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王丽娟 张剑 +4 位作者 王雪松 陈潇君 宋晓晖 周凌安 严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9-338,共10页
电力行业是我国最大的碳排放部门,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同时,电力将是未来10年能源增长的主体,而这些新增用电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属于刚性需求,是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未来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电力行业未来新... 电力行业是我国最大的碳排放部门,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同时,电力将是未来10年能源增长的主体,而这些新增用电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属于刚性需求,是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未来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电力行业未来新增需求压力巨大,其碳排放峰值及达峰速度将直接决定2030年前全国碳排放达峰目标能否实现.统筹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各部门用电需求、电源结构调整、发电标准煤耗变化等因素,采用基于情景分析的方法,开展电力行业碳排放趋势预测,识别碳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提出推动碳排放达峰的关键举措,为制定碳达峰目标背景下的电力行业碳排放控制路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通过积极措施,电力行业碳排放能够在2030年左右达峰,在不考虑热电联产供热碳排放时,于2028—2031年达峰,峰值为43.2×10^(8)~44.9×10^(8)t,较2020年增加3.2×10^(8)~4.9×10^(8)t;考虑热电联产供热碳排放,则达峰时间为2031—2033年,峰值为50.7×10^(8)~53.0×10^(8)t,较2020年增加4.9×10^(8)~7.2×10^(8)t.②在电源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如到2030年降低2%左右的电力需求,达峰时间将提前4年左右.③提速风光新能源发展是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必然选择,到2030年,提高风光发电、核电、水电、生物质、气电发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节能降耗措施等各项措施的减排贡献率分别为55.3%、10.6%、9.2%、7.6%、5.7%、11.5%.研究显示,未来我国电力行业碳减排工作重点要聚焦于优化电源结构、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升用电效率、降低煤电机组能耗水平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CO_(2)排放 碳达峰 情景分析 控制路径
下载PDF
我国大气环境管理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20
2
作者 薛文博 许艳玲 +1 位作者 史旭荣 雷宇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1年第5期52-60,共9页
随着大气环境问题从煤烟型向以PM_(2.5)和O_(3)为特征的区域复合型污染演变,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模式从以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为核心、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核心逐渐走向以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各地在空气质量管理... 随着大气环境问题从煤烟型向以PM_(2.5)和O_(3)为特征的区域复合型污染演变,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模式从以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为核心、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核心逐渐走向以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各地在空气质量管理、科学精准治污等领域开展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系统回顾了近50年来我国不同阶段大气环境管理工作的特点,重点梳理了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空气质量管理经验与成绩,结合减污降碳总体部署对我国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时的空气质量进行了展望,从PM_(2.5)与O_(3)协同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大气环境管理的总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美丽中国 “十四五”规划
下载PDF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12
3
作者 燕丽 雷宇 张伟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1年第5期61-68,共8页
建立横向跨区域大气治理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是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通过区域协作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区域大气协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区域协作的内在动力和持续性不足,难以... 建立横向跨区域大气治理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是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通过区域协作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区域大气协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区域协作的内在动力和持续性不足,难以满足未来区域大气环境管理需求。本文从理念形成、实践探索、机制完善等层面系统回顾了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发展历程,结合“大气十条”以来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工作重点和机制创新,总结了空气质量改善、统一标准体系建设、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建设、环境监管模式创新、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基于未来我国区域大气环境管理需求,从综合管理体系、立法保障、规划统筹、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 区域协作 联防联控 发展历程与展望
下载PDF
基于《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2021)》的中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启示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伟 郑逸璇 +1 位作者 冯悦怡 雷宇 《中国环境管理》 2023年第2期140-148,共9页
2021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2021)》,在国际上引起了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梳理了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2021版相较于2005版的主要更新内容,以及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之间的差... 2021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2021)》,在国际上引起了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梳理了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2021版相较于2005版的主要更新内容,以及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之间的差异。基于我国2017年以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比较了使用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对我国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的结果差异。同时,分析了全球不同国家空气质量现状和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要求的差距,以及我国空气质量在全球国家中的位次。评价结果显示:如果将2021版指导值作为评价标准,则2021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日评价值达标比例仅为19.8%,所有城市的年评价指标均不能达标;我国PM_(2.5)和O_(3)暴露水平在全球203个国家中均处于世界中后水平。本文建议结合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的新要点,适时启动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及相关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制度的研究工作,引导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导值 空气质量评价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下载PDF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大气污染形势和问题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汪旭颖 严刚 +1 位作者 雷宇 宁淼 《环境保护》 CSSCI 2020年第17期45-48,共4页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两大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连接带。近年来,该地区空气质量改善进展相对较慢,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区域传输特征、重...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两大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连接带。近年来,该地区空气质量改善进展相对较慢,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区域传输特征、重点源污染特征以及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该区域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要从深化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提升大气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 大气污染 区域联防联控 精细化管理 形势分析
下载PDF
苏州市初夏臭氧污染成因及年际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也正 张鑫 +7 位作者 顾钧 缪青 魏恒 熊宇 杨倩 吴斌 沈文渊 马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2-1401,共10页
以2017~2021年的5~6月苏州市城区站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臭氧(O_(3))、氮氧化物(NO_(x))、总氧化剂(O_(x))、一氧化碳(CO)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利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了O_(3)污染成因及其年际... 以2017~2021年的5~6月苏州市城区站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臭氧(O_(3))、氮氧化物(NO_(x))、总氧化剂(O_(x))、一氧化碳(CO)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利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了O_(3)污染成因及其年际变化,解析了环境空气VOCs的主要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年来苏州O_(x)平均体积分数以及NO_(x)和CO平均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VOCs的体积分数整体呈上升趋势;O_(3)污染天光化学反应前体物浓度水平仍较高,且显著高于优良天.(2)近年来苏州O_(3)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苏州市VOCs和NO_(x)长期减排比例应不低于5∶1,在VOCs控制方面应注重对芳香烃和烯烃的减排.(3)源解析结果显示,工业排放、汽油车尾气和柴油机尾气是苏州市VOCs的主要排放源;近年来工业排放源和溶剂使用源有所下降,但汽油车尾气源和油气挥发源贡献率上升明显,且上述两类污染源排放VOCs的O_(3)生成潜势较高.(4)综合分析各排放源对O_(3)生成潜势的贡献发现,溶剂使用源和汽油车尾气源的VOCs排放是影响苏州市O_(3)生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O_(3)-NO_(x)-VOCs敏感性 源解析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苏州市
原文传递
臭氧污染年际波动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影响分析与对策建议
7
作者 陈楚楚 郑逸璇 +2 位作者 冯悦怡 刘伟 雷宇 《环境保护》 CAS 2023年第15期27-32,共6页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不断深化,细颗粒物(PM_(2.5))浓度持续下降,臭氧(O_(3))浓度超标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影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首要因素。本文通过梳理2015—2022年全国O_(3)超标情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O_(3)污染年际波动对空...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不断深化,细颗粒物(PM_(2.5))浓度持续下降,臭氧(O_(3))浓度超标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影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首要因素。本文通过梳理2015—2022年全国O_(3)超标情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O_(3)污染年际波动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的扰动可能成为影响各地优良天数比例的重要不可控因素。建议在积累和分析长时间序列O_(3)污染数据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约束性指标设计方法,尽可能降低气象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对约束性指标考核造成的影响,从而为各地提供长期稳定的预期目标,推动当地长效措施的落地,协同推进PM2.5和O_(3)污染长效治理;在短期内,可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用三年滑动平均值评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以降低气象条件年际波动对评价结果客观性的干扰;从长远角度来看,可结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的研究进程,设计直接反映O_(3)污染程度的考核和评价指标,推动各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大气污染物 年际波动 优良天数比例 滑动平均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