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破中国慕课深度发展瓶颈的三个策略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骅 杨嘉浩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107,共7页
慕课在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既有的教育形态。但是,在飞速发展的背后,慕课的不足也同步呈现。实际上,慕课发展已经遇到三大瓶颈:慕课发展的不均衡,扩大了区际数字鸿沟,有悖于新时代教育公平理念;学习动力与能力的差距,... 慕课在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既有的教育形态。但是,在飞速发展的背后,慕课的不足也同步呈现。实际上,慕课发展已经遇到三大瓶颈:慕课发展的不均衡,扩大了区际数字鸿沟,有悖于新时代教育公平理念;学习动力与能力的差距,使慕课存在完成度低、退出率高的不足;慕课中的知识碎片化、过分标准化的不足,无法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提供差异化服务。中国慕课要更加优质、均衡地发展,需突破这三大发展瓶颈。有三个基本策略:引导慕课均衡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分布;以学习者为中心,保障学习主动性与较高的学习完成度;吸收经典教育理论,注重因材施教,打造更加饱满多元的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远程教育 在线教育 数字鸿沟 教育公平 个性化教育 教学模式 适应性学习系统
下载PDF
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三链”有效衔接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于意 谭慧子 盛欣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7,共8页
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是围绕产业、教育和创新三大主题形成的活动链条,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的衔接,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体现。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组织形式,担负着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衔接的组织功能,在高校... 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是围绕产业、教育和创新三大主题形成的活动链条,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的衔接,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体现。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组织形式,担负着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衔接的组织功能,在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通过明确其在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中的角色作用,剖析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的衔接机理,并就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的衔接问题提出对策,对于全面发挥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专业建设等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现代产业学院 “三链” 角色 机理 对策
下载PDF
场域与惯习: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分化机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毛小平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37,共11页
从生命历程出发,运用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对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分化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H省高校大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家庭和社会场域中的劳动教育显著影响了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而学校场域开展的劳动教育并没有显著提升... 从生命历程出发,运用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对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分化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H省高校大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家庭和社会场域中的劳动教育显著影响了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而学校场域开展的劳动教育并没有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大学生从小养成的劳动惯习是学校劳动教育和社会劳动教育的基础,显著提升了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家庭经济资本不同的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家庭文化资本越优越的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越高;不同职业阶层家庭的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差异主要表现为家庭文化资本及家庭劳动教育产生的差异,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迫切需要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劳动素养 分化机制 场域 惯习
下载PDF
党组织建设引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的逻辑——基于“市场—科层”机制的效力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陆自荣 张颖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9-214,228,共17页
由于资产专有性关系,公共服务的纯粹市场制供给较少,科层制和混合制是供给的两种主要形式;科层制的激励问题和混合制的扰动是损害公共服务供给效力的主要因素。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而言,缺少代表村民利益的供需主体是导致扰动与激励问题... 由于资产专有性关系,公共服务的纯粹市场制供给较少,科层制和混合制是供给的两种主要形式;科层制的激励问题和混合制的扰动是损害公共服务供给效力的主要因素。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而言,缺少代表村民利益的供需主体是导致扰动与激励问题的关键。党组织建设引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的逻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党组织建设培育农村集体行动的领头人和团队,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科层制治理的激励与效率问题,其关键是培育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团队的使命激励。二是通过党组织建设培育乡村社会集体行动组织以解决农村公共服务混合制供给的扰动问题,其关键是“政治引领下的市场机制+政治引领下的合作机制”的农民合作社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组织建设 公共服务供给 混合制 科层制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体的道德主体地位问题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今杰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5,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体越来越具有类人化的特征,对原来专属于人类的道德主体地位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事实上,伦理学家们也一直致力于扩大道德主体的范围,对于是否应该赋予人工智能体以道德主体地位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体越来越具有类人化的特征,对原来专属于人类的道德主体地位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事实上,伦理学家们也一直致力于扩大道德主体的范围,对于是否应该赋予人工智能体以道德主体地位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从人类道德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人工智能体本身是否具有意识、情感等实际情况来看,它目前不可能拥有道德主体地位,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其对伦理学发展带来的启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潜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体 道德主体 意识 情感
原文传递
“情”在儒家伦常秩序中的地位——以胡安国《春秋传》为例
6
作者 徐建勇 张青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胡安国《春秋传》以“情”为基点,通过“爱”与“畏”两种本真情之样态运作,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上构建了五伦亲疏格局和三伦社会政治治理次序,为宗法秩序的正当性找到了情感认同根基。基于此,胡安国又以“父子”这根人伦主轴为发端,通过... 胡安国《春秋传》以“情”为基点,通过“爱”与“畏”两种本真情之样态运作,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上构建了五伦亲疏格局和三伦社会政治治理次序,为宗法秩序的正当性找到了情感认同根基。基于此,胡安国又以“父子”这根人伦主轴为发端,通过对“孝”与“敬”的进一步伸张,以家庭秩序等差建构为起点支持,以此达成政治秩序建构之目的。为规范伦常秩序运行的实践路径,胡安国遵循“称情节文”的逻辑理路,通过礼与情的互动,最终以“乐”使二者沟通并契合,为伦常秩序的合理性提供治世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安国 春秋传 儒家 伦常秩序
下载PDF
新加坡华人国家认同的演变——从开埠到李光耀政府时期 被引量:2
7
作者 朱陆民 陈佩杏 《八桂侨刊》 2023年第2期31-39,93,共10页
1819年是新加坡历史的转折点,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将此开埠为自由贸易港。英殖民政府一开始就鼓励各方移民迁入新加坡,这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国华南地区劳工移民。独立建国之前的新加坡,华侨国家认同的偏好更加倾向于中国而非新加坡,... 1819年是新加坡历史的转折点,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将此开埠为自由贸易港。英殖民政府一开始就鼓励各方移民迁入新加坡,这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国华南地区劳工移民。独立建国之前的新加坡,华侨国家认同的偏好更加倾向于中国而非新加坡,移民以“侨居”心态居于此。20世纪50年代是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期,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激烈变化,动摇了新加坡华人认同的根基,产生了转向的迹象。李光耀带领下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致力于树立一个健全的国家意识,使全体国民都认同于新加坡,国民以作为新加坡人为荣,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华侨华人 国家认同 李光耀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团体研究
8
作者 汤琰 宋银桂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0,共8页
文化抗战团体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领导文化界人士开展抗战救亡活动的载体。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动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的形成,提出并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抗战方针,在抗日根据地、... 文化抗战团体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领导文化界人士开展抗战救亡活动的载体。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动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的形成,提出并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抗战方针,在抗日根据地、国统区和海外华人社会组织成立了一大批文化抗战团体。文化抗战团体通过编写传播大众读物,推进文化教育通俗化大众化;组织宣传抗日的集会和游行,开展志愿募捐活动;深入抗日前线慰问将士,报道前线真实状况;开展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组织抗日戏剧公演等活动,推动全民族抗日。这些活动广泛地团结文化界各阶层人士,服务战地需要,充分发挥文化抗战的功能,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文化抗战团体 抗战活动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三融入”路径探索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小军 董思萌 《教育探索》 2020年第5期64-66,共3页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要将劳动教育落实到课程体系、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劳动教育应融入课堂教学,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劳...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要将劳动教育落实到课程体系、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劳动教育应融入课堂教学,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劳动教育应融入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劳动教育应融入社会实践,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劳动教育 融入 路径
原文传递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伟 王茜 +2 位作者 祝巍 王峰 陈琳 《重庆建筑》 2022年第1期15-17,共3页
传统的建造方式存在诸多弊病,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而装配式建筑的独特性能,使之成为传统建筑业寻求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从目前市场上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情况来看,工人的作业环境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工程质量、工期、造价... 传统的建造方式存在诸多弊病,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而装配式建筑的独特性能,使之成为传统建筑业寻求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从目前市场上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情况来看,工人的作业环境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方面也未显示出装配式建筑的优势。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契合性,使其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该文就如何利用BIM技术解决装配式建筑发展中的设计、碰撞、施工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可为今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BIM技术应用的深度挖掘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构件库 契合性 BIM 建筑技术
下载PDF
公共卫生事件中数据技术的伦理考量 被引量:7
11
作者 曾海燕 张今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2,共6页
数据技术的自由性和社会性拓展了人类探索的新边界,数据技术在开发、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人、社会之间的深度交融。公共卫生事件中数据技术滥用、数据所有权归属不清、数据鸿沟等伦理问题的背后,是技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冲突、... 数据技术的自由性和社会性拓展了人类探索的新边界,数据技术在开发、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人、社会之间的深度交融。公共卫生事件中数据技术滥用、数据所有权归属不清、数据鸿沟等伦理问题的背后,是技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冲突、技术创新进步与伦理观念滞后冲突、技术双用性与技术异化冲突的表现。遵循以促进和保护公共健康为目标的“新的公共卫生”价值体系,强化制度约束和伦理规范、推进风险沟通机制建设、深化技术应用的负责任创新,成为治理公共卫生事件中数据伦理问题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事件 数据技术 新的公共卫生
下载PDF
智能新闻的发展应用及其伦理反思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今杰 《求索》 CSSCI 2020年第6期68-76,共9页
智能新闻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为传媒业带来变革、为公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伦理学上的问题和争论,包括新闻从业者的主体性问题、算法是否存在不透明和偏见的问题、报道是否涉及隐私泄露的问题等等。应该从新闻从业者职业... 智能新闻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为传媒业带来变革、为公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伦理学上的问题和争论,包括新闻从业者的主体性问题、算法是否存在不透明和偏见的问题、报道是否涉及隐私泄露的问题等等。应该从新闻从业者职业素养的提升、技术的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等几个方面来理性推动智能新闻的发展。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是规范智能新闻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新闻 主体性 价值 伦理
原文传递
“文翁化蜀”与早期西南丝绸之路开拓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0-203,共4页
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广立官学,蜀地因而文教大盛,相继产生了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史称"文翁化蜀"。这一使得蜀地确立华夏文化正统身份的标志性事件,不仅带有强烈的儒学教化色彩,而且对早期西南丝绸之路开拓具有重... 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广立官学,蜀地因而文教大盛,相继产生了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史称"文翁化蜀"。这一使得蜀地确立华夏文化正统身份的标志性事件,不仅带有强烈的儒学教化色彩,而且对早期西南丝绸之路开拓具有重要影响。司马相如及其副使"通西南夷"事业的成功,又是以"文翁化蜀"后相对普及的文化条件为基础的。在早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进程中,由当地少数民族担任向导和翻译的情形可能较为普遍。史籍所见"九译""重译"记录,也可以理解为华夏文化扩张达到空前规模所产生的一种文化自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翁 司马相如 蜀文化 文化自信 使者 西南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累积与分化: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差异的再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毛小平 《兰州学刊》 CSSCI 2022年第3期17-29,共13页
文章从生命历程中的场域和惯习出发,运用累积效应理论探讨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差异的影响因素。通过对H省高校大学生调查数据进行两层次随机系数模型分析发现,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是否独生子女并没有显著影响其劳动素养水平;由于累积分... 文章从生命历程中的场域和惯习出发,运用累积效应理论探讨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差异的影响因素。通过对H省高校大学生调查数据进行两层次随机系数模型分析发现,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是否独生子女并没有显著影响其劳动素养水平;由于累积分化效应,农村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城镇大学生;良好的家庭劳动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方式显著提升了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家庭文化资本显著影响了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研究还发现,不同职业阶层家庭的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职业阶层处于上层的家庭,其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显著更高;中小学劳动教育形成了劣势累积,对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而高校劳动教育也没有显著提升不同阶层家庭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差异主要表现为家庭劳动教育产生的差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迫切需要加强一体化建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提高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素养 累积 分化 场域 惯习
下载PDF
中国乡村人类学百年——村落及村落之外 被引量:1
15
作者 申玲玲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2,共9页
从20世纪上半叶国内外学者以村落为中心的乡村社区研究,到20世纪中期以后学界对超越村落边界的思考,中国乡村人类学研究历经百年历史,形成了家族与宗族、市场体系、祭祀圈、权力的文化网络等经典研究范式。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学... 从20世纪上半叶国内外学者以村落为中心的乡村社区研究,到20世纪中期以后学界对超越村落边界的思考,中国乡村人类学研究历经百年历史,形成了家族与宗族、市场体系、祭祀圈、权力的文化网络等经典研究范式。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学者进一步扩展空间、深挖历史、思考乡村发展趋势,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乡村区域研究、乡村变迁研究和乡村转型研究体系。中国村落社区研究及超越村落研究的两种理论范式,对中国乡村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视野、研究方向和应用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研究 理论范式 人类学本土化
原文传递
从骆秉章抚湘看咸丰朝权势的汉长满消
16
作者 王毓伟 刘志鸿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1-97,125,共8页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骆秉章两次抚湘,时长近十年。因八旗、绿营屡战屡败,清朝遂将军事希望寄托于湘军等团练武装。由此引发兵权转移。抚湘近十年的骆秉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亚于曾国藩。为激励湘军作战以挽救清朝统治,骆秉章大行保举,...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骆秉章两次抚湘,时长近十年。因八旗、绿营屡战屡败,清朝遂将军事希望寄托于湘军等团练武装。由此引发兵权转移。抚湘近十年的骆秉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亚于曾国藩。为激励湘军作战以挽救清朝统治,骆秉章大行保举,并力求清廷让戴罪之能人留营效力。出于人文关怀和激励将弁死战之目的,骆秉章不断上奏,请求抚恤和褒奖阵亡将士。骆秉章为君分忧,却无意间推动汉人逐渐握有兵权,掌控地方,并帮助汉人在精神文化领域建立起满人无法比拟的形象,促成了咸丰时期权势的汉长满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秉章 抚湘 权势 汉长满消
下载PDF
党史教育赋能独立学院思政“金课”建设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琴 邱泽艳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时代意蕴,是当今大学生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随着独立学院思政“金课”建设以及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党史教育赋能独立学院思政“金课”的命题呼之欲出,这既是时代赋予的...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时代意蕴,是当今大学生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随着独立学院思政“金课”建设以及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党史教育赋能独立学院思政“金课”的命题呼之欲出,这既是时代赋予的新课题,同时也是独立学院思政“金课”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深刻把握两者之间的共性,通过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质,切实发挥党史教育在独立学院建设思政“金课”的赋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教育 赋能 独立学院 思政“金课”
下载PDF
论罗尔斯自由的优先性
18
作者 谢常青 张今杰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1,共10页
罗尔斯所提出的“正义”观念,是一种普遍主义的正义观,即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所有人都享有同样的平等自由权,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去追求幸福、尊严和福利,每个人都享有基本的自由权利。罗尔斯认为正义就是在社会中建立一种最基本... 罗尔斯所提出的“正义”观念,是一种普遍主义的正义观,即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所有人都享有同样的平等自由权,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去追求幸福、尊严和福利,每个人都享有基本的自由权利。罗尔斯认为正义就是在社会中建立一种最基本的自由体系,而社会自由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解决自由的优先性问题。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提出了对自由优先性三个方面的辩护论证,即自尊论、良心平等自由论和利益层次论,不过罗尔斯的三层论证并没有赋予基本自由以词典式优先。康德式自律观念的利益层次论重建,为正义原则提供了一种建构主义的解释。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对正义原则进一步展开论证,政治自由主义的论证方式明显已经受到黑格尔影响而逐渐偏离了康德,黑格尔哲学为罗尔斯构思正义理论提供了体系框架。不容置疑的是,罗尔斯的现代自由理论已经成为一种完全超越了康德主义和黑格尔主义,为民主立宪社会稳定提供一定合理解释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政治正义 基本自由 优先性
原文传递
论胡安国《春秋传》亲亲思想
19
作者 徐建勇 王佩琼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胡安国《春秋传》对儒家亲亲观念做了深入的论述。首先,他认为“孝悌为亲亲之核”,以自然的血缘生长秩序,强化伦理的孝悌义务,表达出对社会孝道礼制重构的希冀和愿景。其次,通过阐发“容隐为亲亲之直”,将“亲亲相隐”由维护血缘亲情为... 胡安国《春秋传》对儒家亲亲观念做了深入的论述。首先,他认为“孝悌为亲亲之核”,以自然的血缘生长秩序,强化伦理的孝悌义务,表达出对社会孝道礼制重构的希冀和愿景。其次,通过阐发“容隐为亲亲之直”,将“亲亲相隐”由维护血缘亲情为目的转化为尊君的政治统治工具,以容隐制度化解了情感与法律的冲突。再次,强调“昭穆为亲亲之义”,以义凸显亲亲与尊尊相互依存的并构关系。最后,提出“尊贤为亲亲之本”的人才选拔观念,体现人才对政治治理、社会进步的关键作用。胡安国以亲亲构建的家国治理模式,对宋朝中兴之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安国《春秋传》 亲亲 尊尊 尊贤
下载PDF
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以宁乡市大成桥镇为例
20
作者 吴苏琦 郑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3期172-174,254,共4页
社会组织作为多元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其治理领域涵盖多个层面,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农村社会组织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强乡村社会治理、美化生态环境宜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社会组织人才资源... 社会组织作为多元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其治理领域涵盖多个层面,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农村社会组织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强乡村社会治理、美化生态环境宜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社会组织人才资源欠缺、社会组织发声能量有限、社会组织数字技术赋能不足等问题,农村社会组织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受到限制。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促进其健康发展,需要培养乡村人才力量、扩大组织发声能量、赋能数字科技力量,确保农村社会组织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农村村情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组织 乡村振兴 有效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