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A和DWI联合应用在评估超急性脑梗死介入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倩红 罗帝林 +2 位作者 莫金潮 吴冬 张家辉 《中国病案》 202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血管成像(MRA)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应用在评估超急性脑梗死介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某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29例行介入诊断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分别对患者行常规MRI检查及MRA联合DW... 目的分析血管成像(MRA)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应用在评估超急性脑梗死介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某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29例行介入诊断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分别对患者行常规MRI检查及MRA联合DW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并对比患者介入诊断前后梗死灶中央区ADC值、rADC值。结果MRA联合DWI对病灶的阳性检出率(100.00%)显著高于MRI(51.72%),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RA联合DWI诊断显示,超急性脑梗死病灶主要分布在额颞顶叶,14例患者病灶均位于额颞顶叶,6例患者病灶位于额颞叶,4例患者病灶位于颞枕叶、3例患者病灶位于额顶叶、2例患者病灶位于基底节室旁。治疗后,患者梗死灶中央区ADC值(1.05±0.37)×10~4mm^2/s、rADC值(20.11±2.18)%均显著低于治疗前(3.92±1.14)×10~4mm^2/s、(45.26±3.47)%,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和DWI联合应用在评估超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效果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A DWI 超急性脑梗死 介入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建胜 汪丹凤 +1 位作者 刘恺 张雪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PNET患者的CT和MRI资料。结果发生于大脑半球7例,脑干及松果体区各1例。9例病灶边界... 目的探讨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PNET患者的CT和MRI资料。结果发生于大脑半球7例,脑干及松果体区各1例。9例病灶边界均清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CT平扫实质部分与脑灰质等或稍高密度,MRI上T1WI呈与脑灰质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7例无或轻度瘤周水肿;6例有明显占位效应;瘤内出血6例,钙化5例;6例见流空血管信号穿行,6例与侧脑室关系密切。5例与局部硬脑膜相连,其中2例邻近骨质变薄,增强扫描多明显强化。结论 PNE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胚层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CT灌注成像对颅脑损伤术后脑微循环障碍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宋同均 魏建功 +3 位作者 罗帝林 刘道斌 王锡铭 戴翠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CT灌注成像在评价脑微循环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术后6~20h内行常规CT和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早期常规头颅CT平扫,除颅脑损伤征象和术后改变外,无缺血表现7例;脑实质低密度缺血灶5例,占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CT灌注成像在评价脑微循环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术后6~20h内行常规CT和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早期常规头颅CT平扫,除颅脑损伤征象和术后改变外,无缺血表现7例;脑实质低密度缺血灶5例,占41.67%。11例患者的灌注参数图像[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都有明确的异常表现,占91.67%,1例无变化。结论灌注CT能够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显示脑组织灌注部位、范围及缺血程度,确定脑梗死的存在及灌注情况,并可进行定量研究,对临床早期选择预防脑梗死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可以作为指导治疗的一个指标。但受到病人病情、扫描时间、影像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颅脑损伤 脑微循环障碍 诊断
下载PDF
MSCT、MRI结合MRCP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冬 赵志清 +4 位作者 郑锐标 钟金兰 专庆春 吕永革 余深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7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与MRI结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2014.01~2019.01于我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02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先接受MSCT检查,后接受MRI与MRCP联合检查,与病...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与MRI结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2014.01~2019.01于我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02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先接受MSCT检查,后接受MRI与MRCP联合检查,与病理结果相比较,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结果:MSCT的定位准确率是87.25%明显低于MRI结合MRCP的96.08%,MSCT对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是86.54%明显低于MRI结合MRCP的96.15%,MSCT对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是88.00%明显低于于MRI结合MRCP的96.00%,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MRI结合MRCP的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MSCT,能为临床医师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 多层螺旋CT MRI 胆道梗阻性疾病
下载PDF
3D-TOF-MT-MRA在颅内AVM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冬 赵志清 +4 位作者 吕永革 黄春元 何金凤 钟金兰 余深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8期1708-1710,共3页
目的:探讨3D-TOF-MT-MRA在颅内AVM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AVM患者5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MR平扫联合3D-TOF-MT-MRA检查。结果:畸形血管团位于顶叶18例,枕叶5例,颞叶8例,脑室区6例,小脑半球4例,额叶... 目的:探讨3D-TOF-MT-MRA在颅内AVM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AVM患者5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MR平扫联合3D-TOF-MT-MRA检查。结果:畸形血管团位于顶叶18例,枕叶5例,颞叶8例,脑室区6例,小脑半球4例,额叶5例,病变牵涉到多个脑叶4例。结论:3D-TOF-MT-MRA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伤的血管检查技术,对AVM的诊断效果较好,可清晰的检测出病变情况,值得作为AVM的临床诊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TOF-MRA 磁化转移 颅内AVM 诊断
下载PDF
基于磁化转移技术的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俊国 赵志清 +3 位作者 莫金潮 吴冬 钟金兰 余深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化转移技术的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MT-TOF-MRA)在颅内血管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基于磁化转移技术的3D-MT-TOF-MRA、TOF-MRA及数字... 目的探讨基于磁化转移技术的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MT-TOF-MRA)在颅内血管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基于磁化转移技术的3D-MT-TOF-MRA、TOF-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3D-MT-TOF-MRA对照,对比分析3D-MT-TOF-MRA判断颅内血管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观察期内无不良事件发生。40例患者基于磁化转移技术的3D-MT-TOF-MRA检出中小血管狭窄27例(27/40,68%),DSA检出30例(30/40,75%),3D-MT-TOF-MRA检出血管狭窄20例(20/40,50%),3种方法诊断颅内中小血管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对照,基于磁化转移技术的3D-MT-TOF-MRA检出颅内中小血管狭窄的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90%;2种方法诊断颅内中小血管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κ系统检验,两种方法吻合度一般(κ=0.637)。结论3D-MT-TOF-MRA技术与DSA在判断颅内动脉狭窄上具有较高一致性,且具有经济、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化转移 颅内血管 狭窄
下载PDF
高场MRI在成人不同病理分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莫金潮 王俊国 +3 位作者 柯有钢 赵志清 郑锐标 吴冬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10期2177-2179,共3页
目的:探讨高场MRI在成人不同病理分期股骨头坏死(ANF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5月15日至2019年3月15日期间选取90例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均进行高场MRI检查。结果:高场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正确率为86.21%... 目的:探讨高场MRI在成人不同病理分期股骨头坏死(ANF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5月15日至2019年3月15日期间选取90例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均进行高场MRI检查。结果:高场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正确率为86.21%,对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6.00%,对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正确率为100.00%,同时对股骨头坏死的敏感度为93.24%,特异度为93.75%,漏诊率为4.05%,误诊率为6.25%。早期股骨头坏死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新月形、点片状、线条形的低信号灶,在T2加权像上呈等信号或低信号;中期股骨头坏死病变在T1加权像可见斑块形、圆形、局限性环形等信号,T2加权像呈局限性高信号或等信号;晚期股骨头坏死病变在T2加权像上呈现为信号均匀或不均匀的低信号。结论:高场MRI在成人不同病理分期股骨头坏死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诊治方案提供指导依据,且图像更为可信、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场MRI 成人 病理 股骨头坏死 诊断
下载PDF
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其心理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八妹 梁焕莲 温李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4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患者的心理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交谈、观察及问卷调查方法分析静脉肾盂造影患者的心理问题及针对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各类心理问题的解决有一定比例的升高。结论我们在实际...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患者的心理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交谈、观察及问卷调查方法分析静脉肾盂造影患者的心理问题及针对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各类心理问题的解决有一定比例的升高。结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根据静脉肾盂造影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顺利完成检查具有良好的协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造影剂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技术诊断价值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俊国 赵志清 +3 位作者 黄春元 郑锐标 钟金兰 余深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4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A技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了2018年1月-2019年6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9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对比,同时进行80排CTA检测,通过对比两检测结果辨别CT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结...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A技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了2018年1月-2019年6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9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对比,同时进行80排CTA检测,通过对比两检测结果辨别CT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59例患者为轻度狭窄,18例患者为中度狭窄,13例患者为重度狭窄;CTA检查中,61例患者为轻度狭窄,17例患者为中度狭窄,12例患者为重度狭窄。在CTA检查的61例轻度冠状动脉狭窄当中,有2例为中度狭窄,在17例冠状动脉狭窄中,有1例患者为重度狭窄。CTA的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CT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相对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CTA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CTA在肺部可疑恶性阴影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世红 《内科》 2018年第5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肺部可疑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因肺部可疑恶性病变在我院行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病理确诊结果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肺部可疑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因肺部可疑恶性病变在我院行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病理确诊结果将患者分为肺癌组(63例)和肺结核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右支气管动脉(BA)、肺动脉(PA)显示情况及管径等差异。结果肺癌组患者BA清晰显影率(93. 65%)高于肺结核组(52. 63%),分支显示数多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肺癌组患者左、右侧BA管径与总截面积均大于肺结核组,1级、2级PA显影阳性率高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肺癌组患者左、右肺存在病灶直接供血动脉的比例高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CTA对肺部可疑恶性病变患者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部可疑阴影 诊断 肺动脉 支气管动脉 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螺旋CT在胸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永良 赵志清 +1 位作者 陈素云 王俊国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螺旋CT在胸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将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60例胸部结节病确诊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螺旋CT低剂量扫描,分别作为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 目的:研究并探讨螺旋CT在胸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将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60例胸部结节病确诊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螺旋CT低剂量扫描,分别作为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比较两种扫描剂量螺旋CT检查对胸部结节病的检出情况、定性诊断结果以及图像质量。结果: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胸部结节病患者的结节检出个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种扫描剂量螺旋CT检查对各结节CT征象的检出率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定性诊断结果中,两种扫描剂量螺旋CT检查对肺癌、肺转移瘤、炎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的定性不明比例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图像质量方面,低剂量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0.00%,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则为93.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结节病诊断中,采用螺旋CT检查可对结节予以有效检出,对结节良恶性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尤其是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可在减少扫描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结节病 诊断 螺旋CT 低剂量
下载PDF
T2WI FLAIR增强及减影技术在病毒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冬 赵志清 +6 位作者 郑锐标 莫金潮 专庆春 吕永革 王俊国 钟金兰 余深平 《中国医药导刊》 2019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评价MRI增强T2WI FLAIR序列在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经临床确诊的27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13~58岁,平均年龄(31.52±5.37)岁... 目的:评价MRI增强T2WI FLAIR序列在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经临床确诊的27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13~58岁,平均年龄(31.52±5.37)岁。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24例,头痛23例。结果:病毒性脑膜炎T2WI FLAIR序列多表现为脑沟、裂、池信号增高,增强后表现为软脑膜或硬脑膜的均匀强化,多为脑回样、环状强化。27例脑膜炎患者中T2WI FLAIR增强上显示病变强化者有22例,在增强T1WI图像上显示病变强化者有15例,两者检出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P=0.04)。结论:增强T2WI FLAIR序列对于病毒性脑膜炎的显示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具有早期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病变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膜炎 MRI 增强T2WIFLAIR
下载PDF
磁化传递成像技术在3D-TOF-MR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黄丽华 郑锐标 吴冬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9期1592-159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成像技术(MT)在3D-TOF-MR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MR检查的50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脑血管3D-TOF-MRA及3D-MT-TOF-MRA检查,探讨磁化传递成像技术在3D-TOF-MR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结...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成像技术(MT)在3D-TOF-MR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MR检查的50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脑血管3D-TOF-MRA及3D-MT-TOF-MRA检查,探讨磁化传递成像技术在3D-TOF-MR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D-MT-TOF-MRA对大血管及其1-2级分支的显示轮廓锐利清晰、血管中断少、显示率为100%;对3-4级远端细小血管显示轮廓较清晰、血管中断较少,显示率为80%。常规3D-TOF-MRA对大血管显示轮廓锐利、连续性好,显示率为100%,对1-2级分支的显示轮廓欠清晰、部分血管有中断现象,显示率为72%;对3-4级远端细小血管显示率仅为16%。3D-MT-TOF-MRA图像质量佳,脑实质背景信号抑制完全。结论:应用MT技术的3D-MT-TOF-MRA较常规3D-TOF-MRA对颅内大动脉及远端小动脉显示清晰,脑实质背景信号抑制更完全,在脑血管造影中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传递技术 MRA 造影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附102例报告)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春元 许朝璇 +3 位作者 吕永革 杨茂洪 侯瑜 罗帝林 《吉林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610-611,共2页
目的: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0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44例头部CT平扫及时显示基底节内囊区或(和)脑叶低密度梗死灶;58例复查时始发现。表现为:单纯性脑梗死25例;合并脑挫伤或颅内血肿77例。结论... 目的: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0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44例头部CT平扫及时显示基底节内囊区或(和)脑叶低密度梗死灶;58例复查时始发现。表现为:单纯性脑梗死25例;合并脑挫伤或颅内血肿77例。结论:CT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价值;首次检查未见脑梗死者CT的追踪观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类癌动态增强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恺 文戈 +4 位作者 邓燕佳 侯刚强 李建胜 汪丹凤 张雪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胃类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类癌10例,其中典型类癌6例,非典型类癌4例。10例均行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及病理特征,并对部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胃类癌病灶主... 目的探讨胃类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类癌10例,其中典型类癌6例,非典型类癌4例。10例均行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及病理特征,并对部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胃类癌病灶主体全部位于胃底贲门(6例)或胃窦(4例),且以胃后壁或小弯侧者居多(8例)。CT平扫肿瘤多(9例)表现为突入胃腔且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肿块;病灶长径在2.5~6.0 cm之间。3例发生胃周淋巴结转移;3例突破浆膜层出现胃外浸润。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呈中、重度强化,三期平均CT值分别为64.30 HU、74.30 HU、73.63 HU。结论胃类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动态增强扫描对此疾病的定量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对鉴别诊断亦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类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原文传递
磁化转移技术在提高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莫金潮 王俊国 +1 位作者 吴冬 赵志清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1980-198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化转移技术在提高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脑磁共振成像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3D-TOF-MRA扫描,观察组行磁化转移技术联合3D... 目的探讨磁化转移技术在提高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脑磁共振成像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3D-TOF-MRA扫描,观察组行磁化转移技术联合3D-TOF-MRA扫描。观察两组患者脑血管显示情况及脑血管成像特征。结果观察组显示1~2级分支小血管30例(100%),3~4级分支小血管21例(70.0%);对照组显示1~2级分支小血管30例(100%),3~4级分支小血管8例(26.7%)。观察组3~4级分支小血管的显示率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3D-TOF-MRA显示末梢血管模糊,磁化转移技术联合3D-TOF-MRA扫描可以清楚显示小血管的结构情况。结论磁化转移技术联合3D-TOF-MRA有助于减轻颅脑血管成像时血流的饱和效应,增强末梢血管血流的信号,且可有效提高3D-TOF-MRA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转移技术 3D-TOF-MRA图像质量 应用
下载PDF
肝吸虫病的CT表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春元 许朝璇 +4 位作者 罗帝林 杨茂洪 侯瑜 王建华 赵志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9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CT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吸虫病患者的肝脏CT表现。结果CT主要表现为肝脏被膜下末梢胆管小囊状、杵状扩张16例;合并肝硬化2例;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5例;合并肝实质斑片状或结节状低密度灶2例。结论肝吸虫... 目的探讨CT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吸虫病患者的肝脏CT表现。结果CT主要表现为肝脏被膜下末梢胆管小囊状、杵状扩张16例;合并肝硬化2例;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5例;合并肝实质斑片状或结节状低密度灶2例。结论肝吸虫病具有特征性CT表现,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吸虫 胆道疾病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