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情况下微血管全血糖第一和第二滴血检测值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苏小游 吴笑英 +4 位作者 周心禾 张帆 陈昆婵 戴慧芳 郑超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第8期60-63,共4页
目的比较在常规采血、按摩后采血、温浴后采血、甩手后采血几种不同情况下微血管全血糖第一、第二滴血检测值的差异。方法选取18岁以上的糖尿病门诊及住院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常规采血组、温浴后采血组、按摩后采血组、甩手后采血组,每... 目的比较在常规采血、按摩后采血、温浴后采血、甩手后采血几种不同情况下微血管全血糖第一、第二滴血检测值的差异。方法选取18岁以上的糖尿病门诊及住院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常规采血组、温浴后采血组、按摩后采血组、甩手后采血组,每组50例,比较不同情况下采集微血管全血糖第一及第二滴血检测值的差别,并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快速血糖检测仪规范测量血糖时,常规采血组、温浴后采血组、按摩后采血组第一滴血与第二滴血的快速血糖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甩手后采血组第一滴血高于第二滴血血糖值(P<0.05)。结论清洁洗手后,常规采血下快速血糖仪检测第一滴和第二滴血血糖检测值无明显差别,可取第一滴血作为检测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滴血 第二滴血 采血方式 血糖监测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范梦迪 李为民 +3 位作者 吴建胜 郑金珏 顾素萍 郑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30-2934,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用西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CNKI、VIP及万方等数据库,同时手检相关的杂志与会议资料信息。对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在资料提取和质量...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用西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CNKI、VIP及万方等数据库,同时手检相关的杂志与会议资料信息。对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在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应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分级。结果:共纳入17个研究,1 3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用西药组比较,胃排空改善[RR=1.26,95%CI(1.18,1.35)];空腹血糖[WMD=-1.06,95%CI(-1.29,-0.82)];脘腹胀痛[WMD=-0.95,95%CI(-1.21,-0.69)];上腹疼痛[WMD=-0.92,95%CI(-1.19,-0.65)];嗳气[WMD=-0.92,95%CI(-1.20,-0.63)];大便改变[WMD=-1.07,95%CI(-1.32,-0.83)],P值均小于0.00001。GRADE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证据水平均为C级。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用西药相比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有较好的疗效,但鉴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且样本量少,仍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胃轻瘫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家庭护理联合生活方式强化管理对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海鸥 张春霞 叶晓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1期3785-3787,共3页
目前,临床针对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多以胰岛素治疗为主,目的在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严重低血糖发生,尽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1]。但因儿童青少年年龄特殊性,需于规范化、科学化治疗基础上,为患者提供高效、有计划、有针对... 目前,临床针对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多以胰岛素治疗为主,目的在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严重低血糖发生,尽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1]。但因儿童青少年年龄特殊性,需于规范化、科学化治疗基础上,为患者提供高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服务,以保证治疗效果。家庭护理、生活方式管理作为优质管理模式,能使护理服务延续至患者家庭,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促使患者形成健康生活方式[2]。基于此,本研究对家庭护理联合生活方式强化管理对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低血糖 家庭护理 1型糖尿病 控制血糖 患者生活质量 胰岛素治疗 不良生活习惯 护理服务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2型糖尿病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施晓敏 吴朝明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75-79,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2型糖尿病(T2DM)都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两者常常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促进疾病的进展。关于NAFLD与T2DM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显示两者均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NAFLD发病机制中的肝脏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2型糖尿病(T2DM)都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两者常常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促进疾病的进展。关于NAFLD与T2DM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显示两者均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NAFLD发病机制中的肝脏脂肪堆积、肝细胞因子及炎症信号改变均涉及IR,并与糖代谢密切相关。因此,笔者就上述三个方面对NAFLD、IR及T2DM之间的交互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肝细胞因子 炎症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小玲 田新桥 +4 位作者 胡路路 李秀云 蒋盼盼 吴朝明 潘优津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合并微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35例(糖尿病组),健康志愿者32例(对照组)。采集左室全容积图像,将全容...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合并微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35例(糖尿病组),健康志愿者32例(对照组)。采集左室全容积图像,将全容积图像输入TomTee工作站,计算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整体圆周应变(LVGCS)、左室基底段与心尖段旋转角度峰值(Lv-ProtB、LV-ProtA)、左室扭转角度峰值(LV-tw)、左室扭力(LV-tor)、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后重复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治疗前、后的LVGLS、LVGCS、LV-tw、LV-ProtA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糖尿病组治疗前比较,糖尿病组治疗后的LVGLS、LVGCS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LVGLS、LVGCS、LV-tw、LV-protA与LVEF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合并微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有所改善,3D-STI可敏感、准确地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
原文传递
重症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接新 单小鸥 +3 位作者 张春霞 叶小君 罗越 金佳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677-5679,5683,共4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重症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21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分别对重症肺炎患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8例重... 目的探讨和分析重症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21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分别对重症肺炎患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耐药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8例重症肺炎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28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47株占52.31%;以痰液检出为主,共208株占74.0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均>80.00%,对头孢唑林和头孢噻肟则均表现出较低的耐药性,耐药率均<25.00%。结论重症肺炎患儿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趋势科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患儿 病原菌分布 抗菌药物 耐药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亚层及脉络膜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吴宇霏 谭凡 +4 位作者 郑玥 周煜恒 吴朝明 沈梅晓 陈绮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663-668,共6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探测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细微结构及脉络膜结构的早期变化特征。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共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7例(72眼),分为糖尿病无...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探测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细微结构及脉络膜结构的早期变化特征。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共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7例(72眼),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40例(40眼)和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27例(32眼)。招募年龄、性别及屈光度匹配的正常被检者39例(39眼)作为对照组。使用RTVue-OCT放射状扫描所有被检者黄斑区获得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6mm范围的视网膜及脉络膜的三维图像,用本实验室自行编写的分析程序将视网膜分为8个亚层,并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进一步将6mm圆形区域分为3分环(中央环、内环、外环)和9分区(C、S1、T1、I1、N1、S2、T2、I2、N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两两比较LSD-t检验分析各组间各区域的平均厚度差异。结果:NDR组和NPDR组的黄斑区视网膜总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DR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C、N1、T1和T2区较对照组显著变薄(均P<0.05),内核层的S2和T2区增厚(均P<0.05)。在NPDR组内核层的增厚更加明显,内环N1、I1区以及外环各区S2、T2、I2、N2均显著增厚(均P<0.05)。除中央区外,NPDR组的肌样体椭圆形区域层在内外环各区均出现显著变薄(均P<0.05)。此外,无论是NDR组还是NPDR组,黄斑区9个区域的脉络膜均较对照组显著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CT能有效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亚层及脉络膜结构的早期改变。糖尿病患者在未出现显著视网膜结构改变时即已发生大范围脉络膜损害,推测脉络膜厚度可能是预测糖尿病患者出现早期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黄斑区 视网膜亚层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温州超重肥胖少年儿童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田江宣 留佩宁 +5 位作者 郑超 顾素萍 潘优津 吴笑英 阮璐雅 王靓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5期790-792,共3页
目的分析温州市超重肥胖少年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横断面研究。入组对象来源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暨育英儿童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16岁的中小学生,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 目的分析温州市超重肥胖少年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横断面研究。入组对象来源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暨育英儿童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16岁的中小学生,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分别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计算BMI,并检测肝脏B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计算HOMA—IR、HOMA—B。结果共有312例少年儿童纳入研究,其中肥胖组109例,超重组89例,正常组114例。超重及肥胖少儿的谷丙转氨酶(AUF)、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高于体重正常少儿(P〈0.01及P〈0.05);超重及肥胖少儿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体重正常少儿(P均〈0.05);肥胖少儿脂肪肝的患病状态高于超重和体重正常少儿(49%vs.0%,8%vs.0%,P均〈0.01);超重及肥胖少儿的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体重正常少儿(P均〈0.01)。结论超重肥胖少年儿童已经表现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特征,如转氨酶的升高,血脂异常,脂肪肝患病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儿童 肥胖 超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医教协同”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靓 吴笑英 +1 位作者 金建 郑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17期211-212,共2页
本文主要探讨以梯队式导师组为指导模式;以现代化实验室为培训平台;以研究生培养管理网络系统为互动手段的创新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到启发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标准化、层次化、网络化的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新理... 本文主要探讨以梯队式导师组为指导模式;以现代化实验室为培训平台;以研究生培养管理网络系统为互动手段的创新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到启发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标准化、层次化、网络化的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新理念,即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培养模式 创新
下载PDF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钱掩映 金建 +5 位作者 王靓 阮璐雅 潘优津 祝聪 郑燕 吴朝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20-925,共6页
目的分析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seudohypoparathyroidism,PHP)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在2008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8例临床诊断散发性PHP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 目的分析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seudohypoparathyroidism,PHP)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在2008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8例临床诊断散发性PHP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18例PHP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其中成人13例,儿童5例,起病中位年龄14(6~57)岁,就诊平均年龄(24.9±14.7)岁。临床特征:12例以手足搐搦为首发症状,3例以惊厥为首发症状,1例以四肢麻木为首发症状,1例以智力减退为首发症状,1例患者无症状。3例患者拇指末节短,7例圆脸,3例成人身高<155cm,12例束臂加压试验(Trousseau sign)阳性。平均血钙(1.58±0.11)mmol/L,平均PTH(359.5±146.6)pg/ml。1例存在异位皮下钙化,11例头颅CT发现颅内广泛钙化。3例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例误诊为癫痫,1例误诊为颅内感染。结论手足搐搦及头颅CT发现颅内钙化为PHP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本文中部分患者缺乏典型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Albright's hereditary osteodystrophy,AHO)体征,起病及诊断年龄跨度大,症状异质性大,需注意鉴别,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低钙血症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原文传递
苏拉明通过抑制纤维增生和炎症反应减轻小鼠的瘢痕增生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康 苏海燕 +2 位作者 虞庆 蒋良福 高伟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70-2077,共8页
目的:探讨苏拉明对增生性瘢痕(HPS)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机械牵拉的方法制造小鼠HPS模型后,分别在瘢痕部位涂抹低剂量(5 mg/kg)和高剂量(10 mg/kg)苏拉明溶液,每天1次,持续10 d。宏观观察瘢痕增生的程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 目的:探讨苏拉明对增生性瘢痕(HPS)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机械牵拉的方法制造小鼠HPS模型后,分别在瘢痕部位涂抹低剂量(5 mg/kg)和高剂量(10 mg/kg)苏拉明溶液,每天1次,持续10 d。宏观观察瘢痕增生的程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价HPS组织中瘢痕横截面积与瘢痕抬高指数;然后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HPS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HPS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HPS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和TGF-β1的含量。结果:大体观察可见,低、高剂量苏拉明治疗后HPS小鼠瘢痕表面积均显著减少(P<0.01);HE染色下可见低、高剂量苏拉明治疗后HPS小鼠瘢痕横截面积和瘢痕抬高指数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免疫荧光染色、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高剂量苏拉明治疗后HPS小鼠瘢痕组织中α-SMA阳性细胞数及α-SMA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低、高剂量苏拉明治疗后HPS小鼠瘢痕组织中TGF-β1和IL-6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ELISA结果显示,低、高剂量苏拉明治疗后HPS小鼠瘢痕组织中TNF-α、IL-6、IL-10和TGF-β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苏拉明具有抑制HPS形成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纤维增生和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拉明 纤维增生 炎症反应 增生性瘢痕
下载PDF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戴慧芳 李海 +2 位作者 苏小游 戴志娟 朱烈烈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831-836,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737例,分为骨质疏松症组225例和对照组51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骨代谢指标...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737例,分为骨质疏松症组225例和对照组51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骨代谢指标,计算GNRI,测量骨密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GNRI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以logistic回归分析GNRI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系并应用ROC曲线评估GNRI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能。结果骨质疏松症组女性比例、BMI、甲状旁腺素(PTH)均高于对照组,而白蛋白、白蛋白校正钙、I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1NP)、GNRI、平均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和BMI后,GNRI水平仍与平均骨密度正相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GNRI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呈负相关,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807,P<0.05)。与BMI、白蛋白和白蛋白校正钙比较,GNRI的AUC最大,男性为0.818,女性为0.849。GNRI预测男性和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7.95和85.61,灵敏度分别为0.68和0.67,特异度分别为0.84和0.90。结论T2DM患者中,GNRI水平与骨密度显著相关,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GNRI可能是有效而简便的T2DM骨质疏松症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骨质疏松症 2型糖尿病 预测
下载PDF
Hcy、叶酸及心肌酶水平在酒依赖伴抑郁症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徐陈骐 汤锦磊 +1 位作者 林蒙蜜 翁晓璐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26-1132,共7页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心肌酶水平在酒依赖伴抑郁症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酒依赖伴抑郁症患者102例为观察组。使用密西根酒依赖筛查表(MAST)对观察组患者...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心肌酶水平在酒依赖伴抑郁症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酒依赖伴抑郁症患者102例为观察组。使用密西根酒依赖筛查表(MAST)对观察组患者的酒依赖程度进行评价,将其分为轻度酒依赖组(33例)、中度酒依赖组(37例)、较重酒依赖组(15例)、严重酒依赖组(17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症评定量表(HAMD)对观察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将其分为轻度抑郁组(43例)、中度抑郁组(34例)、重度抑郁组(25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将其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73例)、认知功能障碍组(29例)。并选择同一时期该院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cy、叶酸及心肌酶水平。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Hcy、叶酸及心肌酶水平与HAMD、MoCA、MAS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cy水平为(15.21±1.99)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8±1.46)μg/L(t=-9.80,P<0.001),叶酸、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水平分别为(4.82±1.77)μg/L、(122.69±33.98)IU/L、(87.83±16.52)I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7±1.35)μg/L、(150.56±38.78)IU/L、(98.67±20.29)IU/L(t=4.16、3.82、2.99,均P<0.05)。轻度、中度、较重及严重酒依赖组Hcy水平[(13.16±1.23)μg/L、(15.35±0.82)μg/L、(16.79±1.38)μg/L、(17.63±1.22)μg/L]依次升高,叶酸[(6.11±1.51)μg/L、(4.95±1.40)μg/L、(4.04±0.99)μg/L、(2.70±0.99)μg/L]、LDH[(153.35±27.47)IU/L、(123.29±16.59)IU/L、(109.83±14.41)IU/L、(73.24±16.86)IU/L]及CK水平[(104.14±12.78)IU/L、(86.48±9.15)IU/L、(78.11±7.85)IU/L、(67.71±9.00)IU/L]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24、26.53、59.08、53.86,均P<0.001)。轻度、中度及重度抑郁组Hcy水平[(13.75±1.54)μg/L、(15.46±1.17)μg/L、(17.39±1.31)μg/L]依次升高,叶酸[(5.83±1.77)μg/L、(4.67±1.12)μg/L、(3.28±1.26)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病 酒精中毒性 半胱氨酸 叶酸 L-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原文传递
miR-106b对脂多糖诱导活化的人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军 周盈盈 +1 位作者 陈黎黎 赵初环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2207-2210,共4页
目的研究miR-106b对脂多糖(LPS)诱导活化的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分泌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THP1,予LPS刺激剂诱导其活化。重新取THP1细胞,分为LPS组、NC对照组和miR-106b组3组;LPS组,THP1细胞不转染,单用... 目的研究miR-106b对脂多糖(LPS)诱导活化的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分泌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THP1,予LPS刺激剂诱导其活化。重新取THP1细胞,分为LPS组、NC对照组和miR-106b组3组;LPS组,THP1细胞不转染,单用LPS(1μg/ml)刺激24h;NC对照组,每孔细胞中加入NC mimic (与靶基因序列不相符)100nmol转染后,LPS(1μg/ml)刺激24h;miR-106b组,每孔细胞中加入miR-106b mimic 100nmol转染后,LPS(1μg/ml)刺激24h。随后检测各组THP1细胞上清液TNF-α的表达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预测miR-106b可能作用的靶蛋白。采用荧光抗体标记靶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过表达miR-106b对靶蛋白的影响。结果 LPS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人THP1活化并分泌TNF-α。与LPS组和NC对照组比较,miR-106b组THP1上清液TNF-α表达量明显增多(均P<0.05);NC对照组与LPS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06b作用的靶蛋白可能为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与NC对照组和Lp s组比较,miR-106b组的THP1细胞SIRPα表达量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miR-106b可通过抑制靶基因SIRPα的表达,进而促进人THP1分泌TNF-α,进一步阐明了miRNA对人THP1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为冠心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学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06b 人单核巨噬细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TNF-αSIRPα
下载PDF
MRI IDEAL-IQ在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量化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黄小燕 宋佳雯 +3 位作者 叶信健 严志汉 刘锟 王靓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85-690,共6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MRI)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DEAL-IQ)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对腹部脂肪分布及内脏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9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两... 目的采用磁共振(MRI)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DEAL-IQ)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对腹部脂肪分布及内脏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9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两组均进行3.0T磁共振IDEAL-IQ序列扫描,得到脂肪分数图像。在脂肪分数图像上测量两组右肝、椎体、两肾实质和肾窦以及胰腺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腹腔内脂肪组织(VAT)面积和皮下脂肪组织(SAT)面积。比较两组PDFF、VAT面积和SAT面积。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右肝、胰腺、左肾窦、右肾窦和椎体的PDFF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型糖尿病组的VAT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105.47±7.12)cm^(2)vs(81.36±6.94)cm^(2),P=0.043],而两组SAT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参与者中,VAT面积分别与右肝、胰腺、椎体、左肾窦和右肾窦PDFF呈显著正相关。结论MRI IDEAL-IQ技术可以量化成人腹部脏器及结构的脂肪情况,2型糖尿病影响患者腹部脂肪分布并导致腹腔内脏脂肪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DEAL-IQ) 2型糖尿病 内脏脂肪沉积 脂肪分布
下载PDF
我院老年糖尿病降糖药使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4
16
作者 阮璐雅 吴积升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1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调查降糖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将2012年5-10月在我院出院的343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老年组(232例)和非老年组(111例),比较降糖药在两组中的具体使用情况。结果老年组药品大类使... 目的调查降糖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将2012年5-10月在我院出院的343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老年组(232例)和非老年组(111例),比较降糖药在两组中的具体使用情况。结果老年组药品大类使用频率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和双胍类。两组α-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以及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的使用例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在具体降糖药品种的选择上有其显著的特征。医师需要重视药品费用和药品选择,给予老年人个体化的用药方案,达到合理用药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 费用 Α-糖苷酶抑制剂 二甲双胍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帆 陈昆婵 李春芳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7期1454-1456,共3页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1]。Levin等[2]报道糖尿病患者中有50%并发DOP,出现全身骨骼疼痛、驼背、脊柱弯曲等症...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1]。Levin等[2]报道糖尿病患者中有50%并发DOP,出现全身骨骼疼痛、驼背、脊柱弯曲等症状,严重者可反复出现骨折,且不易愈合,从而被迫长期卧床,出现肺部感染、压力性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osteoporosis 骨组织显微结构 代谢性骨病 压力性溃疡 脊柱弯曲 继发感染 全身骨骼 肺部感染 骨代谢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尿液标志物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杭 郑文文 +2 位作者 周心禾 吴宸伟 郑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949-952,共4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慢性肾脏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全球性病因。白蛋白尿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较为认可的指标,然而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不佳。因此,寻找新的生物标志...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慢性肾脏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全球性病因。白蛋白尿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较为认可的指标,然而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不佳。因此,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来反映更早期和更精确的在临床静默期内的潜在的糖尿病肾病变显得尤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生物标记 尿 综述
原文传递
采用 SNaPshot 技术分析 TRAIL 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晓晓 林心心 +6 位作者 郑金珏 林秀清 姜利佳 郑亮 李士林 郑超 蒋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TRAIL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关系。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从温州市4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共收集380例UC患者[男215例,女165例,平均年龄(42.63&#177;14.61)岁]和539名健康对照者[男290名,女249名,... 目的:探讨TRAIL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关系。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从温州市4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共收集380例UC患者[男215例,女165例,平均年龄(42.63&#177;14.61)岁]和539名健康对照者[男290名,女249名,平均年龄(41.29&#177;15.86)岁]。采用微测序技术检测 DR4( rs20575、rs13278062), DR5( rs1047266), DcR2( rs1133782)及 OPG (rs3102735)5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在UC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各SNP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5种SNP与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UC的危险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乘交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UC组中DR4(rs20575)的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GG)频率均增高(3.55%比1.95%,χ2=4.512,P=0.034;6.58%比3.71%,χ2=3.938,P=0.047),而DcR2(rs1133782)的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频率均降低(6.18%比9.09%,χ2=5.183,P=0.023;11.32%比17.44%,χ2=6.589,P=0.010)。 UC组中OPG(rs3102735)的突变等位基因(T)和基因型(TT)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6.32%比81.54%,χ2=7.385,P=0.007;75.26%比66.98%,χ2=7.346,P=0.007)。 DcR2(rs1133782)野生基因型(GG)是 UC 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937,95%CI:2.320~10.504,P <0.001);DR4(rs20575)基因型(CC)分别与DcR2(rs1133782)基因型(GG)和OPG(rs3102735)基因型(TT)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0.322,95%CI:0.164~0.633,P=0.001; OR=1.580,95%CI:1.165~2.144,P=0.003)。结论 DR4(rs20575),DcR2(rs1133782)及OPG(rs3102735)基因多态性与UC相关。 DcR2(rs1133782)基因突变可能是UC的保护因素。 DR4(rs20575)分别与DcR2(r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受体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microRNA-101a在尿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菡洋 陈琰 +5 位作者 金建 李占园 金领微 郑育 王红 周志宏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24期1977-1981,共5页
目的研究尿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及microRNA-101a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别以0、10、100、500μmol/L的尿酸诱导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C... 目的研究尿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及microRNA-101a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别以0、10、100、500μmol/L的尿酸诱导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Col I)及E钙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Wersten blot检测各组中α-SMA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各组中胶原蛋白I(COL)表达水平,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转分化。再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中miR-101a及COX-2mRNA的表达水平,Wersten blot检测各组中COX-2的表达。进一步实验选择100μmol/L尿酸诱导细胞,并转染miR-101a mimics,分为3组,miR-101a组:先转染miR-101amimics,再以100μmol/L尿酸培养基培养;空白对照组:以100μmol/L尿酸培养基培养;阴性对照组:细胞转染随机合成的miRNA NC片段,再以100μmol/L尿酸培养基培养。检测各组中α-SMA、Col I、E钙蛋白及COX-2mRNA的表达量。结果培养基中尿酸浓度越高,α-SMA、Col I表达水平也越高,E钙蛋白越低,提示细胞发生转分化,同时miR-101a表达减少,COX-2mRNA表达增多。miR-101a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α-SMA、Col I及COX-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E钙蛋白明显升高(P<0.05),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呈浓度依赖性,miR-101 a及COX-2可能参与尿酸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microRNA-101a 环氧化酶-2 肾小管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