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图像扩散模型的清代佩饰活化传承方法研究
1
作者 丁子龙 李妍 +1 位作者 刘琦 邵卫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5期100-110,共11页
清代佩饰作为中国几千年来文化沉淀的历史符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本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借助低秩适应模型(LoRA)以及稳定扩散模型(Stable Diffusion)等图像生成模型,深入挖掘并复原清代佩饰的丰富内涵。... 清代佩饰作为中国几千年来文化沉淀的历史符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本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借助低秩适应模型(LoRA)以及稳定扩散模型(Stable Diffusion)等图像生成模型,深入挖掘并复原清代佩饰的丰富内涵。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复杂材质和工艺的清代佩饰进行科学表征与数字模型构建,结合出土首饰文物实物和文献资料,为已损坏或无法技术提取的珍贵佩饰文物提供虚拟展示与活化传承方法,探索了清代佩饰在现代社会中的新角色,推动新中式佩饰系统的发展,引领文物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进入数字化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佩饰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扩散模型 低秩适应模型
下载PDF
湖南出土滑石猪的考古学观察
2
作者 杨慧婷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湖南古墓随葬滑石猪时代较早、数量亦多。其分布范围遍及湘江、沅水和澧水流域,流行时间从西汉早期延续至隋唐时期,类别形制存在写实与抽象两种风格,每个阶段又各有特色和演变。其在湖南盛行的背景和意义主要有三:一是当地铁器化进程的... 湖南古墓随葬滑石猪时代较早、数量亦多。其分布范围遍及湘江、沅水和澧水流域,流行时间从西汉早期延续至隋唐时期,类别形制存在写实与抽象两种风格,每个阶段又各有特色和演变。其在湖南盛行的背景和意义主要有三:一是当地铁器化进程的加速和采矿业、手工业的进步,为滑石矿的大量开采和滑石器的广泛制作提供了条件;二是西汉以降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养猪业的发展,推动了猪形明器的出现和传播;三是远古以来葬猪习俗和崇猪信仰的传承与流变,赋予了滑石猪丰富多元的丧葬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猪 湖南 汉唐 丧葬 信仰
下载PDF
红珊瑚文物的拉曼光谱表征及其在19世纪前中西方交流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滔 袁仪梦 +1 位作者 徐旸 刘琦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2年第6期141-151,共11页
红珊瑚在古代亚欧文化物质交流以及近代全球化进程中曾起到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国内目前对古代红珊瑚制品的科技分析及研究尚较薄弱。本研究使用台式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和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一批珠饰文物进行了原位无损检... 红珊瑚在古代亚欧文化物质交流以及近代全球化进程中曾起到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国内目前对古代红珊瑚制品的科技分析及研究尚较薄弱。本研究使用台式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和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一批珠饰文物进行了原位无损检测,确认其为天然红珊瑚制品。文献记载中国汉代之后红珊瑚制品多来自地中海地区,是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贸易、文化交流的直接产物。尽管红珊瑚在古代不同时期的中外交流中有重要意义,但丰富的古代文献记录与我国明代之前出土红珊瑚实物证据很少的现实并不匹配。古代红珊瑚文物遭受劣化后较易与其他材料混淆可能是原因之一。因此,应在考古发掘和博物馆整理工作中使用包括拉曼光谱法在内的科技手段对疑似红珊瑚的样本进行识别和鉴定,以更好地揭示红珊瑚在在古代贸易活动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珊瑚 文物 拉曼光谱 19世纪前 中外贸易
下载PDF
长沙五里牌东汉墓出土宝石珠饰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外交流 被引量:2
4
作者 喻燕姣 段晓明 +6 位作者 王卉 申国辉 李明洁 覃璇 许宁宁 刘琦 李青会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2年第6期67-76,共10页
珠饰作为人类重要佩饰,自远古之时起就深受人们喜爱。珠饰是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材质最丰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类器物,是古代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长沙五里牌M9东汉墓出土的宝石珠饰进行了原位无损分... 珠饰作为人类重要佩饰,自远古之时起就深受人们喜爱。珠饰是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材质最丰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类器物,是古代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长沙五里牌M9东汉墓出土的宝石珠饰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确认这些珠饰由绿柱石族的海蓝宝石、透绿柱石以及显晶质石英的透明水晶、黄水晶制成。相似的海蓝宝石珠饰、龟形饰、海螺形饰和系领珠广泛出土于岭南地区如合浦、广州汉墓,以及东南亚克拉地峡、南亚次大陆等多个地区。我们认为这批宝石珠饰是由南亚或东南亚经海上丝绸之路输入的舶来品,研究结果进一步确立了长沙为海上丝绸之路内陆段贸易和消费的重要节点,并为探讨长江中游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文化贸易往来和友好交往提供了新的重要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柱石 黄水晶 宝石珠饰 拉曼光谱 海上丝绸之路 东汉 长沙
下载PDF
合浦汉墓出土典型宝玉石珠饰的科学分析及其对产地溯源的启示
5
作者 刘松 刘琦 +2 位作者 袁仪梦 董俊卿 李青会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6期95-111,共17页
珠饰作为丝绸之路交流的重要标识物之一,具有材质多样、体积小、数量大、时空分布广泛等特征,是研究区域间和区域内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实物证据。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之一,合浦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宝玉石质珠饰。本文利用... 珠饰作为丝绸之路交流的重要标识物之一,具有材质多样、体积小、数量大、时空分布广泛等特征,是研究区域间和区域内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实物证据。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之一,合浦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宝玉石质珠饰。本文利用多种现代分析技术对合浦汉墓出土的各类典型宝玉石质珠饰样品进行了科学研究,明确了各类珠饰的材质属性、制作工艺等相关信息,探讨了其可能的产地来源。分析表明,合浦汉墓出土的宝玉石质珠饰主要有绿柱石、石榴子石、玛瑙、水晶(无色水晶、黄水晶、紫水晶等)、绿松石、琥珀等类型,反映了汉代合浦地区与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原内陆地区之间的联系。合浦汉墓出土的珠饰特征与桂北地区存在一定差异,表明了内陆江河是古代区域内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渠道,在区域内交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饰 宝玉石 合浦 汉墓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长沙、合浦汉墓出土蚀花红玉髓珠新知
6
作者 喻燕姣 蒙长旺 +1 位作者 刘琦 李青会 《文物天地》 2024年第4期51-55,共5页
长沙和合浦汉墓出土的几枚特殊的蚀花红玉髓珠制作工艺高超、刻画设计精细,并装饰有浓厚宗教吉祥意义的符号,与同时期中国地区所生产和流行的珠饰有明显区别。相似的珠饰广泛发现于中南半岛克拉地峡两侧,长沙和合浦零星发现的这些珠子... 长沙和合浦汉墓出土的几枚特殊的蚀花红玉髓珠制作工艺高超、刻画设计精细,并装饰有浓厚宗教吉祥意义的符号,与同时期中国地区所生产和流行的珠饰有明显区别。相似的珠饰广泛发现于中南半岛克拉地峡两侧,长沙和合浦零星发现的这些珠子很可能也来自这一地区的古代珠饰加工作坊。这些珠子的出土和研究说明地处华南腹地的长沙地区,在2000年前是内陆的重要经济和行政中心,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合浦港、番禺港向内陆延伸的关键节点,进一步夯实了内陆湖湘地区同南部沿海,乃至东南亚、南亚的密切交流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 合浦 文化交流 蚀花红玉髓珠
原文传递
马王堆一号汉墓内棺出土“黑色菱形纹罗地信期绣”的科技分析
7
作者 刘琦 彭诗琦 +2 位作者 王帅 喻燕姣 贺鸣萱 《文物天地》 2024年第4期47-50,共4页
利用包括XRF成像技术在内的先进方法,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内棺出土“黑色菱形纹罗地信期绣”丝绵袍残片进行科技检测,发现该纺织品工艺繁杂,罗织物的褐黑色泽应是单独经染色加工而成。在黑色罗织物上进行刺绣之前,使用了含铅颜料规划底稿,... 利用包括XRF成像技术在内的先进方法,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内棺出土“黑色菱形纹罗地信期绣”丝绵袍残片进行科技检测,发现该纺织品工艺繁杂,罗织物的褐黑色泽应是单独经染色加工而成。在黑色罗织物上进行刺绣之前,使用了含铅颜料规划底稿,为刺绣加工起到定位和指示作用,而且刺绣使用了至少3种颜色的丝质绣线。在黑色罗底上刺绣精细的朱红色、深红色纹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尚赤”的楚国传统和汉初“服黑”文化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科技检测 黑色菱形纹罗地信期绣
原文传递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竽律管及其丝质包装袋具的探讨
8
作者 申国辉 王帅 +2 位作者 彭诗琦 任亭燕 刘琦 《文物天地》 2024年第4期56-60,共5页
马王堆一号汉墓东边厢出土一套竽律管,出土时被置于用淡黄色对鸟菱形纹绮地“乘云绣”制作的分格囊袋内。律管是中国古代音乐史、文化史中的重要物证,更是连接古代中国音乐理论、哲学思想、政治结构乃至宇宙观的重要纽带。使用上乘的丝... 马王堆一号汉墓东边厢出土一套竽律管,出土时被置于用淡黄色对鸟菱形纹绮地“乘云绣”制作的分格囊袋内。律管是中国古代音乐史、文化史中的重要物证,更是连接古代中国音乐理论、哲学思想、政治结构乃至宇宙观的重要纽带。使用上乘的丝质面料制作竽律管的收纳容具,显示了该器物的重要性。马王堆汉墓出土竽律管及其包裹物构成有机整体,对其解读研究应结合出土位置、从属关系、使用功能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一号汉墓 竽律管 收纳包装 对鸟菱形纹绮地“乘云绣”
原文传递
长沙窑研究概述
9
作者 郭三娟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4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长沙窑自1956年正式进入文物工作者视野后,60多年以来学界对长沙窑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从田野到书斋,长沙窑逐步完成了自身资料和学术成果的双重积累。本文梳理总结了长沙窑自初步发现以来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特点,将其分为21世纪以... 长沙窑自1956年正式进入文物工作者视野后,60多年以来学界对长沙窑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从田野到书斋,长沙窑逐步完成了自身资料和学术成果的双重积累。本文梳理总结了长沙窑自初步发现以来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特点,将其分为21世纪以前、2000—2015年、2016年至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长沙窑研究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学术视角,田野工作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学术研究也为田野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窑 流布 考古发现 研究
原文传递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药物与药具
10
作者 喻燕姣 申国辉 +1 位作者 李明洁 任亭燕 《文物天地》 2024年第4期34-39,共6页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数量不少的药物和药具,是中国医药学上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研究汉代医药学史的重要实物依据,由于资料整理工作尚未完成,加之药物标本和药具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的小门类,所引起的关注并不多,研究著述可谓寥寥,未形成...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数量不少的药物和药具,是中国医药学上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研究汉代医药学史的重要实物依据,由于资料整理工作尚未完成,加之药物标本和药具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的小门类,所引起的关注并不多,研究著述可谓寥寥,未形成系统研究。本文在全面系统清理三座墓相关药物和药具的基础上,对暂未发表资料的药物和药具进行了重点分析,对研究汉代的医药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药物 药具
原文传递
马王堆汉墓中的美食食谱
11
作者 张斌 《文物天地》 2024年第4期40-42,共3页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的食物,盛放在绢袋和麻布袋、漆器和陶器、竹笥等器具内,一、三号墓的随葬品清单遣册和竹笥木牌也有大量对食物食材的记载。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复原出了当时墓主人一家的食谱,有主食、糕点、菜肴、饮品等四大...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的食物,盛放在绢袋和麻布袋、漆器和陶器、竹笥等器具内,一、三号墓的随葬品清单遣册和竹笥木牌也有大量对食物食材的记载。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复原出了当时墓主人一家的食谱,有主食、糕点、菜肴、饮品等四大类。其中菜肴非常丰盛,有肉羹类、烧烤类、煎炸类、蒸菜类、涮火锅等,有100多个品种,反映了汉代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食物 遣册 美食
原文传递
湖南博物院藏西汉铜镜
12
作者 温星金 张婷婷 《文物天地》 2024年第10期48-57,共10页
湖南博物院收藏有数量丰富的汉代铜镜,大多源于长沙汉墓的发掘。这批铜镜反映了西汉铜镜的铸镜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文章遴选了馆藏部分未经发表的精品,将其分为蟠螭纹、花叶纹、草叶纹、星云纹、四乳四龙纹等15个种类,分别对其年代和... 湖南博物院收藏有数量丰富的汉代铜镜,大多源于长沙汉墓的发掘。这批铜镜反映了西汉铜镜的铸镜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文章遴选了馆藏部分未经发表的精品,将其分为蟠螭纹、花叶纹、草叶纹、星云纹、四乳四龙纹等15个种类,分别对其年代和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地区出土的西汉铜镜做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汉墓 西汉铜镜 湖南博物院
原文传递
几件湖南汉墓出土的琥珀制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琦 张艳华 +2 位作者 李星枰 覃璇 李青会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4期146-157,共12页
琥珀作为一类珍贵的材料,自汉代起已在文献中被广泛记载,中国境内汉墓出土数量可观的琥珀文物。现一般认为汉代的琥珀制品及其原材料应来自欧洲(波罗的海)和缅甸,故琥珀及其制品被认为是汉代中外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之一,但目前使... 琥珀作为一类珍贵的材料,自汉代起已在文献中被广泛记载,中国境内汉墓出土数量可观的琥珀文物。现一般认为汉代的琥珀制品及其原材料应来自欧洲(波罗的海)和缅甸,故琥珀及其制品被认为是汉代中外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之一,但目前使用科技方法对古代琥珀的检测分析依然有限。本文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几件出土于湖南(湘中和湘南地区)汉墓的琥珀珠饰进行表征,发现大多数珠饰应是采用缅甸琥珀制作,一件双胜佩使用典型的波罗的海琥珀制成。琥珀文物在埋葬和保存中会产生劣化,不同程度的劣化和生成的次生产物会对琥珀红外光谱特征造成影响,进而干扰对其溯源的研究和判别。通过对琥珀以及其他质地珠饰文物的研究初步揭示,某些具有中国传统审美特色的琥珀珠饰可能由本地工匠加工制作,汉代湖南地区同时受到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内陆贸易流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更大范围下对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探讨将有赖更多数据和材料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 珠饰 汉代 红外光谱 湖南
下载PDF
湖南出土汉晋时期微雕动物形珠饰造型与材质溯源初考
14
作者 覃璇 邹婧 +1 位作者 龙天一 刘琦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6期134-148,共15页
一类个体微小,质地多样,以动植物、器物和吉祥符号为造型的微雕珠饰于西汉中期涌现。有别于形制简单的管、珠,这些复杂的微雕珠饰体现了更高的工艺水平、更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吉祥崇拜内涵,但对此类珠饰的系统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梳理并公... 一类个体微小,质地多样,以动植物、器物和吉祥符号为造型的微雕珠饰于西汉中期涌现。有别于形制简单的管、珠,这些复杂的微雕珠饰体现了更高的工艺水平、更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吉祥崇拜内涵,但对此类珠饰的系统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梳理并公布了一批湖南出土汉晋时期动物形微雕珠饰,部分样品使用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科学手段加以表征。分析表明,这些微雕珠饰中既有直接从域外输入的;也可能有使用外来材料在本地加工制作的;还有以传统材料,制作出富有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的等几个类群。其中,海螺形、甲虫形和施蓝釉狮形几种形制较为特殊。这类微雕动物形珠饰,是在汉代之前的自然崇拜以及本土动物形玉石器审美基础上,吸收了外来审美风尚,通过材料使用、加工技术借鉴融合产生的产物,是中华文明包容融合,交流互鉴的生动体现。这类珠饰在湖南的出土,进一步说明该地在跨区域文化、物质传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雕珠饰 汉晋时期 科学表征 湖南 交流互鉴的中华文明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长寿绣穗状流云纹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锐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2年第1期28-35,共8页
穗状流云是马王堆汉墓长寿绣图案中的主要纹饰,也是汉晋时期刺绣和织锦上的常见纹饰。本文对马王堆汉墓长寿绣穗状流云进行分类,并梳理穗状流云发展演变过程,阐释马王堆汉墓长寿绣穗状流云是穗状流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马王堆汉墓... 穗状流云是马王堆汉墓长寿绣图案中的主要纹饰,也是汉晋时期刺绣和织锦上的常见纹饰。本文对马王堆汉墓长寿绣穗状流云进行分类,并梳理穗状流云发展演变过程,阐释马王堆汉墓长寿绣穗状流云是穗状流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马王堆汉墓穗状流云种类丰富,灵动多变,自由浪漫,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长寿绣 穗状流云 纹饰
原文传递
湖南博物院文物保护风险预控系统建设与应用——以古尸保存室和湖南人C展厅温湿度的监测与控制为例
16
作者 蔺朝颖 刘亮 +4 位作者 董鲜艳 周游 张洁 张弓野 肖攀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2年第1期588-602,共15页
湖南博物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文物保护风险预控系统,该系统分为文物保存环境无线实时监测系统、文物保存环境调控系统与本体监测系统三部分。以古尸保存室与湖南人C展厅温湿度的监测与控制为例,通过建立文物保存环境无线实时监测系统和... 湖南博物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文物保护风险预控系统,该系统分为文物保存环境无线实时监测系统、文物保存环境调控系统与本体监测系统三部分。以古尸保存室与湖南人C展厅温湿度的监测与控制为例,通过建立文物保存环境无线实时监测系统和文物保存环境调控系统,并利用系统反馈的信息,发现了古尸保存室上部保温层材料出现了破损,湖南人C厅展柜内微环境的湿度波动受到展柜外环境的较大影响,导致了文物反复发霉的问题。后续通过提质改造,古尸保存室和湖南人C厅展柜内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且发现展柜气密性对维持展柜内微环境的平稳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风险预控系统 温度 湿度 监测 控制 气密性
原文传递
马王堆汉墓出土鱼骨整理及初步研究
17
作者 申国辉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2年第1期94-104,共11页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其中就包括一批保存完好的鱼类骨骼。本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鱼骨分布情况、保存现状以及有关鱼的遣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统计,从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汉代湖南地区的渔业经济及丧葬习俗。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鱼骨 整理 统计 遣册 初步研究
原文传递
深化马王堆汉墓纺织品研究之我见
18
作者 喻燕姣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2年第1期22-27,共6页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纺织品,有成件的服饰、用具,也有上万件的丝织碎片,绝大部分资料尚未发表。如何对这批珍贵资料进行整理与研究,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在简要介绍马王堆汉墓纺织品研究现状的同时,提出要从建设马王堆汉墓纺织...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纺织品,有成件的服饰、用具,也有上万件的丝织碎片,绝大部分资料尚未发表。如何对这批珍贵资料进行整理与研究,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在简要介绍马王堆汉墓纺织品研究现状的同时,提出要从建设马王堆汉墓纺织品数据库着手,运用考古类型学、自然科学检测法、比较学研究法、文化因素分析法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来探讨马王堆汉墓纺织纤维的材质,纺织品织造、编织、印染工艺,成品衣物及用品的复原,重点文物的修复保护及仿复制工艺与纺织文化等重点课题,为马王堆汉墓纺织品的研究、保护、仿复制、宣传、利用等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纺织品 研究 重点方向
原文传递
考古发现的织物覆面与丧葬文化
19
作者 欧阳小红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2年第1期295-302,共8页
覆面作为殓葬中的重要环节,在历史文献中少有记载,但作为一种丧葬习俗,自西周起一直存在,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也较多。出土的覆面多为玉石质地,而织物覆面由于难以保存,故发现数量不多,且呈零散的点状分布,时间跨度大。本文以考古出土的... 覆面作为殓葬中的重要环节,在历史文献中少有记载,但作为一种丧葬习俗,自西周起一直存在,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也较多。出土的覆面多为玉石质地,而织物覆面由于难以保存,故发现数量不多,且呈零散的点状分布,时间跨度大。本文以考古出土的织物覆面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织物覆面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所呈现的特点以及所反映的丧葬习俗和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覆面 丧葬习俗 丧葬文化
原文传递
马王堆汉墓出土“隐花水波孔雀纹锦”的图像分析
20
作者 王卉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2年第1期36-42,共7页
马王堆汉墓出土纺织品中的一种“隐花水波孔雀纹锦”,通幅纹饰由禽鸟纹、八角形纹、波折纹组成。本文以此类锦的纹样为研究对象,解读三种纹饰的组合含义,认为其纹饰与战国楚地出土织锦相似,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又与战国织锦不完全相同,... 马王堆汉墓出土纺织品中的一种“隐花水波孔雀纹锦”,通幅纹饰由禽鸟纹、八角形纹、波折纹组成。本文以此类锦的纹样为研究对象,解读三种纹饰的组合含义,认为其纹饰与战国楚地出土织锦相似,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又与战国织锦不完全相同,有汉代纹饰的开拓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凤鸟 织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