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1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罪时代的犯罪治理方略 被引量:209
1
作者 卢建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6,共16页
当今中国的犯罪现象正在经历从自然犯到法定犯、从重罪到轻罪的历史转换,犯罪治理的策略也需要与时俱进,顺势而变。具体而言,轻罪时代的犯罪治理应该彻底摈弃严打重刑思维,从宽严相济转向以宽为主的刑事政策,刑罚应整体趋轻,更多关注出... 当今中国的犯罪现象正在经历从自然犯到法定犯、从重罪到轻罪的历史转换,犯罪治理的策略也需要与时俱进,顺势而变。具体而言,轻罪时代的犯罪治理应该彻底摈弃严打重刑思维,从宽严相济转向以宽为主的刑事政策,刑罚应整体趋轻,更多关注出刑和制裁多元化,更加注重常态治理和依法治理,刑事程序制度也应更加轻缓与灵活,同时营造更为宽容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时代 犯罪治理 宽严相济 犯罪分层 刑罚轻缓
下载PDF
贪污受贿犯罪定罪量刑标准问题研究 被引量:147
2
作者 赵秉志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47,共23页
贪污受贿之定罪量刑标准关乎惩治贪污受贿犯罪的力度和效果,是我国刑事法治领域重大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当前我国贪污受贿的定罪量刑标准存在难以全面适时反映贪污受贿个罪的社会危害性、不能充分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影响个罪之间罪... 贪污受贿之定罪量刑标准关乎惩治贪污受贿犯罪的力度和效果,是我国刑事法治领域重大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当前我国贪污受贿的定罪量刑标准存在难以全面适时反映贪污受贿个罪的社会危害性、不能充分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影响个罪之间罪刑设置的体系协调等问题。本文认为,应确立"数额+情节"的二元定罪量刑标准,引入罪群立法模式并明确各自定罪量刑标准,受贿罪与贪污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应实行分立,由司法解释规定并科学、合理设定具体数额标准,妥善解决数额标准适用时的省际冲突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污受贿犯罪 定罪量刑标准 犯罪数额
原文传递
中国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现状、问题与完善 被引量:143
3
作者 廖诗评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38,共19页
近年来,美国频繁通过具有域外效力的国内法,采取国内法域外适用措施,使得国内法的域外效力和域外适用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国家采取不符合国际法的国内法域外适用措施,以及滥用国内法域外适用措施,都会构成对国际秩序和国际法... 近年来,美国频繁通过具有域外效力的国内法,采取国内法域外适用措施,使得国内法的域外效力和域外适用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国家采取不符合国际法的国内法域外适用措施,以及滥用国内法域外适用措施,都会构成对国际秩序和国际法治的冲击和破坏。赋予国内法域外效力并适度进行国内法域外适用,不仅能够保护本国公民和企业的利益,也能够为国际秩序和国际法的发展提供契机。但现行中国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的指导思想并不明确,重要领域的立法缺失并导致执法缺位,法律责任规定则过于模糊,基本无法实现上述目标。因此,在现有国际法规则框架下,完善中国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适度进行国内法域外适用,既是深化国内法治改革的需要,也是履行大国责任和深度参与国际治理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适用 域外效力 域外管辖 连接点 法律体系
原文传递
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问题研究 被引量:143
4
作者 赵秉志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我国于2009年3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虽然确立了全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精神,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争议,在理论的具体刑法保护方面也仍有着较大的改进和完善空间,如对公民个人信息范围的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我国于2009年3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虽然确立了全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精神,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争议,在理论的具体刑法保护方面也仍有着较大的改进和完善空间,如对公民个人信息范围的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主观罪过等问题都需要深入地探究与明确。本文主要从相关的立法评价、司法认定、立法改进三个方面,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并结合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在相关方面较为成熟的立法及适用经验,提出适当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大陆相关的刑事立法及其完善尽一份微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公民 刑法保护
下载PDF
国内法域外适用及其应对——以美国法域外适用措施为例 被引量:129
5
作者 廖诗评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6-178,共13页
国内法的域外适用在国际关系中并不鲜见,近年来美国日益增多的单边主义做法进一步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国内法域外适用是国家行使域外管辖权的行为,其后果是赋予国内法域外效力。国家的域外管辖权是国内法域外适用的前提和基... 国内法的域外适用在国际关系中并不鲜见,近年来美国日益增多的单边主义做法进一步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国内法域外适用是国家行使域外管辖权的行为,其后果是赋予国内法域外效力。国家的域外管辖权是国内法域外适用的前提和基础。在美国法语境下,国内法域外适用与长臂管辖存在一些区别,但实践中这种区分有时并不明显,甚至存在并行发生作用的情形。针对特定国家的国内法域外适用措施,受影响的个人或企业可以通过该国国内法机制或者国际法机制这两种途径寻求救济。但实践中,由于国内法机制耗时过长、成本过高、胜诉几率不大,而国际法又在不少领域存在空白或不明,因此上述两种途径往往都难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济。从长远角度看,完善本国国内法域外适用体系,是各国应对他国国内法域外适用的有效制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适用 长臂管辖 域外管辖 单边主义
原文传递
算法透明的多重维度和算法问责 被引量:125
6
作者 汪庆华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3-173,共11页
随着算法在社会经济中的广泛应用,算法如何向公众负责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律议题。在算法引发的偏见、歧视和支配的讨论中,平等保护、正当程序和反不正当竞争机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算法规制的一般化原则,算法透明是实现算法问责的重... 随着算法在社会经济中的广泛应用,算法如何向公众负责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律议题。在算法引发的偏见、歧视和支配的讨论中,平等保护、正当程序和反不正当竞争机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算法规制的一般化原则,算法透明是实现算法问责的重要机制。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明确了算法自动化决策的透明度要求。就具体规制手段而言,算法透明包含着从告知义务、向主管部门报备参数、向社会公开参数、存档数据和公开源代码等不同形式,算法解释权也可以看成是算法透明原则的具体化体现。算法透明的目标在于化解人类对算法决策可能失控的风险的忧虑。算法监管需要将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结合起来,在事前监管中建立算法透明原则,监管强度需结合场景和目标,对现有算法引发的消费者保护、中小商户利益、公众知情权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基于比例原则,选择适当的透明化义务,通过多重维度的算法透明机制的构建实现算法问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透明 报备参数 影响性评估 算法问责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路径:一个框架性讨论 被引量:115
7
作者 汪庆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63,共10页
中国、美国和欧盟在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上初步呈现出自身的特点。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中国通过分散式的立法对它在电子商务、新闻内容推荐以及智能投顾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回应,算法公开透明是贯穿于这些层级各异的立法的共同要求。... 中国、美国和欧盟在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上初步呈现出自身的特点。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中国通过分散式的立法对它在电子商务、新闻内容推荐以及智能投顾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回应,算法公开透明是贯穿于这些层级各异的立法的共同要求。美国则是通过司法判例对算法的法律性质进行了明确,在搜索引擎算法的案例中,它被看成言论,刑事辅助审判系统中的算法则被认定为是商业秘密。与中国、美国的个别化进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盟通过对个人数据权利的严格保护,形成了对人工智能的源头规制模式。在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的背景下,这三种模式体现了在数据权利保护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平衡问题上的不同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算法 法律规制 自动化决策
下载PDF
有效的合规计划与企业刑事诉讼 被引量:102
8
作者 万方(译) 《财经法学》 2018年第3期141-160,共20页
在美国联邦刑法中,合规计划被规定为影响犯罪企业刑事诉讼与刑罚裁量的法定因素,广泛应用于企业犯罪的刑事司法活动。实践中,考虑到合规计划在企业刑事量刑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许多法学评论家提出了一种替代方案,允许企业将合规计划作为... 在美国联邦刑法中,合规计划被规定为影响犯罪企业刑事诉讼与刑罚裁量的法定因素,广泛应用于企业犯罪的刑事司法活动。实践中,考虑到合规计划在企业刑事量刑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许多法学评论家提出了一种替代方案,允许企业将合规计划作为刑事责任的积极抗辩事由。鉴于替代方案的固有缺陷,本文提出完全删除《联邦量刑指南》"有效合规计划"的规定,并探讨删除合规计划的术语后如何增强企业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威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规计划 刑罚裁量 替代方案
下载PDF
为什么说我国已经进入轻罪时代 被引量:101
9
作者 卢建平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2年第3期132-142,共11页
随着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严重暴力犯罪数量与重刑率的下降、轻微犯罪数量与轻刑率的上升(即“双降双升”),犯罪治理迎来了新挑战,轻罪、新罪成为犯罪治理的主要对象。本文认为,断言轻罪时代已经来临,既是基于客观统计数据的... 随着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严重暴力犯罪数量与重刑率的下降、轻微犯罪数量与轻刑率的上升(即“双降双升”),犯罪治理迎来了新挑战,轻罪、新罪成为犯罪治理的主要对象。本文认为,断言轻罪时代已经来临,既是基于客观统计数据的科学分析,更是基于国家关于社会治理战略决策的理性判断。犯罪结构轻罪化是长期趋势而非短期现象,应当归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犯罪治理领域长期艰苦的努力、刑事立法的及时有效应对以及司法系统的积极主动作为。轻罪时代论断的提出,要求我们尽快调整既有的犯罪治理体系及思想观念,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大力推行犯罪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从而提升犯罪治理的效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犯罪治理 犯罪分层 轻罪时代
下载PDF
软暴力犯罪的现象、特征与惩治对策 被引量:85
10
作者 卢建平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6-99,共14页
软暴力是与传统通过有形物理力所实施的暴力相对应的暴力形式。软暴力犯罪即是以软暴力形式实施的犯罪,属于有组织的犯罪形式。软暴力犯罪以有形的硬暴力为后盾,本质在于通过软暴力的形式对被害人形成心理强制,亦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软暴力是与传统通过有形物理力所实施的暴力相对应的暴力形式。软暴力犯罪即是以软暴力形式实施的犯罪,属于有组织的犯罪形式。软暴力犯罪以有形的硬暴力为后盾,本质在于通过软暴力的形式对被害人形成心理强制,亦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行为方式表现为:以强硬的态度、威胁的言语对他人进行恐吓;长期滋扰他人生产、生活;集体展示黑恶势力的组织力量、标识,暗示自己具有一定的黑恶势力背景;通过组织或雇用网络"水军",在网上威胁、恐吓、侮辱、诽谤、滋扰被害人或影响舆论监督和公众知情权。惩治软暴力犯罪不仅应坚持软和硬、个人与组织、行为特征与非法控制特征、线上和线下的结合,还应在注意加害方与被害方关联性考察的同时,加强对此类犯罪的理论研究和打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软暴力 犯罪惩治
原文传递
权利冲突的司法化解 被引量:81
11
作者 梁迎修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72,共12页
法定权利之间的冲突并非一个伪命题,其在司法实践中颇为常见。受到立法者的有限理性、社会的变动性以及法律语言的模糊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某些情形下权利的边界未被立法者清晰界定,并由此引发法定权利之间的冲突。权利冲突的实质是利... 法定权利之间的冲突并非一个伪命题,其在司法实践中颇为常见。受到立法者的有限理性、社会的变动性以及法律语言的模糊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某些情形下权利的边界未被立法者清晰界定,并由此引发法定权利之间的冲突。权利冲突的实质是利益冲突和价值冲突。权利冲突的存在导致了法律适用的难题,法官需要借助个案中的法益衡量来确定权利边界并进而化解权利冲突。法官在进行法益衡量时,可以参考权利位阶来作出判断,然而权利位阶秩序缺乏整体确定性,仅有有限的参考价值,因此法益衡量还需诉诸比例原则。比例原则包括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的比例原则三项子原则。比例原则能够指引法官对权利作客观和理性的衡量,最大限度地缩小法官的裁量余地。鉴于个案中的法益衡量具有决策性质,法官必须在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之间维持恰当的平衡,在解决权利冲突时不能逾越司法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冲突 权利位阶 法益衡量 比例原则
原文传递
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75
12
作者 张红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47,共4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2条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单行法律中也有个别规定。本文通过分析民政救灾物资和防汛物资储备制度的现状,发现我国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在各级政府应急委员会...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2条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单行法律中也有个别规定。本文通过分析民政救灾物资和防汛物资储备制度的现状,发现我国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在各级政府应急委员会下增设应急物资储备领导小组,作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机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的资金来源;明确应急物资储备活动中各类主体的权限与关系;建立多元化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物资 储备 应急管理
原文传递
中国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以三省市未成年犯问卷调查为基础 被引量:73
13
作者 张远煌 姚兵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6,共7页
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已呈现出社会危害加重和人身危险性增加的总趋势。其具体表现是:就犯罪人方面而言,集中表现为犯罪低龄化继续发展、具有多次犯罪经历者明显增多、发案前多处于闲散状态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就犯罪行为方面而言,主要... 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已呈现出社会危害加重和人身危险性增加的总趋势。其具体表现是:就犯罪人方面而言,集中表现为犯罪低龄化继续发展、具有多次犯罪经历者明显增多、发案前多处于闲散状态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就犯罪行为方面而言,主要表现为结伙犯罪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犯罪手段的暴力化倾向进一步加强、暴力犯罪成为最主要的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认知度提高和作案的预谋性增强。上述趋势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一般社会观念、实践对策和理论研究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实证调查 新趋势与问题
原文传递
方法论视野中的法律体系与体系思维 被引量:70
14
作者 梁迎修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7,共7页
法律规范必须体系化才能维护法的秩序价值和正义价值。针对法律体系的建构,不同学派在方法选择上存在分歧,概念法学借助于抽象概念建构体系;利益法学以利益裁断间的关联为切入点建构体系;而评价法学则选择法律原则进行体系建构。为了维... 法律规范必须体系化才能维护法的秩序价值和正义价值。针对法律体系的建构,不同学派在方法选择上存在分歧,概念法学借助于抽象概念建构体系;利益法学以利益裁断间的关联为切入点建构体系;而评价法学则选择法律原则进行体系建构。为了维护法律秩序的统一性,立法者、执法者和司法者均应自觉贯彻体系思维,法学研究工作者也应致力于法学中的体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方法论 法律体系 体系思维 体系解释
原文传递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认罪认罚从宽 被引量:67
15
作者 卢建平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00-1023,共24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工作目前正在开展当中。本文立足刑事政策的立场,探讨认罪认罚从宽的政策定位及其与坦白从宽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系,着力揭示认罪认罚从宽的政策意涵及其实体法根据,以期为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试点提供理...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工作目前正在开展当中。本文立足刑事政策的立场,探讨认罪认罚从宽的政策定位及其与坦白从宽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系,着力揭示认罪认罚从宽的政策意涵及其实体法根据,以期为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试点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坦白从宽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实体法根据
原文传递
互联网平台竞争与反垄断规制 以3Q反垄断诉讼为视角 被引量:67
16
作者 张江莉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4-279,共16页
平台竞争是当下互联网竞争的主要形式。互联网应用平台通过技术接口链接多端客户和补足产品,在不同的产品和客户群之间进行交叉补贴以获取总体的利润。在平台经营模式下,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在平台接口层面、应用层面分别或者综合地展开。... 平台竞争是当下互联网竞争的主要形式。互联网应用平台通过技术接口链接多端客户和补足产品,在不同的产品和客户群之间进行交叉补贴以获取总体的利润。在平台经营模式下,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在平台接口层面、应用层面分别或者综合地展开。腾讯与奇虎的"3Q大战",是一场典型的互联网平台之争。从平台竞争的视角来分析和评价3Q反垄断案十分重要。对QQ产品性质和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腾讯的市场力量的评估,以及如何在平台商战中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值得我们在反垄断执法中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平台 竞争 3Q诉讼
原文传递
民事诉讼中法院释明的实证分析——以释明范围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66
17
作者 熊跃敏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3-142,共10页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的释明不仅有助于增强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弥补辩论主义的缺陷,也有助于防止突袭性裁判,促进案件审理的实质公正,提升司法的公信力。释明范围的扩大化已成当今民事诉讼发展的普遍趋势。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的释明不仅有助于增强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弥补辩论主义的缺陷,也有助于防止突袭性裁判,促进案件审理的实质公正,提升司法的公信力。释明范围的扩大化已成当今民事诉讼发展的普遍趋势。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表明,我国民事诉讼中释明的范围还有进一步拓展的必要。可以考虑以消极释明与积极释明的划分为基本框架,通过一般规则与案例指导确定释明的合理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明权 释明范围 积极释明 消极释明
原文传递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缺陷及其完善 被引量:58
18
作者 张红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9-15,共7页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通过对个案以及对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分析。发现我国应急预案存在诸多缺陷。预案体系尚不完整,缺乏必要的预案;预案内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缺乏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预案的制定和修订程序欠缺。...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通过对个案以及对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分析。发现我国应急预案存在诸多缺陷。预案体系尚不完整,缺乏必要的预案;预案内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缺乏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预案的制定和修订程序欠缺。建议借鉴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经验,改进我国应急预案的内容,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重视应急预案的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预案 缺陷 完善
原文传递
论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的完善 被引量:64
19
作者 赵秉志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8,共10页
新中国建立后60余年来,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反腐败刑事政策日趋科学,刑事立法日益健全,刑事司法日渐理性。从反腐败的现实需要和国际社会反腐败的趋势看,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建设仍存在一定缺陷,需要适时更新反腐败刑事... 新中国建立后60余年来,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反腐败刑事政策日趋科学,刑事立法日益健全,刑事司法日渐理性。从反腐败的现实需要和国际社会反腐败的趋势看,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建设仍存在一定缺陷,需要适时更新反腐败刑事法治理念,适当完善反腐败刑事法网,及时调整腐败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严格限制直至最终废止腐败犯罪的死刑,并合理增设腐败犯罪的资格刑和罚金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 刑事法治 刑事法网 定罪量刑标准 刑罚
原文传递
中国死刑立法改革新思考——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为主要视角 被引量:63
20
作者 赵秉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0,171,共16页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取消走私武器、弹药罪和走私核材料罪等9种犯罪的死刑,并将死缓犯执行死刑的门槛由"故意犯罪"提高至"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这将是中国死刑立法改革的又一重大进步。中国当前的死刑立...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取消走私武器、弹药罪和走私核材料罪等9种犯罪的死刑,并将死缓犯执行死刑的门槛由"故意犯罪"提高至"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这将是中国死刑立法改革的又一重大进步。中国当前的死刑立法改革应以非暴力犯罪为重点,成批量废止死刑罪名,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废止非致命性暴力犯罪的死刑,同时严格致命性暴力犯罪死刑的立法;进一步提高死缓犯执行死刑的门槛,明确死缓的地位和适用条件;将联合国公约要求的"最严重的罪行"标准和中国死刑政策立法化,完善死刑适用标准;改进老年人免死制度,创建哺育期母亲、精神障碍人、聋哑人等其他特殊主体免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 死刑罪名 死缓 死刑适用标准 特殊主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