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的教育学探索 被引量:55
1
作者 杜时忠 曹树真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4-39,共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而完整地回答了"教育之道",表达了中国学校教育的价值立场。核心价值观只有经过合理的路径选择与恰当的过程环节,才能真正"进教材"。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要掌握三种逻辑即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而完整地回答了"教育之道",表达了中国学校教育的价值立场。核心价值观只有经过合理的路径选择与恰当的过程环节,才能真正"进教材"。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要掌握三种逻辑即知识逻辑、生活逻辑和教育逻辑,打通三个世界即符号世界、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因而具有特别的难度。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的教育实践"倒逼"了学校改革、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价值自觉 融入模式 三种逻辑 三个世界
原文传递
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层次性及实践策略 被引量:29
2
作者 孙银光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95,共7页
爱国主义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题。然而,爱国通常被视为一个统合性概念,导致学校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其实,爱国是由认知亚系统和情感亚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随着个... 爱国主义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题。然而,爱国通常被视为一个统合性概念,导致学校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其实,爱国是由认知亚系统和情感亚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随着个体认知的深化,学生对国家的认识会从具体形态到象征形态,最后上升到抽象形态。与之相关,爱国情感也会经历由情境性到理性再到信念性的跃迁。基于这种层次性特征,小学应该侧重孵育学生对国家的浓烈情感,初中应侧重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理性认知,高中则要侧重引导学生爱国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认知性逻辑 情感性逻辑 实践策略
下载PDF
“班主任制”走向何方? 被引量:19
3
作者 杜时忠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0,共8页
中国中小学班主任制度从萌芽到产生、发展经历了级任制、导师制、班主任制三个阶段,发展到今天,班主任的职责越来越重,角色越来越多。班主任制度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如教育分离、权力导向、机械规训和管理主义。未... 中国中小学班主任制度从萌芽到产生、发展经历了级任制、导师制、班主任制三个阶段,发展到今天,班主任的职责越来越重,角色越来越多。班主任制度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如教育分离、权力导向、机械规训和管理主义。未来的班主任制度向何处去?在厘清班主任制度存在的价值基础、组织基础、体系基础和文化基础之后,结合时代发展、国家转型和教育改革,指出高中班主任制度将走向终结;初中和小学的班主任制度则有两种可能,既可能更加完善,也可能逐步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制 非预期后果 合法性基础
原文传递
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要义解读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光全 鲜于文珍 《中小学德育》 2018年第2期10-13,共4页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少年儿童逐渐扩展的生活圈层为基础,以中华优秀文化有机渗透为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以道德观、法治观引领下的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养育为两大支点,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轴的一门必修课程。价值观是本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少年儿童逐渐扩展的生活圈层为基础,以中华优秀文化有机渗透为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以道德观、法治观引领下的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养育为两大支点,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轴的一门必修课程。价值观是本课程的根本属性,它与其它属性,包括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形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课程性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本特性
下载PDF
教师情感能量的特性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李伟 郑蓓君 史升艳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0-78,共9页
教师情感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应有理论视角的更新与核心学术概念的拓展,实现从教师"情感"到教师"情感能量"的转换。教师情感能量是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形成的长期的稳定的情感状态,它具有长期与稳定性、连续性、动... 教师情感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应有理论视角的更新与核心学术概念的拓展,实现从教师"情感"到教师"情感能量"的转换。教师情感能量是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形成的长期的稳定的情感状态,它具有长期与稳定性、连续性、动力性、情境性、互动性、分层与控制性等特性。在微观水平上,影响教师情感能量的因素主要是教师人际互动中的五种"交易需要",包括教师证明自我的需要、获益交换的需要、群体归属的需要、信任需要、你我同在的"真实需要"等;在中观水平上,影响教师情感能量的因素主要是团体与范畴单元条件,包括团体边界的明确性与进入和退出规则、团体目标的清晰性与劳动(活动)分工的明确性、合适的团体结构形式以及成员范畴单元的相关程度等;在宏观水平上,影响教师情感能量的因素主要是教师个体和团体所嵌套的体制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情感能量 特性 影响因素 情感唤醒 社会嵌套
原文传递
学校全过程制度育德的发生机制及实践理路 被引量:3
6
作者 孙银光 《教育研究与实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53,共10页
全过程制度育德是让个体在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过程中获致道德发展的德育理念,奠立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策要求,形成于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植根于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的成长需要,是在三重逻辑相互作用下生成的结果。在学校领域... 全过程制度育德是让个体在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过程中获致道德发展的德育理念,奠立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策要求,形成于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植根于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的成长需要,是在三重逻辑相互作用下生成的结果。在学校领域,全过程制度育德以多重制度系统调节学生的意义建构、身份认同和行为表现,进而作用于他们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形成了相互嵌套的复合型发生机制。为充分发挥全过程制度育德的作用,学校需要优化制度体系,转向民主型治理模式;完善公共领域,催生民主型公共生活;转变班级建构取向,培养学生道德-民主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育德 全过程人民民主 道德-民主素养
原文传递
溯本追源:现代教师道德建设的良知之维 被引量:7
7
作者 季轩民 程红艳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9,111,共8页
教师良知是现代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于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教师良知构成了教师道德教育理论、伦理实践以及深度体验的逻辑开端。通过人的三重属性思维方法对教师良知进行分析发现,教师良知本质上具有类存在、... 教师良知是现代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于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教师良知构成了教师道德教育理论、伦理实践以及深度体验的逻辑开端。通过人的三重属性思维方法对教师良知进行分析发现,教师良知本质上具有类存在、群体存在、个体存在三重存在样态,反映了教师良知作为教师本原意识、教师专业伦理与行业自律以及教师主体性道德的重要内涵。藉此,教师良知作为教师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动力,通过祛除工具理性、澄明教师良知、追求德福一致,来复归教师的价值理性、促进教师的专业伦理发展以及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等等,并寻求教师良知在教师道德建设中的最终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道德 教师良知 教育公平 师道尊严 教师专业伦理 理性 幸福
下载PDF
新时代榜样教育的三重困境与未来进路 被引量:6
8
作者 孙银光 刘艺琨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95,共9页
榜样教育是学校育人过程中的常用方式,具有增强学生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和砥砺行为的作用。在新时代境遇下,社会生活出现复杂化转向,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样态,这让学生的个性化和异质性凸显。新时代榜样教育未能进行同步转变,从而陷... 榜样教育是学校育人过程中的常用方式,具有增强学生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和砥砺行为的作用。在新时代境遇下,社会生活出现复杂化转向,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样态,这让学生的个性化和异质性凸显。新时代榜样教育未能进行同步转变,从而陷入了符号化、偶像化、同质化的三重困境。其根源在于控制逻辑支配下的教育意识缺失、流行文化侵袭导致的道德意蕴缺位和生活取向变更引发的崇高意境缺漏。三者的叠加不仅消弭了榜样携带的道德价值,也滞碍了榜样教育的功能实现。为实现育人功能的复归,新时代榜样教育应通过榜样塑造的个性化取向、榜样传递的生活化根基以及榜样教育的体系化建构等路径实现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榜样教育 符号化 同质化 偶像化
下载PDF
中小学班主任制度变革的新进展与前瞻 被引量:7
9
作者 付辉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26,共7页
中小学班主任制度自诞生之日始,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基于此,不少学校在班主任制度变革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取消班主任教育角色、团队班主任制度、完善"一人班主任制"。班主任制度变革... 中小学班主任制度自诞生之日始,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基于此,不少学校在班主任制度变革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取消班主任教育角色、团队班主任制度、完善"一人班主任制"。班主任制度变革的理论新探索有:多班主任制、专职辅导员制度、全面导师制。当前班主任制度变革在几个方面急需加大学术研究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制度变革 类型学划分
原文传递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校教育实现
10
作者 孙银光 刘志芳 《中国教育学刊》 2024年第6期21-27,共7页
“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等政治价值,还蕴含加强学校的政治民主立场、整合群体的民主价值观念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民主素... “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等政治价值,还蕴含加强学校的政治民主立场、整合群体的民主价值观念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民主素养等教育价值。为了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教育,必须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为社会基础,以实现全体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制度设计为价值基础,以遵循学生道德民主素养的发展规律为主体基础。聚焦到实践层面,学校民主教育应基于道德规律、民主难题和理念层次三种依据,掌握政治、实践和生活三重逻辑,沟通符号、意义和公共三个世界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学校民主制度 学生民主能力 道德民主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寄望未来——从武汉市粮道街中学走出的“希望教育”(上)
11
作者 王一凡 《湖北教育》 2024年第3期34-36,47,共4页
作为基础教育大省、高等教育强省,自1978年以来,湖北在基础教育变革中沉淀了不少宝贵的成功经验。一些学校立足校情,敏锐地把握时代变革的需求,积极探索、尝试、提炼、总结了自己的教育模式,形成了不少遵循教育规律,因地制宜、因校不同... 作为基础教育大省、高等教育强省,自1978年以来,湖北在基础教育变革中沉淀了不少宝贵的成功经验。一些学校立足校情,敏锐地把握时代变革的需求,积极探索、尝试、提炼、总结了自己的教育模式,形成了不少遵循教育规律,因地制宜、因校不同、因时有别,充满思想魅力与精神活力的教育理论,有的甚至在全国产生了影响。追溯湖北基础教育自1978年以来的重要变革,一是在回眸湖北基础教育的重要变革中,对变革历史进行梳理,描绘湖北基础教育改革谱系,以期形成湖北基础教育改革话语体系;二是在教育变革的历史积淀中提炼湖北经验,为当下及未来的教育变革提供观照,在教育强省建设新征程中聚焦问题、因地制宜、据时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 教育变革 思想魅力 校情 高等教育强省 因地制宜 时代变革 话语体系
下载PDF
寄望未来——从武汉市粮道街中学走出的“希望教育”(下)
12
作者 王一凡 《湖北教育》 2024年第6期35-38,共4页
“希望教育”探索实践过程,“希望教育”自1990年由黄万胄校长提出之后,以武汉市粮道街中学为中心,拓展至武昌区,辐射湖北省乃至广东省中山市,前后持续探索与实践30余年,先后开展了“希望教育”模式研究、希望心理研究、“希望教育”与... “希望教育”探索实践过程,“希望教育”自1990年由黄万胄校长提出之后,以武汉市粮道街中学为中心,拓展至武昌区,辐射湖北省乃至广东省中山市,前后持续探索与实践30余年,先后开展了“希望教育”模式研究、希望心理研究、“希望教育”与初中生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希望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文化建设 广东省中山市 探索实践 可持续性发展 武昌区 中学 武汉市 初中生
下载PDF
源于桂子山的主体教育(一)
13
作者 王一凡 成传春 《湖北教育》 2024年第12期47-49,共3页
源于桂子山的主体教育,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道俊、郭文安、旷西模先生等为代表的诸多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者提出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研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在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等学校深入开展了主体教育实践... 源于桂子山的主体教育,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道俊、郭文安、旷西模先生等为代表的诸多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者提出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研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在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等学校深入开展了主体教育实践,在湖北省乃至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深远的影响。主体教育,聚焦人的主体性发挥,强调师生主体性和教育自身的主体性(相对独立性),不仅回应了现代教育主体立场的时代呼唤,而且彰显了教育学人的主体担当。从主体到主体性,主体教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在主体参与和交往中实现发展的教育过程观、以评价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评价观、培养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教育目的观。在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对主体教育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反思,将为我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公平而高质量的发展提供范例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目的观 教育价值观 东宝区 社会历史活动 二十一世纪 主体参与
下载PDF
行起于正 品臻于雅——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的“雅行教育”(二)
14
作者 周诗杰 王一凡 《湖北教育》 2024年第21期20-22,共3页
“雅行教育”的发展历程“雅行教育”的探索是一个渐进演进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对现状问题的厘析、理念的更新、实践的优化等彼此融汇、交织、沉淀与升华,呈现出“实践-理论-再实践-理论”不断交替演进的过程。其实践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以... “雅行教育”的发展历程“雅行教育”的探索是一个渐进演进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对现状问题的厘析、理念的更新、实践的优化等彼此融汇、交织、沉淀与升华,呈现出“实践-理论-再实践-理论”不断交替演进的过程。其实践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酝酿构建(2001年3月-2004年12月)。提出“雅行教育”立人主张,立足现实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构建“雅行教育”体系,细化标准,研制质量目标指南,具化“十个学会”目标,雅行教育初现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行教育 洪山区 研制质量 发展历程 培养什么人 (二) 小学 细化标准
下载PDF
班级“五育”汇合力,释压激活“心世界”
15
作者 徐汇 李牧川 《班主任》 2024年第5期59-64,共6页
一、“心理压力过大”影响学生积极成长和健康发展在当代社会与教育境遇中,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这一现象似乎越来越普遍。学业压力、同伴竞争、家长和教师过高的教育期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人际关系紧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等都会导... 一、“心理压力过大”影响学生积极成长和健康发展在当代社会与教育境遇中,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这一现象似乎越来越普遍。学业压力、同伴竞争、家长和教师过高的教育期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人际关系紧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等都会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与教育 五育 人际关系紧张 教育期望 学业压力 学生心理压力 压力过大 积极成长
原文传递
少先队组织与学校组织制度化协同共育研究——基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
16
作者 杨宇轩 程红艳 《少年儿童研究》 2024年第5期113-119,57,共8页
制度化是协调不同组织关系的规范性路径,少先队组织与学校组织制度化协同是新时代少先队组织与学校组织协同共育的重要问题。少先队组织与学校组织处于制度化协同的中级阶段:二者发展目标一致,内动力明显,个别辅导与社会化活动结合稳定... 制度化是协调不同组织关系的规范性路径,少先队组织与学校组织制度化协同是新时代少先队组织与学校组织协同共育的重要问题。少先队组织与学校组织处于制度化协同的中级阶段:二者发展目标一致,内动力明显,个别辅导与社会化活动结合稳定,职业阶梯日益显现。在走向高度协同的过程中,二者出现文化系统、个体系统、政治系统与教—学系统的错位。应重视基层辅导员呼声,适当分配少先队组织裁量权,有侧重地构建少先队活动,提高少先队组织的社会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先队组织 学校组织 制度化协同 协同共育
下载PDF
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丽娜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2023年第10期3-10,共8页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整合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所倡导的方式,而“教-学-评”一体化是保障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途径和策略。逆向设计将教学目标设定放在首位,将评价放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考量,有利于达成教、学、评一致性...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整合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所倡导的方式,而“教-学-评”一体化是保障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途径和策略。逆向设计将教学目标设定放在首位,将评价放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考量,有利于达成教、学、评一致性。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可以按“梳理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既定目标,确定评价方案”“评价方案驱动,规划教学活动”顺序展开,促进核心素养在英语课堂上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 初中英语阅读
下载PDF
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桂林 程红艳 《少年儿童研究》 2021年第10期14-21,共8页
儿童政治启蒙具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政治发展双重价值。调研表明:我国儿童具有较强的政治认同情感,但儿童的政治认知局限于知识记忆层面;儿童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但实际参与行为少。究其原因,在教育实践中存在政治教育重点偏移... 儿童政治启蒙具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政治发展双重价值。调研表明:我国儿童具有较强的政治认同情感,但儿童的政治认知局限于知识记忆层面;儿童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但实际参与行为少。究其原因,在教育实践中存在政治教育重点偏移、儿童主体地位落实不够、社会合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儿童政治启蒙教育应当树立微观政治理念,促进儿童政治参与;开展阶梯式政治启蒙教育,实现儿童主体价值;加强全社会协作,发挥教育合力,从而提高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启蒙 政治人 微观政治 政治认同
下载PDF
国家认同教育的历史演进、理论发展和实践发生逻辑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银光 《中国远程教育》 2023年第12期86-94,共9页
国家认同教育是增强学生“五个认同”的常态化方式和制度化路径,长期受到国家重视并得到持续推进。文章着重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维度关注国家认同教育的发生机理和发展过程,揭示了国家认同教育从发轫到转变再到成熟的历史演进逻辑,... 国家认同教育是增强学生“五个认同”的常态化方式和制度化路径,长期受到国家重视并得到持续推进。文章着重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维度关注国家认同教育的发生机理和发展过程,揭示了国家认同教育从发轫到转变再到成熟的历史演进逻辑,廓清了国家认同教育由国家本位到个人本位再到社会本位的理论发展逻辑,分析了国家认同教育以异求同、知情相符和系统建构的实践发生逻辑,以期为推进新时代国家认同教育疏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教育 社会本位 爱国主义
原文传递
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伦理属性及其实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时忠 张添翼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7年第4期91-105,90+186,共17页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是国家治理教育的政治行为,是国家协调、裁量、化解、解决教育利益与教育冲突的行动准则、行为规则,具有伦理属性。伦理要求是伦理属性的具体展开,包括主体伦理、内容伦理和程序伦理。毋庸讳言,我国的教育制度与教育...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是国家治理教育的政治行为,是国家协调、裁量、化解、解决教育利益与教育冲突的行动准则、行为规则,具有伦理属性。伦理要求是伦理属性的具体展开,包括主体伦理、内容伦理和程序伦理。毋庸讳言,我国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存在多方面的伦理困境。把伦理要求变成伦理现实,需要多方面的伦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制度与政策 伦理属性 伦理要求 伦理实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