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维护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林莺 潘在兴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牙周维护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上颌后牙缺失者,实验组为重度骨缺损10例,通过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种植前进行口腔卫生训练,修复后认真进行口腔卫生维护,定期复查,洁治;对照组为无骨缺损10例,种... 目的:探讨牙周维护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上颌后牙缺失者,实验组为重度骨缺损10例,通过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种植前进行口腔卫生训练,修复后认真进行口腔卫生维护,定期复查,洁治;对照组为无骨缺损10例,种植修复后前3个月以患者日常方式进行口腔卫生维护,之后同实验组。修复后3、6、12个月分别检测种植体周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种植体稳定值(ISQ)、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结果:3、6、12个月实验组的PLI、SBI、ISQ、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均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良好的牙周维护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的稳定性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维护 牙种植 边缘骨 稳定性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林恒章 潘在兴 +2 位作者 叶起清 陈枫 张虹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的种植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患者,植入Xive种植体62枚,在骨缺损区植入Bio-Oss骨粉,Bio-Gide膜覆盖,重建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8-10个月后二期手术,术...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的种植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患者,植入Xive种植体62枚,在骨缺损区植入Bio-Oss骨粉,Bio-Gide膜覆盖,重建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8-10个月后二期手术,术后6周种植修复。结果:62枚种植的Xive种植体,观察最长48个月,最短12个月,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骨再生引导膜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稳定,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术 骨缺损 种植体 上颌前牙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口腔种植体周围重建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潘在兴 林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2-685,共4页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在种植体周围骨重建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0例口腔种植骨重建患者的菌斑,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和牙周维护治疗调查,菌斑检测、PCR扩增检测口腔的P.g以及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测定。结果共...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在种植体周围骨重建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0例口腔种植骨重建患者的菌斑,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和牙周维护治疗调查,菌斑检测、PCR扩增检测口腔的P.g以及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测定。结果共收集40例198份菌斑,骨吸收<0.3mm,0.3~0.6mm及>0.6mm组,其P.g附着率分别为28.6%,45.3%及67.2%,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未维护有利于菌斑堆积,其P.g检出率高。结论 P.g可能影响种植体周围骨重建,是导致边缘骨吸收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聚合酶链反应 种植体 重建骨
下载PDF
上颌前牙种植体周围牙龈乳头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潘在兴 陈小华 +1 位作者 叶起清 陈枫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目的:寻找上颌前牙种植的牙龈乳头重建的方法。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种植二期术患者随机分实验与对照组,实验组上颌前牙种植区正中偏腭侧作横切口,并保留龈乳头,钝性剥离颊腭侧龈组织瓣及龈乳头瓣,以基台弧度为模板,制备适当宽度有蒂... 目的:寻找上颌前牙种植的牙龈乳头重建的方法。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种植二期术患者随机分实验与对照组,实验组上颌前牙种植区正中偏腭侧作横切口,并保留龈乳头,钝性剥离颊腭侧龈组织瓣及龈乳头瓣,以基台弧度为模板,制备适当宽度有蒂龈组织瓣,并旋转植入近远中龈乳头瓣下方,基台挤压龈乳头瓣诱导种植体周围龈乳头成形;上部结构(基台)精细研磨,重建无缝隙冠龈连接,精度贵金属烤瓷修复。对照组上颌前牙种植区正中切口,剥离粘骨膜瓣,上愈合基台,常规牙龈缝合;基台研磨贵金属烤瓷修复.分别于种植修复后3、6、12月测量上颌前牙种植周龈乳头高度.和评价龈乳头外形。结果:实验组龈乳头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龈乳头外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上颌前牙种植的龈乳头重建方法简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 种植体 龈乳头 美学
下载PDF
上颌前牙种植修复体比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叶起清 潘在兴 +1 位作者 陈枫 陈小华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贵金属熔附烤瓷牙临床比色、比色仪比色的差异与互补性。方法:选择30例上前牙种植修复患者随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由技师使用比色仪比色,列出瓷粉配比清单,分区堆瓷,烤制修复体,试瓷,磨改,再调色,再烤制修复体;对照组由... 目的:探讨贵金属熔附烤瓷牙临床比色、比色仪比色的差异与互补性。方法:选择30例上前牙种植修复患者随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由技师使用比色仪比色,列出瓷粉配比清单,分区堆瓷,烤制修复体,试瓷,磨改,再调色,再烤制修复体;对照组由临床医师使用标准比色板比色,列出瓷粉配比清单,堆瓷,烤制修复体。分别以医师、技工、患者对同一修复体色相、明度、饱和度、与邻牙协调性进行评分,得出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满意度87%,对照组20%;对照组不满意度33.3%,实验组6.7%。结论:技师比色仪结合组比色效果明显优于临床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 烤瓷修复体 种植体 比色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潘在兴 陈小华 +2 位作者 叶起清 陈枫 张虹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评价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上颌后牙种植患者随机分实验与对照组,共植入141枚种植体,植体肩部与牙槽嵴平齐。实验组30例选用小于植体直径的愈合基台(0.7mm)与种植体相连,重建种植区的结合上皮,上... 目的:评价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上颌后牙种植患者随机分实验与对照组,共植入141枚种植体,植体肩部与牙槽嵴平齐。实验组30例选用小于植体直径的愈合基台(0.7mm)与种植体相连,重建种植区的结合上皮,上部结构(基台)精细研磨,重建无缝隙冠龈连接,精度贵金属烤瓷修复。对照组选用与植体直径相同的愈合基台与种植体相连,常规修复。分别于种植修复后3、6、12月测量上颌后牙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和评价软组织情况。结果:实验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软组织情况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可保持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其远期效果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后牙 种植体 平台转移 边缘骨
下载PDF
临床平台转移设计用于下颌后牙种植修复的五年效果观察
7
作者 叶起清 潘在兴 +1 位作者 陈小华 陈枫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2年第4期177-180,共4页
目的:通过下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五年随访观察,评价临床平台转移设计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下颌后牙区种植一期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使用较常规小一号的愈合基台和修复基台,临床平台转移与重建种植体周围龈袖口,6... 目的:通过下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五年随访观察,评价临床平台转移设计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下颌后牙区种植一期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使用较常规小一号的愈合基台和修复基台,临床平台转移与重建种植体周围龈袖口,6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愈合基台和修复基台,转移与重建种植体周围龈袖口28例。术后当天和功能负重后1、3、5年后分别拍摄X线根尖片,测量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丧失量并评价软组织情况。结果:实验组边缘骨丧失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软组织的稳定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平台转移设计可以明显地减少种植体周围颈部边缘骨的吸收和保持周围软组织稳定,对种植修复的长期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转移 种植体 种植修复 边缘骨
下载PDF
院系合一的口腔医学高职高专办学模式初探
8
作者 潘在兴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8-40,共3页
结合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一中心两要素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口腔医学特点,提出了口腔医学高职教育"院系合一"的办学思路与"院系合一"教学实践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改革,阐述了"院系合一"... 结合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一中心两要素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口腔医学特点,提出了口腔医学高职教育"院系合一"的办学思路与"院系合一"教学实践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改革,阐述了"院系合一"办学的基本形式、方式方法,总结了"院系合一"办学的工作效果与评价方式,力求探索出符合我国口腔医学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办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系合一 高职教育 办学模式 口腔医学
下载PDF
平行切削仪在下颌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9
作者 陈枫 潘在兴 叶起清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平行切削仪在下颌种植修复中取得共同就位道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下颌后牙多个联冠种植修复患者,植入186枚种植体,精确取模,选择合适上部结构,安装模型于平行切削仪,反复多次测量与确定共同就位道,选用锥度磨头精细研... 目的:探讨平行切削仪在下颌种植修复中取得共同就位道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下颌后牙多个联冠种植修复患者,植入186枚种植体,精确取模,选择合适上部结构,安装模型于平行切削仪,反复多次测量与确定共同就位道,选用锥度磨头精细研磨上部结构,表面高度抛光,成型塑料与专用蜡制备冠蜡型,贵金属底冠铸造,精度贵金属烤瓷冠修复。应用临床与X线检查方法分别于试戴金属底冠与烤瓷修复体时检查种植修复体边缘密合度与翘动情况。结果:60例中55例种植修复体边缘密合度良好,无翘动,有效率91.7%;3例密合度不足,但无翘动,占5%;2例密合度严重不足,翘动,占3.3%。结论:平行切削仪切削技术可有效取得种植修复体共同就位道,可达到消极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种植体 平行切削 就位道
下载PDF
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中的应用
10
作者 潘在兴 陈小华 +2 位作者 叶起清 陈枫 张虹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评价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上颌后牙种植患者随机分实验与对照组,共植入141枚种植体,植体肩部与牙槽嵴平齐。实验组30例选用小于植体直径的愈合基台(0.7mm)与种植体相连,重建种植区的结合上皮.上... 目的:评价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上颌后牙种植患者随机分实验与对照组,共植入141枚种植体,植体肩部与牙槽嵴平齐。实验组30例选用小于植体直径的愈合基台(0.7mm)与种植体相连,重建种植区的结合上皮.上部结构(基台)精细研磨,重建无缝隙冠龈连接,精度贵金属烤瓷修复.对照组选用与植体直径相同的愈合基台与种植体相连,常规修复.分别于种植修复后3、6、12月测量上颌后牙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和评价软组织情况。结果:实验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软组织情况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临床平台转移技术可保持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其远期效果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后牙 种植体 平台转移 边缘骨
下载PDF
消极吻合技术在下颌前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11
作者 潘在兴 陈小华 +1 位作者 叶起清 陈枫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种植修复消极吻合的重要性。方法:32例下颌前牙缺失骨量不足患者种植85颗种植体,取模,制作金属基底冠桥,分开其连接处,试戴就位,分开处在口内以成型塑料连接,重新二次印模,激光焊接,再试基底冠桥,检查其颈部密合性和翘动情况,... 目的:探讨种植修复消极吻合的重要性。方法:32例下颌前牙缺失骨量不足患者种植85颗种植体,取模,制作金属基底冠桥,分开其连接处,试戴就位,分开处在口内以成型塑料连接,重新二次印模,激光焊接,再试基底冠桥,检查其颈部密合性和翘动情况,制作烤瓷牙,粘固固位种植修复体,定期牙周维护。分别于种植修复后3、6、12月临床检查修复体稳定性与牙龈情况,X线检查种植体-骨界面与牙槽嵴情况。结果:种植修复成功31例,失败1例。结论:消极吻合是保证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的要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 种植体 消极吻合 边缘骨
下载PDF
上颌前牙种植修复美学评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小华 潘在兴 +1 位作者 叶起清 陈枫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8年第4期183-185,共3页
目的:寻找评价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的方法。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种植患者随机分实验与对照组,应用双盲法、划卡法、满意度问卷等技术,评估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种植修复美学效果优于对照组,且结果客观、稳定。结论:上颌... 目的:寻找评价上颌前牙种植美学修复的方法。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种植患者随机分实验与对照组,应用双盲法、划卡法、满意度问卷等技术,评估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种植修复美学效果优于对照组,且结果客观、稳定。结论:上颌前牙种植修复的美学评估方法简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 种植体 美学评估
下载PDF
种植机预防性拔除下颌埋伏阻生智齿的效果观察(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在兴 陈小华 叶起清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13-114,共2页
目的评价使用种植机预防性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种植机去骨技术预防性拔除36例下颌埋伏阻生智齿,统计手术时间,分别于术后2、4、7天对患者主观症状、术后反应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平均18.5分钟,术后轻度疼痛和颌... 目的评价使用种植机预防性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种植机去骨技术预防性拔除36例下颌埋伏阻生智齿,统计手术时间,分别于术后2、4、7天对患者主观症状、术后反应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平均18.5分钟,术后轻度疼痛和颌周肿胀,未发生下唇麻木、邻牙损伤、颞颌关节损伤、干槽症和感染。结论使用种植机预防性拔除下颌埋伏阻生智齿技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牙 种植机 预防性 拔除
下载PDF
非细胞型组织工程技术重建上颌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在兴 陈小华 +2 位作者 叶起清 陈枫 张国来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5年第4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中的支架技术和生长因子技术,在上颌后牙区重建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与软组织的组织学表征。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牙缺失伴骨量不足患者20例,随机分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技术重建上颌种植体周围组...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中的支架技术和生长因子技术,在上颌后牙区重建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与软组织的组织学表征。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牙缺失伴骨量不足患者20例,随机分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技术重建上颌种植体周围组织。对照组使用常规重建种植体周围组织。术后6月二期术取样作组织学、能谱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查。结果:实验组边缘骨组织形态学特征、骨缺损指数、成骨细胞指数、钙磷元素质量百分比及钙磷比值、骨形成蛋白(BMP)平均灰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技术可有效重建上颌种植体周围组织,对种植修复的长期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种植体 生长因子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上颌前牙种植体周围牙龈美学重建的临床观察(附15例报告)
15
作者 陈小华 潘在兴 +1 位作者 叶起清 陈枫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0-21,共2页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种植体周围牙龈美学重建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缺失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15例在牙槽嵴顶植入种植体,并在周围骨缺损区植骨,建立骨支架;转移瓣与滑行瓣重建种植体周围牙龈,精确比色,精度烤瓷修复。对照组15例常...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种植体周围牙龈美学重建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缺失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15例在牙槽嵴顶植入种植体,并在周围骨缺损区植骨,建立骨支架;转移瓣与滑行瓣重建种植体周围牙龈,精确比色,精度烤瓷修复。对照组15例常规植入种植体,植骨,基台牙龈成形,比色,烤瓷修复。两组均分别于种植修复后3、6、12个月应用划卡满意度评价技术,观察种植体周围牙龈美学重建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种植修复后牙龈美学评价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实验组满意度80%,对照组40%;实验组不满意度7%,对照组40%。结论上颌前牙种植体周围牙龈美学重建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 牙龈 种植体 美学
下载PDF
在非细胞型组织工程技术重建上颌种植体周围组织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潘在兴 陈小华 +2 位作者 叶起清 陈枫 张国来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中的支架技术和生长因子技术,在上颌后牙区重建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与软组织的临床成效。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牙缺失伴骨量不足患者20例,随机分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技术重建上颌种植体周围组织...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中的支架技术和生长因子技术,在上颌后牙区重建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与软组织的临床成效。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牙缺失伴骨量不足患者20例,随机分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技术重建上颌种植体周围组织。对照组使用常规重建种植体周围组织。精度修复后3、6、12月后以种植体动度仪测定法、曲面断层扫描法、CT多平面重建法、牙周指数测定法分别检测。结果:实验组种植体动度值、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高度值、骨密度CT值、种植体生物学宽度值、种植体周围牙龈指数、种植体周围牙龈出血指数和种植体周围菌斑指数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技术可有效重建上颌种植体周围组织,对提升种植修复的远期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种植体 生长因子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骨再生引导膜技术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恒章 潘在兴 +2 位作者 叶起清 陈枫 张虹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29-129,共1页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的种植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患者,植入Xive种植体62枚,在骨缺损区植入Bio-oss骨粉,Bio-Gide膜覆盖,重建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3-6个月后二期手术,术后...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的种植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0例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患者,植入Xive种植体62枚,在骨缺损区植入Bio-oss骨粉,Bio-Gide膜覆盖,重建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3-6个月后二期手术,术后2周种植修复。结果:62枚种植的Xive种植体,观察最长48个月,最短12个月,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骨再生引导膜技术(GBR)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R 骨缺损 种植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