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蒜加工过程中多酚含量变化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强倩 罗海青 +4 位作者 张建梅 沈婷 王新风 胡卫成 纪丽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76-179,共4页
以黑蒜为试验材料,以白蒜为对照,采用福林-酚法对其加工过程中多酚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并采用DPPH法、还原力、ABTS法、ORAC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黑蒜加工过程中多酚含量显著增加;加工后黑蒜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是... 以黑蒜为试验材料,以白蒜为对照,采用福林-酚法对其加工过程中多酚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并采用DPPH法、还原力、ABTS法、ORAC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黑蒜加工过程中多酚含量显著增加;加工后黑蒜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是白蒜的3倍;黑蒜加工前后的还原能力与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相同浓度下黑蒜的还原力明显高于白蒜;ABTS^+清除能力与黑蒜提取液浓度呈正相关,黑蒜ABTS^+清除率显著高于白蒜;加工后黑蒜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增强,显著高于白蒜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结果表明,与普通的白蒜比较,发酵后的黑蒜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蒜 自由基 多酚含量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优化小麦麸皮多糖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翠玲 顾正中 +3 位作者 沈婷 王新风 胡卫成 纪丽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69-172,共4页
为探讨优化麸皮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用热水浸提法及Box-Behnken设计方法,研究水提温度、时间、料液比这3个因素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麸皮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设计试验,得到回归方程的... 为探讨优化麸皮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用热水浸提法及Box-Behnken设计方法,研究水提温度、时间、料液比这3个因素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麸皮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设计试验,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和可信度。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各个试验范围内,3个因素对麸皮多糖得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并分析得到了最佳的提取条件:温度100℃,料液比1 g∶29.95 m L,水提时间5 h,麸皮多糖得率的预测值为220.04 mg/g。将上述最佳条件微调后进行验证试验,测得麸皮多糖含量为222.70 mg/g,高于软件模拟值,能较好地预测麸皮多糖得率,表明提取麸皮多糖条件可行,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提高了提取麸皮多糖的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麸皮 多糖 热水浸提法 提取工艺 响应面分析 多糖得率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莲蓬壳总黄酮超声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6
3
作者 胡卫成 王新风 +5 位作者 沈婷 王毓宁 陈铭 尤龙 纪丽莲 李鹏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51-56,共6页
对莲蓬壳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辅助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0∶1(m L/g)、乙醇体积分数48%、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测... 对莲蓬壳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辅助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0∶1(m L/g)、乙醇体积分数48%、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莲蓬壳总黄酮提取率为8.32%。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莲蓬壳总黄酮具有较强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同时可显著性抑制H2O2诱导的人皮肤纤维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法 莲蓬壳 总黄酮 超声提取 自由基
下载PDF
桑葚提取物体外抗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朱翠玲 陈铭 +8 位作者 汪孟涵 沈婷 强倩 王新风 纪丽莲 冯作山 陶永霞 白羽嘉 胡卫成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66,37,共7页
本文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细胞体外的炎症模型,研究桑葚提取物对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验用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在不同浓度样品的干预下,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 本文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细胞体外的炎症模型,研究桑葚提取物对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验用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在不同浓度样品的干预下,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样品对RAW264.7细胞的作用;用Griess法检测细胞液中NO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液中PGE2含量;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桑葚提取物对细胞iNOS和COX-2表达的影响;用HPLC法检测桑葚提取物中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表明桑葚提取物浓度在0.5~2 mg/mL范围内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在1~2 mg/mL范围内能有效抑制NO和PGE2的分泌并能有效抑制iNOS和COX-2的表达;桑葚提取物中白藜芦醇的含量为107.44±0.48μg/g。这表明桑葚提取物抑制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量,从而减弱促炎症反应,发挥抗炎功效,其抗炎活性可能与桑葚中含有较高的白藜芦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内毒素 抗炎 白藜芦醇
原文传递
黑蒜加工过程中营养组分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罗海青 吴磊 +5 位作者 朱翠玲 沈婷 王新风 强倩 胡卫成 纪丽莲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108,共5页
黑蒜作为一种新型大蒜发酵制品,与大蒜相比,不论是在成分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探讨大蒜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研究对大蒜及黑蒜中的灰分、粗纤维、粗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成分及挥发性... 黑蒜作为一种新型大蒜发酵制品,与大蒜相比,不论是在成分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探讨大蒜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研究对大蒜及黑蒜中的灰分、粗纤维、粗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成分及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黑蒜在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发生变化,与大蒜相比粗脂肪含量减少了2.93 g/100g,蛋白质的含量增加了8.17 g/100 g,灰分及粗纤维的含量基本不变;通过GC-MS检测出大蒜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29种,黑蒜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25种,发酵黑蒜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总量较大蒜增加,刺激性气味化合物含量减少,香气化合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蒜 营养物质 挥发性组分 气质联用
原文传递
水稻秸秆和玉米芯栽培料对棕色蘑菇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梁晓丽 臧玉茹 +5 位作者 孙太萍 董倩倩 秦文兰 王新风 陈忠明 纪丽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80-185,共6页
测定水稻秸秆和玉米芯2种栽培料上生长的棕色蘑菇和双孢菇子实体中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采用蛋白营养评价方法,对2种蘑菇的营养价值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水稻秸秆栽培料上生长的棕色蘑菇粗纤维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2.46%和... 测定水稻秸秆和玉米芯2种栽培料上生长的棕色蘑菇和双孢菇子实体中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采用蛋白营养评价方法,对2种蘑菇的营养价值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水稻秸秆栽培料上生长的棕色蘑菇粗纤维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2.46%和12.11%;玉米芯栽培料上生长的棕色蘑菇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5.03%;同种栽培料条件下棕色蘑菇粗蛋白质、灰分、粗纤维含量均高于双孢菇,但总糖、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双孢菇低。2种栽培料上生长的棕色蘑菇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玉米芯栽培料上生长的蘑菇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都高于水稻秸秆栽培料生长的蘑菇,其氨基酸含量比例都接近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的理想模式,其第一限制氨基酸都为蛋氨酸+半胱氨酸,亮氨酸都为第二限制氨基酸;比较2种栽培料条件下的子实体蛋白质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营养指数,棕色蘑菇指标均比双孢菇高,且水稻秸秆为栽培料时,棕色蘑菇与双孢菇差异更显著。结果说明,玉米芯为栽培料上生长的棕色蘑菇营养价值优于水稻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蘑菇 水稻秸秆 玉米芯 营养成分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黑蒜粉末物理性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建梅 罗艳艳 +4 位作者 罗海青 王益君 沈婷 纪丽莲 胡卫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57,共7页
为评价超微粉碎对黑蒜粉末物理性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对超微粉碎与机械粉碎黑蒜粉末的休止角、松密度、持水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分析,测定其多酚类物质提取率,同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Fe^(3+)还原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为评价超微粉碎对黑蒜粉末物理性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对超微粉碎与机械粉碎黑蒜粉末的休止角、松密度、持水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分析,测定其多酚类物质提取率,同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Fe^(3+)还原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系统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并以人肝肿瘤细胞Hep G2细胞为模型,测定其不同粉碎方式黑蒜的细胞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与机械粉碎相比,超微粉碎后的黑蒜粉末平均粒径较小,水溶性、溶胀度及多酚类物质的溶出率分别增加了26.84%、39.53%和31.76%,持水力及持油力等理化性质得到改善。抗氧化能力评价中,超微粉碎能力显著提高了黑蒜粉末的还原能力、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以及细胞内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碎 机械粉碎 黑蒜 抗氧化 自由基
下载PDF
石榴籽油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毓宁 何静 +4 位作者 李鹏霞 胡花丽 薛琦 陈铭 胡卫成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37,共6页
以吩嗪硫酸甲酯-还原型辅酶I-氮蓝四唑(PMS-NADH-NBT)系统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诱导DNA及蛋白质氧化损伤为模型,考察石榴籽油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DNA和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建立H2O2诱导PC12细... 以吩嗪硫酸甲酯-还原型辅酶I-氮蓝四唑(PMS-NADH-NBT)系统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诱导DNA及蛋白质氧化损伤为模型,考察石榴籽油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DNA和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建立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甲氮甲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损伤程度,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试剂盒测定细胞的氧化应激变化,研究不同浓度石榴籽油对H2O2刺激的PC12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榴籽油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以及对DNA和蛋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随着石榴籽油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石榴籽油在0.5~4 mg/m L质量浓度范围能显著提高H2O2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减少H2O2刺激的PC12细胞中MDA的生成,提高SOD活力及CAT活性。石榴籽油在体外具有清除自由基,减轻羟基自由基诱导DNA及蛋白质氧化损伤以及保护PC12细胞对抗氧化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籽油 自由基 H2O2 PC12细胞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北沙参的抗炎机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晓君 何洋 +5 位作者 沈秦可 周静 韩胜强 高繁 胡卫成 张迹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37,共7页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药食两用,具有清肺热、止咳润肺的功能。现代研究表明,北沙参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的功效。然而其抗炎功效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运用TCMSP、Pub Chem、SEA、Uni Prot、Gene Cards等数据库,...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药食两用,具有清肺热、止咳润肺的功能。现代研究表明,北沙参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的功效。然而其抗炎功效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运用TCMSP、Pub Chem、SEA、Uni Prot、Gene Cards等数据库,收集北沙参所含成分中的活性化合物、活性化合物对应的靶点、抗炎作用相关靶点信息。进一步以北沙参的活性成分和抗炎靶点蛋白为网络节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基于String数据库的蛋白相互作用分析、GO生物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结果经筛选和分析获得北沙参活性成分8个,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等。抗炎靶点92个,包括JUN、CASP3、EGFR、AKT1、HSP90AA1、TGFB1、PGR、MET、PLAU、PIM1、PIK3R1等,涉及雌激素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与抗炎相关的信号通路。北沙参"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北沙参抗炎作用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网络药理学 炎症 GO富集 KEGG通路
下载PDF
小麦麸皮多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翠玲 陈亮 +3 位作者 沈婷 王新风 胡卫成 纪丽莲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小麦麸皮多糖是小麦麸皮中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生物活性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小麦麸皮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分离纯化、结构分析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今... 小麦麸皮多糖是小麦麸皮中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生物活性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小麦麸皮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分离纯化、结构分析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研究小麦麸皮多糖提取的新工艺,探讨其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麸皮 多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小麦麸皮多糖化学组分及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翠玲 陈亮 +3 位作者 周瑾怡 胡卫成 沈婷 纪丽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23,共7页
目的:以小麦麸皮超微粉为实验材料,分别用酸法、碱法、水提和酶法提取获得多糖,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小麦麸皮多糖得率、提取后麸皮残渣微观形态、糖醛酸含量、硫酸根含量、蛋白质含量、单糖组成及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硫... 目的:以小麦麸皮超微粉为实验材料,分别用酸法、碱法、水提和酶法提取获得多糖,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小麦麸皮多糖得率、提取后麸皮残渣微观形态、糖醛酸含量、硫酸根含量、蛋白质含量、单糖组成及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硫酸-间羟基苯酚法测定糖醛酸含量,BaCl_2-明胶法测定硫酸根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分;采用MTT检测细胞毒性,Griess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结果:碱提法获得的粗多糖得率最高,为31.73%,测定提取的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57.79%;小麦麸皮多糖中糖醛酸和硫酸根的含量依次为:碱提法>酶提法>酸提法>水提法;不同提取方法的小麦麸皮多糖组分中所含单糖的种类为阿拉伯糖、木聚糖及葡萄糖;MTT法检测四种小麦麸皮多糖对细胞均无毒性,其中水提多糖能促进RAW264.7细胞分泌NO因子并能促进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和环氧合酶-2蛋白的表达。结论:四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到的小麦麸皮多糖的得率、化学组成成分及生物活性各不相同,采用传统水提法工艺提取多糖更利于维持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麸皮多糖 得率 化学组成 免疫活性
下载PDF
人参皂苷F2通过PI3K/Akt途径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胜强 谢元 +4 位作者 李甫 胡烨烨 周静 胡卫成 张迹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5,共8页
该研究探讨了人参皂苷F2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机制。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成熟后,用1μmol/L地塞米松处理48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用10μmol/L的罗格列酮(阳性对照)和25、50、100μmol/L人参皂苷F2处理胰岛素... 该研究探讨了人参皂苷F2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机制。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成熟后,用1μmol/L地塞米松处理48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用10μmol/L的罗格列酮(阳性对照)和25、50、100μmol/L人参皂苷F2处理胰岛素抵抗细胞12 h,检测细胞对2-NBDG的摄取。实验结束后用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胰岛素底物受体1(IRS-1)mRNA相对表达量,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中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25、50、100μmol/L人参皂苷F2均能促进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对2-NBDG的摄取,分别增加了12.58%、29.07%和34.62%(p<0.05);人参皂苷F2作用12 h后,GLUT-4和IRS-1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p<0.01)。该研究表明人参皂苷F2可通过促进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中GLUT-4和IRS-1mRNA相对表达,增加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从而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其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F2 3T3-L1脂肪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油菜蜂花粉黄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薛茗阁 温苗苗 +3 位作者 祁梦雅 卜翠萍 赵祥祥 纪丽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3期165-167,共3页
蜂花粉素有"微型营养库"的称号,具有抗氧化、护肝、抑菌、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在此对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已分离或检测到的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为今后其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蜂花粉 黄酮类 提取工艺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莲藕渣多糖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亮 张国波 +2 位作者 尤龙 胡卫成 袁巧云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以莲藕渣为实验材料,分别用酸法、碱法和水法提取获得多糖,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莲藕渣多糖提取率、多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间羟基苯酚法测定糖醛酸含量。结果表明:采用酸提法... 目的:以莲藕渣为实验材料,分别用酸法、碱法和水法提取获得多糖,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莲藕渣多糖提取率、多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间羟基苯酚法测定糖醛酸含量。结果表明:采用酸提法多糖得率最高,为10.9%,多糖含量为87.97±1.71%,但是酸提法会导致糖苷键断裂,需严格控制酸度,难度较大;碱提法效率最低。综合比较,水提法较为简单,效率、生物活性高,提取莲藕渣多糖最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渣多糖 提取方法 含量
下载PDF
胡椒低温粉碎下粒径与风味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鑫 谷风林 +4 位作者 胡卫成 段君宇 叶攒 吴桂苹 朱红英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9-248,共10页
该实验以黑胡椒和白胡椒为研究对象,考察-8℃下粉碎10、20、30、45、60 s及-16、-8、6℃下粉碎60 s对黑、白胡椒粉粒径分布、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温度、粉碎时间对黑、白胡椒粉的粒径分布、胡椒碱含量、胡椒精油含量影响差异... 该实验以黑胡椒和白胡椒为研究对象,考察-8℃下粉碎10、20、30、45、60 s及-16、-8、6℃下粉碎60 s对黑、白胡椒粉粒径分布、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温度、粉碎时间对黑、白胡椒粉的粒径分布、胡椒碱含量、胡椒精油含量影响差异显著。不同粉碎条件下黑、白胡椒粉平均粒径均在100μm以下,随粉碎时间的延长,黑、白胡椒粉平均粒径缓慢下降,随粉碎温度的升高,黑胡椒粒径分布先增加后减小,白胡椒粒径分布正相反。黑、白胡椒主要风味成分随粉碎时间、粉碎温度变化趋势不相同。加权分析结果显示黑胡椒在-8℃下粉碎30 s得分最高,为97.95;白胡椒在6℃下粉碎60 s得分最高,为100.00。颗粒大小与加工方式对胡椒风味成分影响显著,推荐黑胡椒的粉碎条件为-8℃下粉碎30 s,白胡椒的粉碎条件为6℃下粉碎60 s。实验结果对胡椒的粉粹加工及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碎 胡椒 风味成分 加权分析
下载PDF
四溴联苯醚对雄性小鼠的急性毒性效应
16
作者 庄娟 张佳琪 +3 位作者 汤潇 李梦秋 徐建明 郑元林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223-226,共4页
采用口腔灌胃染毒的方式,研究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9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的急性毒效应.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DE-47处理组.对照组小鼠灌胃玉米油,BDE-47小鼠分别灌胃1150,1610,2254,3155和4418mg/kg剂量的BDE-47溶液.记录... 采用口腔灌胃染毒的方式,研究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9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的急性毒效应.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DE-47处理组.对照组小鼠灌胃玉米油,BDE-47小鼠分别灌胃1150,1610,2254,3155和4418mg/kg剂量的BDE-47溶液.记录暴露0~24h的小鼠体质量.采用改进寇氏法检测BDE-47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和95%可信限.结果表明,暴露24h后,小鼠体质量随BDE-47剂量升高而降低;BDE-47对9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的LD50为2309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1912~2788mg/kg;BDE-47急性毒性的靶器官主要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47 小鼠 毒性作用 LD50
下载PDF
四溴联苯醚对小鼠的神经毒性
17
作者 庄娟 李梦秋 +6 位作者 洪法水 胡卫成 张萌萌 周颖君 罗艳 张建梅 郑元林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6-232,共7页
为探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小鼠海马组织的神经毒性,将小鼠每日灌胃25或50mg·kg^-1剂量的BDE-47,6周后检测其记忆能力、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激酶C(PKC)表达量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为探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小鼠海马组织的神经毒性,将小鼠每日灌胃25或50mg·kg^-1剂量的BDE-47,6周后检测其记忆能力、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激酶C(PKC)表达量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结果显示,BDE-47损伤了小鼠被动回避实验的记忆保持能力,导致海马安蒙角(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胞体体积变小,形态不规则。BDE-47对小鼠海马组织PKCα、β、γ和ζ的表达无影响,但显著上调了PKCδ和PKCλ的表达,促进了caspase-3活性。这些结果提示,BDE-47导致的海马神经毒性可能与PKCδ和PKCλ表达异常及caspase-3活性升高有关。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BDE-47神经毒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47 海马组织 神经毒性 PKC CASPASE-3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