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雪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常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依达拉奉、银杏达莫等)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盘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对...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常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依达拉奉、银杏达莫等)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盘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对其进行分组,入组后,采用单双号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双号者(35例)为观察组,分到单号者(3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方式为常规方案(包括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依达拉奉、银杏达莫等)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单纯的常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浆黏度、切变率水平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浆黏度、切变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浆黏度、切变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常规方案治疗的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盐酸曲唑酮片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雪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年第10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盐酸曲唑酮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盘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盐酸曲唑酮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盘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方式分别为单用盐酸曲唑酮片及盐酸曲唑酮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抑郁情绪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比较,与对照组(82.05%)比较,观察组(97.44%)更高(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盐酸曲唑酮片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还能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盐酸曲唑酮片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文莹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443-444,共2页
大面积脑梗塞是指发生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的完全性卒中。在所有脑梗塞中,大面积脑梗塞占10%左右[1],此病病情凶险,预后效果差,治疗难度大。依达拉奉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常用的脑保护剂。奥拉西坦为吡拉西坦的类似... 大面积脑梗塞是指发生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的完全性卒中。在所有脑梗塞中,大面积脑梗塞占10%左右[1],此病病情凶险,预后效果差,治疗难度大。依达拉奉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常用的脑保护剂。奥拉西坦为吡拉西坦的类似物,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网状结构的促智药物。本文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 大面积脑梗塞 颈内动脉 完全性卒中 急性脑梗塞 预后效果 依达拉奉 脑保护剂
原文传递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雪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年第1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盘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采用醒...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盘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和9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1±1.2)分更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25.2±3.1)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48.2±3.5)ng/L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8.1±1.1)ng/L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吡拉西坦 醒脑静注射液 疗效
原文传递
丁苯肽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文莹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566-567,共2页
依达拉奉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丁苯肽可作用于急性脑梗死所致神经细胞功能损伤的多个环节。本文观察丁苯肽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7年9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丁苯肽可作用于急性脑梗死所致神经细胞功能损伤的多个环节。本文观察丁苯肽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7年9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72 h,无脑器质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功能 急性脑梗死 脑器质性病变 丁苯肽 依达拉奉 对象选择 对象与方法 发病时间
原文传递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冬冬 高政 +2 位作者 郭子江 姜长斌 尹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以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的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3/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 目的:探讨以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的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3/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亚型,完全前循环梗死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分别为55,30,107和64例。将各亚型患者分别分为进展组: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为起病6h后虽经常规治疗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加拿大脑卒中量表评分下降1分或更多,并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后出血;非进展组:发病后神经功能稳定或好转的患者。比较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选择发病率最高的亚型,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15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纳入脑卒中患者2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比较: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患者犤38.2%,13.3%,20.6%,18.8%(χ2=9.074,P<0.05)犦。②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血糖两因素进入方程(P<0.05)。结论: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同,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最高。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高血糖是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高血糖症 动脉粥样硬化 因素分析
下载PDF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冬冬 高政 +2 位作者 郭子江 姜长斌 尹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3/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牛津郡社... 目的: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3/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亚型,完全前循环梗死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分别为55,30,107和64例。将各亚型患者分别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为起病6h后虽经常规治疗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加拿大脑卒中量表评分下降1分或更多,并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后出血;发病后神经功能稳定或好转的患者进入非进展组)。比较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选择发病率最高的亚型,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15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纳入脑卒中患者25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比较: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型、腔隙性梗死型及后循环梗死型患者[38.2%,13.3%,20.6%,18.8%(χ2=9.074,P<0.05)]。②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各危险因素的比较:进展组患者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和入院时随机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48%,15%;(8.6±2.2)mmol/L,(6.6±2.8)mmol/L(χ2=7.090,t=-2.866,P<0.01)]。结论:各亚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同,完全前循环梗死型最高。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高血糖是完全前循环梗死型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高血糖症 动脉粥样硬化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强松龙合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志斌 李凤昌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8期136-137,共2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合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合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对照组应用大剂量甲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每组18例,观察其显效率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合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合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对照组应用大剂量甲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每组18例,观察其显效率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甲基强松龙合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较单用激素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甲基强的松龙 急性脊髓炎 治疗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感觉定量测定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大伟 谢鹏 +1 位作者 邹德智 徐平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3年第1期16-18,31,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表现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感觉定量分析仪对 2 5例PHN患者的疼痛区及对侧镜象区进行定量感觉测试 ,并用视觉类比量表评价疼痛的强度。结果 :自发性疼痛组 (8例 )感觉缺失值大于触觉异常性... 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表现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感觉定量分析仪对 2 5例PHN患者的疼痛区及对侧镜象区进行定量感觉测试 ,并用视觉类比量表评价疼痛的强度。结果 :自发性疼痛组 (8例 )感觉缺失值大于触觉异常性疼痛组 (17例 ) ;在触觉异常性疼痛组 ,感觉缺失程度与疼痛评分成负相关 ,而在自发性疼痛组 ,二者间未见显著相关性。结论 :触觉异常性疼痛与感觉传入小纤维的活性增高、异常放电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感觉定量 测定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喻晓霞 李卓 王宁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12期902-903,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T 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常规治疗(血塞通静点、神经营养剂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T 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常规治疗(血塞通静点、神经营养剂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方案,同时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并观察两组用药后头颅CT改变、发作频率及不良反应,组间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84%,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56%),P<0.05。两组均未见出血等并发症,观察组治疗后PLT降低(P<0.01),APTT、PT延长(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 IA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低分子肝素 阿司匹林 治疗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敬玉 李卓 +1 位作者 郭子江 周艳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7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 mg,应用脑保护剂及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 mg,应用脑保护剂及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75mg,1次/d口服。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高度的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联合 氯吡格雷 顽固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卓 陈冰 王瑾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60-162,174,共4页
[目的]观察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以及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合并抑郁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于用药前1天及用药后6周分别计... [目的]观察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以及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合并抑郁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于用药前1天及用药后6周分别计算两组的HAMD评分及ND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用药6周后HAMD评分及NDS评分明显减少,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6周前后HAMD评分及NDS评分无明显减少,且有增加的倾向。用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85.0%及57.5%,40.0%及22.5%),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明显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同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较快恢复,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治愈率,且副反应少,临床应用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约翰草提取物 卒中后抑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多发性硬化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敬 李延峰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比较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治疗多发性硬化(MS)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40例复发-缓解型MS(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丙种球蛋白治疗组(n=20)和甲基泼尼松龙治... 目的比较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治疗多发性硬化(MS)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40例复发-缓解型MS(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丙种球蛋白治疗组(n=20)和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组(n=20),观察两组治疗前后EDS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丙种球蛋白治疗组治疗第7天的残疾状态扩展评分(exte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平均住院天数、复发率分别为(3.1±1.1)分、(20.1±9.6)d、10.0%,均明显优于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组[分别为(4.4±1.9)分、(31.6±17.2)d、30%](均P<0.05)。结论急性期MS患者静脉点滴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和甲基泼尼松龙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其中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更明显,可作为急性发作期MS患者的首选免疫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高血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梗死体积和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子江 张仲慧 +3 位作者 尹琳 范丽君 王冬冬 金辉 《中国民康医学》 2005年第5期207-210,共4页
目的:研究观察高血糖条件下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情况,探索高血糖对脑缺血再灌注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缺血前30分钟腹腔注射葡萄糖建立高血糖模型,用L... 目的:研究观察高血糖条件下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情况,探索高血糖对脑缺血再灌注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缺血前30分钟腹腔注射葡萄糖建立高血糖模型,用Longa--Zea氏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2%红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观察不同再灌注时间点ICAM-1阳性表达及白细胞浸润计数。比较相同再灌注时间点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ICAM-1表达和白细胞浸润计数。结果:(1)相同再灌注时间点高血糖组梗死体积明显大于正常血糖组。(2)相同再灌注时间点高血糖组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3)高血糖组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计数高峰提前。(4)ICAM-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呈现明显相关性。结论:ICAM-1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及向脑缺血区浸润过程,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参与了高血糖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细胞间粘附分子 白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微创术联合应用三七皂甙类药物治疗中重度脑出血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卓 刘国菊 +1 位作者 周艳华 喻小霞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观察微创术(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针)联合三七皂甙类药物治疗中重度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并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病人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微创术后应用三七皂甙类药物-血塞... [目的]观察微创术(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针)联合三七皂甙类药物治疗中重度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并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病人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微创术后应用三七皂甙类药物-血塞通注射液静点,2周为1疗程。对照组行微创术治疗。两组均行脑出血的常规治疗。分别计算术后第1天与第7天、第15天头颅CT上最大灶周脑水肿面积之差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差,将两组对应数值进行两两比较,从而观察患者脑水肿吸收的速度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程度。[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与第7天、第15天头颅CT上最大灶周水肿面积之差(即观察组1.08±0.16与1.86±0.24,对照组0.64±0.06与0.92±0.16)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差(即观察组6.16±2.24与8.34±2.52,对照组2.56±1.42与3.72±1.36)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方法不但能抢救病人的生命,而且通过病人脑水肿的尽快吸收,神经功能缺损亦得到了较快的康复。说明本方法治疗中重度脑出血具有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术 三七皂甙类药物-血塞通 中重度脑出血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早期进展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卓 周艳华 孙静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3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早期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选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点,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早期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选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点,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用药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在起效时间上两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早期 进展性脑卒中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少校 李卓 +1 位作者 郭子江 周艳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6期130-131,共2页
目的观察红花黄素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出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在奥扎格雷钠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用红花黄色素治疗,而对照组联合丹参治疗;2周后进行... 目的观察红花黄素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出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在奥扎格雷钠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用红花黄色素治疗,而对照组联合丹参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无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红花黄色素 奥扎格雷钠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西乐葆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仲慧 郭子江 +3 位作者 尹琳 范丽君 王冬冬 金辉 《中国民康医学》 2004年第12期721-726,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机制以及新型抗炎镇痛药物西乐葆(塞来希布)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西乐葆灌胃)、实验对照组(安慰剂灌胃)和假手术组,用Longa-Zea氏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机制以及新型抗炎镇痛药物西乐葆(塞来希布)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西乐葆灌胃)、实验对照组(安慰剂灌胃)和假手术组,用Longa-Zea氏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2%红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观察再灌注不同时间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阳性表达及浸润白细胞计数。分别比较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不同再灌注时间点ICAM-1表达和浸润白细胞计数:比较相同再灌注时间点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ICAM-1表达和浸润白细胞计数。结果:(1)实验组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实验对照组,(2)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坏死区周边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增多,并于24小时达高峰;相同再灌注时间点实验组ICAM-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3)ICAM-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及梗死体积的变化呈现同步性。结论:急性炎症反应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织损伤有关,ICAM-1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及向脑缺血区浸润过程,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害过程。西乐葆可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的炎症反应,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乐葆 细胞间粘附分子 白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高血糖状态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限点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子江 高政 尹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糖状态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介导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在不同时限点的表达及其差异。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3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 目的:观察高血糖状态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介导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在不同时限点的表达及其差异。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3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血糖组16只、高血糖组16只和假手术组4只,其中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又分为再灌注2,4,6,24h4个亚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高血糖组在阻断大脑中动脉前30min腹腔注射500g/L葡萄糖溶液(3g/kg),各组大鼠于麻醉状态下取脑组织制备冠状切片,观察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3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正常血糖组缺血2h再灌注2h可见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犤(18.13±2.16)个/视野犦,再灌注24h达高峰犤(59.50±2.25)个/视野犦。与正常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高峰提前至再灌注6h犤(76.75±2.14)个/视野犦。在再灌注2,4,6h高血糖组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再灌注24h时低于正常血糖组(P<0.01)。②各组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均在缺血2h再灌注2h时可见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犤(7.81±1.60)个/视野,(11.65±1.90)个/视野,P<0.01犦,于再灌注24h达高峰犤(26.25±1.81)个/视野,(35.00±2.28)个/视野,P<0.01犦。在同一再灌注时间点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结论:高血糖状态下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呈高表达,但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具有时间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血糖 细胞间黏附分子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误诊为大面积脑梗塞的高血压脑病1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卓 刘国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8-249,共2页
患者,男,44岁,于1997年7月22日入院。该患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头痛、寡言、右上下肢活动欠灵活,未经任何治疗,病情加重而来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呕吐。经头部CT检查发现两侧大脑半球广泛低密度,以左侧为重,且有... 患者,男,44岁,于1997年7月22日入院。该患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头痛、寡言、右上下肢活动欠灵活,未经任何治疗,病情加重而来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呕吐。经头部CT检查发现两侧大脑半球广泛低密度,以左侧为重,且有轻度占位效应(见图1-A),遂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病 诊断 误诊 脑梗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