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新铁路百里风区极端风况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22
1
作者 肖建华 姚正毅 +1 位作者 屈建军 蒋富强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0-137,共8页
为揭示兰新铁路百里风区大风的形成机制,利用兰新铁路百里风区及周边5个气象站的日极大风速观测数据,分析百里风区极大风的风速、风向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结合地形地貌,着重分析冷空气爬坡翻山现象及下坡地形的加速作用。百里风区十三... 为揭示兰新铁路百里风区大风的形成机制,利用兰新铁路百里风区及周边5个气象站的日极大风速观测数据,分析百里风区极大风的风速、风向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结合地形地貌,着重分析冷空气爬坡翻山现象及下坡地形的加速作用。百里风区十三间房气象站测到的多年平均日极大风速为18.7m·s^(-1),显著高于百里风区周边其他四站(5.5~9.1m·s^(-1)),且十三间房的盛行风向为北风和北西北风,也显著不同于其他四站。局地气压梯度的增大是形成兰新铁路百里风区大风的根本原因,其具体表现在:1冷空气东移,因受天山山脉东段的阻挡而积聚,使天山山脉的南北气压梯度提高;2在吐鲁番—哈密盆地,地面因日照受热而使热气流上升,与积聚在天山山脉东段的冷空气相遇后,使吐鲁番—哈密盆地与山脉之间的气压增大;3百里风区及其周边特殊的地形加强了由气压梯度所形成大风的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风区 极大风速 地形 翻山风 下坡风 风灾 铁路防灾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风沙灾害特点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安志山 张克存 +2 位作者 屈建军 牛清河 张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5-289,共5页
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独特的地域单元,其反应极为敏感,且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铁路沿线风沙灾害日趋严重。通过野外考察,分析总结青藏铁路沿线风沙灾害特点,并揭示其成因。随着气温升高,冰川萎缩、雪线上升、冻土退化、高... 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独特的地域单元,其反应极为敏感,且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铁路沿线风沙灾害日趋严重。通过野外考察,分析总结青藏铁路沿线风沙灾害特点,并揭示其成因。随着气温升高,冰川萎缩、雪线上升、冻土退化、高寒草甸沙化,释放了内部赋存的碎屑物质;同时,气温升高导致冻融作用增强,地表土壤结构更易离散分解,形成更多的碎屑物质。其次,青藏高原地处西风带,终年盛行西风,区内起沙风向单一,属于高风能地区,为风沙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再次,青藏高原属于典型的"风旱同季",风水蚀交替影响,为沙害发生奠定了有利基础。第四,青藏铁路建成通车,铁路沿线流场发生改变,打破局地原有输沙平衡,形成易于沙粒沉降的有利环境,为风沙灾害的发生提供地点。综上四点,为铁路沿线风沙灾害的发生提供了便宜条件,最终导致风沙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全球变暖 风沙灾害
下载PDF
白刺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毅 屈建军 +4 位作者 张伟民 牛清河 葛君州 徐鹏 安黎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研究白刺幼苗抗旱特性的生理学机制,期望为干旱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盆栽,用控制浇水的方法设计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梯度,对白刺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超氧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和抗... 研究白刺幼苗抗旱特性的生理学机制,期望为干旱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盆栽,用控制浇水的方法设计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梯度,对白刺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超氧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白刺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时上升,在重度干旱胁迫时显著下降;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膜透性上升,丙二醛含量和超氧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增加。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SOD、POD、CAT3个酶能配合协同作用,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水分胁迫造成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
下载PDF
高立式格状沙障防风效益 被引量:15
4
作者 庞营军 屈建军 +2 位作者 谢胜波 肖建华 韩庆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4,共4页
针对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半隐蔽式格状沙障容易遭沙埋,且其防护年限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防沙措施——高立式格状沙障(高1m,长×宽=8m×8m),并对该沙障的防风效益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高立式格状沙障对风速具有显著削... 针对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半隐蔽式格状沙障容易遭沙埋,且其防护年限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防沙措施——高立式格状沙障(高1m,长×宽=8m×8m),并对该沙障的防风效益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高立式格状沙障对风速具有显著削弱作用;且越接近地表,风速被削弱的程度越大;沙障内5个观测点2m高处风速平均减弱了33.0%,而0.2m高处风速平均减弱了81.5%。(2)高立式格状沙障使沙障顶部高度(1m)以下的风速廓线偏离对数曲线;沙障顶部以上风速和高度继续呈对数关系,且风速梯度明显大于对照点。(3)高立式格状沙障使地表粗糙度增大了4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状沙障 防风效益 粗糙度
下载PDF
青藏铁路主要沙害路段治理技术及成效 被引量:12
5
作者 谢胜波 屈建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5-110,共6页
青藏铁路建成以来,沙害日趋严重,危及铁路运营安全,备受关注。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青藏铁路沿线的红梁河、秀水河-北麓河、沱沱河、通天河、扎加藏布、错那湖等6个路段的沙害类型、特征、治理及成效进行研究。提出青藏铁路的防沙... 青藏铁路建成以来,沙害日趋严重,危及铁路运营安全,备受关注。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青藏铁路沿线的红梁河、秀水河-北麓河、沱沱河、通天河、扎加藏布、错那湖等6个路段的沙害类型、特征、治理及成效进行研究。提出青藏铁路的防沙应以生物措施为主,机械措施为植被恢复服务。旨在加深对高寒地区铁路沙害的认识,为青藏铁路防沙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沙害路段 治理
原文传递
沙漠化对青藏高原冻土地温影响的新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谢胜波 屈建军 +2 位作者 俎瑞平 张克存 韩庆杰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3-396,共4页
青藏高原上发育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漠和冻土,然而,沙漠化对冻土地温产生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沙漠化的发展,这个问题愈加令人担忧.为此,作者在青藏高原红梁河建立观测实验场,利用热敏电阻地温探头,通过野外同步对... 青藏高原上发育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漠和冻土,然而,沙漠化对冻土地温产生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沙漠化的发展,这个问题愈加令人担忧.为此,作者在青藏高原红梁河建立观测实验场,利用热敏电阻地温探头,通过野外同步对比观测方法,于2010年5月~2011年4月对不同厚度沙层下的冻土地温进行了1个完整年的观测研究.发现沙层对下伏多年冻土有保护作用,表现为厚沙层下地温在多年冻土上限附近以下深度全年均低于天然地表,降温幅度大约稳定在0.2℃,夏半年5~9月最大处降温分别达3.40,3.72,4.85,3.16和1.88℃;薄沙层下地温在上限附近全年都低于相应的天然地表,最大处降温幅度全年平均达0.71℃.其初步结论不仅对探索青藏高原沙漠与冻土之间的关系具有科学意义,而且为青藏高原工程建设地区的冻土保护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青藏高原冻土地温新发现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冻融风蚀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谢胜波 屈建军 韩庆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68,共5页
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环境,冻融作用强烈,在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下,容易产生风蚀,导致沙漠化的出现。冻融风蚀作为冻融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在青藏高原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此,对青藏高原采集的土样进行了冻融风蚀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风蚀强... 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环境,冻融作用强烈,在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下,容易产生风蚀,导致沙漠化的出现。冻融风蚀作为冻融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在青藏高原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此,对青藏高原采集的土样进行了冻融风蚀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风蚀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冻融过程中含水量以及冻融温差的增大而增强,因此,在水分参与条件下,反复、剧烈的冻融作用所引起的土体结构的破坏是青藏高原冻融风蚀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挟沙风又是其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冻融风蚀 形成机理
下载PDF
青海省共和盆地光伏发电基地风沙灾害现状、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10
8
作者 谭立海 马鹿 +4 位作者 安志山 屈建军 殷代英 刘进辉 王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分析青海省共和盆地塔拉滩光伏发电基地风沙灾害现状,并探讨风沙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利用徕卡全站仪对光伏发电基地沙丘移动速率以及典型电站积沙量进行了实地测量,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风沙灾害形成的区域风... [目的]分析青海省共和盆地塔拉滩光伏发电基地风沙灾害现状,并探讨风沙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利用徕卡全站仪对光伏发电基地沙丘移动速率以及典型电站积沙量进行了实地测量,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风沙灾害形成的区域风沙环境特征。[结果]沙丘前移与风沙流遇阻后在太阳能板间形成积沙是该区风沙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该区沙丘类型以新月形沙丘为主,移动速度达12.56m/a;在一面积99hm2、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光伏园区内,2016年2—4月3个月内上风向光伏板间积沙可达3 090m3;研究区属中能风沙环境,为单峰风况,起沙风以西风和西北西风为主,两组风向占年输沙势的92.1%。[结论]风力强劲、风旱同期等自然特点以及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沙漠化提供沙源是该区风沙灾害的主要成因,亟需建立固沙与阻沙措施相结合的风沙灾害综合防治体系进行风沙灾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风沙灾害 防治模式 共和盆地
下载PDF
青藏铁路工程防沙产生的积沙对下伏冻土的热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7
9
作者 谢胜波 屈建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7-82,共6页
工程防沙必然会引起积沙,地表积沙后下伏冻土的热状况如何变化目前尚不明确。为此,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红梁河沙害路段实验场,利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通过野外同步对比观测方法,对青藏铁路不同工程防沙措施产生的不同厚度积沙后下伏... 工程防沙必然会引起积沙,地表积沙后下伏冻土的热状况如何变化目前尚不明确。为此,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红梁河沙害路段实验场,利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通过野外同步对比观测方法,对青藏铁路不同工程防沙措施产生的不同厚度积沙后下伏冻土热状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积沙较厚的外缘阻沙工程与积沙较薄的内缘固沙工程都能使下伏冻土地温降低,季节融化深度减小,活动层变薄,冻结层增厚,冻土上限上升。其中,冻土地温的年平均值最大降幅为0.3℃,上限上升幅度最大达0.4m。分析表明:地表积沙后冻土热状况改变的主要原因是沙层反射率高、热传导性能差;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段地表积沙,有利于提高冻土上限,增强路堤稳定性,对类似地带工程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工程防沙 积沙 冻土 热状况
下载PDF
论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断裂的成因——“八一泉运动”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本兴 屈建军 +3 位作者 沈永平 牛清河 俞祁浩 赵爱国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1-596,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同位素测年,讨论了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断裂的形成与"八一泉运动"有关,纠正了前人所说的八一泉雅丹下部褶皱断裂地层属上新世地层的传统概念,实际上是早更新世湖相地层于中更新世晚期因发生八一泉构造运动形成... 通过野外调查和同位素测年,讨论了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断裂的形成与"八一泉运动"有关,纠正了前人所说的八一泉雅丹下部褶皱断裂地层属上新世地层的传统概念,实际上是早更新世湖相地层于中更新世晚期因发生八一泉构造运动形成的褶皱断裂的变形地层带.所称的上新世地层实际是中更新世晚期的变形地层,这也是227ka BP左右的"八一泉运动"的证据,讨论了它在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中的特殊阶段,及其对青藏高原以北地区气候环境的影响,重新建立了青藏高原隆升与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的序列,并首次探讨了与中国东部冰缘期的对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状断裂 八一泉运动 青藏高原隆升 气候变化 库姆塔格沙漠
下载PDF
青藏铁路格尔木-错那湖段沿线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殷代英 韩庆杰 +3 位作者 屈建军 肖建华 安志山 李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2-160,共9页
以青藏铁路线为样带中心点,在格尔木-错那湖段沿线设置样地、样方,重点调查原生植被物种丰富度、盖度、高度等基本数据,多样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沿线植被主要分布种有90个,隶属24个科,主要建群种为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棘豆(Oxytr... 以青藏铁路线为样带中心点,在格尔木-错那湖段沿线设置样地、样方,重点调查原生植被物种丰富度、盖度、高度等基本数据,多样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沿线植被主要分布种有90个,隶属24个科,主要建群种为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棘豆(Oxytropis DC.)、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 Falc)等,划分出了4个不同的生态分区;物种丰富度和盖度沿铁路线由北向南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高度呈逐渐降低趋势。运用Jaccard和Cody指数分析样地之间的β多样性,结果表明:随着样地纬度方向间距的增大,Jaccard和Cody指数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相邻样地间物种相似度最高,物种沿纬度方向逐渐替代规律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植被 物种多样性 cody指数 Jaccard指数 青藏铁路沿线 生态分区
原文传递
敦煌月牙泉风沙环境及沙山动态监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安志山 张克存 +1 位作者 王晓雷 谭立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5-120,共6页
通过对月牙泉景区气象站点资料以及周边沙山高度定点长期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景区内由于受周边高大沙山地形因素影响,景区内形成了两组主导风向下的局地环流,两组环流风向相反,物质搬运方向相反。但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环流产生变化,原... 通过对月牙泉景区气象站点资料以及周边沙山高度定点长期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景区内由于受周边高大沙山地形因素影响,景区内形成了两组主导风向下的局地环流,两组环流风向相反,物质搬运方向相反。但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环流产生变化,原有输沙平衡遭到破坏,造成了南山和北山对月牙泉形成夹击之势。从沙山高度变化的监测中,除东山高度有降低趋势外,其余各点均表现为增高趋势,与输沙势分析结果保持一致。通过以上分析,从风流场方面揭示出月牙泉夹击之势的形成原因,剖析出沙害的根源,进而为保护月牙泉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并为揭示飞沙不落月牙泉现象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牙泉 沙山高度 局地环流
原文传递
雅丹地貌形成年代研究方法简评与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牛清河 屈建军 +3 位作者 柳本立 王军战 谢胜波 王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1-208,共8页
雅丹地貌形成年代是确定其侵蚀速率和侵蚀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深入认识其形成发育过程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前提。然而作为侵蚀性地貌类型,雅丹地貌的形成年代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成为雅丹地貌研究中的一大瓶颈问题。介绍和分析了已有的... 雅丹地貌形成年代是确定其侵蚀速率和侵蚀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深入认识其形成发育过程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前提。然而作为侵蚀性地貌类型,雅丹地貌的形成年代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成为雅丹地貌研究中的一大瓶颈问题。介绍和分析了已有的雅丹地貌形成年代研究方法,并简要评述其优缺点,然后,将部分方法应用到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区的雅丹地貌形成年代的研究中,得出该区域雅丹地貌开始形成的年代不晚于10.87kaBP,不早于(39.15±3.88)kaBP,最后对雅丹地貌形成年代学研究需努力的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丹地貌 形成年代 风蚀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下载PDF
论沙漠-绿洲过渡带的风沙防护效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安志山 张克存 +2 位作者 谭立海 蔡迪文 张余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96-1202,共7页
以敦煌黑山嘴为例,从局地环流、梯度风、表层沙粒粒度特征等方面探讨沙漠-绿洲过渡带的防护效应。结果表明:由于沙漠与绿洲的物质组成、空间结构和水热特性不同,造成绿洲的"冷岛效应",形成局地环流,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过渡带... 以敦煌黑山嘴为例,从局地环流、梯度风、表层沙粒粒度特征等方面探讨沙漠-绿洲过渡带的防护效应。结果表明:由于沙漠与绿洲的物质组成、空间结构和水热特性不同,造成绿洲的"冷岛效应",形成局地环流,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过渡带的防护效应产生影响。自沙漠向绿洲内部,表层沙粒平均粒径逐渐减小,偏度、峰态和分选系数呈一定程度的规律性变化,由此判断自沙漠向绿洲内部平均风速减小,风沙活动减弱。过渡带防护效应与初始风速、距离和粗糙度呈线性关系,其中,防护效应与初始风速呈反比关系,初始风速越大,防护效应越差;与距离和粗糙度呈正比关系,距离越长,粗糙度越大,防护效应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绿洲过渡带 局地环流 风沙危害 防护效应 敦煌
原文传递
青藏铁路沿线植被·土壤的类型·分布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胜波 屈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9期8268-8270,共3页
[目的]研究青藏铁路沿线植被、土壤的类型、分布及特征。[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方法,对青藏铁路沿线的植被、土壤的类型、分布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青藏铁路沿线的植被以高寒高原和草甸为主,相应的土壤以高山草原土和草甸土为主,集中分... [目的]研究青藏铁路沿线植被、土壤的类型、分布及特征。[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方法,对青藏铁路沿线的植被、土壤的类型、分布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青藏铁路沿线的植被以高寒高原和草甸为主,相应的土壤以高山草原土和草甸土为主,集中分布在昆仑山至念青唐古拉山路段。[结论]该研究可为青藏铁路的病害防治及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植被 土壤 特征
下载PDF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高大沙丘短期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安志山 张克存 +3 位作者 牛清河 谭立海 庞营军 吴开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1-987,共7页
鸣沙山月牙泉以其独特的"沙丘抱泉,泉映沙丘"景观享誉中外,其形成与保存备受关注。通过野外气象站定位监测与全站仪测量等手段,对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短期沙山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年内还是整年监测期,月牙泉周... 鸣沙山月牙泉以其独特的"沙丘抱泉,泉映沙丘"景观享誉中外,其形成与保存备受关注。通过野外气象站定位监测与全站仪测量等手段,对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短期沙山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年内还是整年监测期,月牙泉周边高大沙丘变化趋势与多年航片解析下的南侧线性沙垄北移和北沙山南移形成的合围之势有所不同。首先,沙丘脊线来回摆动,并非一直朝单一方向移动。其次,沙丘坡面表现风蚀或风积,蚀积量与风况、沙源供给、下垫面以及周边障碍物等密切相关。并且,整年监测期内沙丘迎风坡面风蚀,背风坡面风积。此项研究揭示了月牙泉短期高大沙丘的移动规律,可为月牙泉保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鸣沙山月牙泉 高大沙丘 沙脊线位移 沙丘坡面 输沙势 敦煌
原文传递
降尘空间分布与沙尘天气日数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建华 姚正毅 +1 位作者 屈建军 孙家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6-71,共6页
降尘是沙尘暴、浮尘、扬沙等沙尘天气过程的反映,文中以甘肃省10个监测点15年(1986-2000年)降尘监测数据及沙尘天气日数数据,讨论降尘空间分布与沙尘天气日数之间的相关性,建立降尘与沙尘事件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沙尘暴区和非... 降尘是沙尘暴、浮尘、扬沙等沙尘天气过程的反映,文中以甘肃省10个监测点15年(1986-2000年)降尘监测数据及沙尘天气日数数据,讨论降尘空间分布与沙尘天气日数之间的相关性,建立降尘与沙尘事件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沙尘暴区和非沙尘暴区,降尘与沙尘天气的回归方程不同,前者沙尘暴系数(1.32)小于后者沙尘暴与扬沙和的系数(1.66),可以判断后者较之前者降尘量受沙尘暴和扬沙日数影响更大,可以突现出后者沙尘天气主要以浮尘为常态形式出现。前者浮尘系数远大于扬沙系数(3.72>0.21),表明前者降尘量受浮尘影响大于扬沙。前者常数项(291.6)明显大于后者(235.2),这代表两地区降尘量的背景值的不同。回归方程很好地解释了不同地区降尘与沙尘天气日数之间的关系。将降尘与沙尘天气日数的回归方程应用到研究区,求得研究区各气象站点降尘数据,结合GIS空间插值,绘制出该研究区降尘空间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尘 空间分布 沙尘天气 GIS
原文传递
党河流域骆驼刺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晓颖 安蓉 +1 位作者 屈建军 李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6期306-310,共5页
[目的]分析党河流域骆驼刺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相关性,为有效管理该流域天然骆驼刺群落及退化骆驼刺群落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样方"法,于2012年6—10月调查群落特征及土壤样品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在6—10月,... [目的]分析党河流域骆驼刺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相关性,为有效管理该流域天然骆驼刺群落及退化骆驼刺群落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样方"法,于2012年6—10月调查群落特征及土壤样品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在6—10月,生物量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季节变化趋势几乎一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相反。在0—50cm土壤层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呈现出先增加再减小的变化过程,土壤容重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土壤含水量在土壤深度达到30cm以后增加不明显。[结论]土壤环境因子是影响骆驼刺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主要因素。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可以增加骆驼刺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土壤容重抑制骆驼刺群落根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生物多样性 土壤因子 党河流域
下载PDF
敦煌月牙泉景区典型风沙天气的局地流场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庞营军 屈建军 +3 位作者 牛清河 张克存 安志山 谢胜波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0-715,共6页
基于月牙泉周边5个气象观测点资料,对东北、南、西西南和北风过境时月牙泉周边风速和风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起沙风频率为16.67%,其中,西西南和东北方向的起沙风频次最大,分别占总起沙风频次的23.08%和17.52%;月牙泉所在的大泉湾... 基于月牙泉周边5个气象观测点资料,对东北、南、西西南和北风过境时月牙泉周边风速和风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起沙风频率为16.67%,其中,西西南和东北方向的起沙风频次最大,分别占总起沙风频次的23.08%和17.52%;月牙泉所在的大泉湾地形走向为近东西方向,对过境气流的分流作用明显,有利于月牙泉南北两侧沙丘坡面沙物质的输移,维持坡面稳定;东北风对月牙泉南北两侧坡面沙物质的输移作用最大,故应该限制月牙泉东北方向绿洲的规模,减少大小泉湾处的高大建筑物及防风林,以保持月牙泉东北方向来流的强度不会减小;南风会导致月牙泉南侧沙垄北移,是最主要的有害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天气 风场 月牙泉 敦煌
原文传递
骆驼刺生境适应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晓颖 安蓉 +2 位作者 李毅 屈建军 葛君州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0期14-18,共5页
骆驼刺是一种耐旱、耐盐并具有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效应的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植物建种群之一。本文对骆驼刺的形态学、光合生理生态、水分生理生态及耐盐性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为今后在敦煌... 骆驼刺是一种耐旱、耐盐并具有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效应的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植物建种群之一。本文对骆驼刺的形态学、光合生理生态、水分生理生态及耐盐性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为今后在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骆驼刺 光合生理生态 水分生理生态 耐盐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