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与穴位注射联合康复技术对脑出血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东雁 刘杰 +5 位作者 陈敬德 王明 王勇 邵文泽 王蒙 李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7期600-604,共5页
目的 探讨电针、穴位注射与康复技术对脑出血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rd syndrome, SHS)上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6例脑出血后SH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 目的 探讨电针、穴位注射与康复技术对脑出血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rd syndrome, SHS)上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6例脑出血后SH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脑出血常规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2周,观察组结合电针、穴位注射及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加用中频理疗。2组均治疗1个月。采用Fugl-Meye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采用VAS量表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测角计测量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采用排水法检测SHS手肿胀的发展及恢复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A[(60.1±6.4)分比(41.8±18.7)分,t=6.799]、MBI[(65.2±3.5)分比(50.6±2.1)分,t=23.512]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2.7±1.4)分比(4.9±1.3)分,t=7.817]、水肿体积差[(2.1±2.1)cm3比(4.8±1.2)cm3,t=7.316]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前屈[(163.1±6.7)°比(56.0±10.9)°,t=59.516]、后伸[(39.6±5.8)°比(23.2±6.7)°,t=12.799]、外展[(168.1±9.6)°比(52.1±8.9)°,t=60.148]、内收[(52.1±3.6)°比(29.8±4.3)°,t=27.580]、外旋[(49.8±7.6)°比(23.2±5.2)°,t=19.151]、内旋[(107.0±8.5)°比(60.2±6.1)°,t=29.758]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52/56)、对照组为70.0%(2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9,P<0.01)。结论 针刺与穴位注射联合康复技术可减轻脑出血后SHS患者疼痛,消除水肿,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肩手综合征 电针 注射 穴位 康复日常生活活动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左室重构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孟颖辉 张玉莲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43-74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EH患者105例经颈动脉和心脏超声检查分别被分为IMT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组;LVMI正常组和LVMI增高组。同时检测UA。结果:①LVM...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EH患者105例经颈动脉和心脏超声检查分别被分为IMT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组;LVMI正常组和LVMI增高组。同时检测UA。结果:①LVMI正常组和LVMI增高组UA水平分别为(363.34±58.33)、(432.51±48.82)μmol/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颈动脉IMT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组UA分别为(303.85±78.59)、(372.30±95.35)和(436.51±61.16)μmol/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H患者UA水平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左室肥厚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尿酸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左室重构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评判性思维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
3
作者 赵荭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7期742-743,共2页
目的分析评判性思维在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中的适用性,探讨如何将该种思维方式与护理实践相结合。方法将2012年1月至12月施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356例,依据是否采用评判性思维进行护理予以分组,其中采用评判性思维的180... 目的分析评判性思维在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中的适用性,探讨如何将该种思维方式与护理实践相结合。方法将2012年1月至12月施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356例,依据是否采用评判性思维进行护理予以分组,其中采用评判性思维的180例设为观察组,其余未采用评判性思维的176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输液顺利率优于对照组(98.3%vs93.2%,P<0.05),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8%vs92.1%,P<0.05)。结论评判性思维应用于临床护理是在质疑与探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的新型护理手段,在护理实践中应用评判性思维,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 静脉留置针 输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