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TEP、TAPP与Rutkow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牛斌 仇明洋 李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与Rutkow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0年10月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诊治的150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按... 目的探讨改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与Rutkow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0年10月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诊治的150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A组(予以改良TEP术式治疗)、B组(予以TAPP术式治疗)、C组(予以Rutkow术式),各50例。对比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精索静脉管径、精索静脉血流速度、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与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2.11±5.62)、(53.05±5.78)min]长于C组[(43.52±3.85)min],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21±1.02)、(4.32±1.25)d]、住院时间[(7.65±1.25)、(7.78±1.32)h]短于对照组[(6.78±1.45)d、(10.45±2.65)h],而住院费用[(10254.32±415.45)、(11351.04±542.11)元]高于C组[(5084.65±212.3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A组患者精索静脉管径[(1.98±0.56)mm]低于B、C组[(2.14±0.69)、(2.19±0.75)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精索静脉血流速度[(1.85±0.21)cm/s]高于B、C组[(1.72±0.14)、(1.64±0.10)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h,A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2.45±0.24)、(1.82±0.18)、(1.12±0.10)分]低于B、C组[(3.48±0.52)、(3.11±0.41)、(2.14±0.28)分,(4.25±0.72)、(3.95±0.61)、(2.89±0.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B组(6.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低于C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复发率(0)低于B、C组(2.00%、6.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EP、TAPP术与Rutkow术式治疗腹股沟疝均具有明显疗效,但第一种术式安全性性更高,对患者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改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 Rutkow术式 安全性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辛晓昆 姜永 +1 位作者 周茂旭 顾亚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8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56例)行腹腔镜胃癌根...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56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记录手术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变化,统计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3^+、CD4^+、CD8^+免疫功能指标均有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4^+/CD8^+比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4%vs 25.00%,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减少免疫功能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早期 腹腔镜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姜永 顾亚奇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288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肠癌患者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5年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0 d及90 d...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288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肠癌患者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5年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0 d及90 d,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测评表(FACY-G)评分均高于术前,汉密尔顿焦虑测评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8例患者术后随访5年,失访17例,随访率94.09%(271/288)。结肠癌患者经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为75.00%、71.67%;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ukes分期为C期、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及腺鳞癌、肿瘤细胞高分化程度、肿瘤位于左半结肠、肿瘤大于5cm、术中出血量大于200mL、有淋巴结转移均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5年的生存率为75.00%,Dukes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术中出血量、淋巴结转移对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5年生存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在肝胆外科腹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夏涛 柏耀林 杨健康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9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肝胆外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纳布啡组(N组)和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组(N+...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肝胆外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纳布啡组(N组)和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组(N+S组),每组各40例。S组术后镇痛使用舒芬太尼,N组术后镇痛使用纳布啡,N+S组术后镇痛使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记录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PC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N+S组在术后10 min(T_(3))、30 min(T_(4))和60 min(T_(5))的MAP及HR均明显低于S组,且在T_(4)及T_(5)时点,N+S组较N组HR及MAP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在术后8 h(T_(7))、12 h(T_(8))和24 h(T_(9))的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N+S组术后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及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肝胆外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纳布啡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应激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顾亚奇 余红东 +2 位作者 周茂旭 王成 黄强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癌患者术后应激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胰头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腹腔...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癌患者术后应激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胰头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手术期间及术后,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围手术期诊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质醇(CO)、肾上腺素(A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应激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并比较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二次手术率及病死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应激因子(CO、AD、IL-6及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观察组的血清CO、AD、IL-6、TNF-α水平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3%)低于对照组(73.33%),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二次手术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大幅度减轻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起到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创伤的效果,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胰头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应激因子
下载PDF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立军 贾怀平 +1 位作者 伍万权 余红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972-1973,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2例经持续胃肠减压、使用生长抑素、完全胃肠外营养等治疗后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首选保守治疗,...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2例经持续胃肠减压、使用生长抑素、完全胃肠外营养等治疗后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首选保守治疗,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炎症 早期诊断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高龄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雪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1105-1106,共2页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评估、消化道准备及术后呼吸道、引流管护理和营养支持等护理要点。结果21例高龄胃癌手术患者痊愈20例,1例死亡。结论做好高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评估、消化道准备及术后呼吸道、引流管护理和营养支持等护理要点。结果21例高龄胃癌手术患者痊愈20例,1例死亡。结论做好高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原文传递
长期抗凝治疗老年患者胃癌切除术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李雪 李士红 +1 位作者 姚晏 苑菁菁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分析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老年患者胃癌切除术后大出血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切除术后出血(观察组)和200例胃切除术后未出血或少出血的老年胃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 目的分析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老年患者胃癌切除术后大出血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切除术后出血(观察组)和200例胃切除术后未出血或少出血的老年胃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出血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100×10^(9)/L、TNM分期Ⅲ期和腹部感染是长期抗凝老年患者胃癌切除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出血预测模型的AUC为0.736(95%CI:0.674~0.791),灵敏度为60.00%,特异度为79.00%。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呕血、黑便及引流液异常临床表现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水平较低、晚期患者及术后腹部感染是长期抗凝的老年患者胃癌切除术后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患者临床护理人员需结合临床表现警惕术后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抗凝 胃癌 老年 术后出血 风险模型
下载PDF
壶腹周围癌手术治疗53例分析
9
作者 刘立军 伍万权 +1 位作者 余红东 丁汝刚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14期1957-1958,共2页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施行手术的情况。根治性切除术24例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3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施行姑息性手术29例。结果根治性切除术24例中,围手术期死亡2例(8.3%),无...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施行手术的情况。根治性切除术24例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3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施行姑息性手术29例。结果根治性切除术24例中,围手术期死亡2例(8.3%),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有15例,其中胰漏5例。平均住院时间26d。结论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癌 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处理
原文传递
介入栓塞与手术切除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4
10
作者 顾亚奇 余红东 《肝脏》 2015年第7期507-509,共3页
目的比较肝巨大血管瘤的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住院治疗的巨大肝血管瘤患者的治疗特点,并综合最新文献分析总结。结果介入栓塞组14例患者... 目的比较肝巨大血管瘤的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住院治疗的巨大肝血管瘤患者的治疗特点,并综合最新文献分析总结。结果介入栓塞组1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8.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3 mL,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6.8 d,每位患者平均花费7 863.5元,总有效率达92.9%,无死亡病例;手术切除组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1.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6 mL,术后平均住院14.5 d,每位患者平均花费15 168.7 d,无死亡、复发病例。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花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状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与手术切除均可有效治疗肝巨大血管瘤,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当根据治疗效果、成本效益和安全性,进行合理的个体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手术切除 巨大肝血管瘤
下载PDF
胰头部肿块的鉴别诊断与外科治疗
11
作者 刘立军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6-120,共5页
随着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胰头部肿块病例的发现日渐增多;由于胰头部肿块涉及多种病变以及胰头在解剖部位上的特殊性,胰头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是目前临床外科学界的难点问题之一;可采用影像学检查法、实验室检查法实现对胰头... 随着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胰头部肿块病例的发现日渐增多;由于胰头部肿块涉及多种病变以及胰头在解剖部位上的特殊性,胰头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是目前临床外科学界的难点问题之一;可采用影像学检查法、实验室检查法实现对胰头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并对该病例的治疗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部肿块 鉴别诊断 手术方式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自脱落支架置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顾亚奇 杨健康 +3 位作者 余红东 姜永 周茂旭 杨森 《肝脏》 2019年第12期1461-1463,共3页
目的研究自脱落支架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我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0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管与支架的患者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临床指... 目的研究自脱落支架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我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0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管与支架的患者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术后6﹑24和72 h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支架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T管组(P<0.05或P<0.01);支架组患者的6﹑24和72 h疼痛VAS评分均优于T管组(P均<0.01);在术后并发症中,支架组患者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管组(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取石中,胆总管内放置自脱落支架引流,同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 自脱落支架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
13
作者 李雪 童新格 +1 位作者 刘婷 施亚梅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评分现况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淮南新华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腹股沟疝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情况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RHDS评分,将其中有... 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评分现况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淮南新华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腹股沟疝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情况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RHDS评分,将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并予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RHDS评分现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75岁、高中及以下、居住地为农村、斜疝、开放手术、自己照顾、独居、合并慢性疾病、感知自理能力下降、术后局部水肿、术后尿潴留、术后恶心呕吐、重度疼痛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RHDS评分较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居住地为农村、斜疝、开放手术、感知自理能力下降、术后局部水肿、术后尿潴留、术后恶心呕吐、重度疼痛是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RHDS评分现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5岁、居住地为农村、斜疝、开放手术、感知自理能力下降、术后局部水肿、术后尿潴留、术后恶心呕吐、重度疼痛是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RHDS评分现况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及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老年 出院准备度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