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梅梅 杜佳 +4 位作者 徐春泉 陈华乐 李斌 侯渊博 周铁丽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17-722,共6页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C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20株临床分离的CRAB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及外排泵抑制剂CCCP处理前后鲍...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C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20株临床分离的CRAB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及外排泵抑制剂CCCP处理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采用PCR技术扩增外排泵基因adeB、adeJ、adeG、abeM、adeE和外排泵调控基因adeRS以及tetX和tetX1基因;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adeB、adeJ、adeG和abeM的表达情况.结果 120株CRAB对替加环素的MIC值范围为0.25~8 μg/ml,其中替加环素敏感鲍曼不动杆菌(TSAB)共107株(89.2%),替加环素非敏感鲍曼不动杆菌(TNAB)共13株(10.8%). 120株CRAB中adeR和adeJ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0.0%和92.5%. adeB、adeS、adeG和abeM基因的检出率均为94.2%. adeE、tetX和tetX1基因均未检出. TNAB与TSAB菌株相比,adeB和adeJ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8.69倍和5.46倍,而adeG和abeM基因表达量无明显提高.在加入10μg/ml CCCP处理后,13株TNAB中8株的MIC下降≥4倍,为外排泵阳性菌株.结论 外排泵系统adeABC和adeIJK可能在我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下降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外排泵系统adeFGH和abeM可能与CRAB对替加环素耐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替加环素 外排泵 耐药机制
原文传递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清叶酸、HCY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素峰 周永列 +4 位作者 章燕青 夏骏 陈永健 单志明 胡庆丰 《浙江医学教育》 2015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的关系。方法:分析286例患者的MTHFRC667T基因多态性,叶酸、维生素B12、HCY水平和大血小板比例。结果: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中MTHFR667... 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的关系。方法:分析286例患者的MTHFRC667T基因多态性,叶酸、维生素B12、HCY水平和大血小板比例。结果: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中MTHFR667基因野生型(C/C型)、杂合突变型(C/T型)、纯合突变型(T/T型)频率分别为28.7%,41.2%,30.1%,且男女间无差异;血清HCY与叶酸、维生素B12呈负相关(P<0.05),T/T型、C/T型的叶酸明显低于C/C型(P<0.05),而比较3型的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型的MCV、大血小板比例、FPG、TG、TC、LDL-C明显高于C/T型与C/C型(P<0.05)。结论: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的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清HCY无关,但与叶酸、维生素B12、血糖血脂和大血小板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MTHFR基因多态性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生物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敏 《科教文汇》 2020年第1期70-71,共2页
针对如何开展普通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本文就结合PBL教学法,在教学目标、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论述。
关键词 生物技术专业英语 英语教学 PBL
下载PDF
大萼香茶菜甲素A通过抑制蛋白酶体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凋亡
4
作者 陆玲娜 冯丽倩 +5 位作者 吕亚萍 夏骏 邱莲女 石浩 王卫忠 周永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86-1491,共6页
本研究探讨大萼香茶菜甲素A(macrocalyxin A,MA)体外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蛋白酶体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以不同浓度(2、4、8μg/ml)的MA体外作用于U266细胞,用Hochest染色法和Annexin V/PI双染色观察MA诱导U266细胞凋亡作用... 本研究探讨大萼香茶菜甲素A(macrocalyxin A,MA)体外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蛋白酶体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以不同浓度(2、4、8μg/ml)的MA体外作用于U266细胞,用Hochest染色法和Annexin V/PI双染色观察MA诱导U266细胞凋亡作用;用Western blot检测泛素、蛋白酶体19S亚基S6'亚单位和蛋白酶体20S亚基中β1、β1i、β2、β2i、β5、β5i亚单位,以及BAD、BCL-2、FAS、FAS-L、MAPK、PARP、Pro-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随着MA作用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Hoechst 33258染色的细胞内出现致密颗粒或块状的荧光颗粒,Annexin V+/PI-细胞和总凋亡细胞(Annexin V+/PI-和Annexin V+/PI+)增加;MA可使U266细胞内泛素化水平增高,抑制20S蛋白酶体亚单位β1i、β2、β5i、和19S蛋白酶体泛素识别亚基S6'表达。与此同时,BCL-2、MAPK、PARP、pro-caspase 3表达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增高而下调,BAD、FAS、FAS-L、cleaved-caspase 3表达则增加。结论:大萼香茶菜甲素A具有抑制蛋白酶体的作用,线粒体凋亡和死亡受体途径有可能参与MA诱导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萼香茶菜甲素A 多发性骨髓瘤 U266细胞 细胞凋亡 蛋白酶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