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及心脑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黎贵才 王冰 +2 位作者 庞俊华 郑登峰 庞武成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7期33-38,共6页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及对心脑保护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205例,依据镇痛镇静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103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研究...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及对心脑保护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205例,依据镇痛镇静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103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托啡诺静脉泵注。比较2组给药前及给药后24、72 h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肌损伤指标[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PAS结构域蛋白4(NPAS4)]水平,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给药后14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给药后28 d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 与给药前比较,2组给药后24、72 h MAP、HR与血清CK-MB、cTnI、NSE、S100β、NPAS4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显著(P<0.05,P<0.01)。2组给药后12、24 h RASS评分均较给药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显著(P<0.05,P<0.01)。研究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给药后14 d GCS评分、给药后28 d GO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可显著提升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效果,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缓解心脑损伤,利于患者康复及预后改善,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右美托咪定 布托啡诺 镇静 心肌损伤 脑损伤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高压对旋转推进法留置鼻肠管成功率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彩云 石萍 +3 位作者 李娜 张丽丽 陈贵 庞杰媚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腹腔内高压(IAH)病人对旋转推进法留置鼻肠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82例确诊SAP并IAH病人根据腹腔压力值分成4组,A组(IAP 12~15 mmHg,n=19)、B组(IAP 16~20 mmHg,n=20)、C组(IAP 21~24 mm Hg,n=22)、D组(IA...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腹腔内高压(IAH)病人对旋转推进法留置鼻肠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82例确诊SAP并IAH病人根据腹腔压力值分成4组,A组(IAP 12~15 mmHg,n=19)、B组(IAP 16~20 mmHg,n=20)、C组(IAP 21~24 mm Hg,n=22)、D组(IAP>25 mmHg,n=21)。各组病人分别应用旋转推进法留置鼻肠管,比较不同腹腔压力下鼻肠管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结果:四组病人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腹腔压力的增高置管时间逐渐延迟;四组病人置管成功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腹腔压力的增高置管成功率逐渐下降;四组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病人发生鼻粘膜出血,各组病人置管均无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病人腹腔压力大小对旋转推进法留置鼻肠管的置管时间及成功率有明显影响,腹腔压力不断增高,置管的时间显著延长,置管成功率明显下降,SAP病人入院后及早留置鼻肠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耗时;旋转推进置管法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置管成功率高、置管耗时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推进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高压 鼻肠管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吴欣 《大医生》 2024年第17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液体复苏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液体复苏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液体复苏方案,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方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指标、液体复苏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24 h复苏成功率更高,死亡率更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更短(均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液体量、24 h尿量均少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有利于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临床救治效果,合理控制液体输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液体复苏 脓毒性休克 死亡率
下载PDF
改良早期更换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对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家朋 覃红梅 +1 位作者 吴先荣 庞武成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912-914,共3页
目的:研究采用改良方法早期更换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例早期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常规换管组(A组)和改良早期换管组(B组),B组采用无气囊气管导管作为支架在发现气管切开套管漏气时即予更换,观察一... 目的:研究采用改良方法早期更换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例早期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常规换管组(A组)和改良早期换管组(B组),B组采用无气囊气管导管作为支架在发现气管切开套管漏气时即予更换,观察一次性换管成功率、换管时间、漏气期间与换管后3d内平均每天发生气促次数、发现气囊漏气时及发现漏气后5d取痰行细菌培养并行床边胸部X线拍片以了解肺部感染情况、漏气期间及换管后均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气囊漏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现气囊漏气后ICU停留时间等指标。结果:改良早期更换组一次性换管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换管时间亦短于常规组、换管期间SpO2下降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局部出血少于常规组(均P<0.05)。换管后肺部细菌感染发生率、漏气后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停留时间,B组均明显少于A组(均P<0.05)。结论:采用无气囊气管导管为支架更换早期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安全、可靠、有效,有利于改善氧合,可减少人机对抗,可更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气管套管 气囊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家朋 黎琳 +2 位作者 邓彩霞 李慧琳 吴欣 《内科》 202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及胸腺肽治疗,疗程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炎症指标水平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PaO_(2)、PaCO_(2)、SaO_(2)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RP、SAA、IL-6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及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减轻病情、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乌司他丁 胸腺肽 血气分析 APACHEⅡ评分
下载PDF
持续腹腔压力监测对腹部损伤引起的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辅助诊疗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庞武成 刘家朋 林娴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腹腔压力监测对腹部损伤引起的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辅助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42例腹部损伤引起的腹腔间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内压力与炎性指标及重要脏器功能改变的关系,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腹腔压力监测对腹部损伤引起的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辅助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42例腹部损伤引起的腹腔间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内压力与炎性指标及重要脏器功能改变的关系,观察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率。结果随着腹腔内压力的逐渐升高,红细胞、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水平逐渐上升,血压、血氧饱和度、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量等重要脏器功能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2例患者中8例并发肾衰竭,5例并发心力衰竭,3例并发Ⅱ型呼吸衰竭,1例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根据持续腹腔压力监测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最终治愈出院32例,治愈率为76.2%;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0例,死亡率为23.8%。结论持续腹腔压力监测能够有效指导腹部损伤引起的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早期诊断,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腹腔压力监测 腹部损伤 腹腔间隙综合征 辅助诊疗
下载PDF
腹腔感染患者感染源控制时机与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文静 汤展宏 《医学信息》 2020年第1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感染患者采取感染源控制措施的时机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2015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1例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或住院期间出现腹腔感染的时间到采取... 目的探讨腹腔感染患者采取感染源控制措施的时机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2015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1例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或住院期间出现腹腔感染的时间到采取感染源控制措施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成≤6 h组、6~12 h组、12~24 h组、24~48 h组、>48 h组5组,并将6~12 h组、12~24 h组、24~48 h组及>48 h组设为>6 h组,比较各组死亡率、≤6 h组与>6 h组在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总体死亡率为34.65%(35/101),≤6 h组死亡率为29.17%,低于6~12 h组(35.71%)、12~24 h组(42.11%)、24~48 h组(33.33%)、>48 h组(34.62%)4组死亡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腹腔出血的并发症方面优于>6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在肺炎及血流感染的发生率、ICU监护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CRRT治疗时间均少于>6 h组,在呼吸衰竭、腹腔脓肿的发生率与>6 h组相当,在急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肠梗阻、腹腔间隙综合征发生率方面则高于>6 h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 h时间窗内尽早采取感染源控制措施并未明显改善腹腔感染患者的不良预后,但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以及减少腹腔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感染源 控制措施 时机 预后
下载PDF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8
作者 刘家朋 黎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794-797,共4页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DLA)是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其临床发病率较低,但患者病死率较高。DLA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临床常采取综合方式治疗,如控制血糖、补液抗休克、改善循环、控制感染、纠正酸中毒、停用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等药物、血...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DLA)是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其临床发病率较低,但患者病死率较高。DLA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临床常采取综合方式治疗,如控制血糖、补液抗休克、改善循环、控制感染、纠正酸中毒、停用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等药物、血液净化、纠正内环境紊乱等。本文对DLA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 并发症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下载PDF
床旁超声在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脱机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刘柯 邓彩霞 +2 位作者 覃红梅 傅耀庆 黄科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4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在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评估中床旁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8例准备脱机的脓毒症并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在满足脱机条件后,进行30min自主呼吸试验(spo... 目的:探讨在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评估中床旁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8例准备脱机的脓毒症并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在满足脱机条件后,进行30min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在SBT期间应用床旁超声进行心功能、肺评分及膈肌功能检查。根据脱机结果分为脱机失败组和脱机成功组,分析各指标对脱机成败的影响,并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探讨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同时结合曲线下面积(AU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的脱机成功率为73.65%(109/148)。两组在病程、左室射血分数、肺评分、膈肌变化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的ROC的AUC为0.629,截断值≤14.5天诊断准确率最高,其灵敏度为51%,特异度为77%;肺评分的ROC曲线的AUC为0.783,以11.5分为截断值具有最佳的灵敏度与特异度(62%,84%)。病程越短,肺评分越低,脱机成功率越高。结论:病程及肺部超声评分可作为预测脱机结局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脓毒症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亚专科护理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彩云 庞杰媚 +1 位作者 蒋林洪 李娜 《护理管理杂志》 2021年第5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护理亚专科建设的模式及效果。方法根据重症护理专科特点,组建呼吸道管理、血液净化、重症营养、静脉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康复治疗、造口伤口护理等7个护理亚专科学组,经过2年规范化培训的护士作为亚专科管理小组成员,... 目的探讨重症护理亚专科建设的模式及效果。方法根据重症护理专科特点,组建呼吸道管理、血液净化、重症营养、静脉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康复治疗、造口伤口护理等7个护理亚专科学组,经过2年规范化培训的护士作为亚专科管理小组成员,制订亚专科组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培训方案、质量控制。结果重症医学科质量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均明显下降(P<0.05);护士专科理论水平、专科技术能力、核心能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实施亚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危重症护理质量,提高护士专科理论及技术水平,提升护士核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亚专科 护理质量
下载PDF
连续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T细胞亚群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柯 覃红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对严重脓毒症患者T细胞亚群及炎性反应的影响,为更好的救治严重脓毒症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对照组采取脓毒症的常规...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对严重脓毒症患者T细胞亚群及炎性反应的影响,为更好的救治严重脓毒症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对照组采取脓毒症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CBP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CRP水平及CD3+、CD4+、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IL-6、TNF-α、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6、TNF-α均显著下降,观察组CRP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IL-6、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细胞亚群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及CD4+/CD8+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P疗法可有效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血液净化 严重脓毒症 T 淋巴细胞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危重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20期89-90,共2页
输液安全是指将药液通过静脉输入患者的过程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发生,患者无不良反应。是临床护理常用操作技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它要求准确、安全、迅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静脉输液过程存... 输液安全是指将药液通过静脉输入患者的过程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发生,患者无不良反应。是临床护理常用操作技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它要求准确、安全、迅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静脉输液过程存在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影响静脉输液安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以防范,确保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增强药物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损失,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静脉输液过程必须严格管理,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 危重患者 静脉输液 输液安全 治疗方法 输液过程 静脉输入 意外情况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18、-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在老年脓毒血症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覃红梅 甘枚 刘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93-299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老年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老年脓毒血症患者89例,根据预后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8例)与病死组(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老年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老年脓毒血症患者89例,根据预后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8例)与病死组(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8、IL-10、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指标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指标对老年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血清IL-18、IL-10与TNF-α水平明显低于病死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明显低于病死组(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IL-18、IL-10、TNF-α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IL-18、IL-10、TNF-α的AUC分别为0.723、0.916、0.851(P<0.05)。结论血清IL-18、IL-10与TNF-α对老年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其中血清IL-10预测价值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脓毒血症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32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先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9期158-160,共3页
目的:了解本院重症医学科(ICU)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种类与耐药状况,为重症患者的经验性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本院ICU2012年10月~2013年9月临床分离出的325株6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使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 目的:了解本院重症医学科(ICU)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种类与耐药状况,为重症患者的经验性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本院ICU2012年10月~2013年9月临床分离出的325株6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使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和培养,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标准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来分析药物敏感度。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325株中肠杆菌科细菌163株(50.1%),不发酵糖细菌162株(49.9%),主要标本来源为下呼吸道标本占74.8%;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未发现耐亚胺培南的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达16.7%;不发酵糖细菌中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7%和27.8%。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作为ICU主要病原菌,不同菌种有不同耐药特征,应加强对其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革兰氏阴性杆菌 细菌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管外肺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覃红梅 吴先荣 《内科》 2016年第4期549-551,共3页
正确检测血管外肺水(EVLW)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单一经肺热指示剂技术(Pi CCO)是目前临床诊断EVLW的金标准,能够客观、准确反映早期肺水肿的情况,提供其他检查无法提供的临床信息。本文就EVLW的概念、监测原... 正确检测血管外肺水(EVLW)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单一经肺热指示剂技术(Pi CCO)是目前临床诊断EVLW的金标准,能够客观、准确反映早期肺水肿的情况,提供其他检查无法提供的临床信息。本文就EVLW的概念、监测原理、检测方法及其在重症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脓毒症 血管外肺水 单一经肺热指示剂技术 综述
下载PDF
糖尿病乳酸中毒的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柯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乳酸中毒的连续血液净化(CRRT)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重度糖尿病乳酸中毒的患者36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试验组采用常规+CRRT治疗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血乳酸和血pH值、肌酐与尿素氮的变化趋...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乳酸中毒的连续血液净化(CRRT)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重度糖尿病乳酸中毒的患者36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试验组采用常规+CRRT治疗手段。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血乳酸和血pH值、肌酐与尿素氮的变化趋势以及患者死亡率等。结果:试验组血乳酸值、肌酐与尿素氮以及患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糖尿病乳酸中毒患者采用CRRT治疗手段,能够迅速、有效地降低患者体内血乳酸含量,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同时能降低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乳酸中毒 CRRT治疗
下载PDF
TEE与PICCO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家朋 邓彩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7期4-5,共2页
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发生率较高,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与PICCO作为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常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比两种监测手段的操作性能、监测指标、并发症及费用等,展示TEE的优越性与安全性,思考临床诊疗工作中的社会价值和... 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发生率较高,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与PICCO作为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常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比两种监测手段的操作性能、监测指标、并发症及费用等,展示TEE的优越性与安全性,思考临床诊疗工作中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体现,为临床工作者的临床决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E PICCO 血流动力学监测
下载PDF
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价值
18
作者 庞武成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6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价值。方法: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心衰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采用TEE检测,采用爱德华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和TEE评价心衰患者血流动... 目的:探讨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价值。方法: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心衰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采用TEE检测,采用爱德华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和TEE评价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心脏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TEE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管阻力指数和血管搏动指数均较对照组升高,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则均较对照组下降,TEE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与爱德华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E对心衰患者主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病变以及瓣膜关闭不全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100%、92%、100%和98%。结论:TEE检测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价值良好,对患者心脏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是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脏病变的有效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 评价 心衰 血流动力学 价值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肺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先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6期246-248,共3页
在目前,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drenergic receptor,α2-AR)激动剂,具有中枢性抗交感作用,能产生近似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镇痛、利尿和抗焦虑作用,对呼吸无抑制,在临床... 在目前,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drenergic receptor,α2-AR)激动剂,具有中枢性抗交感作用,能产生近似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镇痛、利尿和抗焦虑作用,对呼吸无抑制,在临床麻醉镇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发现其对人体脑部、心肌组织、肾脏、肝脏以及肺脏等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现对其在肺保护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肺保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