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初探 被引量:67
1
作者 郭勇 蔡祖龙 +4 位作者 蔡幼铨 安宁豫 高元桂 马林 梁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表面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 10人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 49例 ,其中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3例...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表面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 10人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 49例 ,其中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3例。DWI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 (echo planarimaging ,EPI)技术 ,14例取 5个b值 (b为扩散敏感度 ) ,余者取 2个b值 ,计算ADC值。以恶性肿瘤ADC值单侧上界 95 %容许区间为界限判断病灶的良恶性 ,诊断结果与动态增强比较。结果 除 1例原位癌和 1例小腺瘤外 ,DWI显示所有良恶性病变。恶性肿瘤组ADC值为 (0 96 0 8± 0 2 0 43)×10 -3 mm2 /s,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的 [(1 5 85 8± 0 32 3 4)× 10 -3 mm2 /s]及正常组的 [(1 76 17±0 40 3 1)× 10 -3 mm2 /s(P <0 0 5 ) ],良性病变组ADC值与正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DC诊断的敏感性为 92 3% (2 4/ 2 6 ) ,特异性为 85 0 % (17/ 2 0 ) ,准确性为 89 1% (4 1/ 46 )。其诊断能力与动态增强扫描近似 ,二者对病变良、恶性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很好 (P <0 0 1)。结论 DWI能清楚地显示乳腺良恶性肿瘤 ,ADC值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回波平均成像 鉴别诊断 弥散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乳腺肿瘤表观弥散系数与组织细胞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 郭勇 王辅林 +2 位作者 蔡幼铨 蔡祖龙 高元桂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评估组织细胞密度在良恶性乳腺病变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 ,ADC)不同中所起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6例乳腺病变 (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0例 )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 目的 :评估组织细胞密度在良恶性乳腺病变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 ,ADC)不同中所起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6例乳腺病变 (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0例 )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 ,DWI)检查 ,并计算病变的ADC值。用AdobePhotoshop 4.0software软件分析乳腺病变病理切片的细胞密度。统计分析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肿瘤平均ADC值为 ( 0 .96 0 8± 0 .2 0 43)× 10 -3mm2 /s ,明显小于良性病变组 ( 1.5 934± 0 .2 0 84)× 10 -3mm2 /s ;P <0 .0 0 1)。恶性肿瘤平均细胞密度为 ( 14 .5 9± 4.35 ) % ,明显大于良性病变组 ( 10 .2 0± 4.32 % ;P <0 .0 5 )。乳腺病变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很好 (r =-0 .5 42 )。结论 :在乳腺良恶性肿瘤ADC不同中 ,细胞密度起了重要作用。通过测量肿瘤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但仍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 细胞密度 ADC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郭勇 蔡祖龙 +4 位作者 蔡幼铨 陈凛 马林 高元桂 梁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71-675,共5页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增强形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形态、早期增强率以及鉴别病变的价值。方法  40例乳腺病变行三维动态增强MRI检查 ,在工作站上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早期增强率 ,分别根据病灶增强形态、时间 ...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增强形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形态、早期增强率以及鉴别病变的价值。方法  40例乳腺病变行三维动态增强MRI检查 ,在工作站上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早期增强率 ,分别根据病灶增强形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分型和早期增强率大小诊断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40例 4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 ,恶性病灶 2 3个 ,良性病灶 18个。良性病变边缘 77 8% (14/ 18)为光滑或分叶 ,16 7% (3/ 18)为不规则或毛刺 ,早期增强率为 (5 5 5± 2 8 3) %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72 % (13/ 18)为单相型 ;恶性病变边缘 82 6 % (19/ 2 3)为不规则或毛刺 ,13% (3/ 2 3)为光滑或分叶 ,早期增强率为 (90 5± 38 6 ) %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78 3% (18/ 2 3)为流出型。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分布、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和早期增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值分别为 18 42、2 0 6 8、10 38,P值均 <0 0 1)。病灶增强形态诊断的敏感性 82 6 % (19/ 2 3) ,特异性 77 8% (14/ 18)。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诊断的敏感性 95 7% (2 2 / 2 3) ,特异性 72 2 % (13/ 18)。早期增强率诊断的敏感性 87%(2 0 / 2 3) ,特异性 6 1 1% (11/ 18)。结论 典型毛刺状形态和流出型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均强烈提示恶性 ;单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原文传递
1.5TMR乳腺扩散加权成像b值的优化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静 安宁豫 +4 位作者 程流泉 蔡幼铨 张爱莲 李席如 郭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7-94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水模、正常乳腺腺体、乳腺良性及恶性病变的ADC值及图像信噪比(SNR)随b值的变化规律,探讨1.5TMR乳腺DWI合理的b值取值范围。方法对3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恶性18例,良性14例)及对侧正常腺体进行乳腺MR检查,采用... 目的通过分析水模、正常乳腺腺体、乳腺良性及恶性病变的ADC值及图像信噪比(SNR)随b值的变化规律,探讨1.5TMR乳腺DWI合理的b值取值范围。方法对3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恶性18例,良性14例)及对侧正常腺体进行乳腺MR检查,采用EPI—DWI序列;b值分别采用0、50、1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s/mm^2。测量不同b值下水模、正常乳腺腺体、乳腺良性及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和图像SN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b值时的变化规律。结果DWI的SNR均随b值的增加逐渐下降,二者呈负相关(r=-0.802,P〈0.01),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r=-0.923和-0.855,P〈0.01);当b值取800~1000s/mm^2时,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之间的ADC值差异最大(0.7×10^-3mm^2/s);当b值〉1400s/mm^2,差异逐渐减小。结论取b值800~1000s/mm^2时,既能取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又能有效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是1.5TMR乳腺DWI最合理的b值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
原文传递
乳腺MR误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静 蔡幼铨 +5 位作者 程流泉 安宁豫 张爱莲 刘梅 李席如 郭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MR误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并与其病理学表现对照分析,探讨MR对于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总结术前行MR检查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共236例,采用盲法由放射科医生根据BI-R... 目的:分析乳腺MR误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并与其病理学表现对照分析,探讨MR对于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总结术前行MR检查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共236例,采用盲法由放射科医生根据BI-RADS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对其进行最终评估,由病理科医生分析MR误诊病例的病理学特征,探讨MR误诊的病理学基础。结果:236例乳腺病变(恶性152例,良性84例)中MR诊断错误25例,MR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5.4%,特异性为78.6%,诊断准确率为89.4%;其中漏诊7例,包括导管内癌1例,粘液腺癌1例,浸润性筛状癌1例,髓样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MR误诊为恶性者18例,包括慢性炎症2例,脂肪坏死1例,腺病或增生6例,纤维腺瘤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结论:术前MR检查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手段,MR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高,特异性相对低;分化好的乳腺癌及早期乳腺癌MR容易漏诊;慢性炎症、脂肪坏死、表现复杂的腺病及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癌鉴别有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RI BI-RADS 病理学
下载PDF
颈髓软化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郑奎宏 马林 +2 位作者 郭勇 郭行高 梁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探讨颈髓软化扩散张量成像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对12例颈髓软化患者和36例健康志愿者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第1本征值(λ1)、第2本征值(λ2)以及... 目的探讨颈髓软化扩散张量成像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对12例颈髓软化患者和36例健康志愿者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第1本征值(λ1)、第2本征值(λ2)以及第3本征值(λ3)。结果ADC图与FA图均能显示颈髓软化区之异常信号,其ADC值为(1512.44±450.16)×10-6mm2/s,FA值为(407.81±86.14)×10-3,λ1值为(2229.31±417.19)×10-6mm2/s,λ2值为(1416.01±379.05)×10-6mm2/s,λ3值为(1401.48±589.18)×10-6mm2/s,2λ1/(λ2+λ3)值为1.67±0.23。颈髓软化患者病变区的ADC、λ1、λ2、λ3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其FA值与2λ1/(λ2+λ3)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λ1与λ2、λ3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λ1大于λ2与λ3。结论DTI是一种显示颈髓软化的可靠检查手段,软化灶的各向同性扩散明显增高,其各向异性扩散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疾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 平面回波成像
下载PDF
肿块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磁共振表现 被引量:15
7
作者 郑奎宏 马林 +4 位作者 史丽静 郭勇 黄敏华 张燕群 赵书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61-764,共4页
目的:描述肿块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MRI表现,探讨该病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进行了MR检查的8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肿块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MR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MRI显示6例表现为单发局限性肿块;... 目的:描述肿块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MRI表现,探讨该病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进行了MR检查的8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肿块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MR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MRI显示6例表现为单发局限性肿块;2例表现为多发肿块。3例呈均匀长T1信号,5例呈短T1及长T1混杂信号;3例呈均匀长T2信号,5例呈不均匀长T2信号。全部8例经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病灶均有明显强化。所有8例患者的全部病变均呈团块样强化。结论:肿块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影像学诊断较困难,MR检查常将本病误诊为肿瘤。认识其MRI表现特点有助于诊断该疾病,以避免手术造成的严重损伤,但最终确诊仍需脑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脱髓鞘性假瘤增强磁共振表现 被引量:15
8
作者 郑奎宏 马林 +3 位作者 史丽静 郭勇 黄敏华 张燕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描述并总结脱髓鞘性假瘤的增强MRI表现,进一步探讨磁共振成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脱髓鞘性假瘤患者的增强MRI表现特点,并复习相关临床及文献资料。结果:所有22例脱髓鞘性假瘤的病灶均... 目的:描述并总结脱髓鞘性假瘤的增强MRI表现,进一步探讨磁共振成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脱髓鞘性假瘤患者的增强MRI表现特点,并复习相关临床及文献资料。结果:所有22例脱髓鞘性假瘤的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8例脱髓鞘性假瘤患者增强MRI显示病变呈开环状强化,4例呈闭环状强化,7例病灶呈结节或斑片样强化,3例呈垂直于侧脑室分布的火焰样强化。结论:脱髓鞘性假瘤的增强MRI表现是正确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全面了解并掌握其表现特点对脱髓鞘性假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疾病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数字影像拼接技术拼接脊柱全长片 被引量:13
9
作者 侯黎升 王亦舟 +7 位作者 阮狄克 史丽静 崔洪鹏 赵书臣 何勍 谢雁 林井副 张永文 《颈腰痛杂志》 2009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索对分次曝光获得的胸腰椎数字影像进行拼接获得脊柱全长X片的方法。材料2007年7月-2008年7月在我院同时接受胸椎腰椎DR片检查的患者的数字影像。方法在PACS系统的浏览终端通过ImageViewer界面将原始数字影像另存为.JPG格式,在Aut... 目的探索对分次曝光获得的胸腰椎数字影像进行拼接获得脊柱全长X片的方法。材料2007年7月-2008年7月在我院同时接受胸椎腰椎DR片检查的患者的数字影像。方法在PACS系统的浏览终端通过ImageViewer界面将原始数字影像另存为.JPG格式,在AutoCAD软件中测出其参考标尺的差异,在Adobe Photoshop软件中通过图片尺寸的放大缩小功能使得拟拼接影像的参考标尺一致。将参与拼接的数字图片移动复制到同一图片文件上,通过移动,使得投照时重复的脊椎部分恰好吻合,从而形成拼接好的脊柱全长片。将脊柱全长片在AutoCAD中打开,可完成角度测量等操作。结论通过数字影像拼接技术可获得满意的脊柱全长片,满足观察和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成像 拼接 脊柱 ImageViewer ADOBE PHOTOSHOP AUTOCAD
下载PDF
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任爱军 高培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 研究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MRI表现 ,以提高对该病的神经放射学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 ,男 5例 ,女 3例 ,发病年龄 16~ 4 7岁 ,平均 32 .9岁。着重分析肿瘤的好发年龄、部位 ,MRI信号特... 目的 研究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MRI表现 ,以提高对该病的神经放射学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 ,男 5例 ,女 3例 ,发病年龄 16~ 4 7岁 ,平均 32 .9岁。着重分析肿瘤的好发年龄、部位 ,MRI信号特点 ,肿瘤增强情况。结果 左侧脑室内 4例 ,右侧脑室内 3例 ,双侧脑室内 1例 ,除 1例位于双侧脑室体部及三角区外 ,其余病例皆发生于侧脑室室间孔附近 ,肿瘤漂浮在侧脑室中。肿瘤最大直径 4cm ,最小 1cm。T2 WI肿瘤呈均匀高信号 ;T1WI肿瘤呈等、低信号 ,肿瘤内部可见小囊状低信号区。增强扫描 ,肿瘤无强化或有轻微强化。结论 室管膜下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 MRI 诊断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下载PDF
磁共振容易误诊的乳腺良性病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静 蔡幼铨 +3 位作者 程流泉 张爱莲 刘梅 李席如 《武警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428-432,F0003,共6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MR)误诊的乳腺良性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探讨MR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术前行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230例,由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 目的分析磁共振(MR)误诊的乳腺良性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探讨MR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术前行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230例,由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其进行最终评估,由病理科医师分析MR误诊的乳腺良性病例的病理学特征。结果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230例(恶性147例,良性83例),147例恶性病变中诊断正确140例,7例误诊为良性,83例良性病变中有17例术前MR误诊为恶性,包括慢性炎症2例,脂肪坏死1例,腺病或增生7例,纤维腺瘤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当慢性炎症形成周边强化明显的不规则形肿块,脂肪坏死呈现环形强化,腺病或增生表现为复杂多样的非肿块性病变,纤维腺瘤及导管内乳头状瘤呈快进快出的恶性血流动力学表现时MR容易误诊。结论术前MR检查是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有效手段,但是乳腺MR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术前有必要穿刺活检或术中冷冻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 病理学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丹青 杜瑞雪 +3 位作者 王庆军 叶平 吴红梅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RI,DCE-MRI)评价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MRI证实有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含脂质核),从未使用过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无症状患者32... 目的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RI,DCE-MRI)评价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MRI证实有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含脂质核),从未使用过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无症状患者32例,因图像不符合动态模型分析要求而剔除者5例,因层面匹配欠佳而剔除者2例,最终完成入选患者25例。所有患者进行瑞舒伐他汀(5~20mg/d)强化治疗2年,并于筛查时以及治疗3、12、24个月均行颈动脉DCE-MRI检查。测量并分析调脂治疗过程中颈动脉外膜灌流参数血浆容积百分比(Vp值)和血管外膜传输常数(Ktrans值)的变化。结果治疗3、12、24个月Vp值明显低于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9±0.05、0.07±0.04、0.06±0.05 vs 0.12±0.06,P<0.05)。治疗3个月,Vp值降低了25.0%,下降幅度较大;治疗24个月内,Vp值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与基线水平比较,治疗24个月的Ktrans值轻度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能够早期评价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滋养管 降血脂药
下载PDF
左主干走行及分叉角度对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宋翔 田树平 +2 位作者 具海月 甘露 杨立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走行状态及分叉角度对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0-12月110例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者,根据左主干走行状态将受检者分为折曲组42例和非折曲组68例,测量左主...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走行状态及分叉角度对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0-12月110例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者,根据左主干走行状态将受检者分为折曲组42例和非折曲组68例,测量左主干分叉角度及斑块距分叉处的距离,研究左主干走行状态及分叉角度与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折曲组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于非折曲组(P<0.01),其中左主干和前降支斑块的发生率折曲组均高于非折曲组(P<0.05),回旋支斑块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例前降支存在斑块,左主干分叉角度与斑块距分叉处的距离之间存在负相关(r=-0.314,P<0.05),18例回旋支存在斑块,左主干分叉角度与斑块距分叉处的距离之间无相关性(r=-0.309,P>0.05)。结论左主干走行折曲及大的分叉角更易使左冠状动脉形成斑块,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且左主干分叉角度越大,前降支斑块越接近分叉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左主干 分叉角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CT和血清肿瘤标记物在卵巢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梁英魁 郭勇 +3 位作者 张燕群 郑奎宏 姜丽 李小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评价CT和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查在卵巢癌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64例卵巢癌患者,术前行CT与血清CA125、CEA检查,并与手术结果、病理诊断与临床分期相对照分析。结果:CT,CA125,CEA与三者联检对卵巢癌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9... 目的:评价CT和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查在卵巢癌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64例卵巢癌患者,术前行CT与血清CA125、CEA检查,并与手术结果、病理诊断与临床分期相对照分析。结果:CT,CA125,CEA与三者联检对卵巢癌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9.1%,79.2%,25.0%,98.4%;早期(Ⅰ期)检出率分别为61.5%,53.8%,7.7%,84.6%;临床分期符合率CT为73.4%,CA125为65.6%,三者联检为87.5%。结论:CT与血清肿瘤标记物联检可提高对卵巢癌的诊断敏感性和临床分期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CT 血清肿瘤标记物 分期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及T_2*梯度回波序列在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俞英欣 姚生 +1 位作者 郑奎宏 戚晓昆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分析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主要是磁敏感加权成像及T_2*梯度回波序列。方法收集我院11例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6例皮质静脉血栓,4例静脉窦血栓,1例皮质静脉合并静脉窦血栓)... 目的分析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主要是磁敏感加权成像及T_2*梯度回波序列。方法收集我院11例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6例皮质静脉血栓,4例静脉窦血栓,1例皮质静脉合并静脉窦血栓),分析其病因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1例CVT女3例,男8例,平均年龄(40±21)岁。头部CT及MRI示不同脑叶出血性梗死、窦汇高密度、横窦束带征、静脉窦高信号等。MRV和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静脉窦血栓形成,皮质静脉血栓或横窦乙状窦先天发育不良。头部MRI的SWI和T_2*序列示静脉窦血栓或皮质静脉区血栓,2例未发现异常。6例SWI和T_2*序列显示静脉血栓一致。2例SWI和T_2*序列阴性病例通过MRV或DSA诊断。结论 CVT是颅内静脉系统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头部MRI的SWI像和T_2*序列对于皮质静脉血栓诊断非常重要,对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有很大帮助。T_2*和SWI序列可作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静脉窦血栓形成 皮质静脉血栓形成 磁敏感加权成像 T_2*梯度回波序列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奎宏 马林 +2 位作者 郭勇 郭行高 梁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3-70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颈髓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对36例健康志愿者和1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行颈髓的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颈髓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对36例健康志愿者和1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行颈髓的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第1 本征值(λ1)、第2 本征值(λ2)及第3本征值(λ3)。结果 ADC图与FA图均能显示多发性硬化患者颈髓之异常信号区,其ADC值为(1473.7±227.8)×10-6mm2/s,FA值为(467.83±43.66)×10-3,λ1 值为(2024.1±283.3)×10-6 mm2/s,λ2 值为(1151.8±146.1)×10-6mm2/s,λ3 值为(1231.0±360.9)×10-6mm2/s,2λ1/(λ2 +λ3)值为1.73±0.22。多发性硬化患者颈髓病变区的ADC、λ1、λ2、λ3 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其FA值与2λ1/(λ2+λ3)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λ1 与λ2、λ3 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λ1 大于λ2 与λ3。结论 DTI是一种显示颈髓多发性硬化的可靠检查手段,其病变区各向同性扩散明显增高,其各向异性扩散明显减低;颈髓病变区仍保持了各向异性,呈柱状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扩散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颅脑MRI表现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奎宏 马林 +5 位作者 黄敏华 王亚明 夏德雨 王占宇 吴慧 戚晓昆 《转化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6-29,51,共5页
目的全面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颅脑MRI表现,进一步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立体定向活检或开颅手术病理证实的15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颅脑MRI表现,男性77例、女性73例,... 目的全面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颅脑MRI表现,进一步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立体定向活检或开颅手术病理证实的15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颅脑MRI表现,男性77例、女性73例,男∶女=1.05∶1,平均年龄53.2(28~87)岁,并复习相关临床及文献资料。结果 15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单发病灶56例(37.3%),多发病灶94例(62.7%);幕上皮质下及深部脑白质为好发部位,小脑、脑膜、室管膜也可受累。平扫大部分病灶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148例病灶可见强化。增强病灶位于脑实质的93例、可见脑室播散病灶的42例、可见硬脑膜强化的5例、累及柔脑膜的7例、累及神经的1例。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大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发于中老年人,多发病灶多见,MRI表现各有特点,增强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及规律性。全面了解并掌握MRI表现特点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最终确诊仍需依赖于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50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卢旺盛 田增民 +6 位作者 于新 郭新洪 亓树彬 刘锐 王亚明 尹丰 赵虎林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介入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50例颅内动脉瘤行显微手术(26例)、经血管内介入手术(8例)和非手术治疗(1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话或信件随访方...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介入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50例颅内动脉瘤行显微手术(26例)、经血管内介入手术(8例)和非手术治疗(1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话或信件随访方式来评价患者的预后,随访30例(其余失访),其中手术病例22例、非手术治疗8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结果全组有3例发生手术前住院死亡。全组手术34例,无手术后长期昏迷和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20.6%(7/34);其中,显微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3.1%(6/26),介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5%(1/8)。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scales,GOS)分级,1级3例,2级0例,3级1例,4级6例,5级40例。在随访的30例中,手术组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组死亡2例。结论显微外科和介入手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动脉瘤的致死、致残率,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而对颅内动脉瘤采用非手术治疗风险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血管内介入
下载PDF
颈部屈伸运动时上下颈椎的矢状面运动特点 被引量:4
19
作者 侯黎升 白雪东 +7 位作者 葛丰 何勍 阮狄克 程实 李欢迎 魏冰 刘娅 李栋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7期660-665,共6页
目的探讨全颈椎(whole cervical spine,WCS)屈伸运动时上颈椎(upper cervical spine,UCS)及下颈椎(Subaxial cervical spine,SCS)在矢状面的屈伸运动特点。方法 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排除骨性畸形的男性57例,年龄12~84岁,平均(45.9±... 目的探讨全颈椎(whole cervical spine,WCS)屈伸运动时上颈椎(upper cervical spine,UCS)及下颈椎(Subaxial cervical spine,SCS)在矢状面的屈伸运动特点。方法 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排除骨性畸形的男性57例,年龄12~84岁,平均(45.9±15.0)岁;女性66例,年龄21~81岁,平均(49.0±15.4)岁。在WCS中立、过伸及过屈侧位数字化X线片上绘制C2椎体后缘线(posterior edge of C2vertebral body,PEC2)、C6椎体后缘线(posterior edge of C6vertebral body,PEC6)、下颌底线(inferior edge of mandible,IEM)。测量各姿势下IEM与PEC2夹角[即UCS角(angle of UCS,AUCS)]、PEC2与PEC6夹角[即SCS角(angle of SCS,ASCS)]、IEM与PEC6夹角[即WCS角(angle of WCS,AWCS)]。计算WCS由过屈向中立(F→N)、中立向过伸(N→E)及过屈向过伸(F→E)变换时各自角度变化(range of angle,RA)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男性、女性的RAWCSF→N分别为(25.50±11.3)°、(24.80±9.50)°,RAUCSF→N分别为(8.50±8.40)°、(7.70±7.20)°,RASCSF→N分别为(17.0±8.70)°、(17.50±7.50)°,RAWCSN→E分别为(33.30±13.8)°、(39.30±16.90)°,RAUCSN→E分别为(13.70±9.80)°、(15.60±8.20)°,RASCSN→E分别为(19.70±12.0)°、(23.40±13.60)°,RAWCSF→E分别为(58.90±15.00)°、(64.20±18.40)°,RAUCSF→E分别为(22.20±9.30)°、(23.30±8.20)°,RASCSF→E分别为(36.70±15.70)°、(40.90±15.90)°。随机单位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示,WCS在F→N,N→E及F→E过程中,RA主要发生于SCS而非UCS(P<0.01);男性RAWCS和RAUCS,女性RAWCS、RAUCS和RASCS在N→F阶段变化明显小于N→E阶段(P<0.05),男性的ARSCSF→N与ARSCSN→E差别无统计学意义。WCS在屈伸过程中,部分UCS或SCS出现逆向运动,少数病例屈伸主要发生于UCS。结论总体而言,WCS屈伸主要发生在SCS,但个别病例在UCS。WCS中立位并非WCS、UCS及SCS屈伸的中点,而是靠近屈侧(男性SCS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颈椎 上颈椎 下颈椎、屈伸范围 数值化摄影 中立位 屈曲、过伸 逆向运动
下载PDF
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申晋昌 任英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治疗的方法、DSA表现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材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s法,用明胶海绵栓塞鼻咽部血管的供血血管。结果:7例患者栓塞后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缩短。... 目的: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治疗的方法、DSA表现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材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s法,用明胶海绵栓塞鼻咽部血管的供血血管。结果:7例患者栓塞后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缩短。结论: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可以提高肿瘤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纤维血管瘤 颈外动脉栓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