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向辉 贺永宁 +2 位作者 盘茂东 杨建新 林强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372-377,共6页
系统概述了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近几十年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包括其杀菌机理研究、合成进展以及该类衍生物在工农业和医药方面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异噻唑啉酮 衍生物 杀菌机理 合成
下载PDF
海藻酸钠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盘茂东 李嘉诚 +2 位作者 林强 王向辉 汪莉华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19期3-5,共3页
介绍了海藻酸钠凝胶材料、海藻酸钠共混材料、海藻酸钠化学改性材料作为药物控释材料的应用进展,展示了海藻酸钠作为药物控释材料的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 海藻酸钠 药物控释系统 凝胶 共混 改性
下载PDF
减水剂对水泥水化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潘莉莎 邱学青 庞煜霞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7-263,共7页
研究木素磺酸钙、改性木素磺酸钙、萘磺酸甲醛缩合物、氨基磺酸甲醛缩合物和三聚氰胺脲醛树脂5种减水剂对水泥水化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木素磺酸钙的水泥石中生成较多短柱状钙矾石(AFt);掺改性木素磺酸钙的水泥石中短柱状和... 研究木素磺酸钙、改性木素磺酸钙、萘磺酸甲醛缩合物、氨基磺酸甲醛缩合物和三聚氰胺脲醛树脂5种减水剂对水泥水化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木素磺酸钙的水泥石中生成较多短柱状钙矾石(AFt);掺改性木素磺酸钙的水泥石中短柱状和长柱状AFt交错生长;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氨基磺酸甲醛缩合物和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可分别使水泥石中AFt呈长杆柱、波浪状和规则六方柱状生长。当水化龄期达到60d时,0.8%木素磺酸钙、改性木素磺酸钙的水泥石中出现连通孔洞;掺0.8%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和氨基磺酸甲醛缩合物造成水泥石中出现微裂缝;掺加0.4%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和改性木素磺酸钙的水泥石结构致密。减水剂的分散性、引气性和缓凝性是其对水化产物微观形貌影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水剂 水泥 水化产物 微观形貌
下载PDF
两种产地的沉香药材及水煎液中6种矿物质元素的分布特征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广林 黄维钱 +1 位作者 吴志成 齐江宁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了两产地(海南、云南)沉香药材中的Zn、Fe、Cu、Mn、Ca和Mg6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根据样品中矿物质的含量计算矿物质在日服用量下的"中国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矿物质NRV%),然后绘制日服用量...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了两产地(海南、云南)沉香药材中的Zn、Fe、Cu、Mn、Ca和Mg6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根据样品中矿物质的含量计算矿物质在日服用量下的"中国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矿物质NRV%),然后绘制日服用量下矿物质NRV标准化分布模式图。结果表明,海南产和云南产沉香中各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及矿物质NRV标准化分布模式图都有明显差异。海南产沉香中Ca、Mg、Mn的含量分别约是云南产沉香中Ca、Mg、Mn的2倍,而云南产沉香中Fe的含量约是海南产沉香的4.6倍。海南沉香的原药和水煎液中均以Mn的NRV%最高;云南沉香原药以Fe的NRV%最高,水煎液以Mn的NRV%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矿物质NRV% 分布模式图
下载PDF
海南沉香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志成 黄维钱 +1 位作者 胡广林 梁振益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9年第3期23-25,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沉香挥发油,并对其进行GC-MS分析,建立的海南沉香药材挥发油的GC指纹图谱具有稳定性、特征性。对10批海南沉香药材进行分析,相似度为0.913-0.997。该方法可作为海南沉香药材地道性鉴定的一种新手段。
关键词 海南沉香 GC-MS 挥发油 GC指纹图谱
下载PDF
外源锌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大豆芽生长及锌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娜 邹涛 +1 位作者 庞锦伟 胡广林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2-936,共5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锌溶液(0~100μg·mL-1)浸种8 h后水培5 d培育大豆芽,测定了外源锌浸种后大豆种子吸水率、发芽率和大豆芽生长过程中芽长、鲜重、含水量、生物产率及锌积累,并对富锌大豆芽中锌的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 采用不同浓度的锌溶液(0~100μg·mL-1)浸种8 h后水培5 d培育大豆芽,测定了外源锌浸种后大豆种子吸水率、发芽率和大豆芽生长过程中芽长、鲜重、含水量、生物产率及锌积累,并对富锌大豆芽中锌的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0~100μg·mL-1外源锌浸种可以提高大豆种子的吸水率,对大豆芽芽长、鲜重、含水量和生物产率的影响不明显。当浸种液中锌浓度超过30μg·mL-1时,大豆种子的萌发受到显著抑制(P<0.05)。随着浸种液中锌浓度的升高,大豆芽可食部分、不可食部分的含锌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且不可食部分大于可食部分。从锌元素生物利用性上看,大豆芽可食部分在外源锌浓度10μg·mL-1时、不可食部分在外源锌浓度10~30μg·mL-1范围内锌的生物可接受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不可食部分大于可食部分。综上可见,在不影响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的前提下,10μg·mL-1的外源锌浸种有利于大豆芽对锌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芽 浸种 生长 生物利用性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朱清梅 冯玉红 +1 位作者 林强 尹学琼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4-37,共4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材料,细菌纤维素(BC)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其改性制备多功能材料以拓展其应用领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近年来BC生物改性和化学改性方面研究的进展,即在合成过程中添加物质对产物进行结构性能调控,以及... 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材料,细菌纤维素(BC)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其改性制备多功能材料以拓展其应用领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近年来BC生物改性和化学改性方面研究的进展,即在合成过程中添加物质对产物进行结构性能调控,以及得到BC后对其进行化学处理。进一步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生物合成 改性 化学改性
下载PDF
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的铁锌营养强化 被引量:8
8
作者 余赛西 胡广林 +2 位作者 李凯 刘金芳 唐琦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8,156,共9页
研究在大豆萌发过程中添加食品营养强化剂对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FeSO_4,0~56μg Fe/mL)、硫酸锌(ZnSO_4,0~100μg Zn/mL)及其混合溶液(FeSO_4+ZnSO_4)进行浸种和强化处理,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 研究在大豆萌发过程中添加食品营养强化剂对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FeSO_4,0~56μg Fe/mL)、硫酸锌(ZnSO_4,0~100μg Zn/mL)及其混合溶液(FeSO_4+ZnSO_4)进行浸种和强化处理,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测量铁(Fe)、锌(Zn)、铜(Cu)、锰(Mn)四种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强化方式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大豆萌发后的铁、锌含量,对铜元素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豆在适当强化剂浓度下中铁含量最高可提升450.59%(FeSO_4+ZnSO_4,16.8~33.6μg Fe/mL,30~60μg Zn/mL)、203.74%(FeSO_4,16.8~33.6μg Fe/mL)。在铁强化大豆的过程中添加ZnSO_4能够促进大豆对铁的富集能力,在锌强化大豆的过程中添加FeSO_4能降低大豆对锌的富集能力。铁锌强化剂浓度为16.8~33.6μg Fe/mL,30~60μg Zn/mL时大豆铁蛋白有所提升。39.2μg Fe/mL FeSO_4和70μg Zn/mL ZnSO_4强化时大豆抗氧化活性最强。实验结果表明,铁锌强化能够提高大豆中铁含量,促进铁的吸收和铁蛋白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营养强化 铁蛋白
原文传递
硫酸锌溶液浸泡对红香糙米萌发、锌积累量及其他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徐航丹 胡广林 +1 位作者 熊先清 庞锦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46-149,169,共5页
采用不同浓度硫酸锌溶液(0-250 mg/L)对红香糙米浸泡12 h,用二次水萌发24 h后,测定了红香糙米发芽率、锌积累量、GABA(γ-氨基丁酸)、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25-250 mg/L)硫酸锌浸泡条件下,发芽红香糙米对锌有着较高的... 采用不同浓度硫酸锌溶液(0-250 mg/L)对红香糙米浸泡12 h,用二次水萌发24 h后,测定了红香糙米发芽率、锌积累量、GABA(γ-氨基丁酸)、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25-250 mg/L)硫酸锌浸泡条件下,发芽红香糙米对锌有着较高的积累量,与未发芽红香糙米相比,锌含量提高了355%-1225%,参考RDA锌日推荐摄入量,(25-100 mg/L)硫酸锌浸泡处理下的富锌发芽红香糙米即可满足人日锌摄入量要求;(0-250 mg/L)硫酸锌浸泡条件下,发芽红香糙米中营养成分GABA、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与未发芽红香糙米相比,分别提高了134%-291%,9%-28%,131%-176%;(0-100 mg/L)硫酸锌范围内最适合红香糙米发芽、GABA的积累,100 mg/L硫酸锌处理下蛋白质、维生素C积累量达到最高;综合发芽率、锌膳食补充量及营养成分积累量,最适宜的硫酸锌浸泡浓度应为1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香糙米 蛋白质 Γ-氨基丁酸 维生素C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献英 杜晶晶 《医学综述》 2009年第7期969-971,共3页
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细胞的分离和染色、成像技术、病理诊断、肿瘤早期诊断、纳米药物(基因)载体与纳米药物、纳米生物材料和纳米人工组织、器官等。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纳米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尤其是在... 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细胞的分离和染色、成像技术、病理诊断、肿瘤早期诊断、纳米药物(基因)载体与纳米药物、纳米生物材料和纳米人工组织、器官等。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纳米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尤其是在纳米检测技术、纳米诊断技术、纳米治疗技术方面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纳米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中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医学 应用
下载PDF
外源锌浸种处理对绿豆芽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先清 胡广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0-174,179,共6页
为开发一种富锌食品,采用不同浓度硫酸锌(0~200 mg Zn^(2+)/L)溶液浸泡绿豆种子8 h并水培96 h后,研究外源锌浸种对绿豆芽生长指标、主要营养成分、植酸及锌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25~75 mg Zn^(2+)/L锌溶液浸种可以提高绿豆芽下胚轴长、... 为开发一种富锌食品,采用不同浓度硫酸锌(0~200 mg Zn^(2+)/L)溶液浸泡绿豆种子8 h并水培96 h后,研究外源锌浸种对绿豆芽生长指标、主要营养成分、植酸及锌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25~75 mg Zn^(2+)/L锌溶液浸种可以提高绿豆芽下胚轴长、根长、生物产量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其中以50 mg Zn^(2+)/L最显著,该浓度锌溶液浸种后培育的绿豆芽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达到8.96 mg/g、23.76 mg/100 g、56.82 mg/g、6.62 mg/g;在实验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绿豆芽中锌含量增加了90.9%~617.0%;萌发和外源锌浸种分别使植酸含量降低了61.5%和62.0%,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适当浓度的外源锌(<75 mg Zn^(2+)/L)浸种处理对绿豆的萌发和生长是有利的,不仅能增加微量元素锌的营养价值,同时又能提高绿豆芽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维生素C 植酸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对萌发红小豆的抗氧化活性的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琦 胡广林 +2 位作者 刘金芳 余赛西 李凯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1,76,共6页
通过体外模拟消化不同萌发时间的红小豆测定其萌发前后总多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探讨萌发对红小豆活性物质生物有效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未经体外模拟消化的萌发红小豆中总... 通过体外模拟消化不同萌发时间的红小豆测定其萌发前后总多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探讨萌发对红小豆活性物质生物有效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未经体外模拟消化的萌发红小豆中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FRAP)也降低。体外模拟消化后,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比有机溶剂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和总抗氧化活性降低,比未经消化提取物中偏高,生物有效性增加。模拟胃消化后总多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总黄酮含量变化不大,模拟肠消化后总多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呈逐渐增加趋势,总黄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变化较大。萌发能增加红小豆中总多酚、总黄酮的生物有效性,增大抗氧化活性,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能促进萌发的红小豆中活性物质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发 总多酚 总黄酮 生物有效性
原文传递
超临界CO_2萃取迷迭香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优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冲 李嘉诚 +3 位作者 张德拉 冯玉红 张亚男 陈四利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研究迷迭香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萃取工艺。方法: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和自旋捕集技术检测各萃取物清除羟自由基的性能,以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萃取... 目的:研究迷迭香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萃取工艺。方法: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和自旋捕集技术检测各萃取物清除羟自由基的性能,以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萃取迷迭香抗氧化活性成分的优选工艺条件。结果与结论:迷迭香抗氧化成分的优选萃取工艺为:夹带剂用量0.3 mL.g-1,萃取时间1 h,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迷迭香 抗氧化
下载PDF
D-氨基葡萄糖Schiff碱的制备及抑制真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尹学琼 黄建 +2 位作者 于长江 刘芳 林强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以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与对甲氧基苯甲醛、对甲基苯甲醛反应合成了两种新的D-氨基葡萄糖席夫碱(对甲氧基苯甲醛缩D-氨基葡萄糖席夫碱、对甲基苯甲醛缩D-氨基葡萄糖席夫碱),收率分别为67.9%、74.6%。使用UV1、HNMR和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 以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与对甲氧基苯甲醛、对甲基苯甲醛反应合成了两种新的D-氨基葡萄糖席夫碱(对甲氧基苯甲醛缩D-氨基葡萄糖席夫碱、对甲基苯甲醛缩D-氨基葡萄糖席夫碱),收率分别为67.9%、74.6%。使用UV1、HNMR和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了两种席夫碱甲醇饱和溶液对香蕉炭疽病菌、芒果炭疽病菌、芒果蒂腐病菌、芒果焦腐病菌、番木瓜炭疽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对甲氧基苯甲醛缩D-氨基葡萄糖席夫碱对香蕉炭疽病菌、芒果蒂腐病菌、芒果焦腐病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对甲基苯甲醛缩D-氨基葡萄糖席夫碱对香蕉炭疽病菌、芒果炭疽病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葡萄糖 苯甲醛席夫碱 合成 表征 抗真菌活性
下载PDF
椰壳活性炭孔结构对Li-S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娜 刘敏 陈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5,共4页
以椰壳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不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活性炭,通过改变制备工艺参数来调节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将活性炭负载60%(质量分数)硫后,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研究活性炭孔结构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以椰壳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不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活性炭,通过改变制备工艺参数来调节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将活性炭负载60%(质量分数)硫后,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研究活性炭孔结构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比表面积的增加,中孔比例增加,锂硫电池比容量逐步提高。其中,当活化剂与炭化料的质量比为4时,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达到2900m2/g,中孔率达到15.36%。在电流密度为200mA/g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294.5mAh/g,循环100次后的可逆比容量仍然高达809.3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孔结构 锂硫电池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三桠苦枝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彭德乾 饶州 +3 位作者 白丽丽 陈训 张军锋 王灿红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研究三桠苦[Evodia lepta (Spreng.) Merr.]枝叶的化学成分,为三桠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物质基础。方法对三桠苦无水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桠苦乙... 目的研究三桠苦[Evodia lepta (Spreng.) Merr.]枝叶的化学成分,为三桠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物质基础。方法对三桠苦无水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桠苦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异吴茱萸酮酚(化合物1)、异吴茱萸酮酚甲醚(化合物2)、3,5-二羟基-4-乙氧基-6-乙酰基-7-甲氧基-2,2-二甲基苯并二氢吡喃(化合物3)、(cis)-3,4,5-三羟基-6-乙酰基-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烷(化合物4)和(trans)-3,4-二羟基-5-甲氧基-6-乙酰基-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烷(化合物5)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化合物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三桠苦植物的枝叶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桠苦 异吴茱萸酮酚 色烷 甲醚 呋喃
原文传递
迷迭香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四利 周雪晴 +1 位作者 刘祥义 冯玉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82-884,899,共4页
为研究迷迭香的化学成分,采用溶剂w(CH3CH2OH)=95%热浸法提取,再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采用正相硅胶,C-18,Sephadex-20柱层析等方法,进行了分离纯化,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化学方法结合波谱分析数据(1D-NMR,2D-NMR)... 为研究迷迭香的化学成分,采用溶剂w(CH3CH2OH)=95%热浸法提取,再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采用正相硅胶,C-18,Sephadex-20柱层析等方法,进行了分离纯化,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化学方法结合波谱分析数据(1D-NMR,2D-NMR)对分离所得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确定7个化合物分别是:迷迭香酚rosmanol(Ⅰ)、桦木酸(betulinicacid)(Ⅱ)、桦木醇betulin(Ⅲ)、7,24-tirucalladien-3β,27-diol(Ⅳ)、tirucalla-7,24-dien-3β,21,23-triol(Ⅴ)、迷迭香醌(rosmanol quinone)(Ⅵ)、芫花素(genkwanin)(Ⅶ),从迷迭香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Ⅳ、Ⅴ,鲜见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化学成分 甘遂烷三萜 香料与香精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迷迭香中迷迭香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四利 张冲 +3 位作者 李嘉诚 冯玉红 张亚男 张德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934-2935,共2页
目的研究萃取迷迭香中迷迭香酸的优选工艺条件。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迷迭香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确定优选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65℃,萃取时间1 h,夹带剂(乙醇)用量... 目的研究萃取迷迭香中迷迭香酸的优选工艺条件。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迷迭香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确定优选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65℃,萃取时间1 h,夹带剂(乙醇)用量为0.60 ml.g-1。结论该方法可靠性高、简便,可用于迷迭香中迷迭香酸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迷迭香
下载PDF
三丫苦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军锋 窦智峰 +3 位作者 白洋 梁远学 左刚成 林尤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61-1063,共3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从三丫苦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4,7-二甲氧基呋喃喹啉生物碱(1)、顺式-3,4,5-三羟基-6-乙酰基-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烷(2)、3-羟基-4-乙氧基-5,7-二甲氧基-6-乙酰-2,2-二甲基色烷(3)、3... 采用硅胶柱层析从三丫苦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4,7-二甲氧基呋喃喹啉生物碱(1)、顺式-3,4,5-三羟基-6-乙酰基-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烷(2)、3-羟基-4-乙氧基-5,7-二甲氧基-6-乙酰-2,2-二甲基色烷(3)、3,5-二羟基-4-乙氧基-6-乙酰基-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烷(4)、异吴茱萸酮酚(5)和异吴茱萸酮酚甲醚(6)。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的根部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丫苦 异吴茱萸酮酚 色烷 呋喃喹啉生物碱
下载PDF
过饱和沉淀法合成Zn-Al类水滑石及其表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莉华 张亚男 +2 位作者 卢凌彬 林强 傅送保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41-144,148,共5页
分别用高、低过饱和沉淀法合成了n(Zn)/n(Al)=2:1的Zn-Al类水滑石(HTlc),并用XRD对所获得的水滑石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过饱和沉淀法合成的水滑石的谱峰比低过饱和沉淀法合成的水滑石的谱峰更尖锐,说明高过饱和沉淀法的结晶效果... 分别用高、低过饱和沉淀法合成了n(Zn)/n(Al)=2:1的Zn-Al类水滑石(HTlc),并用XRD对所获得的水滑石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过饱和沉淀法合成的水滑石的谱峰比低过饱和沉淀法合成的水滑石的谱峰更尖锐,说明高过饱和沉淀法的结晶效果优于低过饱和沉淀法.基于此,利用高过饱和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的Zn-Al-HTlc,并通过XRD,IR和TG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样品中的n(Al)/n(Zn+Al),即x对Zn-Al-HTlc化学组成、晶体结构的影响.当0.25≤x≤0.51时可得到单一的Zn-Al-Cl-HTlc相;x≤0.25时有ZnO杂质相出现;x值对晶胞参数a和c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Al类水滑石 高过饱和沉淀法 低过饱和沉淀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