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犀草素联合芦丁抗6-羟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震颤及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何国荣 成银霞 +5 位作者 穆鑫 李晓秀 于昕 王月华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6-632,共7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和芦丁组合物(mixture of luteolinand rutin,MLR)对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减轻震颤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6-OHDA两点注射法,损毁大鼠左侧中脑多巴胺能...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和芦丁组合物(mixture of luteolinand rutin,MLR)对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减轻震颤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6-OHDA两点注射法,损毁大鼠左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复制PD模型。2周后,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芭给药组(50 mg·kg-1)、MLR给药组(125、250、375 mg·kg-1),另取手术并注射生理盐水、经检测无旋转运动的大鼠为假手术组。在给药后第3周记录大鼠后肢肌电(EMG),观察肌肉震颤。行为学检查完毕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体(DAT)、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 EMG检测结果显示,MLR各给药组可明显降低大鼠的震颤频率和幅度,中、高剂量组的作用优于美多芭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LR高剂量组T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目约为模型组的499.14%,MLR高剂量组GFAP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数目比模型组降低了43.68%。结论MLR可剂量依赖性抑制PD模型大鼠震颤,减轻神经元受损程度,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和促炎因子释放,从而延缓DA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芦丁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大鼠 震颤 神经保护
下载PDF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流程 被引量:3
2
作者 祝琳 《山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期105-106,109,共3页
通过实验室的实际操作并结合查找的资料建立一套完善的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复苏、传代、保存的流程,使菌种相关操作更加规范。
关键词 菌种复苏 传代 保存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脑缺血所致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2
3
作者 田京伟 傅风华 +3 位作者 蒋王林 王超云 孙芳 张太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74-777,共4页
目的 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脑缺血所致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测定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膜磷脂含量、呼吸功能、线粒体呼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a2+等。... 目的 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脑缺血所致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测定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膜磷脂含量、呼吸功能、线粒体呼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a2+等。结果 羟基红花黄色素A(10,20 mg·kg-1)能明显抑制缺血脑线粒体膜流动性的降低,膜磷脂降解,减少脑缺血引起的线粒体肿胀,抑制NADH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同时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明显降低中风大鼠脑细胞线粒体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抑制Ca2+过多摄入。结论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缺血脑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拮抗Ca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脑缺血 线粒体 自由基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天 傅风华 +3 位作者 韩冰 朱梅 李桂生 刘珂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53-1856,共4页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HSYA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MIS),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HSYA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MIS),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烷B2(TXB2)和血管紧张素(Ang)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HSYA明显减小急性心肌梗死大鼠MIS,显著提高血清NOS活性,明显增加NO及6-Keto-PGF1α的量,显著降低血清CK-MB、LDH、TXB2及Ang水平。结论HSYA对急性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HSYA调节NO、6-Keto-PGF1α、TXB2和Ang的水平,从而增加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 心肌梗死 血栓烷B2(TXB2)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下载PDF
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梁宗星 郭琳 +3 位作者 梁峰 刘子辰 傅风华 关勇彪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方法进一步研究,并考察试验中阴性结果的真实性。方法采用隔天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连续致敏5次,末次致敏10 d后取血分离血清。另取大鼠分别以一只动物的致敏血清注射到一只动物皮内、同一只动物的致敏血清... 目的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方法进一步研究,并考察试验中阴性结果的真实性。方法采用隔天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连续致敏5次,末次致敏10 d后取血分离血清。另取大鼠分别以一只动物的致敏血清注射到一只动物皮内、同一只动物的致敏血清分别注射到不同大鼠皮内及将每一组不同动物的致敏血清注射到同一只大鼠不同部位的皮内进行被动致敏。被动致敏24 h后激发,以蓝斑直径的大小为判断标准,篮板直径>5 mm为阳性。结果 3种试验方法的阳性结果一致。结论试验无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过敏 试验方法 免疫毒性
原文传递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通过Rho/ROCK信号通路介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岚 辛文妤 +4 位作者 于昕 蓝希 黄超 赵睿 杜冠华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迁移和形态变化的影响,并探索Rho/ROCK和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VSMCs,并通过转染二...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迁移和形态变化的影响,并探索Rho/ROCK和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VSMCs,并通过转染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hDDAH2过表达载体,L精氨酸(1mM)或ROCK抑制剂Y27632等预处理,观察细胞RhoA蛋白与底物rhotekin蛋白结合程度,ROCK底物MYPT-1磷酸化程度、VSMC迁移能力和细胞骨架及黏着斑定位情况。结果 (1)ADMA诱导平滑肌细胞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2)Rho/ROCK和ERK信号通路交联介导ADMA对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的诱导作用;(3)ADMA通过Rho/ROCK诱导平滑肌细胞骨架无序排列、黏着斑定位改变;(4)L精氨酸对上述变化有逆转作用。结论 ADMA通过Rho/ROCK和ERK1/2信号交联诱导VSMC迁移和表型转化,而L精氨酸逆转ADMA引起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RHO激酶 迁移
原文传递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氧化乐果中毒致呼吸肌损伤的保护
7
作者 陆丽娜 傅风华 王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075-3079,3083,共6页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氧化乐果(OM)中毒致呼吸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OM中毒组和GSH治疗(OM+GSH)组。后两组制备急性氧化乐果中毒模型,GSH治疗组在中毒后2.5h注射GSH,然后每隔3h重复给药。6和22h时...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氧化乐果(OM)中毒致呼吸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OM中毒组和GSH治疗(OM+GSH)组。后两组制备急性氧化乐果中毒模型,GSH治疗组在中毒后2.5h注射GSH,然后每隔3h重复给药。6和22h时处死动物,检测胆碱酯酶(ChE)活性;取膈肌、肋间肌作病理学检查,测定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结果OM和(OM+GSH)组ChE活性显著下降;GSH能减轻OM所致的呼吸肌损伤;SOD等生化指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GSH对OM中毒致呼吸肌损伤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有机磷 氧化乐果 急性中毒 呼吸肌
下载PDF
人参皂苷类化合物样品前处理及分析检测 被引量:8
8
作者 宋志花 李盛红 +2 位作者 杨刚强 周娜 陈令新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人参皂苷类化合物是参属类植物中的一类重要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齐墩果酸型、奥克梯隆型四类。最近,已发现的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多达620余种,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但药理活性具有明显差异。该类化合物... 人参皂苷类化合物是参属类植物中的一类重要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齐墩果酸型、奥克梯隆型四类。最近,已发现的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多达620余种,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但药理活性具有明显差异。该类化合物所在基质复杂多样,选择简便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技术对于有效检测样品中人参皂苷含量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测定各类样品中多种人参皂苷含量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溶剂提取、固相萃取等)及常用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对各种方法的灵敏度及回收率等参数进行了总结,并评述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样品前处理 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CUMS+LPS致小鼠抑郁模型的建立及人参皂苷Rb1的抗抑郁机制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卢永颖 朱茂晶 +5 位作者 倪丽娜 段嗣瑾 杜源 黄亚楠 张雷明 傅风华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刺激(CUMS)+内毒素(LPS)制备小鼠抑郁模型,并研究人参皂苷Rb1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米诺环素(20 mg/kg)组、Rb1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组.模型与给药组小鼠每... 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刺激(CUMS)+内毒素(LPS)制备小鼠抑郁模型,并研究人参皂苷Rb1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米诺环素(20 mg/kg)组、Rb1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组.模型与给药组小鼠每天给予CUMS刺激,正常组小鼠不予刺激.同时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给予相应药物和溶媒,每天1次,共11 d;末次给药1 h后腹腔给予LPS 200μg/kg,24 h后检测相应指标.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能显著缩短抑郁小鼠悬尾不动时间(TST)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FST),降低血清ACTH和CORT水平及炎症因子TNF-α浓度;能逆转抑郁小鼠海马BDNF表达减少.结果提示:CUMS+LPS能成功诱导小鼠抑郁模型;人参皂苷Rb1能显著改善模型小鼠的抑郁状态,机制可能与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兴奋、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抑郁 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刺激 炎症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载PDF
茶氨酸和其衍生物茶氨酸氯香酰胺对高转移的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菲 田绘绘 +6 位作者 季德鑫 张华荣 刘真真 朱荣芹 刘昆 姚建文 张国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1-916,共6页
旨在评估茶氨酸(T)和本实验室合成的新颖的茶氨酸衍生物-茶氨酸氯香酰胺(TClC)对高转移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作用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和TClC对MDA-MB-231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采用Wes... 旨在评估茶氨酸(T)和本实验室合成的新颖的茶氨酸衍生物-茶氨酸氯香酰胺(TClC)对高转移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作用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和TClC对MDA-MB-231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对MDA-MB-231细胞中与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药物作用可能的分子靶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浓度的增高,T和TClC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TClC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T;T和TClC均能够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使Bcl-2/Bax比率减少。此外,T和TClC均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和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而TClC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T。T和TClC对这些蛋白水平的调节作用可能是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的重要机制之一。这些结果表明,T和TClC对治疗高转移的人乳腺癌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茶氨酸氯香酰胺 高转移人乳腺癌 体外抑制
下载PDF
茶氨酸衍生物茶溴香酰胺脂质体对人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春燕 刘辉 +8 位作者 朱荣芹 刘真真 李筝 孙考祥 杨美玲 盖静 郑晓慧 吴犇昊 张国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5-24,共10页
为了探索研究茶氨酸衍生物茶溴香酰胺制备的脂质体(TBrC-L)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生长和迁移的抑制作用与其分子机制,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TBrC-L,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BrC-L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 为了探索研究茶氨酸衍生物茶溴香酰胺制备的脂质体(TBrC-L)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生长和迁移的抑制作用与其分子机制,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TBrC-L,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BrC-L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BrC-L对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利用Transwell chamber法观察TBrC-L对人肺癌A549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肺癌A549细胞中与凋亡和生长密切相关蛋白的表达和药物可能的作用靶点。实验结果显示,TBrC-L对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和迁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迁移可能是其抗人肺癌作用的重要机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涉及到抑制EGFR、VEGFR1、VEGFR^2和Met受体介导的Akt和NF-κB信号传导通路,本研究结果提示,TBrC-L具有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或)辅助治疗人肺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溴香酰胺脂质体 人肺癌 生长和迁移 抑制作用机制
下载PDF
骨桥蛋白与肿瘤转移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广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4-220,共7页
转移是肿瘤恶化的主要标志.骨桥蛋白被称为"肿瘤转移基因",是一种分泌型、粘附性的糖基化磷蛋白,与其主要受体整合素和CD44相互作用,参与多种器官和组织的生理病理过程,具有多种功能.近来的很多研究揭示,骨桥蛋白在肿瘤细胞... 转移是肿瘤恶化的主要标志.骨桥蛋白被称为"肿瘤转移基因",是一种分泌型、粘附性的糖基化磷蛋白,与其主要受体整合素和CD44相互作用,参与多种器官和组织的生理病理过程,具有多种功能.近来的很多研究揭示,骨桥蛋白在肿瘤细胞的粘附、浸润、迁移及新血管生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骨桥蛋白在血清中的含量高低与病人的肿瘤转移情况及预后密切相关.很多研究认为,骨桥蛋白是一个很好的肿瘤转移标志物,是诊断与治疗肿瘤转移的新靶点.本文就骨桥蛋白的一般生物学特点及其在肿瘤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主要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肿瘤 转移
下载PDF
茶氨酸溴香酰胺对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与其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林林 季德鑫 +5 位作者 刘欣 张华荣 孙富家 刘昆 姚建文 张国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249,共8页
以茶氨酸作为对照,评估现已合成的茶氨酸衍生物茶氨酸溴香酰胺(TBrC)对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其分子机制。采用苔芬兰染色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BrC对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生长的影响,运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分析有关活性成分对... 以茶氨酸作为对照,评估现已合成的茶氨酸衍生物茶氨酸溴香酰胺(TBrC)对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其分子机制。采用苔芬兰染色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BrC对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生长的影响,运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分析有关活性成分对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解析这些肺癌细胞中与凋亡和生长密切相关蛋白的表达和药物可能的作用靶点。此外,通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评价TBrC对荷瘤小鼠肺癌生长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显示,TBrC抑制肺癌细胞体内外生长的活性超过其母体化合物茶氨酸多倍,对正常细胞和小鼠生长无明显毒性;TBrC显示了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R1-Akt-NF-κ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TBrC具有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或)辅助治疗高转移肺癌和其他癌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溴香酰胺 肺癌 体内外生长抑制 凋亡
下载PDF
三重再摄取抑制类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和盐酸安舒法辛的发现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方喜 张雪梅 +8 位作者 蒋王林 李春梅 王洪波 姜永涛 刘万卉 郭树仁 刘平兰 田京伟 李又欣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918-1923,共6页
当前治疗抑郁症的主流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5-HT)摄取抑制剂(SSRIs)和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双重再摄取抑制剂(SNRIs);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起效缓慢、快感缺乏、认知功能低下和性功能障碍等缺陷;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显示,在SNRIs的基础上... 当前治疗抑郁症的主流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5-HT)摄取抑制剂(SSRIs)和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双重再摄取抑制剂(SNRIs);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起效缓慢、快感缺乏、认知功能低下和性功能障碍等缺陷;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显示,在SNRIs的基础上加入多巴胺(DA)摄取抑制的5-HT/NE/DA三重再摄取抑制剂(SNDRIs)能够改善目前药物存在的治疗缺陷。盐酸安舒法辛为一种全新的SNDRIs,通过不均衡抑制5-HT/NE/DA再摄取发挥抗抑郁作用,预期在临床应用上将具有起效快,改善患者快感缺乏和性功能障碍,增加认知、奖励激励驱动和目标导向行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DRIs 多巴胺 不均衡抑制 抑郁 盐酸安舒法辛
原文传递
茶氨酸衍生物TClC脂质体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美玲 刘真真 +8 位作者 刘辉 朱荣芹 李筝 闫春燕 盖静 郑晓慧 孙考祥 吴犇昊 张国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1期6-14,共9页
为研发抗癌新药,使用茶氨酸衍生物茶氯香酰胺TClC制备纳米脂质体(TClC-L),研究TClC-L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并深入探究可能的作用机制。分别采用MTT和Transwell chamber实验方法探究各浓度TClC-L对M... 为研发抗癌新药,使用茶氨酸衍生物茶氯香酰胺TClC制备纳米脂质体(TClC-L),研究TClC-L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并深入探究可能的作用机制。分别采用MTT和Transwell chamber实验方法探究各浓度TClC-L对MCF-7细胞的生长和迁移的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ClC-L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CF-7细胞生长和迁移有关蛋白和酶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TClC-L对MCF-7细胞生长和迁移有显著的抑制、对癌细胞的凋亡表现促进作用;TClC-L明显下调受体蛋白p-VEGFR^2、Met和ER-α、抗凋亡蛋白Bcl-2、Cyclin D1、Akt和NF-?B的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p53和p21的表达。TClC-L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R/Met/ER-α-Akt/NF-?B信号传导通路有关。本研究显示了TClC-L有潜在的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氯香酰胺脂质体 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人乳腺癌 生长和迁移 细胞凋亡 抑制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应天昊 余涛 +5 位作者 赵佳宁 孙萌萌 祝璇 李晓丽 唐一迪 张雷明 《山东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18-27,共10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物质基础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得到参附注射液活性成分及其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和Drugbank数据库...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物质基础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得到参附注射液活性成分及其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得到脓毒症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应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尾静脉注射LPS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利用ELISA和Western blot验证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参附注射液的潜在活性成分共有34个,其治疗脓毒症的关键靶点137个,GO和KEGG分析靶点主要涉及炎症、细胞凋亡和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通过PI3K-Akt和MAPK等信号通路治疗脓毒症;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对应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内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参附注射液能够抑制脓毒症小鼠血清中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6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参附注射液可以上调肝组织中ERK表达(P<0.01),下调p-ERK的表达(P<0.01)。该研究发现参附注射液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方式发挥抗脓毒症作用,为明确其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脓毒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体内实验
下载PDF
浅谈茶多酚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石晓玉 邓宝玲 +1 位作者 张燕 张国营 《药物资讯》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归纳总结国内外有关茶多酚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其在食品、医疗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调查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发表的文献,归纳总结茶多酚类化合物在各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茶多酚类化合物... 目的:归纳总结国内外有关茶多酚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其在食品、医疗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调查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发表的文献,归纳总结茶多酚类化合物在各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肝脏保护作用,抑菌作用等等药理活性,且在动物、食品、运动领域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结论:茶多酚作为天然存在的、安全的绿色的化合物,在众多方面呈现出的作用效果足以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相信其未来将会有更多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动脉粥样硬化 抗炎 抗氧化 抑菌 抗肿瘤
下载PDF
茶氟香酰胺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晓慧 朱荣芹 +6 位作者 刘真真 李筝 盖静 杨美玲 闫春燕 刘昆 张国营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8年第2期136-144,共9页
茶氟香酰胺(Ethyl 6-fluorocoumarin-3-carboxylyl L-theanine,TFC)是对茶氨酸进行结构优化后的产物,通过实验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并了解其作用机制.MTT和Transwell chamber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TFC对SMM... 茶氟香酰胺(Ethyl 6-fluorocoumarin-3-carboxylyl L-theanine,TFC)是对茶氨酸进行结构优化后的产物,通过实验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并了解其作用机制.MTT和Transwell chamber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TFC对SMMC7721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的TFC对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的TFC组对与SMMC7721细胞中与肿瘤细胞生长、迁移和凋亡密切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TFC能够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生长、迁移并诱导癌细胞凋亡,TFC药物分子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MMC7721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 AKT)、核转录因子NF-κB、抗凋亡蛋白(BCL2,apoptosis regulator,BCL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CND1)表达和上调促凋亡蛋白(BCL2 associated X,apoptosis regulator,BAX)、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somatic,CYCS)、人体抑癌基因蛋白(tumor protein p53,TP53)、半胱天冬酶3(caspase,CASP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有关,TFC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和迁移作用的重要信号通路涉及到VEGFR/AKT/NF-κ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氟香酰胺 肝癌细胞 生长和迁移 作用分子机制
下载PDF
茶硝香酰胺对高转移性Lewis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盖静 刘真真 +6 位作者 朱荣芹 李筝 郑晓慧 闫春燕 杨美玲 刘昆 张国营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8年第2期145-152,共8页
本文旨在从动物体内外、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探讨茶硝香酰胺(TNC)对高侵袭和高转移性Lewis肺癌(LLC)细胞系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使用Transwell法观察TNC对LLC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建立肿瘤转移动物模型,评估TNC对小鼠LLC细胞肺癌... 本文旨在从动物体内外、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探讨茶硝香酰胺(TNC)对高侵袭和高转移性Lewis肺癌(LLC)细胞系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使用Transwell法观察TNC对LLC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建立肿瘤转移动物模型,评估TNC对小鼠LLC细胞肺癌转移的抑制效果;以Western Blotting为检测手段,分析TNC对LLC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NC药物浓度与LLC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受到的抑制效果成正相关,抑制效果随浓度增大而增强;TNC能下调VEGFR1、VEGFR2、AKT、磷酸化AKT(p AKT)、RELA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能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实验结果可知,TNC能够明显抑制LLC细胞的侵袭,对小鼠体内LLC肺癌的转移同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分子水平上,其作用机制与VEGFR介导的AKT/NF-κB信号传导通路有关,TNC有成为抑制高侵袭和高转移肺癌临床治疗药物或者辅助治疗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硝香酰胺 高转移肺癌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茶氨酸溴香酰胺对人肝癌细胞体内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季德鑫 张华荣 +6 位作者 刘欣 陈林林 孙富家 吴菲 田绘绘 刘昆 张国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8,共6页
以L-茶氨酸作对照,评估本实验室合成的新颖的茶氨酸衍生物-茶氨酸溴香酰胺(TBrC)对人肝癌HepG2细胞系体内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BrC对HepG2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解... 以L-茶氨酸作对照,评估本实验室合成的新颖的茶氨酸衍生物-茶氨酸溴香酰胺(TBrC)对人肝癌HepG2细胞系体内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BrC对HepG2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解析HepG2细胞中与癌细胞凋亡和生长密切相关蛋白的表达和药物可能作用的分子靶点。此外,建立动物肿瘤模型,与对照组茶氨酸和临床常用抗癌药物五氟尿嘧啶组相比较,评价TBrC对荷瘤裸鼠人肝癌HepG2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显示,TBrC抑制人肝癌细胞体内外生长的活性超过其母体化合物茶氨酸分别为3倍和4倍以上,对小鼠生长无明显毒性。TBrC比茶氨酸更显著地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抗凋亡的Bcl-2等蛋白的表达;此外,TBrC大大上调促进凋亡的Bax蛋白的表达。TBrC抑制c-Met信号传导通路,下调Bcl-2/Bax蛋白比率可能是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这些结果提示,TBrC具有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或)辅助治疗人肝癌和其他癌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溴香酰胺 肝癌HEPG2细胞 体内外生长抑制 c-Met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