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要“应当”更要“良知”
1
作者 周海春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8年第1期59-69,共11页
'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却不能弟'有两重道德缺陷,一个是所谓的'知'并不一定是真知;另一个是'不能'其实并非真的'不能',而是'不为','不能'是不为的借口。'应当'可以... '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却不能弟'有两重道德缺陷,一个是所谓的'知'并不一定是真知;另一个是'不能'其实并非真的'不能',而是'不为','不能'是不为的借口。'应当'可以有不同的伦理学取向,'应当'背后预设了另外一种价值,即应当实现之物和衡量尺度的价值。'应当'包含着一种亏欠,这种亏欠召唤良知。个体的道德生活需要对良知信得过、认得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当 良知 王阳明
下载PDF
体系性的探寻与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的革新——以《墨子》为例
2
作者 周海春 Chi Zhen 《孔学堂》 2015年第3期81-87,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共19页
从外在的角度入手解读经典容易导致对经典自身逻辑的忽视,甚至被肢解。内观法叙述文本的出发点是寻找文本的最高哲学范畴和最基础哲学范畴,关注范畴或者观念在整个观念或者思想系统中的层次性和相对地位,关注对文本自身思维进程和思维... 从外在的角度入手解读经典容易导致对经典自身逻辑的忽视,甚至被肢解。内观法叙述文本的出发点是寻找文本的最高哲学范畴和最基础哲学范畴,关注范畴或者观念在整个观念或者思想系统中的层次性和相对地位,关注对文本自身思维进程和思维方法的把握。内观法对文本的书写,其核心线索一定是文本自身的思维进程。《墨子》的最高范畴无疑的是"天"和"天志"。"仪法"显示基本思维进程。《墨子》前半部分思想自成体系,其主要的范畴是天、天志、天意、正、兼、义正、力正、天德、贼、利、三表等等。这些范畴具有体系性。内观法为体系法,其实质即展示哲学个性的个性法和哲学创新的创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体系 范式
下载PDF
“人情”的道德现象学分析
3
作者 周海春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7年第1期87-93,共7页
人情是一个中国文化中使用广泛的概念,其内涵较为复杂,其中有情,但又无情,其中有公正,但也会制造不公正。人情有两面性,需要克服人情的局限性,发展健康的人情关系。
关键词 人情 公平 需求
下载PDF
《论语》中的父子伦常
4
作者 周海春 《文化发展论丛》 2015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父子伦常的重点应该是对弱者的照顾.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 子女是关照的重点.当然这其中会赋予成年人以较高的付出的期待, 而年幼的子女和年老的父母则处在接受者的地位.这既是正义的,也 是慷慨的.正义的是说这种伦常关系符合付出和获得... 父子伦常的重点应该是对弱者的照顾.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 子女是关照的重点.当然这其中会赋予成年人以较高的付出的期待, 而年幼的子女和年老的父母则处在接受者的地位.这既是正义的,也 是慷慨的.正义的是说这种伦常关系符合付出和获得的对应关系.成 年人对父母的付出对等于父母相应的付出,成年人的付出和从父母那里的获得是对应的.而对子女的付出和将来子女对自己的付出相对 应.这是代际正义的要求.由于时代的原因,这种对应不是一一等值的,不过总体上存在一个模糊的对应性.慷慨和仁爱恰好就在于这种 模糊性要求不计较获得和付出无条件地照顾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父子伦常
下载PDF
天下太平的道德规约
5
作者 周海春 《文化发展论丛》 2016年第3期70-84,共15页
天下具有形而上性和形而下性,形而上的天下观可以为民族国家提供一种价值的标尺,成为民族国家的价值指南,从而使民族国家在其指引下实现天下太平.天下观所包含的觉悟的要求、对德化力量的信任、价值等级诉求、德福平衡的基本原理以及仁... 天下具有形而上性和形而下性,形而上的天下观可以为民族国家提供一种价值的标尺,成为民族国家的价值指南,从而使民族国家在其指引下实现天下太平.天下观所包含的觉悟的要求、对德化力量的信任、价值等级诉求、德福平衡的基本原理以及仁爱、公正的价值等内涵倶有助于世界和平,可以为民族国家的建设提供依据,并为世界制度体系的建立提供依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 永久和平 道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