瘤鉴别诊断的最佳阈值及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本组患者年龄14-53岁,平均42岁,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32例,恶性组中交界性肿瘤15例、浸润性肿瘤17例。MS值鉴别良恶性肿瘤ROC曲线的最佳阈值为4.46%/s,敏感性84.4%,特异性91.7%,阳性预测值96.4%,阴性预测值68.8%;ADC值鉴别浸润性及交界性瘤ROC曲线的最佳阈值为1.61×10^-3mm2/s,敏感性86.7%,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PPV)89.5%,阴性预测值(NPV)100%。结论 MS值为鉴别良、恶性复杂性卵巢肿瘤最佳指标;ADC值是鉴别交界性、浸润性肿瘤的最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动态增强 扩散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经鼓室钆注射内耳成像技术在梅尼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7
7
作者 陈曦 张晓东 +2 位作者 顾晰 方哲明 张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6期3246-3249,共4页
目的 通过经鼓室内注射造影剂钆,行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核磁共振(3D-FLAIR MRI)扫描,探讨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显像的阳性率及对于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5... 目的 通过经鼓室内注射造影剂钆,行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核磁共振(3D-FLAIR MRI)扫描,探讨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显像的阳性率及对于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51例梅尼埃病患者经鼓膜双侧鼓室内注入钆喷酸葡胺稀释液,24h后进行内耳3D-FLAlR MRI扫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同时与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及甘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磁共振成像显示造影剂钆分布到内耳外淋巴间隙,使外淋巴液显影增强,从而区分出内、外淋巴间隙.对梅尼埃病患者内耳膜迷路积水显示的阳性率为96.1%(49/51),与VEMP及甘油试验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患者随访未见鼓膜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经鼓室钆注射内耳成像技术在梅尼埃病患者膜迷路积水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虽为有创性检查但不良反应较小,对于梅尼埃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钆DTPA 磁共振成像 内淋巴积液
原文传递
MR灌注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单发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 被引量:25
8
作者 陈杰云 林晓莹 +2 位作者 陈向荣 邢振 曹代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MR PWI鉴别诊断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内单发转移瘤患者18例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5例的MR PWI特征。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检查。分别测量瘤体、瘤周水肿区(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 目的探讨MR PWI鉴别诊断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内单发转移瘤患者18例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5例的MR PWI特征。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检查。分别测量瘤体、瘤周水肿区(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脑血容量(CBV)值,得出瘤体、瘤周水肿区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同时测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肿瘤瘤体及瘤周水肿区的相对峰值(rPH)、瘤体的信号强度恢复百分比(PS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区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周区rCBV大于单发脑转移瘤(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及瘤周区rPH均高于转移瘤组(P均<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区PSR大于转移瘤(P<0.05)。结论 MR PWI可提供瘤体、瘤周区的血流灌注特征以及瘤体血脑屏障破坏情况,有助于鉴别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下载PDF
成人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跃明 杨凤娥 +1 位作者 陈正挺 陈益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93-495,共3页
关键词 HIV/AIDS 肺结核 临床表现 影像学分析
原文传递
3.0T磁共振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合并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10
作者 熊美连 曹代荣 +2 位作者 王树 邢振 刘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3期4-7,17,共5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合并静脉血管瘤(V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CA合并VA患者的SWI表现,并与常规MRI(共15例)及DWI(共13例)进行对照。结果 15例患者中,SWI检出CA病灶数33个,VA的引流静...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合并静脉血管瘤(V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CA合并VA患者的SWI表现,并与常规MRI(共15例)及DWI(共13例)进行对照。结果 15例患者中,SWI检出CA病灶数33个,VA的引流静脉20条,常规MRI检出CA20个,引流静脉10条;13例同时行DWI扫描的患者,SWI检出CA29个,引流静脉16条,常规MRI检出CA18个,引流静脉8条,DWI检出CA22个,引流静脉11条。结论 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合并静脉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海绵状血管瘤 静脉血管瘤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伴眩晕突发性耳聋患者内耳外淋巴液增强MRI特征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颖 曹代荣 +3 位作者 方哲明 邢振 顾晰 陈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96-999,共4页
目的 探讨伴眩晕突发性耳聋患者内耳外淋巴液增强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为伴眩晕的突发性耳聋的43例患者48只耳(38例单侧突发性耳聋,5例双侧突发性耳聋)作为突发性耳聋组,38只单侧突发性耳聋耳对侧无症状耳... 目的 探讨伴眩晕突发性耳聋患者内耳外淋巴液增强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为伴眩晕的突发性耳聋的43例患者48只耳(38例单侧突发性耳聋,5例双侧突发性耳聋)作为突发性耳聋组,38只单侧突发性耳聋耳对侧无症状耳纯音电测听显示正常.搜集同期单侧耳鸣患者35例,对侧耳35只无耳部病史和不适症状,2次行纯音电测听检查均正常,作为对照组.对突发性耳聋组双侧耳86只、对照组无症状耳35只,共121只耳,行内耳外淋巴液增强MRI检查.采用鼓膜穿刺法向鼓室内注入Gd-DTPA稀释液0.4 ~ 0.5 ml后24 h行3.0T MRI检查.扫描结束后通过原始图像判断内耳外淋巴液增强MRI是否成功,然后计算突发性耳聋组患耳、对照组无症状耳、突发性耳聋组单侧发病患耳和对侧耳的耳蜗底转与相同层面的脑干信号强度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突发性耳聋组患耳与对照组无症状耳耳蜗底转与同层脑干信号强度比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突发性耳聋组单侧发病患者患耳和对侧耳上述强度比的差异.结果 121只内耳外淋巴液增强MRI均获成功.12只(25%,12/48)突发性耳聋患耳见膜迷路积水.突发性耳聋组48只患耳的耳蜗底转与同层脑干信号强度比为2.062±0.907,对照组35只无症状耳的上述强度比为2.703±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3.619,P=O.001).突发性耳聋组38只单侧耳聋患耳信号强度比为1.941±0.860,对侧无症状耳为2.411±0.67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3.270,P=0.002).结论 伴眩晕突发性耳聋患耳可见膜迷路积水,耳蜗底转外淋巴液增强信号低于无症状耳,提示突发性耳聋患者内耳的圆窗膜渗透性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突发性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和MRS诊断 被引量:23
12
作者 曹代荣 王弘岩 +2 位作者 李银官 游瑞雄 李秀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和MRS影像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和6例MRS影像表现。结果:36例单发21例,多发15例,共检出72个病灶,65个呈实性团块状肿块,T1WI肿块呈等、低信号,T2WI以低信号多见,... 目的:探讨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和MRS影像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和6例MRS影像表现。结果:36例单发21例,多发15例,共检出72个病灶,65个呈实性团块状肿块,T1WI肿块呈等、低信号,T2WI以低信号多见,增强后明显均匀增强。3例颅骨受累者均表现为颅骨破坏轻微伴颅板两侧大的软组织肿块。6例MRS表现为Cho明显升高,Cr及NAA消失或明显降低,出现高耸的Lip峰,4例可见Lac峰。结论: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MRS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MRI MRS
下载PDF
定量脑电图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急性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13
作者 车春晖 阮杏林 +5 位作者 林寿金 魏笑凡 黄华品 陆剑平 林霖 林海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016-5019,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慢波化比率〔(θ+δ)/(α+β)值,DTABR〕、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检测相对脑血流量(r CBF)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46例发病7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洛桑... 目的探讨脑电图慢波化比率〔(θ+δ)/(α+β)值,DTABR〕、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检测相对脑血流量(r CBF)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46例发病7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洛桑卒中预后评分(ASTRAL),脑电监测DTABR,ASL测量梗死区即感兴趣区(ROI)的CBF-ROI及对侧镜像区(ROM)的CBF-ROM,计算CBF-ROI/CBF-ROM得到相对脑血流量(r CBF),随访发病28 d的Barthel指数(BI),分析预后与上述指标的关系,探讨预测脑梗死预后的因素。结果 46例患者中BI>60分35例,≤60分11例。预后不良组的女性比例较高,梗死体积、入院NIHSS评分、ASTRLA评分、DTABR患/健侧增加,CBF、r CBF值减少。Barthel指数与入院NIHSS评分、ASTRAL评分、梗死体积、DTABR患/健侧均呈负相关(r=-0.862,P=0.000;r=-0.772,P=0.000;r=-0.520,P=0.000;r=-0.414,P=0.004),与CBF-ROI、r CBF呈正相关(r=0.331,P=0.025;r=0.538,P=0.000)。DTABR患/健侧与r CBF呈负相关(r=-0.302,P=0.044)。入院NIHSS评分、DTABR患/健侧是预测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NIHSS评分、DTABR患/健侧越高预后越差。入院NIHSS评分8分,DTABR患/健侧1.159是预测不良预后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好的界值。结论入院NIHSS评分联合定量脑电图DTABR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脑电图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区域脑血流量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型多模态MRI表现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郭伟 邢振 +3 位作者 林禹 王行富 蔡珊珊 曹代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型的多模态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型患者的MR平扫+增强、DWI、动态磁敏感PWI(DSC-PWI)表现,观察肿瘤位置、大小、瘤周水肿、信号特点、扩散情况... 目的探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型的多模态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型患者的MR平扫+增强、DWI、动态磁敏感PWI(DSC-PWI)表现,观察肿瘤位置、大小、瘤周水肿、信号特点、扩散情况及强化特点等。结果 10例中,8例病变位于丘脑,1例位于下丘脑,1例位于延髓及颈髓;肿瘤最大径为(5.56±0.42)cm,瘤周水肿范围为(1.33±0.34)cm。T1WI病灶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部分病灶内见散在小斑片状短T1短T2信号,3例肿瘤内见囊变,7例见坏死,7例见出血。增强后9例病变出现明显强化,其中5例为环形强化,3例为结节样强化,1例为斑片状强化;1例未见强化。9例可见不同程度脑积水。DWI显示8例病变不同程度扩散受限,相对平均ADC值为1.26±0.12;相对最小ADC值为1.12±0.12。5例接受DSC-PWI,3例病灶表现为高灌注,1例表现为等灌注,1例表现为低灌注;相对最大脑血容量为2.92±0.49。结论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突变型MRI表现多样,但符合高级别胶质瘤MRI表现,确诊需结合分子病理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 扩散磁共振成像 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9
15
作者 翁淑萍 李跃明 +1 位作者 庞万良 方如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37-2040,共4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包括常规T2W、T1W、FLAIR序列扫描、DWI,4例接受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3例接受MR增强扫描;3例接受CT扫描。...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包括常规T2W、T1W、FLAIR序列扫描、DWI,4例接受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3例接受MR增强扫描;3例接受CT扫描。9例治疗后复查MRI。对病灶分布部位及受累几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2例患者均有突发性血压升高病史,其中子痫前期10例,高血压病2例。病灶主要累及双侧顶枕叶白质区,与基底节区、颞叶、额叶、脑干、小脑和胼胝体受累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CT表现为白质区多发斑片状低密度,MRI呈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等信号,ADC图呈高信号10例,ADC等信号2例。临床治疗1~2周后9例复查MRI示脑白质区病灶可完全恢复,基底节疗效常不佳。结论 PRES的MRI典型征象是双侧顶枕叶白质区多发对称性血管源性水肿,FLAIR序列和T2WI是显示病灶的最佳序列,DWI和MRV有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X线和CT表现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群林 孙辉红 陈益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钡餐造影和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钡餐造影和CT表现,其中经数字化胃肠钡餐造影15例,多层螺旋CT检查16例。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中,胃部16例,小肠14例,直肠1例...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钡餐造影和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钡餐造影和CT表现,其中经数字化胃肠钡餐造影15例,多层螺旋CT检查16例。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中,胃部16例,小肠14例,直肠1例。恶性20例,良性10例,交界性1例。良性肿块直径均小于5cm10例(10/10),恶性肿块直径大于5cm17例(17/20),小于5cm3例(3/20)。钡餐造影表现为胃肠黏膜皱襞推压变平或破坏13例(13/15),偏侧性充盈缺损或肠壁不清、缺失、肠腔狭窄14例(14/15),病变区可见溃疡形成,位于腔外或部分腔外6例(6/15)。CT均可见软组织块影(16例),位于腔内或腔外,呈圆形或分叶、不规则形。良性密度均匀,呈均匀性强化,恶性密度大部分欠均匀,肿块内可见低密度坏死灶11例,明显不均匀强化,胃间质瘤肿块内可见钙化影5例。结论:钡餐造影和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偏侧性腔壁不清或缺失以及肠腔狭窄,黏膜皱襞推压变平或消失,肿块内的钙化及腔外钡斑或溃疡是其诊断重要的征象,CT在诊断和鉴别良、恶性上有更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X线计算机 钡餐造影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双期3D-CTA对脑膜瘤术前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杰平 曹代荣 +3 位作者 李银官 游瑞雄 蔡建忠 刘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评估16排螺旋CT双期三维血管造影(3D-CTA)显示脑膜瘤与邻近血管关系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1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术前双期3D-CTA影像资料,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估3D-CTA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脑血管关系的能力。结果以手术为标准,本研究... 目的评估16排螺旋CT双期三维血管造影(3D-CTA)显示脑膜瘤与邻近血管关系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1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术前双期3D-CTA影像资料,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估3D-CTA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脑血管关系的能力。结果以手术为标准,本研究对42例与临近大动脉接触的脑膜瘤CTA判定为A型(肿瘤未侵蚀血管)28例,24例与术中发现一致(85.7%),CTA判定为B型(肿瘤侵蚀血管)14例,12例与术中发现一致(85.7%)。对28例靠近静脉窦的脑膜瘤,CTA判定有临近静脉窦侵犯的共18例,全部被手术证实;其中14例CTA判断其侵犯程度与手术一致。结论双期3D—CTA提供了脑膜瘤与邻近大血管、静脉窦及骨骼三维空间准确关系;可明确区分肿瘤周围的动静脉成分;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提高术中处理的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双期三维CT血管造影术 脑膜瘤
下载PDF
基于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的改良脑卒中风险评分模型对脑卒中患者再发风险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曹代荣 肖泽彬 +4 位作者 林禹 刘碧英 佘德君 郑颖彦 张宇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4-768,共5页
目的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模型基础上,结合颈动脉高分辨MR成像技术,建立改良脑卒中风险评分模型(RSRS)。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缺血性脑卒中(AIS)初发和再发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MR序列成像,对比初发及再发... 目的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模型基础上,结合颈动脉高分辨MR成像技术,建立改良脑卒中风险评分模型(RSRS)。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缺血性脑卒中(AIS)初发和再发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MR序列成像,对比初发及再发AIS患者颈动脉斑块负荷和成分的差别,并进行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并逐步构建分层方案,联合ESRS形成改良的RSRS,利用ROC曲线评估ESRS及RSRS预测卒中再发的准确性。结果 (1)再发组与初发组AIS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标准化管壁指数(NWI)、斑块内出血(IPH)比例、破裂的纤维帽(FCR)比例、富含脂质坏死核心(LRNC)最大面积/指数和IPH最大面积/指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DL-C、IPH、FCR、NWI值及LRNC指数是AIS患者发生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3)ROC曲线显示,ESRS及RSR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和0.912,当RSRS评分=6分时,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结论 ESRS和RSRS均对AIS再发有明确的预测价值,但改良后的RSRS预测价值更大;RSRS评分=6分可作为预测AIS再发风险的分层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再发性脑卒中 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 颈动脉高分辨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卵巢甲状腺肿MRI和CT表现 被引量:17
19
作者 林娜 熊美连 +2 位作者 方如旗 黄欣瑶 曹代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9-722,共4页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的MRI、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MRI及CT表现,观察其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强化特点等。结果 14例病变均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其中分叶状11例,类圆形3例;多囊...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的MRI、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MRI及CT表现,观察其形态、大小、密度/信号、强化特点等。结果 14例病变均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其中分叶状11例,类圆形3例;多囊状13例,单囊1例;11例实性成分为明显厚壁或分隔,3例呈结节状。肿瘤最大径为3~34cm,平均(11.34±2.24)cm。7例MR T2WI囊性部分均可见极低信号区,增强后无强化,实性成分明显强化。7例CT囊性部分均可见高密度区,CT值57~90HU,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实性成分明显强化,CT值为145~270HU;4例囊壁或实性结节中见斑片状钙化。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的MRI、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甲状腺肿 畸胎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320排CT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秀梅 曹代荣 +1 位作者 佘德君 江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颅脑CTA检查并经病理和(或)DSA证实的脑AVM破裂出血患者45例,均接受增强动态容积多期CT扫描;利用sub/add软件得到动脉期和静脉期减影数据,对其进行VR、MIP,获得... 目的探讨320排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颅脑CTA检查并经病理和(或)DSA证实的脑AVM破裂出血患者45例,均接受增强动态容积多期CT扫描;利用sub/add软件得到动脉期和静脉期减影数据,对其进行VR、MIP,获得仿真脑动脉、静脉减影图像;回顾性分析原始及重建图像。21例同时接受CTA与DSA检查,对CTA与DSA显示的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A检出44例脑AVM,其中幕上39例(颞叶最多,8例,顶叶次之,7例),幕下5例,均位于小脑;漏诊1例。AVM破裂出血表现为脑实质血肿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单条动脉供血37例,2条动脉供血7例;引流至浅表静脉窦29例,引流至深静脉15例。CTA与DSA对AVM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A可作为诊断脑AVM破裂出血安全、准确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动静脉畸形 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