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ing Calls of Six Forms of Pelobatid in Wawu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Sichuan,China (Anura:Pelobatidae) 被引量:17
1
作者 江建平 谢锋 +2 位作者 费梁 叶昌媛 郑明全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94,共6页
The mating calls of six forms belonging to four genera Megophrys,Oreloalax,Scutiger and Leptolalax were recorded in Wawu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using cassette tape recorder (Aiwa) and ... The mating calls of six forms belonging to four genera Megophrys,Oreloalax,Scutiger and Leptolalax were recorded in Wawu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using cassette tape recorder (Aiwa) and Sony tape with an external microphone.All recordings were analyzed with an IBM PC based 'SIGNAL' software analysis system (Engineering Design,USA).The range of analyzed frequency was set as 0-10 kHz.Acoust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ominant frequency of L.oshanensis,M.minor,M.sp.,S.(S.)chintingensis,O.omeimontis,and O.schmidti is 4521.9,3456.4,2293.8,1076.5,1071.0 and 1849.4 Hz on average respectively;the note duration is 46.2,90.8,99.6,72.2,78.8 and 110.3 millisecond on average respectively;the note interval is 140.4,253.0,681.4,1517.7,461.3 and 619.5 millisecond on average respectively.One-Way ANOVA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analyzed six forms on the dominant frequency,the note duration,and the note interval (P<0.01).Multiple comparisons using 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of the dominant frequency between S.(S.) chintingensis and O.omeimontis is not significant (P=0.917>0.05);on the note duration,only L.oshanensi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M.minor,M.sp.,O.omeimontis and O.schmidti (P<0.01);on the note interval,L.oshanensis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M.minor,the same with M.sp.versus O.schmidti and O.omeimontis versus O.schmidti (P>0.05).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the three acoustic characters of dominant frequency,note duration and note interval,and two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elev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P>0.05) except that the note interval is significantly linear correlated with the elevation (r=0.943,P=0.005<0.01).In the light of above,it is suggested that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alls are useful in distinguishing forms;the change of the note interval with the elevation may be a kind of strategy of re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ic analysis Mating call Leptolalax oshanensis Megophrys minor M.sp. Scutiger (S.) chintingensis Oreolalax omeimontis O.Schmidti
下载PDF
中亚热带原生和次生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2 位作者 刘朝禄 袁亚夫 汪泽卫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408-418,共11页
对瓦屋山的湿性常绿阔叶林破坏后自然恢复的次生群落及其与原生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比较研究表明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砍伐破坏后在封山条件下经过 4 2年的自然恢复形成的植被 ,已经形成常绿阔叶外貌 ,其物种多样性丰富 ,区系组成已经与破... 对瓦屋山的湿性常绿阔叶林破坏后自然恢复的次生群落及其与原生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比较研究表明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砍伐破坏后在封山条件下经过 4 2年的自然恢复形成的植被 ,已经形成常绿阔叶外貌 ,其物种多样性丰富 ,区系组成已经与破坏前相似 ;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珍稀濒危和标志种已经随森林环境的恢复而迅速回归或就地保存 ;虽然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乔木层尚存在较多落叶伴生种 ,但优势种已与破坏前相似。有力地说明了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砍伐破坏后物种自然恢复迅速、恢复效果也较好 ,暗示自然恢复是该区常绿阔叶林及其生物多样性恢复和重建的有效途径之一 ,而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可作为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常绿阔叶林 次生常绿阔叶林 自然恢复 区系多样性
下载PDF
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次生林自然恢复15年来群落乔木层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1
3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2 位作者 刘朝禄 袁亚夫 刘仁东 《植物生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02-709,共8页
在瓦屋山永久性样地上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次生群落自然恢复 15年来乔木层的物种组成、结构、组织结构以及材积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最近 15年的自然恢复中 ,乔木层密度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和逐渐增大两种变化... 在瓦屋山永久性样地上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次生群落自然恢复 15年来乔木层的物种组成、结构、组织结构以及材积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最近 15年的自然恢复中 ,乔木层密度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和逐渐增大两种变化特点 ;乔木胸径分布表现为近似正态分布型并随恢复时间的推进而“右移”;乔木层平均胸径和平均高都表现出显著增长变化的特点 ,但在密度小的样地中增长速度快 ,而密度大的样地中增长速度较慢 ;3个样地材积生产力较高 ,均稳步增长 ,但密度最小的样地增长速度最快 ,表明密度可能是决定群落乔木层结构和材积生产力变化的关键。各样地群落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较高 ,生态优势度较低 ,但它们随自然恢复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在各样地间是有差异的 ,与已有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自然恢复 15年来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基本保持不变 (11/ 10 ) ,树种多样性得以动态维持和发展。乔木层密度、胸径和树高分布格局的变化和立体空间的分化 ,推动了群落由单层向多层次立体结构发展 ,使群落更复杂化。结果也表明 ,自然恢复的常绿阔叶林不仅有较高的树种多样性 ,也具有较高的材积生产力 ,似乎暗示在森林重建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常绿阔叶林 自然恢复 群落动态 乔木层
下载PDF
瓦屋山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窗形成特征 被引量:25
4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2 位作者 袁亚夫 刘仁东 刘朝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85-490,共6页
调查了瓦屋山原生和次生的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窗形成特征 ,并对林窗形成特征、林窗制造者的死亡方式和原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次生常绿阔叶林林窗面积均 <10m2 ,1hm2 仅 9个 ,林下更新不明显 .原生林林窗密度为 1hm2 15... 调查了瓦屋山原生和次生的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窗形成特征 ,并对林窗形成特征、林窗制造者的死亡方式和原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次生常绿阔叶林林窗面积均 <10m2 ,1hm2 仅 9个 ,林下更新不明显 .原生林林窗密度为 1hm2 15个 ,<40m2 的林窗占 5 6% ,>10 0m2 的林窗只有 4个 ;林窗平均面积 5 9m2 ,扩展林窗平均面积 10 5m2 ,林窗和扩展林窗总面积占被调查林分的比例分别为 11 1%和 19 8% ;林窗大小分布表现出负指数分布 ,即小林窗多、大林窗少 ;林窗形状的变异较大 ,大多数因边界木的多少而成不规则的多边形 ;大多数林窗是多个林木死亡事件的结果 ,因而大多数林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林窗制造者 ;各林窗年龄大多数在10a以上 ,最近形成的林窗极少 ,估计林窗形成率是 0 0 1·a-1;采用样地投影调查方法可提高测定精度 ,便于不同调查林分结果的有效比较 .常绿阔叶林林窗形成原因较为复杂 ,小径木的死亡是竞争被压所致 ,而大径的较高冠层木的死亡则可能是树木生长发育以及与地形、风等自然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林窗特征 林窗形成 死亡木 林木更新 中亚热带
下载PDF
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主要乔木种群自然恢复15年来的变化 被引量:18
5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2 位作者 刘朝禄 袁亚夫 刘仁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4,共8页
在瓦屋山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次生群落 1 5a来各乔木种群组成及其重要值、密度、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材积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自然恢复过程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物种组成变化明显 ,有 1 1种从群落乔木... 在瓦屋山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次生群落 1 5a来各乔木种群组成及其重要值、密度、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材积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自然恢复过程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物种组成变化明显 ,有 1 1种从群落乔木层消失 ,也有 1 0种出现 ,乔木层树种多样性 (丰富度 )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和发展 ;优势种地位保持不变 ,但次优势种地位得以加强 ;群落结构变化较大 ,突出表现为种群密度、胸径和树高分布格局的变化和立体空间的分化 ,群落由单优或双优种向双优或多优势种发展 ,由单一乔木层向多层次立体结构发展 ,空间加厚 ,群落更复杂、稳定性增强。乔木种群平均高生长速度在 2 4~ 4 8cm·a-1,平均DBH生长率在 0 34~ 1 1 0cm·a-1,各种群生长速度差异明显 ,按生长速度可划分为适应性强的速生树种如细梗吴茱萸叶五加 ,华木荷 (平均DBH生长在 0 70cm·a-1以上 ) ,中等速度的小叶青冈、扁刺栲 (平均DBH生长在 0 4 0cm·a-1以上 ) ,慢生种如润楠 ,石栎 (平均DBH生长在 0 4cm·a-1以下 ) ;种群材积生产力高低不一 ,优势种扁刺栲种群材积生产力并不是一直增长 ,而是在后期出现下降 ;次优势种增长速度较快。1 997年 3固定样地材积量 2 1 8~ 2 35m3·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自然恢复 种群动态 种群结构 材积生产力 次生林 亚热带 乔木
下载PDF
方氏父子的瓦屋山情结--《一座瓦屋山 两代植物情》专题报道的由来
6
作者 何勇 尹霜林(图) 王家才(图) 《生命世界》 2024年第4期62-69,共8页
2004年,历经全国146余家科研教学单位,312位作者和164位绘图人员,80年的工作积累,45年艰辛编撰,80卷126册,5000多万字的巨著《中国植物志》面世了。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给了这部鸿篇巨制的编纂者们。在这部植物学宝典的编纂中... 2004年,历经全国146余家科研教学单位,312位作者和164位绘图人员,80年的工作积累,45年艰辛编撰,80卷126册,5000多万字的巨著《中国植物志》面世了。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给了这部鸿篇巨制的编纂者们。在这部植物学宝典的编纂中,有一对父子植物学家尤其令人瞩目:一位是被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约瑟夫·尼达姆Joseph Needham,1900—1995)博士写人《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取得杰出成就的植物学家方文培教授(1899一1983),一位是同样从事植物学研究的中国杜鹃花学会副理事长方明渊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植物志》 植物学研究 瓦屋山 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技术史》 科研教学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尼达姆
原文传递
以洪雅瓦屋山命名的动植物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勇 王家才 《生命世界》 2016年第8期70-75,共6页
18世纪之前,全世界动植物命名没有统一标准,由于纷繁复杂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生活风俗及语言习惯的地域差异性,世界各地往往同一物种有几个名称,或同一个名称指代几种动、植物,"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等称谓、冠名乱相纷... 18世纪之前,全世界动植物命名没有统一标准,由于纷繁复杂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生活风俗及语言习惯的地域差异性,世界各地往往同一物种有几个名称,或同一个名称指代几种动、植物,"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等称谓、冠名乱相纷呈。自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发明"双名法"(亦称"二名法")、使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希腊等国文字书写进行生物命名后,具体的同种动、植物有了统一的学名,方便了信息交流与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屋山 洪雅县 双名法 物种多样性 同名异物 林奈 同物异名 国家森林公园 赵尔宓 宝兴木姜子
原文传递
东坡栽松史实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勇 《中国苏轼研究》 2019年第1期217-222,共6页
我国劳动人民栽培松树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早在宋代就有了关于栽松的文字记载:'宋代,蜀人热爱植树,尤好种松,一是渊源于太祖课民种树,神宗蠲免竹木之税;二是受制于畲田撂荒地的大量出现。”
关键词 播种造林 松树资源 成林抚育
原文传递
寻绎考述“洪雅威尔逊之路”
9
作者 何勇(文/供图) 《生命世界》 2023年第6期78-93,共16页
E. H.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1876—1930),是英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和园艺学家。一个世纪前的1899—1911年,他先后4次来到中国,沿着茶马古道深入西部寻找奇花异草,在考察植物、采集标本和进行园林引种的同时,还拍摄了大量反映当时中... E. H.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1876—1930),是英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和园艺学家。一个世纪前的1899—1911年,他先后4次来到中国,沿着茶马古道深入西部寻找奇花异草,在考察植物、采集标本和进行园林引种的同时,还拍摄了大量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珍贵照片。他不仅为欧美等西方国家发展园艺提供种源材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雅 园艺学家 茶马古道 源材料 自然环境 威尔逊
原文传递
东坡栽松说
10
作者 何勇 《四川档案》 2016年第2期53-54,共2页
我昔少年时,栽松满东岗……我国劳动人民栽培松树有悠久的历史,并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早在11世纪就有了关于栽松的文字记载。回顾11世纪的宋代,有文献这样写道:"宋代,蜀人热爱植树,尤好种松,一是渊源于太祖课民种树,神... 我昔少年时,栽松满东岗……我国劳动人民栽培松树有悠久的历史,并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早在11世纪就有了关于栽松的文字记载。回顾11世纪的宋代,有文献这样写道:"宋代,蜀人热爱植树,尤好种松,一是渊源于太祖课民种树,神宗蠲免竹木之税;二是受制于畲田撂荒地的大量出现。"其实,北宋大文豪苏轼,就是当时一位喜好栽松和倡导栽松的热心人,他在《种松戏作诗》中写道:"我昔少年时,栽松满东岗。初移一寸阴,琐细如插秧……不见十余年,想作龙虬长"。关于苏轼爱松植松之事的确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 畲田 神宗 确切性 宜林荒山 中山松醪赋 东岗 林业生产 松醪酒 播种造林
下载PDF
瓦屋山大熊猫发现记
11
作者 何勇 《生命世界》 2021年第6期66-71,共6页
与熊猫故乡雅安山水相连的四川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关于国宝大熊猫的传闻、发现与保护历程,同样流光溢彩,其对大熊猫的发现首先值得记述。只闻其声,不见其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除了云游或驻山的僧侣、道士与当地的猎人和采药者对“... 与熊猫故乡雅安山水相连的四川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关于国宝大熊猫的传闻、发现与保护历程,同样流光溢彩,其对大熊猫的发现首先值得记述。只闻其声,不见其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除了云游或驻山的僧侣、道士与当地的猎人和采药者对“研究”部分动植物感兴趣,最先运用近现代动植物分类方法科学考察瓦屋山生物的是欧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宝大熊猫 瓦屋山 科学考察 保护历程 动植物分类 流光溢彩
原文传递
国宝家园眉山印记
12
作者 何勇 《巴蜀史志》 2019年第2期130-136,共7页
除传闻和史载,通过数次中外科考、调查发现一级保护物种、濒危野生动物和有“活化石”之誉的大熊猫痕迹后,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从划定县级保护区范围,到报批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争创国家级保护区,再到开展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治,试点建设... 除传闻和史载,通过数次中外科考、调查发现一级保护物种、濒危野生动物和有“活化石”之誉的大熊猫痕迹后,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从划定县级保护区范围,到报批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争创国家级保护区,再到开展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治,试点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国宝”栖息地不断升级得到科学保护、持续改善和扩容升级。栖息地的良性变迁,使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大熊猫种群赖以生存、生活和分布的环境状况发生了可喜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宝” 眉山市 自然保护区 印记 家园 濒危野生动物 生态环境整治 大熊猫
下载PDF
瓦屋山报春花散记
13
作者 何勇 王家才(摄影) 《生命世界》 2020年第3期48-59,共12页
寒雪初融问芳菲,凌风绽放报春来。伴着料峭的山风,瓦屋山的春天姗姗而来,沉寂了整个冬天的山岭逐渐开始冰释雪融,焕发着复苏的生机。春回森林,报春花最早在岩边、林下、沟旁绽开了花蕾。报春花系报春花科报春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 寒雪初融问芳菲,凌风绽放报春来。伴着料峭的山风,瓦屋山的春天姗姗而来,沉寂了整个冬天的山岭逐渐开始冰释雪融,焕发着复苏的生机。春回森林,报春花最早在岩边、林下、沟旁绽开了花蕾。报春花系报春花科报春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基生,形成莲座状叶丛,花生于花莛顶端,排列成伞形花序、总状花序、头状花序或单于叶丛。报春花的学名Primula,拉丁文的意思就是"春天先开花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屋山 粉被灯台报春 卵叶报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