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烟对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的影响
1
作者 陈传福 付秀珍 +1 位作者 候云修 金世录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研究吸烟对十二指肠溃疡的影响以及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内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72例均为吸烟者,应用西咪替丁治疗3个月,在研究期间均劝其戒烟,结果分为吸烟组和戒烟组。在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复查内镜。结果在3个月时... 目的研究吸烟对十二指肠溃疡的影响以及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内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72例均为吸烟者,应用西咪替丁治疗3个月,在研究期间均劝其戒烟,结果分为吸烟组和戒烟组。在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复查内镜。结果在3个月时大部分溃疡愈合,吸烟组和戒烟组未愈合之溃疡的百分数(20%和18%),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然而在6个月时,吸烟组比戒烟组未愈合之溃疡具有较高的百分比(61%和28%,P<0.05)。结论吸烟可影响西咪替丁的疗效,延长溃疡愈合的时间,或愈合后更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吸烟 愈合
原文传递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者IL-2的检测及其意义
2
作者 刘玉夏 朱丽琴 钱家麒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5期432-433,共2页
32例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患者,采用 ̄3H-TdR掺入法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2(IL_2)的浓度,结果显示本病患者T细胞产生IL_2的能力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故... 32例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患者,采用 ̄3H-TdR掺入法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2(IL_2)的浓度,结果显示本病患者T细胞产生IL_2的能力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故认为MCNS的发生与T细胞功能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偏头痛性眩晕的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华祥 陈春富 +4 位作者 许亮 王维 王国卿 曹玉玲 阎志慧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2期83-85,87,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偏头痛性眩晕(MV)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MV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养血清脑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3次/日。氟桂利嗪组给予氟桂利嗪5~10 mg,1次/晚。倍他司汀组给予倍他司汀4~8 mg/...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偏头痛性眩晕(MV)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MV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养血清脑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3次/日。氟桂利嗪组给予氟桂利嗪5~10 mg,1次/晚。倍他司汀组给予倍他司汀4~8 mg/次,2~4次/日。治疗12周,观察头痛、眩晕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眩晕指标均显著改善。养血清脑颗粒对MV患者头痛指标的影响优于倍他司汀,对头痛时间、程度的影响优于氟桂利嗪,对眩晕频率的影响与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时间的影响与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强度的作用优于氟桂利嗪。治疗后,3组间眩晕残障量表(DHI)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对DHI分项情绪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倍他司汀和氟桂利嗪。养血清脑组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MV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性眩晕 养血清脑颗粒 氟桂利嗪 倍他司汀 预防治疗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吕钰 吕新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471-472,共2页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低分子因素 疗效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培哚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栩 崔云双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07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商品名:雅施达)对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并与卡托普利进行比较。方法:选择7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个治疗组:培哚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另选3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在常规...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商品名:雅施达)对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并与卡托普利进行比较。方法:选择7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个治疗组:培哚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另选3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在常规进行强心、利尿治疗的基础上,卡托普利组加用卡托普利25mg,每天3次口服;培哚普利组应用培哚普利4mg,每天1次口服,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心衰患者血小板GMP-140、血浆vWF、ET-1显著增高,且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经治疗培哚普利和卡托普利均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小板GMP-140、血浆vWF和ET-1水平。培哚普利组优于卡托普利组。相关分析表明血小板GMP-140与血浆vWF、ET-1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心衰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强和内皮功能受损,培哚普利可显著改善其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小板活化 内皮功能 培哚普利
原文传递
心肌肌钙蛋白T对梗死后心绞痛病人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薛春才 于宏伟 +1 位作者 范洪亮 沃金善 《齐鲁医学杂志》 1999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梗死后心绞痛(PA)病人预后的判断价值。②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10d后,连续20d检测126例PA病人血清cTnT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随访0.5年,观...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梗死后心绞痛(PA)病人预后的判断价值。②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10d后,连续20d检测126例PA病人血清cTnT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随访0.5年,观察心脏事件(再梗死、猝死或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③结果连续20d检测,cTnT均正常(cTnT≤0.2μg/L)者26例,随访期内只有1例发生心脏事件;cTnT升高≤10次者51例,随访期内发生心脏事件12例,其中非Q波心肌梗死4例,Q波心肌梗死8例;cTnT升高>10次者49例,随访期内发生心脏事件29例,其中非Q波心肌梗死20例,Q波心肌梗死9例。特别是非Q波心肌梗死后的PA病人,其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Q波心肌梗死(χ2=15.32,P<0.001)。CK-MB升高者13例,随访期内发生心脏事件5例。④结论血清cTnT监测可以判断PA病人的预后,cTnT持续升高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绞痛 不稳定型 预后 肌钙蛋白T
下载PDF
COPD下呼吸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的测定 被引量:2
7
作者 周颖斌 褚文政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19-220,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药敏试验 抗生素 革兰杆菌 COPD 呼吸道菌群 耐药性
下载PDF
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和6-酮-前列腺素F_(1α)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许文亮 叶慧膺 马虹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和培垛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影响。方法:6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早期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n=20)、培哚普利组(n=22)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和培垛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影响。方法:6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早期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n=20)、培哚普利组(n=22)和对照组(n=21),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连续口服7天。结果:卡托普利组和培哚普利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显著降低,血浆内皮素-1(ET-1)在治疗的头3天也明显下降,而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的变化不明显。结论:表明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能降低AMI患者早期血浆AngⅡ和ET-1的水平,减慢6-酮-PGF1α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卡托普利 培哚普利 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降压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9
作者 崔家玉 许道营 高慧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6年第3期52-53,共2页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比单纯高血压患者在心、脑、肾并发症方面具有更高的危险性,因为二种疾病分别作用于心、肾、血管系统、视网膜这些靶器官,对其造成损害。虽然一般认为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治疗同单纯高血压治疗相似。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玉夏 朱丽琴 钱家麒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6期96-96,共1页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病因至今未获阐明,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其肾小球损害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临床上观察到麻疹感染可使该病患儿症状缓解。晚近国外报道该病与机体细胞免疫异常有关,为此笔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对MCNS患者外周血T淋...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病因至今未获阐明,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其肾小球损害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临床上观察到麻疹感染可使该病患儿症状缓解。晚近国外报道该病与机体细胞免疫异常有关,为此笔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对MCN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_3、CD_4、CD_8进行了监测,并计算CD_4/CD_8。以期对T淋巴细胞总体(CD_3^(+)细胞)、辅助诱导T细胞(CD_4^(+)细胞)、抑制细胞毒细胞(CD_8^(+)细胞)数量改变有一定认识,井进一步探讨其改变与MCNS发病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主要仪器试剂 经临床诊断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T淋巴细胞 细胞亚群 比率
下载PDF
性病患者的心理疗法(附23例分析)
11
作者 胡艳 张秀兰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5期64-64,共1页
性病患者的心理疗法(附23例分析)胡艳,张秀兰(附属医院中医科,256603滨州地区人民医院内科)关键词性病;心理疗法性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传染病。目前我国性病人数已达数十万,而且呈上升趋势。为了更好地控制性病蔓延... 性病患者的心理疗法(附23例分析)胡艳,张秀兰(附属医院中医科,256603滨州地区人民医院内科)关键词性病;心理疗法性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传染病。目前我国性病人数已达数十万,而且呈上升趋势。为了更好地控制性病蔓延,研究性病患者的心理及其治疗非常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 心理疗法 治疗
下载PDF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栩 金振刚 《中国临床医学》 1999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高血压病患者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前后分别用高分辨超声测量右肱动脉在静息时、反应性充血(流量介导血管舒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甘油介导舒张)时的... 目的: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高血压病患者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前后分别用高分辨超声测量右肱动脉在静息时、反应性充血(流量介导血管舒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甘油介导舒张)时的舒张末期内径,同时测量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取25例健康人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级流量介导血管舒张(FMD),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而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NCD)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患者血浆NO明显下降,ET明显升高(P<0.01)。经治疗,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1),FM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NCD无显著改变,血浆NO显著升高,ET显著下降(P<0.01)。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可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洛地平 缓释片 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美多心安治疗室壁瘤顽固性左心衰竭18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家玉 高慧芳 许道营 《临床荟萃》 CAS 1996年第6期271-272,共2页
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极易造成充血性左心衰竭,按常规纠正心衰的方法如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治疗,有相当一大部分患者不能获得缓解或不能较长时间维持。因为此类患者左心功能除受室壁瘤的影响外,尚受到非梗塞部位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及冠... 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极易造成充血性左心衰竭,按常规纠正心衰的方法如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治疗,有相当一大部分患者不能获得缓解或不能较长时间维持。因为此类患者左心功能除受室壁瘤的影响外,尚受到非梗塞部位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及冠脉灌注不良的影响。我们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此类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肿瘤 室壁瘤 美多心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的无痛性心肌缺血
14
作者 崔家玉 高慧芳 刘爱湘 《医学综述》 1997年第4期176-177,共2页
可以肯定冠心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并且半数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主要致死原因是冠心病。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及许多造影研究均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更广泛,特别是冠状动脉,而且糖尿病患者心梗面积及严重程度比非糖尿病患者... 可以肯定冠心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并且半数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主要致死原因是冠心病。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及许多造影研究均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更广泛,特别是冠状动脉,而且糖尿病患者心梗面积及严重程度比非糖尿病患者更广泛更严重。急性心梗后长期生存率糖尿病比非糖尿病也低,实际上,糖尿病患者第一次重要心血管事件后5年生存率为38%,第二次心血管事件后5年生存率只有25%,而非糖尿病患者分别为75%及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缺血 无痛性
下载PDF
血脂康降脂治疗对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张栩 崔云双 金振刚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0年第17期22-24,共3页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一个早期变化。高胆固醇患者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前即可出现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内皮依赖舒张功能障碍。本研究旨在观察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功能的...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一个早期变化。高胆固醇患者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前即可出现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内皮依赖舒张功能障碍。本研究旨在观察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治疗 高胆固醇 血管内皮 血脂康 舒张功能
原文传递
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试验中的观察护理
16
作者 耿君 刘晓华 +2 位作者 王瑞霞 朱丽芹 高秀兰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7年第4期219-219,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多巴酚丁胺 剂量 负荷超声波试验 护理
下载PDF
急性妊娠脂肪肝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蔚 高汇波 刘宝珍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694-694,共1页
关键词 脂肪肝 代谢疾病 急性妊娠脂肪肝 AFLP
下载PDF
某院4284例急救病例统计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红云 张鑫 赵拥军 《中国医院统计》 2001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医院 急救病例 统计分析
下载PDF
脑出血继发尿崩症2例报告
19
作者 王忠功 彭爱学 +1 位作者 程方敏 葛汝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脑出血 继发尿崩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20
作者 崔家玉 高慧芳 许道营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7年第2期38-38,共1页
不稳定性心绞痛(USAP)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药、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及肝素抗凝治疗,但临床上在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应用上述药物治疗以后,仍有部分病人不能稳定,甚至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性 尿激酶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