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漆艺教学体系的重构——闽台漆艺教育交流互鉴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健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9-52,共4页
本文通过对比闽台两地在漆艺教育领域的异同,梳理两地漆艺文化的传承脉络,也通过具体的高校漆艺课程的分析,探讨当前闽台两地在漆艺教育发展中形成的不同的教育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闽台高等漆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同时,... 本文通过对比闽台两地在漆艺教育领域的异同,梳理两地漆艺文化的传承脉络,也通过具体的高校漆艺课程的分析,探讨当前闽台两地在漆艺教育发展中形成的不同的教育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闽台高等漆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同时,也希望通过闽台漆艺文化的交流,充分发挥和尊重地域文化的特色,再创福建漆艺文化及教育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漆艺 教育交流 教学体系
下载PDF
公益海报的设计原则及情感认同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昱悦 《艺术科技》 2019年第3期189-189,203,共2页
公益海报作为传播的媒介,面向公众,以视觉元素与特定的思想内涵同受众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号召公众关注某一社会问题,倡导某种社会价值观,传递真、善、美。然而公益海报所传播的信息能否被受众所接受,进而实现传播效果,依赖于海报设计的... 公益海报作为传播的媒介,面向公众,以视觉元素与特定的思想内涵同受众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号召公众关注某一社会问题,倡导某种社会价值观,传递真、善、美。然而公益海报所传播的信息能否被受众所接受,进而实现传播效果,依赖于海报设计的主题内容、视觉设计、诉求方法等各方面因素。本文通过分析设计公益海报的基本设计原则以及引发受众情感认同的主要策略,试图找到一条通往认知公益海报设计的正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海报 设计原则 情感认同
下载PDF
中国工艺美术批评的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健 《艺术评论》 2021年第12期19-32,共14页
20世纪以来,受限于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变迁,中国工艺美术学界始终难以完善自身的批评体系。本文从工艺美术批评面临的现实状况、批评队伍建设、批评文化脉络等问题入手,分析了影响工艺美术批评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外来文... 20世纪以来,受限于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变迁,中国工艺美术学界始终难以完善自身的批评体系。本文从工艺美术批评面临的现实状况、批评队伍建设、批评文化脉络等问题入手,分析了影响工艺美术批评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外来文化等不同文化形态因素,工艺美术批评的社会思想变化及其复杂性,尝试提出其在本质特色、思想文化及伦理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建设,并对未来的工艺美术批评做了思考,以期从反思中寻求中国工艺美术批评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批评 文化形态 社会思想 批评体系
原文传递
乾隆宫廷画意玉器成做再认识
4
作者 周少华 《中国美术研究》 2023年第3期187-197,共11页
乾隆朝宫廷玉器成就斐然,画意类型当时获得了巨大发展,它牵涉乾隆皇帝的艺术品味,也关联宫廷主导的玉作体系。当时,画意玉器的样稿主要来自宫廷玉匠与画家的设计,此外、乾隆皇帝偶尔提供御制图样,内府古画也成为参照的对象。内务府造办... 乾隆朝宫廷玉器成就斐然,画意类型当时获得了巨大发展,它牵涉乾隆皇帝的艺术品味,也关联宫廷主导的玉作体系。当时,画意玉器的样稿主要来自宫廷玉匠与画家的设计,此外、乾隆皇帝偶尔提供御制图样,内府古画也成为参照的对象。内务府造办处与苏州织造、扬州两淮盐政及天津长芦盐政是承担画意玉器制作的主力,其中苏、扬在大型玉雕制作上拥有明显优势。乾隆皇帝能够使用专业术语同工匠展开交流,以绘画思维要求玉雕表现,其指示集中于皴法、水法、叠落的刻画和颜色处理、阴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宫廷 画意玉器 苏州 扬州 指示
原文传递
基于环保青瓷釉特点的研究进展(一)
5
作者 邸劲奔 潘文峰 《神州》 2019年第14期29-30,共2页
研制环保青瓷釉目的在于回收废弃贝类,调整传统青瓷釉的配方,从而达到降低配制成本,,加强稳定性,降低青釉对坯体和烧制氛围的要求。我国沿海水产养殖地区,对废弃贝类的处理一直是棘手的问题,对环境、生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这点为... 研制环保青瓷釉目的在于回收废弃贝类,调整传统青瓷釉的配方,从而达到降低配制成本,,加强稳定性,降低青釉对坯体和烧制氛围的要求。我国沿海水产养殖地区,对废弃贝类的处理一直是棘手的问题,对环境、生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这点为了加强对废弃资源的利用率贯彻可持续发展,我们展开对利用废弃贝类研制环保青瓷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青瓷釉 废贝类资源化利用的研究
下载PDF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6
作者 张健 《艺术生活》 2021年第1期4-15,共12页
玉器是明中期工艺美术的重要产品,现今所见的却多为传世器物,这不利于全面认知明中期的玉器。本文通过对出土的明中期玉器的墓葬的梳理,从礼器用玉、冠服用玉、玉坠饰及玉器皿等品类入手,探讨其形制、装饰技法及装饰纹样等,并涉及玉器... 玉器是明中期工艺美术的重要产品,现今所见的却多为传世器物,这不利于全面认知明中期的玉器。本文通过对出土的明中期玉器的墓葬的梳理,从礼器用玉、冠服用玉、玉坠饰及玉器皿等品类入手,探讨其形制、装饰技法及装饰纹样等,并涉及玉器的造作及用玉的制度,以期更深入地了解明中期的治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期 玉器 品类 纹样
下载PDF
从《安持精舍印话》再探陈巨来圆朱文印学思想
7
作者 徐保亮 《艺术生活》 2015年第1期29-33,共5页
在近代圆朱文印领域,陈巨来是一位最专一,也最精能的实践者。本文力求从《安持精舍印话》出发,探讨了陈巨来学术思想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对陈巨来篆刻作品的解读,结合历代印风的嬗变和承传,再次深层分析陈巨来的印学思想和篆刻艺... 在近代圆朱文印领域,陈巨来是一位最专一,也最精能的实践者。本文力求从《安持精舍印话》出发,探讨了陈巨来学术思想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对陈巨来篆刻作品的解读,结合历代印风的嬗变和承传,再次深层分析陈巨来的印学思想和篆刻艺术创作的风格特征,同时客观地评价陈巨来的篆刻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持精舍印话》 陈巨来 圆朱文 印学思想
下载PDF
《朴竹(竹茶家具设计)》
8
作者 王铭杰 《艺术生活》 2018年第4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家具设计 竹茶
下载PDF
《婴幼儿家具床设计》
9
作者 张亭 《艺术生活》 2018年第4期60-61,共2页
下载PDF
走特色教育道路,谋工艺美术学科发展大局——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科发展规划(一)
10
作者 林志强 张健 《艺术生活》 2014年第2期8-9,共2页
工艺美术教育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教育门类之一。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工艺美术教育,推动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是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工艺美术教育的回顾,探寻其发展渊源、梳理其发展脉络;通过对工艺... 工艺美术教育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教育门类之一。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工艺美术教育,推动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是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工艺美术教育的回顾,探寻其发展渊源、梳理其发展脉络;通过对工艺美术教育的科学定位,找准学院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工艺美术教育自我提升的分析,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法;通过对工艺美术教育传承与创新的分析,探索打开工艺美术教育的新局面。时代赋予工艺美术教育新的使命,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将通过建设工艺美术交流平台及树立工艺美术特色教育,努力推动工艺美术教育发展,为做强工艺美术学科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 特色教育 学科规划
下载PDF
厦门市传统村落保护应对比较研究——以厦门市云头村为例
11
作者 游琳玲 《美与时代(城市)》 2019年第12期55-57,共3页
文章通过对福建省省级传统村落——厦门市新圩县云头村的实地调研与考察,分析云头村传统村落保护修缮失败的原因,反思厦门市传统村落活化更新的不足,提出针对厦门市传统村落的有效可行性的保护措施,以此帮助厦门市传统村落的后续性研究... 文章通过对福建省省级传统村落——厦门市新圩县云头村的实地调研与考察,分析云头村传统村落保护修缮失败的原因,反思厦门市传统村落活化更新的不足,提出针对厦门市传统村落的有效可行性的保护措施,以此帮助厦门市传统村落的后续性研究与修缮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活化更新 古厝修缮
下载PDF
福建地区设计人才需求现状之探讨——以厦门平面设计企业为例
12
作者 王艳君 《艺术生活》 2015年第5期42-43,63,共3页
本研究以厦门平面设计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当前福建设计产业的平面人才需求为研究内容,设计相应的问卷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期能在了解当前设计企业对平面人才需求的状况背景下,对福建高校人才模式培养体系的建... 本研究以厦门平面设计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当前福建设计产业的平面人才需求为研究内容,设计相应的问卷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期能在了解当前设计企业对平面人才需求的状况背景下,对福建高校人才模式培养体系的建立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设计 创意产业 设计人才需求 设计教育
下载PDF
老龄化产品的色彩心理研究
13
作者 陈宇欣 《美与时代(城市)》 2014年第12期123-124,共2页
近年来,老龄化问题已迫在眉睫。相较于国外,我国在老龄化研究的相关领域存在概念缺失。项目着力于对老龄化产品进行色彩心理研究。利用科学的色彩理论知识在纯度、明度、色相上进行精细搭配对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身理心理等方面做具体研... 近年来,老龄化问题已迫在眉睫。相较于国外,我国在老龄化研究的相关领域存在概念缺失。项目着力于对老龄化产品进行色彩心理研究。利用科学的色彩理论知识在纯度、明度、色相上进行精细搭配对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身理心理等方面做具体研究带入,以满足老年人在衣食住行等不同领域的需求。利用色彩愉悦老年人的身心与生活娱乐,为中国解决老龄化问题缓解老龄化危机。力求做到让色彩心理分析这一专业领域的知识与老龄化产业产生完美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色彩 心理学
下载PDF
高温颜色釉陶瓷绘画的美学理论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键 吴劭鹏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3-74,共2页
高温颜色釉陶瓷绘画是传统陶瓷工艺以器为主追求实用性、工艺性桎梏的突围,关于它的“纯美学”理论与实践探索方兴未艾。本文从高温颜色釉绘画创作美学理论探索的可能、构建工艺美术与陶瓷绘画的新场域以及高温颜色釉陶瓷绘画美学审美... 高温颜色釉陶瓷绘画是传统陶瓷工艺以器为主追求实用性、工艺性桎梏的突围,关于它的“纯美学”理论与实践探索方兴未艾。本文从高温颜色釉绘画创作美学理论探索的可能、构建工艺美术与陶瓷绘画的新场域以及高温颜色釉陶瓷绘画美学审美感知三方面入手,思考陶瓷绘画美学理论与实践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绘画 高温颜色釉 美学理论
原文传递
陶艺造型与装饰绘画“同构”探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安玉仁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08-112,共5页
陶艺的美不仅源于陶器造型本身,而且来自于依附其表面的装饰绘画。在对陶艺审美要素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陶艺审美效应的生发正是缘自于二者的"同构"现象,这也为我们深入理解器物装饰语言提供了帮助。作为视觉艺术领域的舞者—... 陶艺的美不仅源于陶器造型本身,而且来自于依附其表面的装饰绘画。在对陶艺审美要素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陶艺审美效应的生发正是缘自于二者的"同构"现象,这也为我们深入理解器物装饰语言提供了帮助。作为视觉艺术领域的舞者——陶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必将带来陶艺自身的不断完善与更新,其中包括形式表现、意境营造、材料选择和加工艺术等审美元素的"同构"因素和关系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艺造型 装饰绘画 同构 审美效应
下载PDF
浅析“大巧若拙”的工艺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明 《艺苑》 2016年第6期25-27,共3页
工艺美术作品的美学属性众多,有强调其实用功能性的,有强调其形式主义的,也有强调其功能与形式并重的。老庄哲学对于造物所提出的观点——"大巧若拙",一直以来被人们更多地运用于对工艺、技能表象特征的分析,而忽视了其在工... 工艺美术作品的美学属性众多,有强调其实用功能性的,有强调其形式主义的,也有强调其功能与形式并重的。老庄哲学对于造物所提出的观点——"大巧若拙",一直以来被人们更多地运用于对工艺、技能表象特征的分析,而忽视了其在工艺美术领域的精神性的分析、应用与表现。本文通过对"大巧若拙"的工艺美学原理和现象的分析,从美在自然、美在枯槁、美在老境等几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相关工艺美术作品的设计开发与运用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巧若拙” 工艺美术 美学分析
下载PDF
论自然美学精神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键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8-119,共2页
一、自然美学精神的缘起 “自然美学”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美学精神。“自然”一词在先秦著作中就已出现,是中国儒道传统哲学共同的追求。老子曾阐释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被道家认为是最高境界。孔子在... 一、自然美学精神的缘起 “自然美学”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美学精神。“自然”一词在先秦著作中就已出现,是中国儒道传统哲学共同的追求。老子曾阐释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被道家认为是最高境界。孔子在其《论语·雍也》中强调:“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种归于山水自然的“中和”之美也属于“自然”的审美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学 美学精神 中国画 “自然” 传统文化 传统哲学 道法自然 审美范畴
原文传递
写意人物画意笔线描基础课可行性研究
18
作者 巫维轩 《艺术生活》 2015年第1期53-55,共3页
虽然工笔线描与意笔线描在艺术要求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工笔线描与意笔线描是两种不同审美性格的线描形式,在写意人物画的教学中,由工笔线描作为写意人物画的基础课显然是不够的,有必要引入人物意笔线描这一课程,作为写意人物画的前期... 虽然工笔线描与意笔线描在艺术要求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工笔线描与意笔线描是两种不同审美性格的线描形式,在写意人物画的教学中,由工笔线描作为写意人物画的基础课显然是不够的,有必要引入人物意笔线描这一课程,作为写意人物画的前期基础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笔线描 工笔线描 课程设计
下载PDF
当代水墨画的身体意象与皴法实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朝政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85,共4页
东汉王充的《论衡》曾提到一则金翁叔观看亡母画像,不禁潸然泪下的故事,该书云:“夫图画,非母之实身也,因见形象,涕泣辄下,思亲气感,不待实然也。”汉学家宋灏认为儿子哭泣并非借由观察到母亲逼真的形象再现产生,而是母亲画像... 东汉王充的《论衡》曾提到一则金翁叔观看亡母画像,不禁潸然泪下的故事,该书云:“夫图画,非母之实身也,因见形象,涕泣辄下,思亲气感,不待实然也。”汉学家宋灏认为儿子哭泣并非借由观察到母亲逼真的形象再现产生,而是母亲画像包含了“气”,并传达气的效力,导致守丧者的具体共鸣乃至身体以哭泣响应,这种气感传导的“回应”与“具体转化”作用,形成传统中国美学在观看图像活动中的独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意象 水墨画 实验 皴法 当代 《论衡》 中国美学 汉学家
原文传递
绘画作品的社会意涵表达——以我的“虎日”主题肖像油画作品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志鸿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年第1期62-63,共2页
文章通过探寻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地域、文化背景及绘画人类学的基本要义,重点阐述如何将人类学的社会意涵隐藏在绘画作品之中,以此探索更多的绘画与人类学之间的跨学科合作研究之路径。
关键词 人类学绘画 绘画人类学 肖像画 社会意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