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遏制人群慢性病上升态势的全生命周期预防建议 被引量:4
1
作者 荫士安 董彩霞 杨振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存质量的一类疾病,也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由慢性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将进一步加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性病可预防,慢性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存质量的一类疾病,也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由慢性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将进一步加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性病可预防,慢性病的防控已经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一大核心任务。从零岁开始精准地进行个性化营养和从零岁开始慢性病的预防,“双零战略”可为机体组织结构构建良好的基础,也开启了慢性病的预防,继而扩展到生命最初1000 d。“双零战略”预防性干预能改善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以及增加体力活动等,这些均会降低慢性病伤残和死亡的危险。因此,开启“双零战略”的生命全周期预防将有助于实现我国新时代的健康目标,为落实健康中国的目标提供更完善的措施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双零战略 零岁预防 精准营养 干预
原文传递
甘肃省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分布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黄丽霞 陈丽娟 +2 位作者 何虎鹏 陈发青 张静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44-548,共5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40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COPD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5—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3个监测点1804名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 目的了解甘肃省≥40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COPD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5—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3个监测点1804名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与家族疾病史、呼吸道症状、吸烟情况、居住环境、室内使用污染燃料、职业因素暴露等。具有危险因素暴露、慢性呼吸道症状、个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4项高危因素之一者定义为COPD高危人群。采用SSP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结果甘肃省≥40岁居民危险因素暴露率为90.2%,其中男性(94.1%)高于女性(85.5%),乡村(96.4%)高于城镇(80.4%),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吸烟率及职业有害因素、儿童期严重呼吸道感染和室内污染燃料暴露率分别为36.4%、33.1%、3.2%和79.3%,吸烟率、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率男性高于女性,室内污染燃料暴露率女性高于男性,职业有害因素、室内污染燃料暴露率乡村高于城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率为15.5%,乡村(17.0%)高于城镇(13.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呼吸困难流行率分别为7.9%、10.4%、4.2%,呼吸困难流行率女性高于男性,慢性咳嗽、呼吸困难流行率乡村高于城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至少具有1项高危因素的COPD高危人群比例为92.8%,男性(95.7%)高于女性(89.4%)、乡村(97.3%)高于城镇(8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甘肃省≥40岁居民COPD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应重点关注男性、乡村及室内污染燃料暴露居民COPD的防控,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居民COPD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高危人群 呼吸道症状 室内空气污染
原文传递
2016―2018年甘肃省0~6岁儿童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静 张丑吉 董彩霞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2-615,共4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0~6岁儿童伤害发生特征,为儿童伤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因伤害在哨点医院就诊的儿童伤害病例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共收集0~6岁儿童伤害病例7054例,男女童性别比为1.5∶1。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 目的了解甘肃省0~6岁儿童伤害发生特征,为儿童伤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因伤害在哨点医院就诊的儿童伤害病例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共收集0~6岁儿童伤害病例7054例,男女童性别比为1.5∶1。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42.2%)、烧烫伤(31.5%)及钝器伤(7.2%)。78.7%的儿童伤害发生在家中。伤害部位主要为头部(41.9%)、上肢(24.6%)和下肢(13.6%)。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68.9%)。伤害结局以处理后离院为主(75.6%)。结论0~6岁儿童伤害病例以男童居多,以跌倒/坠落为主要伤害原因,伤害多发生在家中,头部是儿童伤害的主要受伤部位。应根据0~6岁儿童伤害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伤害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甘肃省2016—2018年中小学生伤害监测结果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静 张丑吉 +1 位作者 席金恩 陈莉娟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1-993,997,共4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2016—2018年在校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对2016—2018年甘肃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8736例学生伤害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是跌倒/坠落(5... 目的了解甘肃省2016—2018年在校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对2016—2018年甘肃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8736例学生伤害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是跌倒/坠落(52.7%)、道路交通伤(14.1%)、钝器伤(13.8%)。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学校与公共场所(35.0%)、家中(23.5%)、公路/街道(19.6%)。前3位伤害发生时活动依次为休闲活动(31.6%)、体育活动(19.6%)、学习(11.2%)。7—10月伤害发生较多,占全年的38.6%。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92.8%)。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30.7%)。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71.0%)。结论应重视中小学生伤害问题,全社会共同参与,根据学生伤害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 学生 人群监测
原文传递
基于NLRP3/Caspase-1通路探讨薏苡仁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体外炎症模型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莉娟 李彦龙 +5 位作者 杨维建 李宝瑜 苟玉琴 张早育 李莹 吴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3-1330,共8页
目的:从炎症理论角度出发,探讨薏苡仁多糖(Coixan)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体外炎症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CM460细胞,采用不同剂量(0、2.5、5、10、20和40μg/mL)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NCM... 目的:从炎症理论角度出发,探讨薏苡仁多糖(Coixan)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体外炎症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CM460细胞,采用不同剂量(0、2.5、5、10、20和40μg/mL)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NCM460细胞,筛选出最佳诱导剂量(20μg/mL);用不同浓度(0、5、10、20、40和80μg/mL)的Coixan诱导NCM460,筛选出最佳促增殖浓度(10、20、40μg/mL)。实验随机设为空白组、模型组(LPS诱导)、LPS+Coixan低、中、高剂量(10、20、40μmol/L)组,LPS+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SP)(200μg/mL)组,除空白组外用LPS(20μg/mL)刺激48 h建立UC体外细胞炎症模型后,分别以薏苡仁多糖及SASP进行48 h干预治疗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荧光的表达量;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各组NCM460中NLRP3/Caspase-1通路中焦亡相关NLRP3、Caspase-1、GSDMD-N、IL-1β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焦亡相关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0μg/mL比较(20μg/mL)LPS诱导48 h对NCM460细胞生长抑制较为适中(P<0.01),同时,干预48 h时,炎症因子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因此,选择(20μg/mL)LPS诱导48 h作为造模方式。与0μmol/L的Coixan相比,当Coixan浓度为10、20,40μmol/L时,细胞存活率增高,特别是Coixan浓度为10、20μmol/L(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NLRP3、Caspase-1β、IL-1β蛋白和NLRP3、Caspase-1、GSDMD-N、IL-1β基因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组中,中、高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中细胞IL-1β、TNF-α分泌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组中,高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中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多糖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炎症模型 NLRP3/Caspase-1 细胞焦亡
下载PDF
甘肃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睡眠时长现状及相关性
6
作者 李艺璇 陈发青 +1 位作者 张静 张丑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6~17岁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并评估其与睡眠时长的关系,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5—7月抽取甘肃省2个监测点,对2172名6~17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χ... 目的分析甘肃省6~17岁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并评估其与睡眠时长的关系,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5—7月抽取甘肃省2个监测点,对2172名6~17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χ^(2)检验对超重肥胖检出率和睡眠时长构成进行组间差异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超重肥胖和睡眠时长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甘肃省监测点中小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0.45%和6.86%,平均睡眠时长为(8.28±1.66)h/d。16~17岁高中生和睡眠时长<8 h/d的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高(χ^(2)值分别为12.51,19.32,14.96),男生和非住校生的肥胖检出率高(χ^(2)值分别为5.89,9.59)(P值均<0.05)。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小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随着睡眠时长的减少而增加(χ^(2)值分别为38.84,9.80,19.61,41.60,P值均<0.05);总人群中,女生不同睡眠时长的肥胖率均低于男生(睡眠时长<8 h/d:6.07%,11.11%;8~<9 h/d:5.76%,6.09%;9~<10 h/d:6.02%,8.19%;≥10 h/d:4.04%,6.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学生和高中生睡眠时长短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正性相关,高中生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呈负性相关(睡眠时长8~<9 h/d:OR_(小学生)=1.89;9~<10 h/d:OR_(小学生)=1.54;8~<9 h/d:OR高中生=0.30;P值均<0.05)。结论睡眠不足是甘肃省监测点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长,降低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超重 肥胖症 学生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2016—2020年甘肃省伤害监测0~5岁儿童烧烫伤病例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静 张丑吉 陈发青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26,137,共5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伤害监测0~5岁儿童烧烫伤病例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防控儿童烧烫伤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甘肃省伤害监测系统报告的0~5岁儿童烧烫伤病例,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016... 目的了解甘肃省伤害监测0~5岁儿童烧烫伤病例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防控儿童烧烫伤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甘肃省伤害监测系统报告的0~5岁儿童烧烫伤病例,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016—2020年甘肃省伤害监测0~5岁儿童伤害报告病例中烧烫伤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共收集2016—2020年0~5岁儿童烧烫伤病例3444例,男女童性别比为1.43∶1。96.98%的儿童烧烫伤发生在家中。伤害部位以多部位为主(32.03%),其次为上肢(22.68%)和下肢(21.31%)。伤害程度以轻度(46.81%)和中度为主(41.90%)。烧烫伤结局以处理后离院为主(59.79%)。烧烫伤与非烧烫伤儿童在年龄、伤害发生时间、地点上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1~岁(OR=2.009,95%CI:1.595~2.532)、3~岁(OR=2.229,95%CI:2.041~2.434),伤害发生时间为12:00~(OR=1.405,95%CI:1.259~1.568)、18:00~(OR=1.405,95%CI:1.113~1.379),伤害发生地点为家中(OR=9.853,95%CI:8.040~12.076)是发生0~5岁儿童烧烫伤的危险因素。结论烧烫伤是儿童伤害干预的重点之一,家庭为儿童烧烫伤预防的主要场所,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儿童烧烫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烫伤 监测 儿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糖代谢异常的糖化血红蛋白诊断切点值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丽霞 张静 +3 位作者 董彩霞 何虎鹏 席金恩 任晓岚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HbA_(1)c用于一般人群糖代谢异常诊断的切点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甘肃省≥18岁常住居民为7080名。按1999年WHO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NC,n=5424)、糖尿病前期组(Pre-DM,n=980)、DM组(n=676),比较各组一... 目的探讨HbA_(1)c用于一般人群糖代谢异常诊断的切点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甘肃省≥18岁常住居民为7080名。按1999年WHO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NC,n=5424)、糖尿病前期组(Pre-DM,n=980)、DM组(n=676),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Pearson相关分析FPG、2 hPG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A_(1)c对糖代谢异常的诊断价值,以约登指数最大判定切点值。结果与NC组比较,Pre-DM、DM组BMI、WC、SBP、DBP、FPG、2 hPG、TC、TG、LDL-C、HbA_(1)c升高(P<0.01),HDL-C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PG、2 hPG与年龄、BMI、WC、SBP、DBP、HbA_(1)c、TC、TG、LDL-C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_(1)c是Pre-DM和DM的影响因素,校正各项混杂因素后,HbA_(1)c仍是DM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bA_(1)c诊断Pre-D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83,HbA_(1)c诊断DM的AUC为0.844。HbA_(1)c诊断DM切点值为5.8%,敏感度61.8%,特异度95.7%。结论HbA_(1)c诊断Pre-DM证据不足,但当诊断切点值为5.8%时,可用于一般人群DM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甘肃省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丑吉 张静 +1 位作者 席金恩 任晓岚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28-633,共6页
评估甘肃省社区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选取2016—2019年甘肃省8个县/区74810名35~75岁常住居民,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缺血性心脏病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病及药物情况。使用多变量混合效应模型,以是否... 评估甘肃省社区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选取2016—2019年甘肃省8个县/区74810名35~75岁常住居民,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缺血性心脏病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病及药物情况。使用多变量混合效应模型,以是否使用阿司匹林或他汀类药物为因变量,以患者个体特征为自变量,以社区水平为随机截距,评估个体特征与二级预防用药治疗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74810名调查对象中,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和/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85例(3.05%),服用抗血小板药或他汀类药物381例(16.67%),其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317例(13.87%),使用他汀类药物218例(9.54%),两种药物均使用154例(6.7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37,95%CI:0.26~0.52)、农村地区(OR=0.46,95%CI:0.26~0.81)、农民(OR=0.52,95%CI:0.34~0.81)、吸烟(OR=0.59,95%CI:0.42~0.83)、既往诊断心血管病>7年(OR=0.65,95%CI:0.41~1.02)服用抗血小板药或他汀类药物的可能性更低,高血压人群(OR=1.58,95%CI:1.18~2.11)服用抗血小板药或他汀类药物的比例更高。甘肃省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情况不理想,在不同亚组人群中差异较大。性别、城乡、职业、吸烟及病程是缺血性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用药的影响因素。应针对重点人群及影响因素,定制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他汀类 抗血小板药物 二级预防 甘肃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