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表面波约化Hamilton方程的新发展:从小幅波到有限幅波的推广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兆玲 肖衡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5-1144,共10页
海洋表面波的3-波至5-波约化Hamilton方程由于其对称多项式简化结构以及保能量等独特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据相关近似假设,其适用范围局限于波陡很小的弱非线性波.于是进一步探讨下述推广问题:对一定范围内的有限幅非线性波,在足够... 海洋表面波的3-波至5-波约化Hamilton方程由于其对称多项式简化结构以及保能量等独特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据相关近似假设,其适用范围局限于波陡很小的弱非线性波.于是进一步探讨下述推广问题:对一定范围内的有限幅非线性波,在足够精确意义上是否也能获得具对称多项式简化结构的约化Hamilton方程?由于涉及复杂非线性强耦合,在该重要方面至今尚未取得进展.提出基于Chebyshev(切比雪夫)多项式逼近处理精确水波方程强非线性耦合的新简化途径,导出具对称多项式简化结构的新约化Hamilton方程.新结果将波数与波陡之积为小量的弱非线性情形拓广到该积直至1.035的非线性情形.分析表明,在该范围内新结果的误差不超过5%,特别,当前述积邻近于0.9时新结果给出精确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表面波 有限波幅 新简化途径 新约化Hamilton方程
下载PDF
Mn对Al-Si镀层奥氏体化处理中合金组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齐素慈 李建朝 +1 位作者 吴广新 胡伟东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9,共5页
对不含Mn和含1.0%Mn(质量分数,下同)的Al-Si镀层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合金层的组织变化进行了考察,分析了Mn元素对合金层物相转变的影响,研究了Mn元素在Al-Si镀层奥氏体化后合金层显微硬度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奥氏体化... 对不含Mn和含1.0%Mn(质量分数,下同)的Al-Si镀层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合金层的组织变化进行了考察,分析了Mn元素对合金层物相转变的影响,研究了Mn元素在Al-Si镀层奥氏体化后合金层显微硬度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奥氏体化过程中,Mn对合金层针状τ_6相向汉字状或多边形状τ_5相转变的促进作用不再明显,Mn能促进τ_1相的大量析出和弥散分布,并能降低Al-Si镀层奥氏体化后合金层的显微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镀层 奥氏体化 合金层
下载PDF
不锈钢酸洗污泥中Ni的回收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孙映 张景 +1 位作者 李涛 李秋菊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68,共5页
针对钢厂的不锈钢酸洗污泥,配置红土尾矿,并利用还原-磁选工艺以期回收其中的铁、镍、铬等金属,使得最终产物可以安全排放。主要分析了污泥及红土尾矿成分、物相;考察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配碳比(C/O)和污泥配入量等因素对Fe、Ni回收... 针对钢厂的不锈钢酸洗污泥,配置红土尾矿,并利用还原-磁选工艺以期回收其中的铁、镍、铬等金属,使得最终产物可以安全排放。主要分析了污泥及红土尾矿成分、物相;考察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配碳比(C/O)和污泥配入量等因素对Fe、Ni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1 350℃,配碳比1.0,污泥配入量为25%条件下镍和铁的收得率分别达到97.86%和96.07%。同时尾矿中Fe的质量分数为4.04%,Ni的质量分数为0.13%,Cr的质量分数为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洗污泥 红土尾矿 还原-磁选 回收金属
下载PDF
大型铝合金压铸模的性能均匀性与开裂机理 被引量:5
4
作者 陆佳晖 闵永安 +1 位作者 岳加佳 苏爱民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69,共8页
通过微观组织观察与力学性能检测,分别对热疲劳龟裂与早期整体开裂失效的大型铝压铸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碳化物偏聚引起的微观组织及性能的不均匀,是导致大型铝合金压铸模热疲劳龟裂的主要原因;模具心部因存在局部的粗晶组织使其... 通过微观组织观察与力学性能检测,分别对热疲劳龟裂与早期整体开裂失效的大型铝压铸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碳化物偏聚引起的微观组织及性能的不均匀,是导致大型铝合金压铸模热疲劳龟裂的主要原因;模具心部因存在局部的粗晶组织使其韧性恶化,在薄弱位置处的微裂纹快速扩展为致命性贯穿裂纹导致其早期整体开裂。此外,模具微区硬度的离散度,能较好地反映模具微区组织性能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压铸模 失效 冲击韧性 均匀性
原文传递
铝合金压铸模H13钢型芯开裂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宁宁 陆佳晖 +1 位作者 闵永安 苏爱民 《铸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19-2422,共4页
对铝合金压铸过程中早期出现开裂的H13钢对接型芯的冶金质量、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型芯内孔残留刀痕和原材料质量是诱发型芯开裂的重要原因。服役过程中,承受最大弯曲应力的型芯内孔刀痕处容易应力集... 对铝合金压铸过程中早期出现开裂的H13钢对接型芯的冶金质量、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型芯内孔残留刀痕和原材料质量是诱发型芯开裂的重要原因。服役过程中,承受最大弯曲应力的型芯内孔刀痕处容易应力集中而萌生微裂纹;在周期性载荷作用下,微裂纹沿偏析严重、力学性能薄弱区域向两侧及外径方向扩展,到达外表面后发生开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压铸 压铸型芯 模具钢 失效分析
下载PDF
钒、磷对中碳非调质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湘江 张艳君 黄宗泽 《热处理》 CAS 2018年第3期12-17,共6页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能谱分析和断口检验研究了一种改变了机和磷含量的40MnV钢的显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以揭示机和磷对中碳非调质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和磷对中碳非调质钢均有明显的强化...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能谱分析和断口检验研究了一种改变了机和磷含量的40MnV钢的显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以揭示机和磷对中碳非调质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和磷对中碳非调质钢均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其强化机制为:机的碳化物和氮化物的析出强化,磷的铁素体固溶强化,以及机和磷抑制先共析铁素体生成,从而增加珠光体含量所产生的复合强化。此外,机和磷还能适当促进中碳非调质钢再结晶时的晶粒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非调质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不锈钢酸洗废液中金属氟化物的沉积机理研究
7
作者 李秋菊 孙映 +1 位作者 张景 刘旭隆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添加晶种的方法诱导酸洗废液中的Fe、Cr离子发生结晶沉淀,以期达到回收金属的目的。主要研究了废酸液中Fe、Cr离子的沉积实验,并探讨了废酸液中Fe、Cr离子结晶沉淀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离子沉积量相对较多。计算... 采用添加晶种的方法诱导酸洗废液中的Fe、Cr离子发生结晶沉淀,以期达到回收金属的目的。主要研究了废酸液中Fe、Cr离子的沉积实验,并探讨了废酸液中Fe、Cr离子结晶沉淀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离子沉积量相对较多。计算得到Fe F_3·3H_2O和Cr F_3·3H_2O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E_a=64.13 k J/mol和E_a=67.00 k J/mol。实验结合模型确定了不同温度下的晶体生长线速度随过饱和度变化的关系,最佳的结晶沉淀温度在30℃,其次是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酸洗废液 金属沉积 生长动力学模型 生长速率
下载PDF
介孔碳负载纳米Pt高效催化卤代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还原制卤代芳胺
8
作者 李绍婷 邹秀晶 +2 位作者 刘洋 盛瑶 汪学广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6期8-13,共6页
卤代芳胺主要通过卤代芳硝基化合物选择性还原制备,但加氢过程中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脱卤反应而降低反应的选择性。本文采用柠檬酸镁快速热解法制备的介孔碳材料(MC-c)做为载体,制备了MC-c负载的高分散Pt纳米粒子(Pt/MC-c),并将其用于多... 卤代芳胺主要通过卤代芳硝基化合物选择性还原制备,但加氢过程中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脱卤反应而降低反应的选择性。本文采用柠檬酸镁快速热解法制备的介孔碳材料(MC-c)做为载体,制备了MC-c负载的高分散Pt纳米粒子(Pt/MC-c),并将其用于多种卤代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还原制卤代芳胺。研究结果表明,Pt/MC-c催化剂在选择性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反应活性和100%的卤代芳胺选择性。邻氯硝基苯为模型反应物的循环实验表面,Pt含量为2%的2%Pt/MC-c催化剂在循环12次后,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没有明显变化,仍然保持在78%和100%。表明制备的Pt/MC-c催化剂在卤代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还原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反应稳定性。优异的催化性能主要归因于Pt颗粒与介孔碳载体之间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催化剂 介孔碳 氢化 卤代硝基芳烃 芳香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