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愤怒倾向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军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愤怒倾向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以4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发病后5~10d应用特质愤怒量表(TAS)进行愤怒评估。记录患者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社会人口学特点和...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愤怒倾向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以4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发病后5~10d应用特质愤怒量表(TAS)进行愤怒评估。记录患者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社会人口学特点和临床特点;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卒中后愤怒倾向(PSAP)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72例(14.9%)患者存在PSAP。PSAP组和非PSAP组的卒中前T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卒中后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SAP组和非PSAP组的糖尿病、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既往卒中、入院时NIHSS得分存在显著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SAP与既往卒中和NIHSS评分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 PSAP是卒中后一种较为常见的情绪改变,并且NIHSS评分和既往卒中与PSAP密切相关,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后愤怒倾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洪曙明 《中国药师》 CAS 2014年第6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监控生命体征、控制颅压和血压、止血等常规...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监控生命体征、控制颅压和血压、止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qd,连用14d。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SE和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NSE和S100B蛋白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发生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具有肯定的疗效,安全性较优,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NSE和S100B水平,保护大脑神经元细胞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阿托伐他汀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下载PDF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光明 吴红飞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6期8-9,35,共3页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观察组联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观察组联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血压、血脂、临床疗效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SBP、DBP降低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HDL-C、LDL-C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不仅有协同降压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高血压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洪曙明 陈松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酌情予以降压、降糖及调脂、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脑循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酌情予以降压、降糖及调脂、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脑循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对照组患者加用脑复康片1.2 g/次,3次/d,两组均连用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认知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WMS评分和MOC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总改善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χ2=5.11,P<0.05);两组治疗中共发生药物不良反应8例,其中观察组3例,对照组5例,症状均较轻。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 丁苯酞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血浆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方自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787-78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实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141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58例,测定LP(m)浓度。结果冠心病组LP(a)为(251.38±110.29)mg/L,对照组为(168.56±102...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实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141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58例,测定LP(m)浓度。结果冠心病组LP(a)为(251.38±110.29)mg/L,对照组为(168.56±102.44)mg/L,冠心病组LP(a)浓度明显高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2支和3支LP(a)浓度明显高与病变1支(P〈0.05,P〈0.01)。结论LP(a)升高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有必要及时监测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浆脂蛋白(a)
原文传递
伊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2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方自远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0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的12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氨氯地平150mg,1次/天,伊贝沙坦50mg,1次/天。治疗4周、8周后,观察降压效果和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改变...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的12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氨氯地平150mg,1次/天,伊贝沙坦50mg,1次/天。治疗4周、8周后,观察降压效果和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改变。结果治疗4周后,两者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者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前后,伊贝沙坦组的FFA显著降低(P<0.05),未发现氨氯地平组的FFA有所降低(P>0.05)。结论与氨氯地平相比较,伊贝沙坦短期的治疗有更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的游离脂肪酸,是一种较理想的降压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伊贝沙坦 氨氯地平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源性糖尿病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红飞 黄旭东 张光明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63-365,共3页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人体内糖的贮存、分解和血糖调节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肝脏也是胰岛素的主要靶组织。肝功能水平异常时极易发生糖代谢紊乱,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被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国...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人体内糖的贮存、分解和血糖调节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肝脏也是胰岛素的主要靶组织。肝功能水平异常时极易发生糖代谢紊乱,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被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国内已有研究报道,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糖耐量减退,其中20%~30%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糖尿病
原文传递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方自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23期3212-3213,共2页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0例口服二甲双胍0.5/次,3次/d.治疗组80例给予罗格列酮4 mg,1次/d,同时口服二甲双胍0.5/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 结...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0例口服二甲双胍0.5/次,3次/d.治疗组80例给予罗格列酮4 mg,1次/d,同时口服二甲双胍0.5/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 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2型 罗格列酮 二甲双胍
原文传递
缬沙坦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光明 吴红飞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5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心肾功能损害患者106例,应用缬沙坦治疗24周,观察其对血压和心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4h SBP和24h 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 目的探讨缬沙坦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心肾功能损害患者106例,应用缬沙坦治疗24周,观察其对血压和心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4h SBP和24h 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IVST、LVPWT、LVDd、LVMI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UAE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UN、SCr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缬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肾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高血压 心肾功能 老年
下载PDF
挽救性治疗后疗效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的后续治疗
10
作者 吴红飞 赵年丰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42-243,共2页
在慢型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当患者产生对拉米夫定(LAM)耐药,并同时出现肝炎再活动,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加用阿德福韦酯(ADV),通常肝炎活动可以再次得到控制,这种方法被称为“挽救性治疗”。然而,少数患者在接受挽... 在慢型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当患者产生对拉米夫定(LAM)耐药,并同时出现肝炎再活动,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加用阿德福韦酯(ADV),通常肝炎活动可以再次得到控制,这种方法被称为“挽救性治疗”。然而,少数患者在接受挽救性治疗后疗效仍然不佳,给抗病毒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笔者对这部分患者的后续治疗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耐药 阿德福韦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