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38
1
作者 潘嘉西 章敏学 +3 位作者 郑巨克 姜进克 陈世志 王伟伟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3期452-453,478,共3页
目的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72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 目的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72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炎症因子(IL-4、IL-10和IL-18)水平,并统计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P<0.05)。治疗前,2组TG、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TC、LDL-C、HDL-C水平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TG、TC、LDL-C、HDL-C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L-4、IL-10、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4、IL-10、IL-18水平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IL-4、IL-10、IL-18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比于单用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脂 炎症因子 通心络 阿托伐他汀
原文传递
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永光 叶向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使用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就诊的中高度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10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分别给予复方制剂缬沙...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使用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就诊的中高度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10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分别给予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A组)和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B组),均连续用药24周,监测患者服药后症状与体征,心功能改善情况和血栓前状态,对比疗效。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A组(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同B组(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对比发现,患者的SBP和DBP显著降低,TC、TG和Glu含量也显著降低,临床症状改善好转率90.91%(P〈0.05);心功能改善好转率89.09%(P〈0.05);D-Dimer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栓前状态有效阻止。结论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在临床上治疗和改善高血压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 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
下载PDF
左卡尼汀辅助抗菌药物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cTnⅠ与PCT及ESR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潘嘉西 章敏学 +3 位作者 姜进克 郑巨克 吕良冬 付荣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98-1801,共4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辅助抗菌药物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Ⅰ)、降钙素原(PCT)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42例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左卡尼汀组,每组21例...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辅助抗菌药物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Ⅰ)、降钙素原(PCT)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42例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左卡尼汀组,每组21例。均予吸氧、纠正心功能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头孢替唑钠及炎琥宁治疗,左卡尼汀组在上述基础上予左卡尼汀治疗。检测相关血清生化指标、ESR及体温变化和临床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cTnⅠ及ESR水平降低,血清PCT、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降低,WBC、MPV降低,体温有所降低但无差异;左卡尼汀组cTnⅠ、ESR、PCT、CRP、IL-6、WBC和MPV分别为(1.32±0.16)ng/ml、(13.46±1.72)min、(0.78±0.10)ng/ml、(38.36±5.24)mg/L、(52.34±7.17)mmol/L、(9.43±1.26)×10~9/L和(8.17±1.12)fl低于对照组(P<0.001);左卡尼汀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6)。结论左卡尼汀辅助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疗效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左卡尼汀 血清肌钙蛋白Ⅰ 降钙素原 红细胞沉降率
原文传递
心肌梗死患者动脉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永光 潘嘉西 +2 位作者 章敏学 吕良冬 叶向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99-2001,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控制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与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300例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医院感染率,并对引发医院感染...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控制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与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300例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医院感染率,并对引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动脉介入治疗后4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5.3%;感染类型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和穿刺部位感染,分别占52.2%、26.1%、13.0%和8.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0d、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未使用抗菌药物、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与医院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心肌梗死患者动脉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较高,且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应依据感染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动脉介入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潘嘉西 王伟伟 +4 位作者 章敏学 郑巨克 潘嘉林 林加锋 付荣泉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3期407-409,430,共4页
目的分析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2016年2月68例心肺复苏(CPR)成功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亚低温治疗,研究组加用纳美芬治疗。均持续治疗3 d。比较2组治疗5 h时肛... 目的分析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脑复苏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2016年2月68例心肺复苏(CPR)成功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亚低温治疗,研究组加用纳美芬治疗。均持续治疗3 d。比较2组治疗5 h时肛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FI)、BI指数评分、30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2组肛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h后,2组肛温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GC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FI评分、BI评分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NF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30 d病死率为17.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18%(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心肺脑复苏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健康状况,降低病死率,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美芬 亚低温治疗 心肺脑复苏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MicroRNA-34a在大鼠心肌梗死后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潘嘉林 潘嘉西 +2 位作者 石哲伟 王永光 张敏学 《心电与循环》 2017年第5期312-316,346,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34a(miR-34a)在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检测缺血区心肌组织miR-34a、bcl-2、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在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构建低氧无血清损伤模型(1%O... 目的探讨microRNA-34a(miR-34a)在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检测缺血区心肌组织miR-34a、bcl-2、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在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构建低氧无血清损伤模型(1%O_2,94%N_2,5%CO_2),并将H9C2细胞转染miR-34a inhibitor下调miR-34a水平,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同时H9C2细胞转染miR-34a mimics,观察miR-34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miR-34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心肌梗死组大鼠和低氧无血清培养饥饿诱导的H9C2细胞中miR-34a表达均增多,bcl-2/bax比值下降,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cleaved-caspase-3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34a mimics的H9C2细胞bcl-2/bax比值下降(P<0.05);转染miR-34a inhibitor能抑制低氧无血清损伤所致的心肌细胞bcl-2/bax下降(P<0.05)。结论 miR-34a在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中表达增加,可能具有促进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H9C2 MicroRNA-34a 凋亡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永光 叶向阳 +2 位作者 潘嘉西 吕良冬 徐特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17期2681-2683,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和延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左室功能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127例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直接PCI组和延迟PCI组,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两组...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和延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左室功能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127例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直接PCI组和延迟PCI组,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两组出院前1d 和随访至1年时的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LVEDD)和左房内径(LAD)。评价两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出院前1 d的平均LVEF[(58.1±8.2)%比(56.9±7.6)%,t=0.85,P=0.400]、LVEDD[(45.3±6.4)mm比(46.9±6.8)mm,t=1.33,P=0.180]和LAD[(33.2±5.3)mm比(32.8±5.0)mm,t=0.43,P=0.670]以及随访至1年的平均LVEF[(66.5±7.4)%比(65.2±7.1)%,t=1.00,P=0.320]、LVEDD[(46.5±6.2)mm比(47.6±6.6)mm,t=0.95,P=0.340]和LAD[(32.9±4.8)mm比(32.6±5.1)mm,t=0.33,P=0.7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CI术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7.0%、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5,P=0.383);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1%、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6,P=0.371)。结论延迟PCI对于恢复左室功能和对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面,与直接PCI比较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预后
原文传递
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致心力衰竭伴低血压患者的药学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春燕 陈世志 +3 位作者 吴淑娟 张芳芳 陈晓孩 黄鹏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120-212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致心力衰竭伴低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致心力衰竭伴低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实施全程药学监护,以便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医师采纳临床药师...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致心力衰竭伴低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致心力衰竭伴低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实施全程药学监护,以便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的给药方案,该患者在药物治疗11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心脏功能和结构指标明显改善,期间未出现症状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力衰竭 低血压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伴低血压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春燕 陈世志 +1 位作者 吴淑娟 张芳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60-162,共3页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 cardiomyopathy,LVNC)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心内膜及心肌发育停止,从而导致以心室内壁异常粗大交错的肌小梁和深陷隐窝为特征的罕见遗传性心肌病[1-2]。成人中LVNC的患病率约0.05%...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 cardiomyopathy,LVNC)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心内膜及心肌发育停止,从而导致以心室内壁异常粗大交错的肌小梁和深陷隐窝为特征的罕见遗传性心肌病[1-2]。成人中LVNC的患病率约0.05%,多以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血栓栓塞为主要临床表现[3-5]。我们报道1例LVNC引起心力衰竭伴低血压症状及心律失常的患者,通过对本病例治疗过程的总结,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晕厥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低血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