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颠覆与消解的历史言说——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特征论 |
李阳春
伍施乐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8
|
|
2
|
中国身体观与中国问题——兼评周与沉《身体:思想与修行》 |
李清良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4
|
|
3
|
西方保险监管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
赵伟荣
黄龙
|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9
|
|
4
|
从西方解读偏好看中国科幻作品的海外传播——以刘慈欣《三体》在美国的接受为例 |
刘舸
李云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0
|
|
5
|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对策探析 |
胡正东
朱天锐
|
《科技与管理》
|
2003 |
9
|
|
6
|
“七”体的形成发展及其文体特征 |
郭建勋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7
|
论汉魏六朝“神女——美女”系列辞赋的象征性 |
郭建勋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0
|
|
8
|
吴语、湘语主元音链变类型比较 |
彭建国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3
|
|
9
|
从《长安有狭斜行》到《三妇艳》的演变 |
郭建勋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10
|
路遥:德性的坚守及其偏至——以《平凡的世界》为中心 |
胡辉杰
|
《理论与创作》
|
2004 |
10
|
|
11
|
“三苏”家训研究——以诗文为中心 |
徐华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12
|
史传报告文学的发展与报告文学的观念革新 |
章罗生
|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13
|
从冲突走向融合——论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与90年代报告文学的成熟 |
章罗生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6
|
|
14
|
软实力的提升与中国对外文化传播 |
刘舸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15
|
湖南方言历史研究 |
彭建国
彭泽润
|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8
|
|
16
|
从“平常心是道”看白居易平易浅俗诗风 |
胡遂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17
|
审美即政治——论康德共通感理论的三种当代阐释 |
李三达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18
|
农家书屋管理服务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全国86个农家书屋调研数据的分析 |
邵菲
刘舸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19
|
纪实文学的门户清理与分类标准 |
章罗生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20
|
湘语遇摄的语音层次 |
彭建国
郑焱霞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