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9例妊娠梅毒患者与配偶的梅毒血清学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湘辉 张荣 +1 位作者 陈仲 鲁东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4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了解妊娠梅毒患者与配偶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降低梅毒发病率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19例妊娠梅毒患者的配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结果均阴性者,3个月后复查TRUST和TPPA... 目的了解妊娠梅毒患者与配偶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降低梅毒发病率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19例妊娠梅毒患者的配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结果均阴性者,3个月后复查TRUST和TPPA。对妊娠梅毒患者与配偶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9例妊娠梅毒患者,TRUST滴度范围为1∶1-1∶256,TRUST滴度≥1∶16者45例,TRUST滴度〈1∶16者174例。1例合并HIV(+)。3例为二期梅毒,其中2例夫妻同患二期梅毒,另1例配偶TRUST滴度为1∶16,无临床症状。53例配偶TRUST和TPPA均阳性。配偶TRUST滴度≥1∶16者18例,TRUST滴度〈1∶16者42例。7例配偶TRUST阴性,TPPA阳性,其中1例6周后复查TRUST转为阳性。妊娠梅毒患者TRUST滴度〈1∶16组的174名配偶,24.1%(42/174)为梅毒感染者;妊娠梅毒患者TRUST≥1∶16组的45名配偶,40.0%(18/45)为梅毒感染者,两组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2,P〈0.05)。结论此次调查对象大多数为潜伏梅毒,开展妊娠梅毒的普查,对妊娠梅毒的配偶进行追踪检测,是降低梅毒发病率的有效方法。TPPA比TRUST更适合梅毒高危人群的筛查试验;TRUST滴度≥1∶16的妊娠梅毒的配偶,梅毒感染率高于滴度〈1∶16的妊娠梅毒配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妊娠梅毒 配偶 血清学
原文传递
红斑型银屑病患者他克莫司治疗前后IL-17 A、 IL-22和IL-6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樊超 向华国 +2 位作者 陈宏翔 阳生光 洪文彬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76-280,共5页
目的:旨在评估外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软膏(0.03%)治疗银屑病患者前后血清中关键的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和临床指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性别和年龄匹配的45名用他克莫司软膏(0.03%)治疗前和治疗一个月后银屑病患者和30名正常健... 目的:旨在评估外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软膏(0.03%)治疗银屑病患者前后血清中关键的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和临床指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性别和年龄匹配的45名用他克莫司软膏(0.03%)治疗前和治疗一个月后银屑病患者和30名正常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品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检测这些样本的细胞因子[(interleukin, IL) IL-17A、 IL-6、 IL-22和IL-21]水平,用实时定量RT-PCR分析这些因子的表达水平。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评估银屑病患者治疗前的得分。结果银屑病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17A, IL-22和IL-6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皮损组织中的mRNA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虽然他克莫司治疗后血清中这些细胞因子显著下降(P<0.01),但仍高于正常人群对照组(P<0.05)。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21和治疗前皮损中IL-21 mRNA与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中发现IL-17A和IL-22细胞因子浓度与PASI得分有正相关,但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他克莫司治疗能减轻银屑病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血清中IL-17A、 IL-22和IL-6的下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22 他克莫司
原文传递
他克莫司通过抑制Th17治疗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樊超 向华国 陈宏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4-489,495,共7页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对银屑病小鼠模型中Th17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建立银屑病样的小鼠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分析研究银屑病样皮损炎症状况;流式细胞仪分析循环血中T细胞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因...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对银屑病小鼠模型中Th17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建立银屑病样的小鼠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分析研究银屑病样皮损炎症状况;流式细胞仪分析循环血中T细胞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体外分离的T细胞中Jak/Stat3的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RORc-t mRNA的表达。结果他克莫司治疗能改善IMQ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减少银屑病皮损处浸润的CD3+T细胞数,减少循环血中CD4^+和CD8^+T细胞数,并降低循环血中炎性细胞因子(IL-17A、TNF-α、IL-6、IFN-γ、IL-10、IL-4和IL-2)水平。此外,他克莫司可抑制Th17细胞分化和体外分离的T细胞分泌IL-17A,抑制Th17细胞中的Jak/Stat3信号通路,上调银屑病皮损处细胞信号抑制因子1(SOCS1)的表达。结论他克莫司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h17相关炎症,减轻银屑病样皮损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他克莫司 辅助性T细胞17 咪喹莫特
下载PDF
FQ-PCR法与培养法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樊超 向华国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1期44-45,共2页
淋病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ea, NG).男性患者一般症状较典型,女性淋球菌感染者常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容易成为潜在的传染源.检测淋球菌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最主要的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 淋病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ea, NG).男性患者一般症状较典型,女性淋球菌感染者常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容易成为潜在的传染源.检测淋球菌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最主要的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细菌培养法两种.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FQ-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法,因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好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在SARS冠状病毒的鉴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本文用FQ- PCR法、培养法和革兰氏染色涂片法检测了男女疑似淋病患者,对培养法和FQ-PCR法检测淋球菌的效果进行了评价,试图寻找一种先进的、快速而敏感的淋病奈瑟氏菌定量检测方法,以提高淋球菌检测的准确性,从而减少淋球菌的漏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Q-PCR法 细菌培养法 淋病奈瑟菌 定量检测 SARS冠状病毒 革兰氏染色涂片法 症状不典型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白塞病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免疫细胞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樊超 陈宏翔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研究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体内细胞免疫水平,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活动期BD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群的比例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BD患者(n=22),其中活动期BD(active BD,ABD)患者(n=14),BD稳定期(stable BD,S... 目的研究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体内细胞免疫水平,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活动期BD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群的比例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BD患者(n=22),其中活动期BD(active BD,ABD)患者(n=14),BD稳定期(stable BD,SBD)患者(n=8)以及健康体检者(n=22)外周血CD4+T细胞及CD8+T细胞比例与CD28共表达水平与疾病的关系。结果患者体内CD4+T细胞比例与正常人相比并无明显变化,而CD8+T细胞的比例却显著升高(P<0.05),导致CD4+/CD8+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此外,BD患者外周血CD28细胞比例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变化。进一步分析CD4+T细胞及CD8+T细胞上CD28的表达水平,发现BD患者CD4+T细胞及CD8+T细胞上CD28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5)。结论结果支持BD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细胞群比例的紊乱,值得进一步研究免疫功能缺陷与疾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白塞病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细胞表面分子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白塞病患者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上ICOS与CD28共表达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樊超 陈宏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8-721,共4页
目的研究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ICOS(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ICOS)与CD28共表达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D患者(n=22),包括BD活动期(active BD,ABD)患者(n=14)... 目的研究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ICOS(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ICOS)与CD28共表达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D患者(n=22),包括BD活动期(active BD,ABD)患者(n=14)和BD稳定期(stable BD,SBD)患者(n=8),以及健康体检者(n=22)外周血CD4^+T细胞及CD8^+T细胞上ICOS与CD28共表达水平。结果 ABD患者外周血CD28^+ICOS^+CD4^+T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明显上升[(34.72±12.87)%vs.(25.36±8.24)%,P<0.05],CD28^+ICOS^+CD8^+T细胞的比例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改变[(9.32±4.57)%vs.(7.24±3.36)%,P>0.05];ABD患者外周血CD28^-ICOS^+CD4^+T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2.54±1.63)%vs.(0.76±0.25)%,P<0.05];ABD患者CD28^-ICOS^+CD8^+T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也明显升高[(8.79±3.41)%vs.(3.04±1.25)%,P<0.05]。结论 ICOS在B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表达水平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CD28分子,提示患者体内仅表达ICOS分子的细胞同样也可能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BD的治疗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细胞表面分子
下载PDF
白塞病患者外周血Th细胞和Tc细胞内IFN-γ的表达
7
作者 樊超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9期80-80,87,共2页
目的检测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外周血Th细胞和Tc细胞内INF-γ的分泌水平,探索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体内的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D活动期患者(n=22)、BD稳定期(n=6)以及健康体检者(n=22)外周... 目的检测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外周血Th细胞和Tc细胞内INF-γ的分泌水平,探索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体内的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D活动期患者(n=22)、BD稳定期(n=6)以及健康体检者(n=22)外周血T细胞亚群INF-γ的分泌水平。结果 BD患者活动期外周血细胞Th细胞和Tc细胞经过刺激后胞内合成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Th细胞:(22.45±7.33)%vs.(16.32±4.96)%,t=4.31,P<0.05;Tc细胞:(36.74±13.19)%vs.(28.67±11.56)%,t=6.05,P<0.05],稳定期患者Th细胞和Tc细胞体外合成IFN-γ的能力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BD患者外周血INF-γ的分泌水平明显升高,并与疾病活动期存在一定程度相关,可能对白塞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Γ-干扰素
下载PDF
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抗女性皮肤衰老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仲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9-60,共2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对女性皮肤抗衰老作用的分析。方法:求美者共80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8~68岁,平均(41.5±10.2)岁。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40),给予淀粉药丸,调查组(n=40),给予维生素C和维生素E。调查组给予患者维生素C片每... 目的:研究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对女性皮肤抗衰老作用的分析。方法:求美者共80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8~68岁,平均(41.5±10.2)岁。随机分为安慰剂组(n=40),给予淀粉药丸,调查组(n=40),给予维生素C和维生素E。调查组给予患者维生素C片每次0.05 g,每日2次口服;维生素E胶丸每次0.05 g,每日2次口服,10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调查对象均做皮肤松弛情况分析和色斑恢复情况分析。结果:安慰剂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皮肤松弛情况好转率为0%;调查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皮肤松弛情况好转率为40%,安慰剂组与调查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9,P<0.05)安慰剂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皮肤色斑治疗有效率为0%;调查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皮肤色斑治疗有效率为50%,安慰剂组与调查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5.7,P<0.05)。结论: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对抗女性皮肤松弛与色斑恢复的作用良好,推荐在临床上用于对抗女性皮肤衰老,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维生素E 皮肤衰老
下载PDF
黄金微针射频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蒋苹 胡小龙 +2 位作者 樊超 陈仲 戴珂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12期5-7,12,共4页
目的探讨黄金微针射频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凝胶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研究。方法将该院2019年4月—2020年11月期间皮肤门诊收治的60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 目的探讨黄金微针射频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凝胶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研究。方法将该院2019年4月—2020年11月期间皮肤门诊收治的60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b-bFGF凝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痤疮瘢痕评估量表(ECCA)权重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治疗前,观察组ECCA权重评分(48.32±10.24)分和对照组(48.43±10.75)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敏感、色素沉着、持续性红斑、痤疮样皮炎的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金微针射频联合rb-bFGF凝胶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可促进瘢痕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性痤疮瘢痕 rb-bFGF凝胶 黄金微针射频 ECCA权重评分
下载PDF
热激蛋白47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凡杞 樊超 +1 位作者 张志云 黄勇武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0期1864-1865,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热激蛋白47(HSP47)在瘢痕疙瘩中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到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7例瘢痕疙瘩患者作为瘢痕疙瘩皮损组,同期选择11例正常皮肤组织患者作为正常皮肤对照组。常规石蜡切片,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热激蛋白47(HSP47)在瘢痕疙瘩中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到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7例瘢痕疙瘩患者作为瘢痕疙瘩皮损组,同期选择11例正常皮肤组织患者作为正常皮肤对照组。常规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对阳性染色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两组切片中HSP47、Ⅰ型、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以及HSP47表达的含量与Ⅰ型、Ⅲ型胶原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HSP47阳性颗粒主要表达于瘢痕疙瘩组织真皮层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质内,对照组真皮层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质中少或不表达HSP47;Ⅰ、Ⅲ型胶原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P<0.05);瘢痕疙瘩组织中HSP47的表达量与Ⅰ型及Ⅲ型胶原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51、0.81,P<0.01)。结论 HSP47可促进瘢痕疙瘩的形成,抑制其表达可为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蛋白47 瘢痕疙瘩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下载PDF
LED红蓝光照射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凝胶对腋臭患者黄金微针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1
作者 蒋苹 胡小龙 +1 位作者 陈仲 樊超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6期30-32,37,共4页
目的分析LED红蓝光照射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腋臭患者黄金微针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门诊2019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经黄金微针术后治疗的腋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分析LED红蓝光照射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腋臭患者黄金微针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门诊2019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经黄金微针术后治疗的腋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LED红蓝光对创面进行照射;观察组在使用LED红蓝光的同时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用创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7,P>0.05);对照组出现皮肤红肿5例、感染3例、局部结节5例、色沉3例、上肢麻木2例;观察组出现皮肤红肿2例、感染1例、局部结节2例、色沉1例、上肢麻木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33%)显著低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D红蓝光照射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用创面较单一使用LED红蓝灯照射对黄金微针治疗后腋臭患者,两种方法联合能更大程度地减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并发症 黄金微针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LED红蓝光
下载PDF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药物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仲 李湘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9期1043-1045,共3页
目的了解当前抗梅毒治疗方案对孕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改善效果,分析影响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妊娠梅毒患者为对象,根据是否接受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前者按规范进行抗梅毒治疗。... 目的了解当前抗梅毒治疗方案对孕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改善效果,分析影响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妊娠梅毒患者为对象,根据是否接受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前者按规范进行抗梅毒治疗。结果全部217例患者中,接受和未接受治疗的比例分别为51.15%和48.85%,两组足月分娩率分别为73.87%和30.19%,治疗组远高于未治疗组(P<0.01);首次检出时间晚(OR=4.38,95%CI:3.73~5.28)、梅毒分期(OR=2.75,95%CI:2.43~3.32)和文化程度低(OR=1.45,95%CI:1.13~1.94)等因素明显降低孕妇接受抗梅毒治疗的可能性。结论加强婚前及产前梅毒血清学检查,早期发现病人,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接受治疗,早期规范治疗等,是改善孕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梅毒治疗 孕妇 不良妊娠结局
下载PDF
穴位埋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仲 洪文彬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3期92-93,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静滴,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静滴,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静滴,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静滴,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3.72%,对照组有效率为53.4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复方甘草酸苷 银屑病 疗效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仲 邓国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9期159-160,共2页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甲钴胺以及复合维生素B口服,阿昔洛韦乳膏外用;试验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窄谱中波紫外线隔日1次照射,并且给予...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甲钴胺以及复合维生素B口服,阿昔洛韦乳膏外用;试验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窄谱中波紫外线隔日1次照射,并且给予肌内注射干扰素,分别于治疗后第7d、第14d时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在第7d、第14d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谱中波紫外线 干扰素 带状疱疹
下载PDF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门诊慢性湿疹患者中的干预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桂梅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3433-3436,共4页
目的:探究对门诊慢性湿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门诊慢性湿疹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各40例。比较护理满... 目的:探究对门诊慢性湿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门诊慢性湿疹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各40例。比较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前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比护理前提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两组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SAS与SDS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比较,护理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F-36评分比护理前均提高,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慢性湿疹患者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具有很高的干预价值,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健康知识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