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2
1
作者 江畅 范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46,共7页
构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是构建当代中国价值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克服我国当前令人堪忧的道德问题的紧迫需要。构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的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 构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是构建当代中国价值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克服我国当前令人堪忧的道德问题的紧迫需要。构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的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它的历史资源。当代中国道德规范体系是一种以和谐主义为价值取向和核心内容,以共赢、公正、负责为基本原则,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敬畏、永续为基本规范,以"义"、"忠"、"孝"为基本要求的道德规范体系。构建这种道德体系亟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道德观念,特别是破除国家是道德立法者、人民是道德守法者的观念,确立所有道德主体都既是道德立法者又是道德守法者的观念;破除道德意味着自我牺牲的观念,确立道德是有利于人更好生存的生存智慧的观念;破除个人与他人、个体与整体在价值上相互对立的观念,确立他们可以实现价值共赢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德体系 道德规范体系 和谐主义 道德主体 生存智慧 价值共赢
下载PDF
论法律道德化——兼析法律与道德之间的价值秩序 被引量:10
2
作者 戴茂堂 葛梦喆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0,共7页
辨析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几乎是讨论法律道德化、法律伦理学这样的话题的前置条件。默认并预设法律与道德彼此不同,是引出法律道德化问题的逻辑要求。正是因为法律与道德彼此不同,才需要用法律道德化、法律伦理学这样的概念将法... 辨析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几乎是讨论法律道德化、法律伦理学这样的话题的前置条件。默认并预设法律与道德彼此不同,是引出法律道德化问题的逻辑要求。正是因为法律与道德彼此不同,才需要用法律道德化、法律伦理学这样的概念将法律与道德关联起来,并对法律展开道德批判。然而,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区别又不可以扩大化,法律与道德处于一个关系链条中,彼此只有一条看不见的分界线。也正是在这个关系链条中,可以见出道德相比于法律,具有明显的价值优先性。因此,法律应该道德化,而不是道德应该法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道德 法学 伦理学 法权
原文传递
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之争及其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方熹 江畅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96,共7页
德性伦理学至今已成为与作为规范伦理学两大主要类型的功利主义和义务论鼎足而立的西方伦理思想主流之一。德性伦理学在当代以"反叛"形式开始复兴的背景决定了其更多地通过寻找与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相异乃至相反的特征来展现自... 德性伦理学至今已成为与作为规范伦理学两大主要类型的功利主义和义务论鼎足而立的西方伦理思想主流之一。德性伦理学在当代以"反叛"形式开始复兴的背景决定了其更多地通过寻找与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相异乃至相反的特征来展现自身。这两大阵营之间演绎着一场持久而激烈的论战,彼此都试图找到对方的致命弱点以将对方归约到自身的理论范畴内。这场至今犹烈的旷世之争对于有效地促进德性研究的再度兴盛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伦理学 功利主义 义务论 规范伦理学
原文传递
寻求中西德性问题的共识——关于德性伦理学的对话 被引量:5
4
作者 江畅 迈克尔.斯洛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共5页
德性论与伦理学的关系、实践理性的纯粹性、德性品质在人格中的地位及其来源、社会是否存在德性等问题,是伦理学的德性论需要回答的基本理论问题。在如下问题上我们比较一致地认为: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只是德性问题,尽管德性问题是其中... 德性论与伦理学的关系、实践理性的纯粹性、德性品质在人格中的地位及其来源、社会是否存在德性等问题,是伦理学的德性论需要回答的基本理论问题。在如下问题上我们比较一致地认为: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只是德性问题,尽管德性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实践理性具有阴与阳两个方面,没有纯粹的理性;德性是品质的德性,而品质与人格相关联,德性品质的内容主要来自人内在的善良因素;社会像个人一样也存在德性问题。当然,在对人格如何理解、对道德的基础是人性还是人的同情和共感等问题上,我们则有着不同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实践理性 品质 人格
下载PDF
明初理学中心学思想的萌芽 被引量:4
5
作者 姚才刚 张露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0-95,共6页
明初思想界虽然为朱熹理学所笼罩,但亦不乏心学思想的涌动。如吴与弼、胡居仁等这些明初朱子学学者,对理学就有所突破,提出了一些具有心学色彩的命题。虽然他们尚未建立不同于朱熹理学的新的思想体系,仅仅是在理学的架构之内阐发了有关... 明初思想界虽然为朱熹理学所笼罩,但亦不乏心学思想的涌动。如吴与弼、胡居仁等这些明初朱子学学者,对理学就有所突破,提出了一些具有心学色彩的命题。虽然他们尚未建立不同于朱熹理学的新的思想体系,仅仅是在理学的架构之内阐发了有关心学思想的见解,却促使明初理学发生了变化,从而为明代心学的兴起营造了学术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理学 吴与弼 胡居仁 心学萌芽
原文传递
论斯洛特对哈奇森“道德感官”的“复兴”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家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43,共6页
哈奇森是近代英国情感主义伦理学领军人物,他通过独创"道德感官"等概念提出了独特的道德判断标准。然而,"道德感官"这个概念却受到了哈奇森身后思想家们的激烈批评,随之便沉寂在历史之中。"道德感官"真... 哈奇森是近代英国情感主义伦理学领军人物,他通过独创"道德感官"等概念提出了独特的道德判断标准。然而,"道德感官"这个概念却受到了哈奇森身后思想家们的激烈批评,随之便沉寂在历史之中。"道德感官"真的是无稽之谈吗?当代美国情感主义伦理学家斯洛特认为并非如此,在他看来,道德感官不仅存在于道德领域,而且还存在于认识论领域,是情感主义认识论得以诞生的契机。沿着这个思路,通过"共感"一词,斯洛特使"道德感官"的实际运行原理在伦理学和认识论中得到了"复兴",并通过这种复兴推动了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发展和中西哲学思想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 实践存在论美学 天道论美学 人道论(心性论)美学
下载PDF
中国梦的哲学价值论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健 姚才刚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25,152,共6页
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总结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奋斗历程并加以理论升华、赋予时代特征而形成的战略思想和理论成果。中国梦具有较强的哲学价值论意蕴,主要表现为:中国梦的内涵与发展目标具有鲜明的价值属性;"三... 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总结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奋斗历程并加以理论升华、赋予时代特征而形成的战略思想和理论成果。中国梦具有较强的哲学价值论意蕴,主要表现为:中国梦的内涵与发展目标具有鲜明的价值属性;"三个必须"彰显了独特的价值理念;"三个共同"宣扬了兼顾群己的价值取向。实现中国梦也应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其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终极目标与最高价值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指导现阶段中国梦实践的具体价值原则。为了营造有利于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文化环境,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处理好主流价值文化与非主流价值文化的关系;二是应将主流价值文化内化为人们的信念与生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哲学价值论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流价值文化
下载PDF
知识教育的伦理风险 被引量:2
8
作者 戴茂堂 朱澳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45,共6页
知识教育先在地预设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隐藏着巨大的伦理风险。从授业者一方来看,这种风险体现为将人并且还是部分人预设为唯一的教育者,从而忽略了来自“天”“地”方面的教化力量。从被教育者一方来看,这种风险体现为削弱着一种自由... 知识教育先在地预设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隐藏着巨大的伦理风险。从授业者一方来看,这种风险体现为将人并且还是部分人预设为唯一的教育者,从而忽略了来自“天”“地”方面的教化力量。从被教育者一方来看,这种风险体现为削弱着一种自由平等精神,并且强化了人与这个世界的对立与对抗。知识教育不过是“自言自语”、“主人话语”、“语言霸权”,只具有对话的假象,从而也就失去道德启蒙意义。从伦理学角度看,守护人在世界的完好存在才是教育的道义责任和教育者的良心。只有消解了知识教育惯有的对象性思维,人的存在的意义才能被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教育 伦理风险 对象性思维 存在意义
下载PDF
道德的心理基础--关于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对话 被引量:2
9
作者 江畅 迈克尔·斯洛特 李家莲(译)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5,共6页
2016年8月,美国当代道德情感主义代表人物、迈阿密大学哲学系教授迈克尔·斯洛特应邀来到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和哲学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在此期间,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江畅教授以"道德的心理基础"这一问题为核心... 2016年8月,美国当代道德情感主义代表人物、迈阿密大学哲学系教授迈克尔·斯洛特应邀来到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和哲学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在此期间,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江畅教授以"道德的心理基础"这一问题为核心,从道德的人性基础、道德品质及行为的心理基础三个方面反复与斯洛特教授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双方增进了了解,深化了交流,为更深层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对话由李家莲博士翻译并整理。为推动国内学者对情感主义美德伦理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反映中国学者争取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努力,本刊特推出此次学术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主义 心理基础 道德 伦理学 人性基础 对话 哲学家 德性
原文传递
论弗兰西斯·哈奇森的“神”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家莲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5-209,共5页
弗兰西斯·哈奇森对待"神"的态度不仅体现了他作为长老派牧师和道德哲学教授的双重身份,而且体现了苏格兰启蒙学派的基本价值取向。通过对哈奇森哲学文本进行细读,聚焦神的存在以及神的本质这两个哈奇森道德哲学中的基本... 弗兰西斯·哈奇森对待"神"的态度不仅体现了他作为长老派牧师和道德哲学教授的双重身份,而且体现了苏格兰启蒙学派的基本价值取向。通过对哈奇森哲学文本进行细读,聚焦神的存在以及神的本质这两个哈奇森道德哲学中的基本问题,本论文认为,就神的存在而言,哈奇森从未否认过神的存在,但是,他所说的神绝非正统基督教中的亚伯拉罕启示神,而是身处世俗社会、经由人的情感而得到认识并集中代表人类社会整体利益或整体善的自然神,就神的本质而言,哈奇森的神具有自然性、情感性和社会性三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西斯·哈奇森 自然 情感
原文传递
刘宗周的“改过”说及其伦理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才刚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7-62,共6页
刘宗周是明末大儒,作为心学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其学说历来颇受关注。不过,论者:多留意的是他的慎独、诚意学说,而对与此相关的“改过”说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拟专门梳理、评析刘宗周的“改过”说,并揭示其所具有的伦理启示意义。
关键词 伦理启示 刘宗周 代表人物 学说 心学 诚意
原文传递
论德性之心理基础——兼评道德情感主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畅 钟万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关于德性乃至道德的心理基础是什么,存在着理性主义与情感主义的分歧,然而这两派观点都有偏颇。实际上,道德的根基在于人性,道德的不同方面则分别根源于人性的理性、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潜能,而不同潜能现实化所形成的不同现实能力,构成... 关于德性乃至道德的心理基础是什么,存在着理性主义与情感主义的分歧,然而这两派观点都有偏颇。实际上,道德的根基在于人性,道德的不同方面则分别根源于人性的理性、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潜能,而不同潜能现实化所形成的不同现实能力,构成了道德不同方面的心理基础。其中道德品质(包括德性)的心理基础是意志,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作为人的综合调控机能的意志活动积淀的结果。情感主义错误地把情感看作是德性乃至道德的根源,问题的症结在于将道德情感等同于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道德 心理基础 意志 道德情感主义
下载PDF
论阴阳在斯洛特情感哲学中的本质与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家莲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2-19,共8页
近年来,迈克尔·斯洛特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概念引入自己的道德情感哲学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对自然情感的内在道德法则进行一种自然主义的描述。在斯洛特看来,作为一种自然主义性质的阴阳概念,可以解释伦理美德、认知美德、美学美... 近年来,迈克尔·斯洛特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概念引入自己的道德情感哲学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对自然情感的内在道德法则进行一种自然主义的描述。在斯洛特看来,作为一种自然主义性质的阴阳概念,可以解释伦理美德、认知美德、美学美德的运行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自然主义 伦理美德 认识论美德 美学美德
下载PDF
论苏格兰启蒙学派对机械论自然观的超越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家莲 《云梦学刊》 2018年第4期56-60,共5页
英国经验主义在早期发展阶段提出了机械论自然观。随着这种哲学理论不断向纵深发展,机械论自然观在这种哲学内部受到了苏格兰启蒙学派思想家们的批评。以此为基础,苏格兰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从审美、道德与社会三个方向超越了机械论自然... 英国经验主义在早期发展阶段提出了机械论自然观。随着这种哲学理论不断向纵深发展,机械论自然观在这种哲学内部受到了苏格兰启蒙学派思想家们的批评。以此为基础,苏格兰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从审美、道德与社会三个方向超越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超越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推动经验主义哲学不断深化对"人"的认知,以新的自然观为基础促进了人的解放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无法解决财富与美德的矛盾,这种超越暗含了内在的理论缺陷,并由此给后来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理论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主义 机械论自然观 超越 苏格兰启蒙运动
下载PDF
黄宗羲对王门“四句教”的理解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才刚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0,共5页
王门"四句教"在明中叶至清初的儒学发展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黄宗羲从心学立场出发,对"四句教"作出了富有新意的解释。但其"四句教"观亦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四句教"... 王门"四句教"在明中叶至清初的儒学发展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黄宗羲从心学立场出发,对"四句教"作出了富有新意的解释。但其"四句教"观亦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四句教"的评价有自相矛盾之处;在"四句教"问题上过于袒护王阳明。剖析黄宗羲的"四句教"观,既有利于澄清王门"四句教"的相关问题,也可深化对黄宗羲心学思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王学 “四句教” “无善无恶”
下载PDF
体系性的探寻与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的革新——以《墨子》为例
16
作者 周海春 Chi Zhen 《孔学堂》 2015年第3期81-87,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共19页
从外在的角度入手解读经典容易导致对经典自身逻辑的忽视,甚至被肢解。内观法叙述文本的出发点是寻找文本的最高哲学范畴和最基础哲学范畴,关注范畴或者观念在整个观念或者思想系统中的层次性和相对地位,关注对文本自身思维进程和思维... 从外在的角度入手解读经典容易导致对经典自身逻辑的忽视,甚至被肢解。内观法叙述文本的出发点是寻找文本的最高哲学范畴和最基础哲学范畴,关注范畴或者观念在整个观念或者思想系统中的层次性和相对地位,关注对文本自身思维进程和思维方法的把握。内观法对文本的书写,其核心线索一定是文本自身的思维进程。《墨子》的最高范畴无疑的是"天"和"天志"。"仪法"显示基本思维进程。《墨子》前半部分思想自成体系,其主要的范畴是天、天志、天意、正、兼、义正、力正、天德、贼、利、三表等等。这些范畴具有体系性。内观法为体系法,其实质即展示哲学个性的个性法和哲学创新的创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体系 范式
下载PDF
重建当代中国价值哲学方法论
17
作者 戴茂堂 李若瑶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8年第5期17-23,共7页
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发展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伴随。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价值哲学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极大地带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的变化与革新。然而,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这种局限突出表现为它受制于... 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发展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伴随。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价值哲学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极大地带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的变化与革新。然而,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这种局限突出表现为它受制于一种主客二分的科学方法论。正是这种主客二分的科学方法论阻碍当代中国价值哲学取得更多的学术成果。只有走出主客二分的方法论误区,重建当代中国价值哲学方法论,才能规避不良后果,促进当代中国价值哲学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二分 当代中国 价值哲学 方法论
下载PDF
传统儒家 “万物一体” 说及其现代价值--以明儒蒋信为中心
18
作者 姚才刚 曾诚 《文化发展论丛》 2020年第1期56-69,共14页
传统儒家“万物一体”说发端于先秦。汉唐及宋明时期不少儒家也较为重视并阐发了“万物一体”说。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以明儒蒋信为中心进行探讨。蒋信在吸收、借鉴先秦及宋明诸儒相关论说的基础上,对“万物一体”说做了深入、系统的阐发... 传统儒家“万物一体”说发端于先秦。汉唐及宋明时期不少儒家也较为重视并阐发了“万物一体”说。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以明儒蒋信为中心进行探讨。蒋信在吸收、借鉴先秦及宋明诸儒相关论说的基础上,对“万物一体”说做了深入、系统的阐发。他把“万物一体”说视为儒学的“立根处”,并将此说确立为自身的学术宗旨。“万物一体”不仅意味着人与自然万物应相融为一体,也指人与人之间应相亲相爱、和谐共处。为了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蒋信倡导“默识涵养”“主静无欲”“戒慎恐惧”等修养功夫论。“万物一体”的理念是儒学中的珍贵资源,对于当代人重新认识天人关系以及促进自然万物与人类自身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家 蒋信 “万物一体”
下载PDF
反康德主义者眼中的康德
19
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李家莲 高静 《德国哲学》 2017年第2期65-88,230,共25页
我认为每一种伦理学研究方法或者伦理学理论都应该吸收康德学派的思想,因此,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或应该承认,我们受到了康德的创新性的影响,且在许多领域都受到了他清晰的历史观和概念性的道德观的影响。我将要从康德绝对命令和假言命令... 我认为每一种伦理学研究方法或者伦理学理论都应该吸收康德学派的思想,因此,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或应该承认,我们受到了康德的创新性的影响,且在许多领域都受到了他清晰的历史观和概念性的道德观的影响。我将要从康德绝对命令和假言命令之间的区别展开讨论,我认为康德是第一位以某种明确的方式来阐述这两者之间区别的哲学家。我将要讨论das Gute(good,善)和das Wohl(well,福)之间的区别,我相信二者的区别使康德有效地发现了“事物的善的状态”这种观点,或至少第一次清楚地认识到了那种观点的含义。我还会讨论,康德对道德内在特性的强调,何以能为美德伦理学和关怀伦理学提供重要启示,甚至也能对结果主义产生影响(尽管较少),因为适当地关注康德就内在生活所说的一切能帮助结果主义者形成并区分他们自己那些自相矛盾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命令 假言命令 幸福 内在性
下载PDF
效用与情感——休谟与斯密美学观之比较
20
作者 李家莲 雷云峰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8年第2期158-168,共11页
作为18世纪英国情感哲学的典型代表,休谟与斯密的哲学思想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美学领域,二者的美学思想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彼此却又互不相同。通过聚焦于美的本质、美的根源和美的功能这三个问题,本论文深入阐述了二者美学思想的异同... 作为18世纪英国情感哲学的典型代表,休谟与斯密的哲学思想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美学领域,二者的美学思想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彼此却又互不相同。通过聚焦于美的本质、美的根源和美的功能这三个问题,本论文深入阐述了二者美学思想的异同,并以此为基础勾勒了18世纪英国情感主义美学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 休谟 情感 效用 合宜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