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巧沛 戚梦茴 官最一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于浙江省玉环县中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脑梗死治疗方...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于浙江省玉环县中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脑梗死治疗方案,包括静脉点滴活血治疗、静脉点滴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控制血压血糖等至合适水平、预防静脉血栓等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点滴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据病情适度调整剂量与滴速。入院时及治疗1月后分别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结果 1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Mo CA评分分别为(27.44±2.97)、(25.08±0.54),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但实验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MMSE评分分别为(21.06±1.43)、(20.29±1.16),较治疗前均未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损伤,Mo CA可以较MMSE更好的评估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 脑梗死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原发性血管性头痛7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巧沛 戚梦回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 探讨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原发性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6例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 目的 探讨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原发性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6例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痛宁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各支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值(Vs)、各支血管脉动指数值(PI)、止痛时间、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21%和94.7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5,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和双锥动脉(VA)的Vs值和PI值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85、6.834、7.407、6.651、4.032、5.716、6.203、5.016,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止痛时间分别为(5.37 ±5.65)d和(8.56 ±3.26)d,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t=4.785,P〈0.05),且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47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4,P〉0.05).结论 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在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脑循环和血流量,降低止痛时间和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管性头痛 头痛宁胶囊 尼莫地平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前列地尔对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正松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23期3609-3613,共5页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146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均被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146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均被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积分,观察两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24.09±3.88)分、(22.41±4.06)分]比治疗前明显升高,NIHSS评分[(3.67±1.39)分、(4.35±1.62)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7.241、21.095、6.017、14.17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2.556、2.728,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11.80±3.65) mPa/s、(10.90±2.05) mPa/s、(1.90±0.48) mPa/s、(12.64±3.53) mm/h、(5.05±1.28)、(5.74±1.20)、(56.92±13.49)%、(2.97±0.55) g/L、(17.37±3.87)mPa/s、(12.86±2.64) mPa/s、(2.16±0.58)mPa/s、(19.70±4.26)mm/h、(6.48±1.79)、(6.80±1.73)、(62.88±13.74)%、(3.52±0.64) g/L]均比治疗前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0.78±0.15)、(0.68±0.12)]上升(=24.497、15.398、16.814、24.146、14.709、8.558、10.940、46.550、11.591、10.895、13.755、13.791、6.971、5.140、4.782、4.592、9.357,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对照组改善程度更大(t=8.949、5.032、2.960、10.936、5.585、4.424、4.330、2.643、5.582,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管袢形态、管袢流态、袢周状态评分[(1.14±0.35)分、(1.64±0.45)分、(2.07±0.29)分、(1.30±0.37)分、(1.85±0.60)分、(2.66±0.38)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t=5.8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前列地尔 前列腺素E1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睡眠障碍的原因和护理进展
4
作者 张红菲 《心理医生(下)》 2011年第7期621-621,604,共2页
睡眠障碍是失眠症的主要表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2002年“国际睡眠日”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学基金会(IFMHN)调查显示,我国普通人群中有45.5%的人存在失眠,并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对失眠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并... 睡眠障碍是失眠症的主要表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2002年“国际睡眠日”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学基金会(IFMHN)调查显示,我国普通人群中有45.5%的人存在失眠,并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对失眠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并进行个体化的整体护理,从多方面提高患者的健康睡眠意识,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 失眠患者 主要表现 危险因素 人类健康 精神卫生 普通人群
下载PDF
血清内脂素、血栓前体蛋白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曹正松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内脂素、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确定2种因子对腔隙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95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别人组不稳定斑块组56例和...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内脂素、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确定2种因子对腔隙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95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别人组不稳定斑块组56例和稳定斑块组39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内脂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TpP水平;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的内脂素、hs-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0.886、9.180、11.889、4.990、5.084、9.703,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的内脂素、hs—CRP、IL-6水平分别为(29.10±8.85)μg/L、(6.15±2.78)mg/L、(5.98±2,66)ng/L,均高于稳定斑块组的(21.47±8.39)μg/L、(4.37±2.09)mg/L、(4.64±2.03)ng/L(t=4.222、3.385、2.652,均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hs-CRP、IL-6水平均呈正相关。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在脑梗死发作后3h、6h、12h的T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7.342、21.770、18.138、11.228、15.245、14.306,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在脑梗死发作后3h,6h、12h的TpP水平分别为(18.52±6.43)mg/L、(25.95±7.98)mg/L、(18.43±6.10)mg/L,均高于稳定斑块组的(12.40±5.37)mg/L、(20.81±8.60)mg/L、(13.86±5.04)me/L(t=3.282、2.991、3.850,均P〈0.05)。结论血清内脂素、TpP水平均有较强的特异性,可作为预测和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指标,且两者均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血清内脂素 血栓前体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