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南部近岸海域春季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量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3
1
作者 潘国良 张龙 +2 位作者 朱增军 王忠明 张洪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6-370,共5页
根据2011年春季(4月、5月、6月)对浙江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6月,在月间分布上口虾蛄的生物量呈逐月下降的趋势,但各... 根据2011年春季(4月、5月、6月)对浙江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6月,在月间分布上口虾蛄的生物量呈逐月下降的趋势,但各月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空间分布上大多数站位的生物量均较低(<150kg/km2);生物量重心位于27°33′N—27°55′N、121°20′E—121°38′E之间海域。各月相对高生物量(>150kg/km2)的空间分布与该月底温与底盐的变化相关。另外,随着月平均底盐特别是平均底温的升高,口虾蛄呈现逐月由较深海域向较浅海域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南部近岸海域 口虾蛄 生物量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梁静香 周永东 +3 位作者 王忠明 张亚洲 金海卫 徐开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87-3193,共7页
为了解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现状和动态变化,分别于2015年11月、2016年2月、5月和8月在三门湾海域用阿氏拖网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经鉴定,大型底栖动物有119种,主要类群为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占种类总数的79%。大... 为了解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现状和动态变化,分别于2015年11月、2016年2月、5月和8月在三门湾海域用阿氏拖网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经鉴定,大型底栖动物有119种,主要类群为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占种类总数的79%。大型底栖动物全年优势种为细螯虾、长额超刺糠虾和六丝钝尾虾虎鱼,不同季节优势种的变化明显,种类差异性较大。大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0.025 g·m^(-2)和0.07 ind·m^(-2)。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各季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21~3.18,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3.25~3.7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3~0.79。ABC曲线分析显示,在春季和冬季,群落受到中等程度干扰;而在夏季和秋季,群落受到轻微扰动。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水深、温度、盐度和pH值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最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典范对应分析 ABC曲线 三门湾
原文传递
浙江省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开达 周永东 +7 位作者 朱文斌 蒋日进 王洋 李鹏飞 周珊珊 张亚洲 张洪亮 胡翠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3-380,共8页
为有效恢复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资源,2014年采取增殖放流的生态修复措施,人工增殖放流三疣梭子蟹苗种1 894×10~4尾,并在放流前后实施渔业资源调查和社会调查;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放流前后洞头海域三疣梭子... 为有效恢复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资源,2014年采取增殖放流的生态修复措施,人工增殖放流三疣梭子蟹苗种1 894×10~4尾,并在放流前后实施渔业资源调查和社会调查;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放流前后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资源密度和空间分布变化,并引入内禀增长率来表征自然群体在放流前后的种群扩繁能力,由此推算放流后放流群体所占比例;同时,根据三疣梭子蟹的体长频率分布情况,采用世代分析法估算当年补充群体所占比例,进而推算回捕率和放流经济效益,定量评估增殖放流效果。结果表明:洞头海域放流前后三疣梭子蟹资源密度分别为163和7 974尾/km^2,放流后呈现向周边海域扩散的趋势;三疣梭子蟹当年补充群体占总渔获的61.3%,放流群体占24.2%,放流回捕率为3.30%,当年可形成捕捞量39.6 t,回捕经济效益达158.4×10~4元。综上所述,增殖放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修复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资源、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效果。本研究认为,该海域三疣梭子蟹尚有一定的增殖空间,建议可继续开展该品种的增殖放流,以有效利用该海域的基础生产力,提高渔业捕捞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洞头海域 回捕率 放流效果 评估
下载PDF
2012年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监测评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文斌 周永东 +3 位作者 贺舟挺 徐开达 张洪亮 徐汉祥 《中国科技成果》 2014年第5期41-44,共4页
浙江省是传统的海洋渔业大省,浙江渔场也是全国重要的渔场之一。本项目基于对2012年浙江省主要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及主要经济种类动态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浙江渔场整体的海洋渔业资源数量、资源结构差于2011年同期,主要经济种类中带... 浙江省是传统的海洋渔业大省,浙江渔场也是全国重要的渔场之一。本项目基于对2012年浙江省主要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及主要经济种类动态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浙江渔场整体的海洋渔业资源数量、资源结构差于2011年同期,主要经济种类中带鱼、小黄鱼、鲳鱼资源状况差于上年同期,表现为产卵亲体量减少,产卵滞后,幼鱼发生量比上年有所减少;上层鱼(鲐鲹鱼)幼鱼发生量稍低于2011年,但仍为近五年来的较高水平;蟹类和虾类资源较好;头足类资源数量稍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捕捞 渔业资源 监测评析
原文传递
贝类标志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珊珊 王伟定 +3 位作者 丰美萍 毕远新 梁君 张洪亮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72-179,共8页
贝类标志技术已在贝类种群密度、死亡与资源补充、生长和遗传等研究中广泛应用,并已成为贝类种群估算、资源评估及分布调查的重要手段。目前,贝类标志技术的研究仍相对较少,且由于贝类多变的形态结构和复杂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标志技术的... 贝类标志技术已在贝类种群密度、死亡与资源补充、生长和遗传等研究中广泛应用,并已成为贝类种群估算、资源评估及分布调查的重要手段。目前,贝类标志技术的研究仍相对较少,且由于贝类多变的形态结构和复杂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标志技术的应用仍存在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贝类标志技术方面已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分析了几种标志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我国贝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标志方法 物理标志 化学标志 生物标志 分子标志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浙江省休闲渔业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滢滢 陈静娜 +2 位作者 朱文斌 聂常乐 周永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第1期70-73,85,共5页
通过构建休闲渔业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对浙江省2006年和2016年休闲渔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休闲渔业整体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各地市休闲渔业发展在这十年间差异明显。... 通过构建休闲渔业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对浙江省2006年和2016年休闲渔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休闲渔业整体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各地市休闲渔业发展在这十年间差异明显。根据目前浙江省休闲渔业发展情况提出了加强对渔业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进品牌建设;提升服务品质,丰富产品体系;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渔业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投影寻踪模型 休闲渔业
下载PDF
浙江南部近海春季鱼类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洪亮 宋之琦 +2 位作者 潘国良 陈峰 周永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134,共9页
根据2011年春季(4月、5月与6月)对浙江南部近海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鱼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捕获的90种鱼分别隶属于2纲15目51科75属;暖水性鱼类无论在种类数量还是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方面均居... 根据2011年春季(4月、5月与6月)对浙江南部近海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鱼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捕获的90种鱼分别隶属于2纲15目51科75属;暖水性鱼类无论在种类数量还是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方面均居主导地位;所有优势种均为暖水性鱼类,其中矛尾虎鱼为春季三个月的共同优势种;生物量、尾数密度与丰富度指数(D)5月与6月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多样性指数(H′)与水深、底温与底盐三者之间均为线性正相关(P<0.05),而与生物量呈线性负相关(P<0.05),这表明浙江南部近海春季鱼类的多样性(H′)随水深、底温与底盐的增加而增高,但同时却随生物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南部近海 春季 鱼类 多样性
下载PDF
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岛礁生境鱼类资源及群落多样性季节变化 被引量:18
8
作者 梁君 王伟定 +1 位作者 虞宝存 张洪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9-989,共11页
根据2011年2、5、8、11月(I年度)和2012年2、5、8、11月(II年度)对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4个采样带的定置刺网调查数据,结合多样性、相对资源丰度、相对重要性指数、更替和迁移指数,对该保护区的鱼类组成、多样性特征和群落稳定性进行了... 根据2011年2、5、8、11月(I年度)和2012年2、5、8、11月(II年度)对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4个采样带的定置刺网调查数据,结合多样性、相对资源丰度、相对重要性指数、更替和迁移指数,对该保护区的鱼类组成、多样性特征和群落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各季节调查共采集鱼类58种,隶属8目31科48属,其中,鲈形目鱼类26种,占44.8%。保护区鱼类以暖温性和暖水性为主,趋礁性鱼类占所有种类的79%;底层、近底层和中上层鱼类各为21、23和14种,其中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和鳀(Engraulis japonicus)分别为各水层的绝对优势种,褐菖鲉在秋季和冬季对丰度贡献最大,而鳀在春季和夏季对丰度贡献最大。对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分析显示,Margalef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更替指数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Pielou均匀度呈现相反特点,且在冬季与夏季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表明: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鱼类生物量受温度影响较大,鱼类群落组成格局主要受季节变化影响,过度捕捞导致了岛礁生境鱼类多样性下降,因此,需加快海洋牧场建设和加强岛礁生境的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街山列岛 岛礁生境 多样性 优势种 更替指数 迁移指数
下载PDF
锶元素对黑鲷幼鱼耳石的标记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翼 姜亚洲 +5 位作者 徐开达 蒋宏雷 焦海峰 张辉 程家骅 李圣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1-178,共8页
通过开展不同锶浓度养殖水体的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耳石浸泡标记实验,验证利用该方法开展黑鲷幼鱼耳石指纹标记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经7 d的浸泡标记,4个处理组幼鱼在特定耳石区位的Sr/Ca值均显著增加,形成了明显的耳石... 通过开展不同锶浓度养殖水体的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耳石浸泡标记实验,验证利用该方法开展黑鲷幼鱼耳石指纹标记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经7 d的浸泡标记,4个处理组幼鱼在特定耳石区位的Sr/Ca值均显著增加,形成了明显的耳石元素指纹标记;各标记处理组的标记成功率均为10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和对照组黑鲷幼鱼在标记实验期间的生长率和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该标记方法不会对受试黑鲷幼鱼产生显著负影响。浸泡标记处理可使受试幼鱼肌体内的锶浓度明显提升;标记结束17 d后,各处理组幼鱼肌体内的锶浓度大幅下降,18 mg·L^(-1)标记组幼鱼肌体内的锶浓度可降至对照个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耳石 标志技术 元素分析
下载PDF
浙江中南部近岸海域春季主要鱼类空间生态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琳琳 周永东 +6 位作者 蒋日进 李哲 樊紫薇 印瑞 朱玉丹 芮银 肖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59-666,共8页
基于2016年4、5月(春季)在浙江中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2个航次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计算浙江中南部近岸海域主要鱼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平均拥挤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值(Qik)。结果表明:浙江中南部近岸海域主要鱼类(IRI>100)... 基于2016年4、5月(春季)在浙江中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2个航次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计算浙江中南部近岸海域主要鱼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平均拥挤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值(Qik)。结果表明:浙江中南部近岸海域主要鱼类(IRI>100)共24种,生态位宽度值差异较大,相对重要性指数与生态位宽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春季鱼类的生态位重叠值极低,4月Qik>0.6的种对有6对,占总对数的3.9%;5月Qik>0.6的种对有5对,占总对数的4.8%。冗余分析表明,温度、盐度、深度和溶解氧是影响浙江中南部近岸海域主要鱼类分布的重要因素,主要鱼类在这些环境因子上存在生态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平均拥挤度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原文传递
东海竹筴鱼的食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蒋日进 金海卫 +2 位作者 周永东 薛利建 郭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15-2024,共10页
以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东海灯光围网采集到的453条东海竹筴鱼为研究对象,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应用K-W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季节和发育阶段条件下东海竹筴鱼的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海竹筴鱼的饵... 以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东海灯光围网采集到的453条东海竹筴鱼为研究对象,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应用K-W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季节和发育阶段条件下东海竹筴鱼的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海竹筴鱼的饵料生物有124种(包括未鉴定种),浮游甲壳类和小型鱼类为其主要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依次是麦氏犀鳕(IRI%=39.2%)、长尾类糠虾幼体(IRI%=18.4%)、短尾类大眼幼体(IRI%=7.6%)和太平洋磷虾(IRI%=6.6%)等.季节和叉长对东海竹筴鱼的摄食强度均有显著影响(P<0.01),东海竹筴鱼春季摄食强度最高,而冬季最低;叉长140~159 mm的竹筴鱼摄食强度最高,叉长45~99 mm的幼鱼的摄食强度较高,其余叉长的鱼摄食强度相对较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叉长100 mm是东海竹筴鱼摄食取向的拐点.东海竹筴鱼四季的平均营养级为3.51,属于低级肉食性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筴鱼 季节 叉长 营养级
原文传递
东、黄海凤鲚的食物组成及其食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爱 陈峰 +2 位作者 金海卫 周永东 朱文斌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2-408,共7页
根据东海区(26°00′~35°00′N、120°00′~126°30′E)大面调查渔获物的凤鲚(Coilia mystus)样本,对东、黄海凤鲚的食物组成、食性类型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凤鲚饵料生物组成共计有1... 根据东海区(26°00′~35°00′N、120°00′~126°30′E)大面调查渔获物的凤鲚(Coilia mystus)样本,对东、黄海凤鲚的食物组成、食性类型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凤鲚饵料生物组成共计有10个类群,40种可鉴别饵料(包括未鉴定到种的种类),6种不可辨认类型饵料.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指标计算结果分析,桡足类(Copepoda)为最重要的饵料类群,IRI达到1 869,%IRI占56%,糠虾类(Mysidacea)、磷虾类(Euphausiacea)为次重要类群.(2)凤鲚摄食的浮游动物饵料出现频率达93.66%,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出现频率分别为0.66%、5.68%,属于浮游动物食性.(3)凤鲚的食物组成、摄食强度、食物生态位宽度均存在季节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摄食的饵料种类依次为35种、29种、10种和9种,春季主要摄食桡足类、鱼类和糠虾类,夏季主要摄食糠虾类和桡足类,秋季主要摄食桡足类和磷虾类,而冬季则主要摄食磷虾类和桡足类,各季中优势的单一类群%IRI均超过85%.凤鲚摄食等级较低,摄食等级3级以下四季都在70%以上,空胃率较高,秋季空胃率高达59.7%,平均胃饱满系数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相对其它季节摄食等级较高、空胃率最低、平均胃饱满系数最高,摄食强度明显高于其它季节.春、夏季节的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冬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鲚 季节变化 食物组成 摄食强度 食物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4种海洋贝类对海水中铜(Cu)的富集能力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远明 刘琴 +3 位作者 顾捷 尤炬炬 孙秀梅 刘士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8-713,共6页
为研究4种海洋贝类(泥蚶、菲律宾蛤仔、缢蛏、单齿螺)对海水中铜(Cu)的富集效应。设置Cu浓度分别为0.015、0.020、0.025、0.035、0.065和0.115 mg/L 6个试验组,采用半静水法进行泥蚶、菲律宾蛤仔、缢蛏、单齿螺对海水中Cu的富集试验,分... 为研究4种海洋贝类(泥蚶、菲律宾蛤仔、缢蛏、单齿螺)对海水中铜(Cu)的富集效应。设置Cu浓度分别为0.015、0.020、0.025、0.035、0.065和0.115 mg/L 6个试验组,采用半静水法进行泥蚶、菲律宾蛤仔、缢蛏、单齿螺对海水中Cu的富集试验,分别在0、1、3、5、10、15、20、25、30 d取出部分贝类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含量。结果表明:4种贝类均对Cu表现出了一定的富集效应,单壳类对Cu的富集效应明显大于双壳类。水体中Cu浓度达到0.035 mg/L时,泥蚶和单齿螺对Cu的富集效应明显。水体中Cu浓度达到0.025 mg/L时,菲律宾蛤仔和缢蛏对Cu富集明显。贝类体内Cu含量总体上随水体中Cu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当水体中Cu浓度在某个浓度点时,贝类体内的Cu含量反而有个低点。这一低点对于泥蚶为0.025 mg/L、对于菲律宾蛤仔和单齿螺为0.035 mg/L,缢蛏并不明显。贝类体内Cu含量总体上随富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3~5 d时,贝类体内Cu含量明显降低,在5~10 d后Cu含量又继续增加。同时,实验还进一步探讨了贝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制,比较了不同贝类对重金的富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菲律宾蛤仔 缢蛏 单齿螺 富集能力
下载PDF
基于GAM的阿根廷滑柔鱼CPUE与环境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德伟 张龙 +1 位作者 王洋 朱文斌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1,共6页
根据2013年渔季在阿根廷外海公海海域的渔业生产数据,结合时间、空间、表温、水深和流速等环境数据,建立广义可加模型(GAM),对2013年夏秋季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CPUE)与时空因素、环境因子的... 根据2013年渔季在阿根廷外海公海海域的渔业生产数据,结合时间、空间、表温、水深和流速等环境数据,建立广义可加模型(GAM),对2013年夏秋季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CPUE)与时空因素、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GAM模型对CPUE总偏差解释率为56.10%,其中作业日期、表温、水深和流速对CPUE影响较大。根据AIC准则,包含上述4个显著变量的广义可加模型为最佳模型,其pseduo系数PCf值为0.487,AIC值为660.688,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各环境因子(海水表温、水深和流速)中,水深与研究区域CPUE的关系最为密切,阿根廷滑柔鱼渔场(阿根廷外海公海)适宜水深为分别为100~120 m和250~500 m,适宜表温为8~14℃,最适表温为12~14℃。 GA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CPUE的因子按重要性依次为作业日期>水深>表温>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滑柔鱼 西南大西洋 广义加性模型( GAM) 资源评估
下载PDF
东极海洋牧场厚壳贻贝筏式养殖区可移出碳汇能力评估 被引量:9
15
作者 梁君 王伟定 +1 位作者 虞宝存 毕远新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9-14,共6页
大规模贝类养殖对近海的碳循环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一个"可移出的碳汇"。根据2013年4月-2014年2月对东极海洋牧场厚壳贻贝筏式养殖区Ⅰ龄个体跟踪调查数据,评估了厚壳贻贝和附着生物的固碳量,并进行了固碳速率的标准化... 大规模贝类养殖对近海的碳循环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一个"可移出的碳汇"。根据2013年4月-2014年2月对东极海洋牧场厚壳贻贝筏式养殖区Ⅰ龄个体跟踪调查数据,评估了厚壳贻贝和附着生物的固碳量,并进行了固碳速率的标准化处理。研究显示,一个养殖周期内筏式养殖区厚壳贻贝和附着生物固碳量分别为102.24 t和4.88 t,其固碳速率分别为5.43 tC/(hm^2.a)和0.26 tC/(hm^2·a);筏式养殖区减排CO_2的生态服务价值量为37.17万元;贝壳和软组织的湿重比、含水率和碳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能使核算养殖贝类碳汇能力的程序简单化,本研究的方法和结论可用于评估其他海域养殖厚壳贻贝的固碳量;东极海洋牧场附着生物移出碳量为厚壳贻贝的4.77%,在筏式养殖区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亦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极 海洋牧场 厚壳贻贝 固碳量 可移出碳汇 生态服务价值
下载PDF
浙江省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铁军 徐丹 +1 位作者 徐汉祥 郭远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8期213-214,219,共3页
近年来,浙江省城镇化和各项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围海造地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土地问题,但大规模围海造地对浙江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根据围填海工程的特点和渔业资源分布状... 近年来,浙江省城镇化和各项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围海造地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土地问题,但大规模围海造地对浙江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根据围填海工程的特点和渔业资源分布状况,阐述了围填海工程快速发展给浙江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带来的影响,并对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将填海工程对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提出了几点建议、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渔业资源 海洋生态环境 影响 建议 浙江省
下载PDF
中街山列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振华 蒋日进 +1 位作者 陈峰 卢占晖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299-309,共11页
于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之间,对中街山列岛海域的浮游植物和理化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并讨论了浮游植物与营养盐、水温等环境因子之间... 于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之间,对中街山列岛海域的浮游植物和理化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并讨论了浮游植物与营养盐、水温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55属145种,季节变化为秋季(85种)>冬季(71种)=夏季(71种)>春季(30种)。中街山列岛浮游植物的丰度范围为0.86×104~64 575.61×104 cells/m^3,平均细胞丰度为7 959.00×104cells/m3,季节变化则呈单一周期型,春夏季高,秋冬季低。浮游植物优势种种类多,不同季节既有交叉又有演替。由春季的夜光藻和具齿原甲藻演替至夏季的尖刺拟菱形藻、秋冬季的琼氏圆筛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73~3.53和0.44~0.77,群落结构较复杂。从优势种的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中街山列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相对稳定。从总体变化趋势来看,该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水温、p H和透明度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与单一营养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由无机磷含量变化范围(0.013~0.035 mg/dm^3)来看,该海域无机磷为影响浮游植物繁殖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街山列岛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下载PDF
浙江近海甲壳类资源增殖放流现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孟佳 徐开达 +5 位作者 王好学 周永东 李鹏飞 朱凯 陈欣怡 陈璐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甲壳类作为增殖放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养护、补充自然海域的渔业资源。文章基于2017-2021年浙江省甲壳类增殖放流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甲壳类放流种类与数量、放流资金等的年间变化趋势及放流海域、放流规格的空间、... 甲壳类作为增殖放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养护、补充自然海域的渔业资源。文章基于2017-2021年浙江省甲壳类增殖放流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甲壳类放流种类与数量、放流资金等的年间变化趋势及放流海域、放流规格的空间、数量分布,结果显示:浙江省2017-2021年甲壳类增殖物种有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等6个种类,共计放流522045.5万只,投入资金3320.2万元,其中放流量、投入资金最多的是日本对虾,放流量最少的是拟穴青蟹,投入资金最少的是葛氏长臂虾,放流区域涉及温州、宁波、台州、舟山等市,各区域间的放流布局不平衡,且主要集中在小、中规格。文章将对浙江近海甲壳类放流物种存在的效果评估工作不足、个别增殖物种放流效果不佳、甲壳类放流储备物种少等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今后完善科学的增殖放流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放流 浙江近海 甲壳类
下载PDF
基于耳石和鱼体形态的东海海域两种方头鱼判别 被引量:4
19
作者 玄文丹 谢玉 +3 位作者 朱凯 朱文斌 李鹏飞 赵艺翔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7-534,共8页
种类判别是渔业资源评估的基础,为了有效区分东海海域日本方头鱼和白方头鱼,根据2021年8—10月在27°30′—30°00′N、123°00′—126°30′E海域获取的399尾方头鱼样品(日本方头鱼187尾、白方头鱼212尾),利用框架测... 种类判别是渔业资源评估的基础,为了有效区分东海海域日本方头鱼和白方头鱼,根据2021年8—10月在27°30′—30°00′N、123°00′—126°30′E海域获取的399尾方头鱼样品(日本方头鱼187尾、白方头鱼212尾),利用框架测量法测得耳石形态的28个可量性状和鱼体形态的55个可量性状,并对其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头鱼的耳石形态在前端、后端、腹侧和背侧存在差异,鱼体形态在鱼的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存在差异;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基于耳石和鱼体形态参数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85.1%和94.0%,而基于两种形态参数的综合判别正确率达到98.0%。研究表明,利用耳石或鱼体形态特征均可对两种方头鱼进行有效判别,且结合多种形态特征参数进行判别将进一步提升判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方头鱼 白方头鱼 框架测量法 逐步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中街山水域虾类组成及其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汉阳 朱文斌 +2 位作者 徐开达 张龙 梁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根据2010~2011年中街山列岛水域4个季节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虾类资源密度和群落多样性,并探讨了底层温度、底层盐度和水深对虾类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有虾类20种,隶属于9科18属;广温广盐种无论在种类数还... 根据2010~2011年中街山列岛水域4个季节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虾类资源密度和群落多样性,并探讨了底层温度、底层盐度和水深对虾类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有虾类20种,隶属于9科18属;广温广盐种无论在种类数还是尾数密度与生物量均占主导地位;虾类生物量和尾数密度在季节分布上,以冬季最高,冬季均与春、夏和秋三季呈显著差异(p值<0.05);平面分布上,生物量与密度指数总体上呈南北高、中间低,东部高西部低的特征;生物量与平均底温显著相关(P<0.05),与平均底盐和水深相关性较差(p值>0.05);葛氏长臂虾、细巧仿对虾、中国毛虾、日本鼓虾和中华管鞭虾为四季的优势种,且均属广温广盐种;虾类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61~1.0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76~1.3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0~0.70,其中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春季与冬季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匀度指数秋季与冬季存在显著差异(p值<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街山水域 虾类 资源密度 物种多样性 优势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