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镜观察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温字平 吕艳思 +5 位作者 宋晓婧 李浩 于娜 赵利梅 洪芳 王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9-241,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28岁。因右上肢丘疹2个月余,于2020年4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右上肢发现一黄豆大丘疹,按压及挤捏伴轻度疼痛,无瘙痒。否认患处皮肤外伤史及蚊虫叮咬史等。患者既往史、个人史均无特殊,家族中无... 1病历摘要患者男,28岁。因右上肢丘疹2个月余,于2020年4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右上肢发现一黄豆大丘疹,按压及挤捏伴轻度疼痛,无瘙痒。否认患处皮肤外伤史及蚊虫叮咬史等。患者既往史、个人史均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纤维瘤 动脉瘤样 皮肤镜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皮肤科临床实践与专业科普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施
2
作者 李浩 王俐 +2 位作者 吕艳思 温字平 张振颖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将临床见习与专业科普有效结合应用于皮肤科本科教学。方法选取2020级深圳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5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名学生。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LBL)完成《皮肤性病... 目的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将临床见习与专业科普有效结合应用于皮肤科本科教学。方法选取2020级深圳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5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名学生。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LBL)完成《皮肤性病学》教材的核心理论课和临床见习。研究组学生采用核心理论课授课时侧重引导学生概述疾病的诊治重点及注意事项;随后采用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辅助皮肤科科普视频,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如何面向患者进行科普;最后采用实例教学法(CBL),结合见习期间教师的示范,让学生面向患者进行疾病的宣教和科普。结果对照组理论课考试为(82.56±7.11)分,研究组为(86.85±5.53)分,研究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成绩,研究组学生在面谈技巧、专业素质、临床判断、沟通能力、整体表现5个方面的考核成绩分别为(8.04±1.33)分、(8.10±1.04)分、(7.13±1.08)分、(8.44±1.28)分、(8.45±1.8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临床见习期间,面对真实门诊患者完成疾病科普,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平均分均为4分以上。结论本次教改项目旨在将核心理论、临床见习、专业科普有机的结合,有效的提高了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可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 临床见习 科普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服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后发生大疱性类天疱疮32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浩 王俐 +7 位作者 韩宪伟 孙彤 苏芳 孙晓冬 韩莹 杨国玲 刘晓明 王凯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服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后发生的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病房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BP患者116例,分为BP发病前应用DPP4i治疗糖尿病的DPP4i-BP组和未应用...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服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后发生的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病房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BP患者116例,分为BP发病前应用DPP4i治疗糖尿病的DPP4i-BP组和未应用DPP4i治疗的普通BP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皮损面积、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预后,记录DPP4i-BP组患者服用DPP4i与BP诊断的时间间隔。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DPP4i-BP组32例,年龄(77.17±15.32)岁,男女比例为15∶17;普通BP组84例,年龄(76.65±19.32)岁,男女比例为43∶41。DPP4i-BP组开始服用DPP4i药物到诊断BP的时间间隔为(14.61±3.93)个月,其中维格列汀的间隔时间最短,为(5.42±2.84)个月,与西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3,P<0.001)。与普通BP组相比,DPP4i-BP组病情重度患者多,为16例(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P=0.008)。两组抗BP180抗体阳性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870)。治疗前后DPP4i-BP组抗BP180抗体水平均高于普通BP组(P=0.015、<0.001),且降低幅度小于后者(t=5.11,P<0.001)。两组控制病情所需的糖皮质激素平均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P=0.322)。DPP4i-BP组控制病情所需平均时间较长(t=6.72,P<0.001),并且更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或其他药物(t=10.05,P=0.002)。开始系统治疗后6个月内,普通BP组病情出现反复的病例比例(17例,27.86%)明显高于DPP4i-BP组(2例,7.69%,χ2=4.35,P=0.037)。并且,6个月时,普通BP组糖皮质激素平均剂量显著高于DPP4i-BP组(t=7.04,P<0.001)。结论DPP4i类降糖药中,BP发病前服用维格列汀患者最多,服药与BP发病时间间隔最短。DPP4i-BP患者治疗初期可能不易控制,但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大疱性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治疗结果 药物毒性 预后
原文传递
青春期前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测定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笛 丘文苑 张晓东 《皮肤病与性病》 2019年第5期709-711,共3页
目的分析青春期前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发病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青春期前痤疮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测定,另选取相应年龄段的正常青春前期群体50例(男21例,女29例)进... 目的分析青春期前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发病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青春期前痤疮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测定,另选取相应年龄段的正常青春前期群体50例(男21例,女29例)进行对照,比较血清性激素水平,分析青春前期痤疮患者发病因素。结果女性、男性青春期前痤疮患者游离睾酮、脱氢表雄酮同女性、男性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酮、孕酮、黄体生成素、催乳素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春期前痤疮患者和正常青春期群体皮肤类型、遗传因素、睡眠习惯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家族遗传、睡眠不足、油性皮肤等是青春期前痤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春期前痤疮患者与正常青春期前群体血清性激素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遗传、睡眠质量、皮肤类型等是影响青春期前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因而需针对性地给予防治,减少青春期前痤疮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前期 痤疮 血清性激素水平测定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4例儿童脓癣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静 尹瑞瑞 +2 位作者 张芙蓉 陈萍 杨国玲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脓癣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儿童脓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照片,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24例脓癣中,单发脓肿型21例,多发毛囊炎型3例;16例有饲养宠物史(主要为猫、犬、兔子),7例家庭成员... 目的探讨儿童脓癣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儿童脓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照片,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24例脓癣中,单发脓肿型21例,多发毛囊炎型3例;16例有饲养宠物史(主要为猫、犬、兔子),7例家庭成员有足癣病史,1例有外伤史;经口服抗真菌药物联合口服强的松片再辅以外用抗真菌药物规范治疗,所有患儿在6~8周内临床和真菌学治愈,未出现不良反应,5例留下不同程度疤痕。结论儿童脓癣容易误诊,应提高认识;真菌荧光染色直接镜检法阳性率高;特比萘芬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可以作为儿童脓癣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脓癣 真菌荧光染色 特比萘芬
下载PDF
皮肤激光美容术后患者的防晒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洪芳 吴承高 +4 位作者 赵利梅 黄慧虹 黄靖凯 吕艳思 王俐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4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皮肤激光美容术后患者的防晒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行皮肤激光美容术患者62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防晒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目的:探讨皮肤激光美容术后患者的防晒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行皮肤激光美容术患者62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防晒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皮肤激光美容术后患者加强防晒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情绪,有利于皮肤的新陈代谢,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激光美容术 防晒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果酸换肤术治疗黄褐斑的精细化护理干预
7
作者 洪芳 吴承高 +6 位作者 李佩瑜 方媛媛 朱福平 梅玲 潘桂 刘美霞 吴松燕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4期114-116,120,共4页
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干预运用于果酸换肤术治疗黄褐斑中的价值。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纳入的65例果酸换肤术治疗黄褐斑的患者,依照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其中33例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另32例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总有效率进... 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干预运用于果酸换肤术治疗黄褐斑中的价值。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纳入的65例果酸换肤术治疗黄褐斑的患者,依照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其中33例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另32例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干预前后分别进行SDS(抑郁自评量表)、认知能力、依从性、SF-36(生活质量)评分调查,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0,P=0.048)。干预前两组的各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2、0.266、0.716,P=0.879、0.791、0.477),干预后研究组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认知能力、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7、3.075、2.598,P=0.001、0.003、0.012)。干预前两组的各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1、0.292、0.263、0.140,P=0.834、0.772、0.794、0.889),干预后研究组的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5、14.219、16.969、8.312,P=0.001、0.001、0.001、0.001)。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运用于果酸换肤术治疗黄褐斑中效果更为突出,能够保障治疗效果,同时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增强患者认知能力,使其更加积极配合护理,同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果酸换肤术 黄褐斑 生活质量
下载PDF
19例儿童难辨认癣临床特征分析
8
作者 王静 尹瑞瑞 +3 位作者 陈萍 杨国玲 王博鹤 郝迪 《皮肤病与性病》 2022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难辨认癣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9例儿童难辨认癣的临床特征、感染途径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儿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其中一例为出生18天新生儿,其余18例年龄在2~14岁之间。病程1周~1年,皮损部位:单侧面颊10例,眼... 目的 探讨儿童难辨认癣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9例儿童难辨认癣的临床特征、感染途径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儿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其中一例为出生18天新生儿,其余18例年龄在2~14岁之间。病程1周~1年,皮损部位:单侧面颊10例,眼周5例,躯干2例,耳廓2例,多发3例。临床表现分为湿疹型14例,脓疱疮型3例,单纯疱疹型2例。17例患儿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治疗,2例加口服特比萘芬,治疗4~6周后治愈。结论 儿童难辨认癣以面部发病多见,多表现为湿疹样皮损,皮肤镜检查有利于难辨认癣的诊断,外用特比萘芬乳膏安全有效,当皮损炎症反应明显时应加口服特比萘芬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难辨认癣 皮肤镜 治疗
下载PDF
先天性皮肤异色病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吕艳思 王琳琳 +7 位作者 张佳威 黄靖凯 温字平 于娜 张晓东 赵利梅 洪芳 王俐 《皮肤科学通报》 2020年第1期86-88,共3页
患儿男,7月。面部红斑伴毛细血管扩张5月。皮肤科查体:面部弥漫红斑伴散在毛细血管扩张,双侧臀部及阴囊网状皮肤异色改变。基因测序提示患儿存在RECQL4突变。结合病史以及基因测序结果诊断:Rothmund-Thomson综合征(先天性皮肤异色病)。
关键词 先天性皮肤异色病 ROTHMUND-THOMSON综合征 皮肤异色 光敏感
下载PDF
甲板下蓝痣一例
10
作者 黄靖凯 温字平 +5 位作者 吕艳思 于娜 刘佳 张晓东 曾山 王俐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4-635,共2页
患者,男,33岁,因左足拇趾趾甲近端蓝黑色皮疹2年,黑斑数量增多3个月于2019年6月18日就诊。患者于2年前发现左足拇趾半月板处出现一绿豆大小甲下蓝黑斑,蓝黑斑无明显增大,无自主疼痛不适。
关键词 足拇趾 半月板 甲下 黑斑 蓝痣 疼痛不适
原文传递
面部透明细胞棘皮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黄靖凯 薛如君 +6 位作者 叶瑞贤 吕艳思 熊绮颖 刘焕颜 张三泉 梁景耀 张锡宝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88-190,共3页
51岁女性患者,右侧颧骨外侧皮肤肿物伴瘙痒6个月,搔抓后肿物表面易出血。右侧颧部外侧皮肤见一直径约1 cm的类圆形微隆起的红褐色斑块,边界清晰,表面粗糙覆有雾状透明细鳞屑,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和针尖大小新鲜出血点,压之褪色。组织病理示... 51岁女性患者,右侧颧骨外侧皮肤肿物伴瘙痒6个月,搔抓后肿物表面易出血。右侧颧部外侧皮肤见一直径约1 cm的类圆形微隆起的红褐色斑块,边界清晰,表面粗糙覆有雾状透明细鳞屑,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和针尖大小新鲜出血点,压之褪色。组织病理示:皮损与两侧正常上皮分界清晰,表皮角化不全,皮突融合延长,棘层规则肥厚,细胞富含糖原、细胞质呈透明状,皮突与真皮交界处大量淋巴细胞及散在浆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棘层细胞胞质PAS染色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免疫组化阴性。诊断:透明细胞棘皮瘤。完整切除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该例未发现恶性证据,仍考虑为良性表皮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棘皮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