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经济转型路径与政策研究 被引量:259
1
作者 张希良 黄晓丹 +4 位作者 张达 耿涌 田立新 范英 陈文颖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51,M0004,243,共19页
"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要求我国能源经济系统进行深刻的转型。本文利用中国-全球能源模型(C-GEM)等模型工具,研究了碳中和愿景下我国能源经济转型的路径,定量评价了主要减排措施在不同时期的减排... "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要求我国能源经济系统进行深刻的转型。本文利用中国-全球能源模型(C-GEM)等模型工具,研究了碳中和愿景下我国能源经济转型的路径,定量评价了主要减排措施在不同时期的减排贡献度和所需的政策干预力度,对能源经济转型路径的关键特征指标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研究表明,要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我国应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60年单位GDP能源消费相比当前下降75%以上;持续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优化,206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大力推进电气化和电力系统深度脱碳,2060年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至70%以上,非化石电力在电力供应中比重提升至90%以上,电力系统在2045~2050年间实现净零碳排放;碳定价机制将在碳中和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激励。研究还表明,碳中和将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30年和205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2万美元和3万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转型路径 碳定价 CGE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全国碳市场设计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72
2
作者 张希良 张达 余润心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94,共15页
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方面要遵循碳市场的基本原理和充分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但更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碳市场发展之路。在初始阶段,中国的全国碳市场总体上是一个基于强度的碳市场,而不是一个基于总量的碳市场,实质上是... 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方面要遵循碳市场的基本原理和充分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但更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碳市场发展之路。在初始阶段,中国的全国碳市场总体上是一个基于强度的碳市场,而不是一个基于总量的碳市场,实质上是一个多行业的可交易绩效标准(Tradeable Performance Standards),兼具碳税和补贴两种政策激励效果。全国碳市场的总量是一个和覆盖行业实际产出量相关联的灵活总量,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总量。碳市场管控的企业碳排放量不仅包括现场产生的直接碳排放量,也包括企业消费电力和热力引起的间接碳排放量。"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建设力争实现对8个重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全覆盖,按"严控增量"的原则,设定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和确定行业碳排放基准,积极发挥全国碳市场建设在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中的作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参与程度和覆盖企业数量,按"稳中有降"的原则,设定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和确定行业碳排放基准,逐步扩大配额有偿分配比例,进一步提高全国碳市场在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碳交易 系统设计 碳减排 碳税
原文传递
何谓“碳中和”? 被引量:142
3
作者 邓旭 谢俊 滕飞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13,共7页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目标提出后,引起全球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对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目标提出后,引起全球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对碳中和目标范围及内涵的广泛讨论和关注。目前各国的长期目标中提出了碳中和及气候中和等多个相关概念,本文将对这些概念及其政策实践进行简单综述,以辨析碳中和目标的范围及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联合国大会 CO2排放 国家自主贡献 政策制定者 政策和措施 相关概念
下载PDF
碳中和愿景的科技需求与技术路径 被引量:107
4
作者 张贤 郭偲悦 +4 位作者 孔慧 赵伟辰 贾莉 刘家琰 仲平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1年第1期65-70,共6页
碳达峰与碳中和愿景的提出为我国低碳/脱碳发展明确了新方向,也对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世界各国均将科技创新作为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归根结底也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实... 碳达峰与碳中和愿景的提出为我国低碳/脱碳发展明确了新方向,也对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世界各国均将科技创新作为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归根结底也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周期短,现有技术尚存在不足,科技发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并提前部署。我国碳中和技术发展需要为保障我国碳排放高质量达峰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可行、经济可承受的科技支撑。各部门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技术发展路径。"十四五"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时期,应全面加强相关脱碳、零碳、负排放技术发展的全局性部署,加快开展研发示范。为了更好地推动面向碳中和愿景的科技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保障机制与加强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科技需求 技术路径
下载PDF
北欧国家碳税政策的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78
5
作者 周剑 何建坤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70-73,共4页
CO2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北欧5个国家率先引入碳税来控制碳排放。本文根据北欧国家的实际应用,从税率、征税对象、税收循环、免税条款、减排效果等方面来研究北欧碳税政策,并提出我国未来碳税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碳税 北欧国家 气候变化 财税政策
下载PDF
全球长期减排目标与碳排放权分配原则 被引量:69
6
作者 何建坤 陈文颖 +1 位作者 滕飞 刘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6期362-368,共7页
全球长期减排目标将对世界未来的碳排放形成严重制约,减排义务的分担原则涉及各国的发展空间,事关根本利益。部分发达国家倡导人均排放趋同原则,回避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出人均累积排放趋同原则,强调公平性。按人均... 全球长期减排目标将对世界未来的碳排放形成严重制约,减排义务的分担原则涉及各国的发展空间,事关根本利益。部分发达国家倡导人均排放趋同原则,回避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出人均累积排放趋同原则,强调公平性。按人均累积排放量计算,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的CO2排放量已远超出其到2050年前应有的限额,其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高人均排放都将继续挤占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因此,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的中近期减排承诺中必须深度减排,以实现全球长期减排目标下的排放轨迹,并为发展中国家留有必要的发展空间。同时必须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作为对其过度挤占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的补偿,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我国在对外坚持公平原则,努力争取合理的排放空间的同时,对内要加强向低碳经济转型,努力实现保护全球气候和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排放权分配 长期减排目标 人均累积排放 哥本哈根会议
下载PDF
中国交通部门低碳排放措施和路径研究综述 被引量:59
7
作者 袁志逸 李振宇 +6 位作者 康利平 谭晓雨 周新军 李晓津 李超 彭天铎 欧训民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5,共9页
为实现2℃全球温升控制目标,中国交通部门亟待低碳转型。分析了当前交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已有减排措施的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探究中国交通部门未来低碳发展的可能路径。在未来若干年,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将长期保... 为实现2℃全球温升控制目标,中国交通部门亟待低碳转型。分析了当前交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已有减排措施的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探究中国交通部门未来低碳发展的可能路径。在未来若干年,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将长期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道路运输在总排放中的占比仍然较高,而民航运输碳排放增速最快。现有减排措施主要可分为交通运输结构优化、颠覆性交通技术、替代燃料技术和交通工具能效提升四类。为实现交通部门低碳转型,需采用更加严格的燃料经济性标准,推广替代燃料技术,并引导交通运输向低碳运输方式转变,实现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部门 低碳转型路径 中国
下载PDF
基于LMDI方法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4
8
作者 顾阿伦 何崇恺 吕志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61-1870,共10页
中国过去30多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产业结构变动,而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日益严峻的碳排放控制形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基于1980-2010年能源平衡表中终端能耗数据,对中国CO2排放量进行核算。利用LMDI方法将碳排放量的... 中国过去30多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产业结构变动,而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日益严峻的碳排放控制形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基于1980-2010年能源平衡表中终端能耗数据,对中国CO2排放量进行核算。利用LMDI方法将碳排放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总量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将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从而得到产业结构变化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作用结果。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率达到了3.71%(2005年不变价),下降速度与发达国家的最快下降速度基本持平,说明中国节能减排的成效显著。技术进步对如此大的下降速度贡献较大,产业结构变动的贡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DI方法 碳排放量 碳排放强度 产业结构变化 中国
原文传递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被引量:53
9
作者 陈菡 陈文颖 何建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8,共7页
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对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日趋显著。加速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双达”)进程,是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和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必须应对的课题。当前,国家在控制碳排放和污染水平上的中长期目标... 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对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日趋显著。加速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双达”)进程,是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和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必须应对的课题。当前,国家在控制碳排放和污染水平上的中长期目标仍未有效传导至地方,不利于发挥环境约束对规划制定和经济转型的倒逼作用。为此,作者立足于后疫情时代经济绿色复苏的新形势,从协同控制措施、协同管理体系和区域协同治理等方面,探讨“双达”行动对降低社会低碳转型成本和提高地方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从国家和省市两方面分析了协同治理工作在顶层政策机制、技术体系和资金支撑等方面的关键制约因素,提出以温室气体和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为导向、以管理和技术协同为保障和以区域协同治理为手段的应对思路。建议国家在“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完善分区域、分批“双达”的原则及其配套机制建设,在每个地级市制定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方案的基础上要求发达地区和低碳试点城市进一步提出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推动地方将“双达”目标纳入引领区域经济低碳转型的目标体系和各项专项规划等政策文本,积极探索排污交易、碳市场和电力市场有机融合的市场化治污降碳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空气质量 达峰 协同治理
下载PDF
关于碳税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李伟 张希良 +1 位作者 周剑 何建坤 《税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2,共3页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探讨了二氧化碳排放税作为国际社会应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具有怎样的特性和优点及理论属性和分类状况,并对目前世界先进国家的碳税实施情况作了介绍。
关键词 碳税 能源税 环境税
原文传递
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影响——基于IO-SDA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49
11
作者 顾阿伦 吕志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45,共9页
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出了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经济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经济结构自身还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本文基于1992、1997、2002、2007、2010... 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出了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经济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经济结构自身还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本文基于1992、1997、2002、2007、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采用IO-SDA方法(Input-Output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将碳排放量的变化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增加值效应、Leontief逆矩阵效应、最终需求效应,从而得到经济结构历史变化对于CO2排放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能源消耗导致的排放增加主要是最终需求效应与Leontief逆矩阵效应;除2002-2007年,能源强度效应始终为负,且为促进CO2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我国终端能源结构除了1997-2002年得到了优化,其他阶段却一直在朝着高碳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构建碳排放影响力系数和碳排放感应度系数对各个部门的评价结果显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行业大多是高耗能的行业,未来节能减排重点需要逐步降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但在具体部门层次上应制定有所区别的政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部门应保持一定的比重,不可一味降低,可更多从技术进步方面制定节能政策;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部门可以考虑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改进;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部门可以在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上来尽可能地降低比重;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第二产业部门及房地产业至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部门应大力提高其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SDA方法 碳排放 Leontief逆矩阵效应 最终需求效应
下载PDF
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与中国的响应对策 被引量:44
12
作者 何建坤 周剑 +1 位作者 刘滨 孙振清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35,共18页
基于对目前全球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危机及其共同根源的分析,作者认为低碳经济成为破解这一双重危机的必然选择,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全球气候推动全球形成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全球低碳经济潮流在近期表现为绿色复苏,从长期而言,将推... 基于对目前全球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危机及其共同根源的分析,作者认为低碳经济成为破解这一双重危机的必然选择,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全球气候推动全球形成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全球低碳经济潮流在近期表现为绿色复苏,从长期而言,将推动新的全球竞争格局,具体表现为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技术、贸易、金融竞争。全球低碳经济潮流对中国的影响不容忽视,它既是对中国现状的挑战,也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机遇。通过对中国、美国、欧盟与日本的低碳经济进行比较研究,作者提出中国应走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并分别从国家、企业与社会公众层面提出了中国应对全球低碳经济潮流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低碳经济潮流 绿色新政 低碳发展 经济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本要素 被引量:45
13
作者 段茂盛 庞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117,共8页
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和各国实践的调研和分析,本文从法律基础、基本框架设计、相关机构安排和调控政策四个方面分析了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的15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法律基础,体系的排放上限目标,体系... 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和各国实践的调研和分析,本文从法律基础、基本框架设计、相关机构安排和调控政策四个方面分析了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的15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法律基础,体系的排放上限目标,体系的覆盖范围,配额的初始分配,覆盖对象的排放量监测、报告与核查,遵约机制,遵约期和交易期的确定,登记注册系统,市场监管,金融机构的参与,排放交易平台,价格调控机制,排放交易的税费,配额的存储,连接与抵消机制。本文依次介绍了各要素的内涵,并对国外实践中的相关考虑和做法进行了简单分析;根据我国具体情况,针对各个要素提出了我国ETS设计中的一些初步建议。法律制度建设应与ETS机制设计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基本框架设计要充分考虑我国发展速度较快,区域、行业发展不均衡,以及部分行业受到严格管制等情况。相关机构安排要从现有管理体系出发,考虑市场需求,明确功能定位。调控政策应根据政策目标进行设计,避免过度增加体系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权交易体系 碳交易 要素 碳市场
下载PDF
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减排的双赢路径分析 被引量:40
14
作者 何建坤 卢兰兰 王海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7,共9页
实现《巴黎协定》下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目标,要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结合,促使各国走上"发展"和"减碳"双赢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其核心指标是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也就是大幅度提升单位... 实现《巴黎协定》下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目标,要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结合,促使各国走上"发展"和"减碳"双赢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其核心指标是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也就是大幅度提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产出效益。一方面要大力节能,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同时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减少终端能源需求,从而降低单位GDP的能源强度;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低碳化,降低单位能耗的二氧化碳强度。实现控制温升不超过2℃目标,全球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年下降率2030年前需尽快达到4%以上,但按目前趋势只有2%左右,各国都必须加大能源变革的经济转型力度。中国实现在《巴黎协定》下提出的203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年下降率要持续维持4%以上。并将不断加大力度,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同时,促使二氧化碳排放早日达峰,从而为促进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协调共赢的低碳发展路径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变革 低碳发展 GDP的二氧化碳强度
下载PDF
中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潜力与成本分析 被引量:39
15
作者 顾阿伦 史宵鸣 +1 位作者 汪澜 赵秀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21,共6页
全球水泥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人类活动排放的5%,其中中国的水泥产量就占到世界总量的50%,连续25年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中国水泥总产量达到18.8亿t。水泥行业是我国排放和耗能的大户,其产业特点是总体产量高,企业平均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全球水泥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人类活动排放的5%,其中中国的水泥产量就占到世界总量的50%,连续25年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中国水泥总产量达到18.8亿t。水泥行业是我国排放和耗能的大户,其产业特点是总体产量高,企业平均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和产品结构落后,因而,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行动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和基本内容,也是实现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在识别了18种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典型技术基础上,以日产5 000 t的生产线作为基准,通过边际减排成本的测算,定量分析了我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和成本,并最终得到这些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按照减排成本由低到高的排序,主要的减排技术分为能源利用效率、替代能源、混合水泥和CCS技术。最后通过分析我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技术现状及相关的政策障碍,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行业 节能减排 最佳可获得技术
下载PDF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能源及转移排放分析 被引量:39
16
作者 顾阿伦 何建坤 +2 位作者 周玲玲 姚兰 刘滨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56-1459,共4页
为了测算中国近年来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能源及排放,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利用中国2002年、2005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2002年和2005年以及2006年和2007年出口产品的内涵能源和内涵CO2排放。研究结果显示:进出口加工贸易对于核算中国进... 为了测算中国近年来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能源及排放,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利用中国2002年、2005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2002年和2005年以及2006年和2007年出口产品的内涵能源和内涵CO2排放。研究结果显示:进出口加工贸易对于核算中国进出口内涵能源及CO2排放有重要影响;中国出口产品内涵能源(以C当量计)由2002年的2.09亿t增加到2005年的5.91亿t,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3.11%增长到25.04%;同时中国进口产品内涵能源也呈增长趋势,净出口的内涵能源2007年达到2.61亿t,占全年能源消耗总量的9.30%。中国依然是净出口内涵能源大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内涵能源 投入产出分析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中国不同制氢方式的成本分析 被引量:37
17
作者 王彦哲 周胜 +1 位作者 周湘文 欧训民 《中国能源》 2021年第5期29-37,共9页
氢能是我国能源系统大幅度低碳转型和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之一。氢能来源广泛、高效清洁,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制氢阶段,不同制氢方式的制氢成本和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以中国氢能生产现状和实际价格水平为基... 氢能是我国能源系统大幅度低碳转型和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之一。氢能来源广泛、高效清洁,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制氢阶段,不同制氢方式的制氢成本和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以中国氢能生产现状和实际价格水平为基础,建立平准化制氢成本(LCOH)模型,测算了不同制氢方式的平准化成本和碳排放强度。研究发现,煤制氢成本最低为11元/kg,天然气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成本在15〜20元/kg之间,电解水制氢成本普遍在30元/kg以上,其中风电光伏制氢成本超过40元/kg。与煤制氢相比,各种新能源制氢技术减排成本在1000~4000元/tCO_(2)之间。敏感性分析表明,制氢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制氢设备年运行小时数、制氢原料价格,或者电价以及制氢设备投资成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制氢方式 制氢成本 碳排放强度
下载PDF
基于中国TIMES模型的碳排放达峰路径 被引量:35
18
作者 马丁 陈文颖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0-1082,共13页
该文以中国能源系统优化模型(China TIMES)为基础,构建了碳排放达峰路径模型体系,分析了中国未来可能的碳排放峰值水平和达峰路径,综合评估了各部门及各项措施的碳减排贡献。结果表明:在参考情景下,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在2010—2050... 该文以中国能源系统优化模型(China TIMES)为基础,构建了碳排放达峰路径模型体系,分析了中国未来可能的碳排放峰值水平和达峰路径,综合评估了各部门及各项措施的碳减排贡献。结果表明:在参考情景下,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在2010—2050年间将持续增长,对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严峻挑战;在达峰情景下,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和推广高耗能工业的节能减排技术,使得电力、工业和高耗能工业部门分阶段地实现碳排放达峰,进而实现2030年碳排放峰值达100亿~108亿t;电力和工业部门是碳减排的关键部门,二者在2030年的减排贡献分别达到75%和15%;发展非化石能源和提高高耗能工业的能效是碳减排的关键措施,二者在2030年的减排贡献分别达到65%和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系统模型 碳排放达峰 潜力分解
原文传递
基于LMDI模型的中国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9
作者 刘满芝 杨继贤 +1 位作者 马丁 丁志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341,共9页
为挖掘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治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LMDI分解模型,对全国和30个省份2000-2010年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并通过构建四象限法评价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 为挖掘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治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LMDI分解模型,对全国和30个省份2000-2010年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并通过构建四象限法评价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三方面分析治理投资等因素对SO2去除量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在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五个因素中,大气污染物末端治理措施、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对SO2、烟尘的排放量变化率呈现负向效应,尤其是末端治理措施负向效应最大,"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其对SO2排放量变化的贡献度均值由-10.4%变为-49.9%、对烟尘的贡献度由-60.7%变为-73.7%,而经济规模和煤炭污染强度呈现正向效应,经济规模贡献度高达50%以上,但呈下降趋势。针对SO2去除量变化率的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由规模和结构拉动型转为技术和规模拉动型,各省间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差别较大、规模效应差异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LMDI 空间差异 四象限法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体系的连接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庞韬 周丽 段茂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12,共7页
我国正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但多数试点体系的企业纳入门槛较低、覆盖的排放量较小,不利于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社会总成本的作用。连接可以扩大体系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连接区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我国正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但多数试点体系的企业纳入门槛较低、覆盖的排放量较小,不利于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社会总成本的作用。连接可以扩大体系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连接区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总社会成本,有利于解决"碳泄漏"问题,并减少碳指标价格的波动。本文分析了连接我国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障碍,认为试点体系连接有利于我国碳市场的长期和健康发展,但连接面临不同层面的障碍,包括国家层面配套政策的缺失以及各试点体系在关键规则设计中的不一致,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成尚需时日,中央政府应鼓励试点体系进行连接探索,并制定与此相适应的对各省市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办法;有连接意向的体系应该在配额分配方法、遵约机制、价格调控机制、存储与借贷规则、抵消机制等要素方面进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权交易 碳交易 连接 区域碳市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