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风对亚洲热带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姜超 谭珂 任明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3-1112,共10页
亚洲是全球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也是热带植物分布距离赤道最远的地区。揭示季风对热带植物迁移与进化的影响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东亚植被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亚洲地区夏季盛行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季风。历史... 亚洲是全球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也是热带植物分布距离赤道最远的地区。揭示季风对热带植物迁移与进化的影响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东亚植被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亚洲地区夏季盛行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季风。历史上,季风盛行的时间与早期被子植物在东南亚群岛、华夏古陆起源的时间大致吻合,季风可能促进了被子植物的快速分化与扩散。季风是热带植物得以向北扩散到我国滇黔桂交界区和雅鲁藏布江河谷的根本原因,并导致了热带季节性雨林、热带季雨林、干旱河谷稀树灌丛或草原、海南岛西部滨海稀树草原等特殊植被的形成。亚洲的三大夏季风在高山纵横、大河奔流和石灰岩地貌密布的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一带交汇、叠加,使之成为一些典型热带类群的物种多样与特有种分布中心。这可能是中国-缅甸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形成与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季风可能促进热带植物的进一步北迁,增加中国南方植物区系的热带植物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雨林 热带季节性雨林 扩散 物种分化 岩溶地貌
原文传递
高温胁迫下海南杜鹃和白花杜鹃的生理响应比较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宇 宋希强 +1 位作者 史佑海 赵莹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5827-5834,共8页
为阐明海南杜鹃响应高温胁迫的生理机理,分别以狭域种海南杜鹃和和广域种白花杜鹃的两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对不同温度条件下(25℃,35℃和40℃)两种杜鹃花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脯氨酸(Pro)含量... 为阐明海南杜鹃响应高温胁迫的生理机理,分别以狭域种海南杜鹃和和广域种白花杜鹃的两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对不同温度条件下(25℃,35℃和40℃)两种杜鹃花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杜鹃和白花杜鹃的MDA、H_2O_2、Pro、可溶性糖含量、APX、CAT活性均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海南杜鹃的Pro、可溶性糖含量、SOD和APX活性高于白花杜鹃;海南杜鹃的蛋白质、H_2O_2含量比白花杜鹃低;白花杜鹃的MDA含量和CAT活性随胁迫温度的增加,增幅逐渐增大,40℃时高于海南杜鹃。通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海南地区两种常绿杜鹃品种耐热性综合评价发现,海南杜鹃具有较强的耐热性,优于白花杜鹃。本研究不仅验证了海南杜鹃在抗热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还为海南杜鹃引种驯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杜鹃 热胁迫 生理特性 耐热性
原文传递
白木香AsFPS1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梅晶晶 梅文莉 +4 位作者 李辉亮 郭冬 王健 彭世清 戴好富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381-5387,共7页
本研究利用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同属植物Aquilariaagallocha的基因组数据,获得一条具有与白木香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AsFPS1)相似性极高的基因序列,并克隆了该基因的起始密码子(ATG)上游1226bp处的启动子序列。该序列中AT含量为6... 本研究利用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同属植物Aquilariaagallocha的基因组数据,获得一条具有与白木香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AsFPS1)相似性极高的基因序列,并克隆了该基因的起始密码子(ATG)上游1226bp处的启动子序列。该序列中AT含量为63.03%,与启动子特征相符。预测的转录起始位点位于起始密码子ATG上游73bp处,除了具有CAAT-BOX和TATA-BOX等真核生物启动子核心元件外,还存在ARE,BoxI,G-Box,ACE等厌氧诱导顺式作用元件和光应答元件。该序列能够驱动GUS的表达,具有启动子的活性,茉莉酸甲酯和赤霉素两种激素处理可显著地增强该启动子活性。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AsFPS1基因的表达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法呢基焦磷酸合酶 启动子 瞬时表达 GUS
原文传递
放猪干扰对四川夹金山植物群落特征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郝建锋 余飞燕 +4 位作者 姚小兰 陈聪琳 喻静 向琳 齐锦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645-9654,共10页
选择四川省夹金山针阔混交林,采用典型样地法调查、RDA二维排序分析高山高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地上地下生产力的关系及两者对不同等级放猪干扰的响应,结果显示:(1)夹金山针阔混交林群落共有植物55科117属172种,乔木层、灌木层在各... 选择四川省夹金山针阔混交林,采用典型样地法调查、RDA二维排序分析高山高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地上地下生产力的关系及两者对不同等级放猪干扰的响应,结果显示:(1)夹金山针阔混交林群落共有植物55科117属172种,乔木层、灌木层在各程度干扰下优势种变动较小,川滇长尾槭(Acer caudatum var.prattii)、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等始终占据首要地位,草本层优势种变化较大;(2)随干扰程度增加,一年生草本重要值升高,多年生草本重要值降低,其中适口性较强的禾草类植物重要值降低,且草本层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比值明显降低;(3)乔灌草三层物种多样性水平在轻度干扰下最高,重度干扰下最低;(4)RDA结果分析显示,灌、草本层各物种多样指数(除Pielou均匀度指数外)与各层次生物量呈正相关,乔木层各多样性指数与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枯落物量均呈正相关;(5)轻度干扰梯度下幼苗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干扰梯度,I级下林内几乎未发现成活的乔木优势种幼树,群落更新能力最差。综上,建议将重度、较重度(Ⅱ级)干扰样地(即距养猪场2000 m范围内)的管理措施设置为禁牧或轮牧,重点维护川滇长尾槭、糙皮桦(Betula utilis)的幼树生长以促进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金山 二代野猪放牧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生物量
下载PDF
附生维管植物生境营建作用的生态学功能
5
作者 张中扬 宋希强 +1 位作者 任明迅 张哲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5-911,共17页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林冠层的附生维管植物通过缓冲环境压力,为其他生物营建出重要的生境条件,增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提升了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不同附生维管植物类群可以营建出不同的生境形式,进而发挥独特的生态功能,根据附...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林冠层的附生维管植物通过缓冲环境压力,为其他生物营建出重要的生境条件,增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提升了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不同附生维管植物类群可以营建出不同的生境形式,进而发挥独特的生态功能,根据附生维管植物形态、功能特征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收集型植物和蚁巢型植物两大类,前者包括“篮式植物”和“水箱植物”,后者包括“蚂蚁花园植物”和“蚁栖植物”。该文论述了附生维管植物所营建的生境对林冠生物多样性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揭示这些微生境的存在可以增加林冠群落结构及食物网的复杂性,使群落更加稳定;并进一步剖析植食性防御与营养获取是如何促使附生维管植物演化出营建生境的特殊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对其他林冠生物演化产生的影响。结合当前林冠学研究热点,探究具有生境营建能力的附生维管植物在林冠中的生物互作、群落演替、响应全球变化这3个热点问题中发挥的作用。该文论证了附生维管植物通过营建特殊生境和庇护所,成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具有极大保护价值的“伞护种”。建议加强不同类型附生维管植物演化历史与生态功能的研究,并探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生物互作 群落生态学 伞护种 林冠
原文传递
昌化江河谷隔离对海南岛特有植物盾叶苣苔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歌 凌少军 +2 位作者 陈伟芳 任明迅 唐亮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05-1513,共9页
为评估盾叶苣苔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格局,探索影响盾叶苣苔遗传变异地理分布的因素,该研究采集盾叶苣苔(Metapetrocosmea peltata) 11个种群172份材料,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变异式样。结果表明:(1)盾叶... 为评估盾叶苣苔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格局,探索影响盾叶苣苔遗传变异地理分布的因素,该研究采集盾叶苣苔(Metapetrocosmea peltata) 11个种群172份材料,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变异式样。结果表明:(1)盾叶苣苔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很高(HT=0.998,π=0.023 5),种群间基因流很弱(Nm=0.04)且存在强烈的遗传分化(GST=0.375)。(2)单倍型分析显示,盾叶苣苔的单倍型大多是种群特异的,仅白马岭与南茂岭种群有共享单倍型。(3) Mantel test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r=0.322,P=0.010)。(4) Structure聚类分析将盾叶苣苔划分为6种遗传成分,其地理分布与昌化江河谷导致的隔离样式基本一致,基于Nei遗传距离的种群聚类分析支持这一结果,显示盾叶苣苔遗传多样性的分布受到昌化江河谷的隔离作用。(5) AMOVA分析确定67%的变异来自地区间,表明地理隔离是盾叶苣苔种群分化的重要因素。这表明昌化江及其支流所引起的海南岛山地内部隔离是盾叶苣苔种群发生强烈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盾叶苣苔在物种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海南特有苦苣苔资源盾叶苣苔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将有助于理解海南岛特有植物和其他海岛植物遗传变异的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苣苔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地理隔离 岛屿特有种
下载PDF
海口市绿色建筑绿化植物应用调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裴慧卿 钟云芳 +5 位作者 盛玉辉 焦怡琪 任妲 聂睿涵 陈荣理 王健 《重庆建筑》 2019年第4期17-20,共4页
调查研究绿色建筑植物绿化系统现状,为热带滨海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该研究采用典型样方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海口市5个二星级绿色建筑选取32个样方开展园林植物多样性现状调查和绿色建筑植物绿化体系现状调查。结果表明... 调查研究绿色建筑植物绿化系统现状,为热带滨海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该研究采用典型样方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海口市5个二星级绿色建筑选取32个样方开展园林植物多样性现状调查和绿色建筑植物绿化体系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海口市绿色建筑较好地应用了绿色基础设施,但绿化系统结构层次单一,空间利用率低;(2)5个建筑的32个样方中,共有植物54科120属170种,其中乡土种占比22.9%,乡土特色不突出;(3)多样性较丰富,但少数种类应用频度高,占据较大优势。建议引入建筑与植物一体化整合设计理念,将热带附生植物引入建筑立面和屋顶绿化;同时师法热带森林自然景观模式,以乡土树种为主,借鉴海南森林中进化成熟稳定的植物群落模式,达到绿色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植物绿化体系 热带森林群落模式 建筑节能 乡土特色
下载PDF
石灰岩特有植物海南凤仙花潜在适宜生境分布模拟 被引量:20
8
作者 宁瑶 雷金睿 +2 位作者 宋希强 韩淑梅 钟云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6-954,共9页
模拟物种的潜在分布区是保护管理受威胁物种的重要手段。该研究对海南岛石灰岩特有种、濒危植物——海南凤仙花(Impatiens hainanensis)的潜在适宜生境分布进行预测,旨在为海南凤仙花的有效保护及重引入工作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研究基... 模拟物种的潜在分布区是保护管理受威胁物种的重要手段。该研究对海南岛石灰岩特有种、濒危植物——海南凤仙花(Impatiens hainanensis)的潜在适宜生境分布进行预测,旨在为海南凤仙花的有效保护及重引入工作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研究基于海南凤仙花8个种群分布点和12个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GIS技术构建海南凤仙花适宜生境预测模型,模拟了当前时期海南凤仙花在海南岛的潜在分布区;同时基于5个实际分布数据和5个不存在数据,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Kappa系数、真实技巧统计值(TSS)及总体精度4个评估指标综合评价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4个评估指标值均在0.9以上,说明MaxEnt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海南凤仙花潜在适宜生境的分布。限制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坡度、最干季降水量、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当前,海南凤仙花的最适宜生境占海南岛总面积的1.8%,主要分布于白沙西部与南部、昌江中部和南部、东方东部、乐东东北部。海南凤仙花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狭窄,且破碎化严重,迫切需要保护。因此建议:收集海南凤仙花各种群种子,建立种质资源库;将东方天安乡、江边乡及乐东东北部(佳西保护区)等可能存在最适宜生境的地区,作为今后野外深入调查的首选区域和重引入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适应 生境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海南 特有植物
原文传递
华石斛内生真菌组织分布特点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柴晓蕾 宋希强 朱婕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4,共8页
植物内生菌种类繁多,且具有较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从海南特有药用植物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野生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初步探索其组织分布特点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华石斛中分离内生真菌179株,通过ITS序列将之划为51个OTU,分属于2... 植物内生菌种类繁多,且具有较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从海南特有药用植物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野生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初步探索其组织分布特点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华石斛中分离内生真菌179株,通过ITS序列将之划为51个OTU,分属于25个属以上的类群,其中叶点霉属(Phyllosticta)为优势属。仅轮层炭壳属广泛存在于华石斛根、茎、叶中,其余类群皆存在一定的组织偏好性,其中18个类群只在一种组织中分布。叶中分离的菌株数最多,占比60.33%。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种类也存在明显差异,以PDA和华石斛粉培养基分离到的内生菌类群最多,分别为12种,各占总分离类群的48%。12属36个菌株对至少1种供试菌具有抑制效果,其中抑菌生物活性最强的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1株和蓝状菌属(Talaromyces)1株。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华石斛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部分菌株具有较强抑菌生物活性。这为华石斛内生菌资源的深入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创制农用杀菌制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药用石斛 多样性 抗菌性
下载PDF
海南岛苦苣苔科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与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凌少军 孟千万 +1 位作者 唐亮 任明迅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7-815,共9页
岛屿是开展生物区系与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大陆性岛屿,地处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和马来西亚亚区交界地带,物种来源与迁移历史十分复杂。本文首先分析了海南岛苦苣苔科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格局,然后... 岛屿是开展生物区系与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大陆性岛屿,地处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和马来西亚亚区交界地带,物种来源与迁移历史十分复杂。本文首先分析了海南岛苦苣苔科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格局,然后利用核基因ITS1/2和叶绿体基因trn L-F序列建立海南岛苦苣苔科植物的系统发育树,揭示其物种迁移历史与特有类群的形成时间。海南岛苦苣苔科野生类群虽然仅有14属24种,但包括了扁蒴苣苔属(Cathayanthe)和盾叶苣苔属(Metapetrocosme)2个特有属、8个特有种(含1变种)。面积归一化处理后,海南岛该科的特有种比例仅次于广西,远高于云南和邻国越南。物种组成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岛与广东省的共有物种最多,这可能是第三纪末期(~3 Ma)几度海进海退过程中,海南岛通过雷州半岛与广东多次连接的结果。海南岛苦苣苔科植物在海拔400–1,000 m和1,400 m以上形成2个集中分布区,特有种则集中分布在高海拔区域,表明海南岛中南部连绵的高山是苦苣苔科特有种形成与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海南岛有着亚洲苦苣苔科的多个基部类群,且都与东南亚共享;海南岛–中国大陆分布的类群则处于系统树的较新分支,表明海南岛苦苣苔科植物早期是从东南亚迁入。海南岛两个特有属的形成时间约在12 Ma,特有种也都在15–5 Ma才分化出来,这可能与印度板块撞击亚欧板块导致的东亚季风气候(约28 Ma)和此时海南岛远距大陆约100 km造成的隔离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特有种 地理分布 物种迁移 分子系统
原文传递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道路分布及其对景观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挺勋 姚小兰 任明迅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2期101-111,F0003,共12页
为揭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不同类型道路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景观格局的影响,选取2000、2010和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涉及的道路分布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缓冲区分析法获取不同等级道路两侧的景观变化趋势。... 为揭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不同类型道路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景观格局的影响,选取2000、2010和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涉及的道路分布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缓冲区分析法获取不同等级道路两侧的景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道路长度增加2134.6 km,道路密度增加了0.500 km·km^(-2)。2010年,乡道及以下道路长度增加2030 km;2019年,新增高速公路,省道310升级为国道361。(2)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的斑块密度指数及景观形状指数分别在0~500、0~300和0~250 m范围呈下降趋势,随后趋向于平缓,聚集度指数则表现相反;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最大影响范围分别为500、300和250 m。(3)2000—2019年,道路影响范围内的耕地、有林地、草地、疏林地面积减少,其中高速公路、省道附近的有林地、草地面积降幅最大,国道附近的耕地面积降幅最大;水域、灌木林、建设用地、其他林地(含果园)面积增加,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周边的其他林地(含果园)面积增幅最大。(4)道路影响范围内,景观形状指数、斑块密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略有增加,蔓延度指数则稍有下降;目前道路对国家公园景观的影响较小,但由于道路存在较明显的累加效应及传播作用,仍然需要注意道路对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可能影响,建议加强大型道路如高速公路道路径流的汇流与净化、道路两侧生态廊道、长期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高速公路 景观格局 生境破碎化
下载PDF
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谭珂 Pastor L.Malabrigo 任明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866-3877,共12页
东南亚地处热带,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可分为4个热点地区:印度-缅甸区的中南半岛、巽他区(含马来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岛)、菲律宾区(菲律宾群岛)、华莱士区(苏拉威西岛、爪哇岛、马鲁古群岛、小巽他群岛等)。中南半岛在泥盆纪便已是... 东南亚地处热带,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可分为4个热点地区:印度-缅甸区的中南半岛、巽他区(含马来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岛)、菲律宾区(菲律宾群岛)、华莱士区(苏拉威西岛、爪哇岛、马鲁古群岛、小巽他群岛等)。中南半岛在泥盆纪便已是欧亚大陆的一部分,在印度板块撞击欧亚大陆之后受挤压而出;巽他区来自于冈瓦纳古陆和澳洲古陆;菲律宾群岛部分来自于劳亚古陆的碎片向南漂移,部分来自于太平洋西南岛弧的向北迁移;华莱士区则是劳亚古陆碎片、太平洋西南岛弧以及澳洲古陆北侧碎片的组合。巽他区地处赤道,常年温湿;菲律宾区、华莱士区、中南半岛则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季风气候决定的干湿季变动。地质历史和季风气候影响程度的不同,奠定了东南亚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雏形。华莱士区保存有大量的早期被子植物原始类群如睡莲目(Nymphaeales)和木兰藤目(Austrobaileyales),是现代被子植物起源地和冰期避难所之一。巽他区(婆罗洲)和中南半岛是亚洲热带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进化前沿",是整个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种源;而华莱士区的爪哇岛和小巽他群岛主要是物种迁入和中转的种库。这样的物种形成历史与迁移格局,塑造了东南亚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物种多样性水平与地理范围的基本格局。巽他区和印度-缅甸区曾在冰期通过陆桥相连,使得东南亚成为周边植物扩散交汇的一个"十字路口"。但是,人们对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物种长距离扩散规律及植物地理学分区仍存在分歧;东南亚与邻近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如新几内亚岛、西高止山脉-斯里兰卡、中国横断山区的历史联系,还尚待深入解析。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覆盖整个东南亚地区进行全域取样开展代表性类群的物种迁移与生物地理学研究,有望进一步揭示东南亚生物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群岛 生物地理学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长距离扩散 物种形成
下载PDF
大花萱草在海口市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被引量:8
13
作者 史佑海 谷峰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29-33,共5页
在海口对从美国引进的大花萱草30个品种进行试种,研究其生长物候、观赏性状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大花萱草30个品种都能在海口正常生长,表现出了良好的生长适应性,且大多数品种观赏价值较高,适合在海口市引种栽培。
关键词 大花萱草 引种试验 生长适应性 海口市
下载PDF
海南特有濒危植物石碌含笑的分布现状与种群年龄结构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魏亚情 洪峰 +2 位作者 袁浪兴 孔焱焱 史佑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80-2284,共5页
对海南特有濒危珍稀植物石碌含笑(Michelia shiluensis)的分布现状进行了野外种群考察。结果表明:石碌含笑的资源数量极为稀少,零星分布于鹦哥岭、南高岭、保梅岭和五指山;在吊罗山分布较为集中,调查到的个体数占调查总数的69.62%。根... 对海南特有濒危珍稀植物石碌含笑(Michelia shiluensis)的分布现状进行了野外种群考察。结果表明:石碌含笑的资源数量极为稀少,零星分布于鹦哥岭、南高岭、保梅岭和五指山;在吊罗山分布较为集中,调查到的个体数占调查总数的69.62%。根据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了石碌含笑的年龄结构特征,其中吊罗山种群的年龄结构完整,但成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其年龄结构近于纺锤形,处于衰退阶段;其余4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不完整,极度缺少幼年个体,处于衰退阶段。在此基础上,综合5个种群的调查数据,编制了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分析表明石碌含笑种群从幼苗生长到树木死亡大体可分为2个阶段:幼苗-成树阶段(年龄级为Ⅰ~Ⅳ级)和老树阶段(年龄级为Ⅳ~Ⅴ级),幼苗-成树阶段的死亡率较低,老树阶段死亡率最高。石碌含笑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属于衰退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现状 年龄结构 特定时间生命表 存活曲线 石碌含笑
下载PDF
珍稀濒危沉水植物水菜花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銮凤 张同同 +3 位作者 向文倩 梁惠婷 谭珂 申益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水菜花(Ottelia cordata)是珍稀濒危的沉水植物,现仅分布在中国海南岛北部海口至文昌一带的淡水湿地,其造型优美,极具园艺观赏价值。然而,受人类活动影响,水菜花的生境急剧退缩且更加破碎化,濒临灭绝。为探究水菜花的繁殖特征和繁殖规律... 水菜花(Ottelia cordata)是珍稀濒危的沉水植物,现仅分布在中国海南岛北部海口至文昌一带的淡水湿地,其造型优美,极具园艺观赏价值。然而,受人类活动影响,水菜花的生境急剧退缩且更加破碎化,濒临灭绝。为探究水菜花的繁殖特征和繁殖规律,该研究分析了水菜花的花部形态、性比、花粉活性、柱头可授性、反射光谱、花粉限制与无融合生殖及其传粉者类型与行为。结果表明:(1)水菜花雌雄异株,雌、雄个体的性比约为1∶2;水菜花雌、雄花形态相似,但雌花略大于雄花。(2)水菜花花粉活性和柱头可授性在花蕾期和开放期均较高。(3)中华蜜蜂(Apis cerana)是水菜花的主要传粉者,传粉效率较高且访问雄花的频率显著高于雌花。(4)水菜花雄蕊、雌蕊间的花色距离显著高于中华蜜蜂辨别的阈值(P<0.001)。(5)在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下,水菜花坐果率分别为95.29%和98.42%,并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综上所述,水菜花两性模拟的欺骗性传粉并不完美,传粉者可以从视觉上区分雌花和雄花;而由于水菜花雄花数量较多,传粉者低频率的“错访”足以达到水菜花雌花的繁殖需求。因此,在今后开展水菜花迁地保护、人工种群恢复等保育工作时,应重视水菜花种群大小、性别比例和当地传粉者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异株 欺骗性传粉 繁育系统 花粉限制 水鳖科
下载PDF
沼液在水稻生产中的资源化利用及效益综述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嘉鑫 黄青 +1 位作者 赵小芳 许雨昕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14-118,共5页
沼液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可溶性有机液态肥,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水解酶、腐植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植株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等作用。介绍了沼液的来源、基本性质和主要用途,综述了沼液在水稻生产上的资源化... 沼液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可溶性有机液态肥,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水解酶、腐植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植株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等作用。介绍了沼液的来源、基本性质和主要用途,综述了沼液在水稻生产上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并讨论了沼液在水稻生产中应用产生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高值化利用 有机液态肥 环境效益 生态效益 综述
下载PDF
几种海南岛热带雨林优势种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对模拟氮沉降的短期响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慧燕 伍乾辉 +2 位作者 付彦 杨宗德 何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3-1089,共17页
BVOCs(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植物向大气释放的一类重要气态化合物,能参与大气化学过程和陆地生态系统碳素循环。分析环境因子对BVOCs排放的影响,对科学认识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氮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 BVOCs(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植物向大气释放的一类重要气态化合物,能参与大气化学过程和陆地生态系统碳素循环。分析环境因子对BVOCs排放的影响,对科学认识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氮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其沉降增加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但学者对BVOCs如何应对氮沉降增加知之甚少。因此以海南岛热带雨林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和线枝蒲桃(Syzygium araiocladum)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盆栽实验模拟氮沉降对3个树种BVOCs释放的短期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自然状态下,从木荷、厚壳桂和线枝蒲桃的枝叶中鉴定出14、34和24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异戊二烯、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烷烃、羰基、醛、醇、酯、醚和酸),此外三个阔叶树种释放BVOCs的速率呈厚壳桂>木荷>线枝蒲桃;(2)外源施氮均促进了三种植物幼苗VOCs释放,其中总VOCs释放速率和成分数量均随施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叶面施氮的影响效果显著高于土壤施氮。(3)三种植物幼苗对氮沉降的敏感性大小表现为木荷>厚壳桂>线枝蒲桃。(4)外源施氮对植物的生理参数和土壤肥力均产生了影响,且叶面施氮的影响效果更为突出。生理参数中,净光合速率与幼苗释放BVOCs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气孔导度。施氮主要对土壤pH、NH^(+)_(4)-N和NO^(-)_(3)-N有显著影响,其次是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ous,AP)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 热带雨林树种
下载PDF
不同海拔下海南凤仙花可培养根际真菌和细菌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宇 韩淑梅 +3 位作者 宋希强 丁琼 王鹏 赵莹 《热带生物学报》 2018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揭示不同海拔梯度下海南凤仙花可培养根际真菌与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笔者在不同季节采集了高海拔(1 000 m)、中海拔(400 m)、低海拔(190 m)3个梯度的海南凤仙花根际土壤,采用形态结合分子检测技术检测分离培养到的真菌和细菌,并进一... 为揭示不同海拔梯度下海南凤仙花可培养根际真菌与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笔者在不同季节采集了高海拔(1 000 m)、中海拔(400 m)、低海拔(190 m)3个梯度的海南凤仙花根际土壤,采用形态结合分子检测技术检测分离培养到的真菌和细菌,并进一步分析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种海拔梯度的生境中,真菌OTU数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在干季高于湿季;而细菌的OTU数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则表现为湿季高于干季。根际真菌群落中木霉属、篮状霉属、青霉属、曲霉属等优势种,在高海拔旱季出现的频度最高;而根际细菌群落中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类芽孢杆菌属等优势种,在低海拔的湿季出现频度最高。海南凤仙花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是干湿季,其次是海拔。海南凤仙花生长的石灰岩地区,根际真菌与细菌对季节与海拔梯度的响应呈相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凤仙花 菌根真菌 细菌 植物群落 石灰岩生境
下载PDF
东南亚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生活习性及其传粉系统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哲 任明迅 +1 位作者 向文倩 宋希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83-1698,I0001-I0005,共21页
兰科(Orchidaceae)植物广布于除两极和极端沙漠地区外的各种陆地生态系统,包括5个亚科800多属28000多种。东南亚地区兰科植物种数约占世界的1/3,是兰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通过查阅文献及书籍等资料,该文系统整理了东南亚兰科... 兰科(Orchidaceae)植物广布于除两极和极端沙漠地区外的各种陆地生态系统,包括5个亚科800多属28000多种。东南亚地区兰科植物种数约占世界的1/3,是兰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通过查阅文献及书籍等资料,该文系统整理了东南亚兰科植物物种种类及其扩散演化历史,并对其生活习性和传粉系统进行了归类。结果表明:(1)东南亚兰科植物8855种,分属5亚科17族26亚族240属;(2)主要生活型为附生的有127属6000种以上,地生97属2000种以上,腐生13属约100种,藤本4属40余种;(3)根据整理出的东南亚79个属的兰科植物传粉系统发现,有44个属含有自动自交的物种,具报酬物的传粉系统有花粉(仅见于拟兰亚科)、芳香类物质(仅见于香荚兰亚科)和花蜜(5个亚科均有)等报酬物类型。欺骗性传粉系统广泛存在于各个亚科,包括食源性欺骗、性拟态、繁殖地拟态和信息素拟态等类型。东南亚兰科植物在物种、生活习性及传粉系统都展现出极高的多样性,对这些生物学特点的总结将为兰科植物的保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兰科植物 物种多样性 传粉生物学 保育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制备延药睡莲精油及其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范杨杨 王健 +5 位作者 余文刚 吉浩 鹿文举 柏宝冰 赵莹 宋希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23,共5页
以延药睡莲(Nymphaea stellata)花瓣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从中提取精油,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手段鉴定精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对精油的... 以延药睡莲(Nymphaea stellata)花瓣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从中提取精油,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手段鉴定精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对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NaCl含量、蒸馏时间、料液比皆会影响延药睡莲精油的含量,最佳提取率为0.101%。延药睡莲精油主要成分为羰基类化合物如2-十七烷酮等;延药睡莲精油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性,但是抗氧化性要比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Di-tert-butyl-4-methylphenol,BHT)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药睡莲 精油 同时蒸馏萃取 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