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朱艺勇 黄芳 吕要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6-252,共7页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特别是对我国棉花生产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本文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27±1℃,RH70%±5%)该虫在棉花上的发育历期、繁殖能力及各虫态的形...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特别是对我国棉花生产具有潜在的巨大威胁,本文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27±1℃,RH70%±5%)该虫在棉花上的发育历期、繁殖能力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雌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雄虫生活史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和雄成虫。卵期很短,雌虫若虫期15~20d,总历期约为47~59d;雄虫若虫和蛹期17~22d,总历期约为20~26d;雌虫寿命明显长于雄虫。该蚧虫繁殖能力强,雌成虫产卵量200~862粒/头,平均产卵458粒/头。各虫态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长椭圆形,橙黄色,略微透明;1龄若虫,淡黄绿色,行动活泼;2龄若虫体缘突起显现,尾瓣突出,至末期可根据体表黑斑的可见程度区分雌、雄虫;3龄雌若虫,体表有薄层蜡粉,在前、中胸背面亚中区和腹部1~4节背面亚中区可见清晰斑点,形成纵向黑色条斑,外表形似雌成虫。雌成虫呈卵圆形,体表蜡粉厚实,胸、腹背面的黑色条斑在蜡粉覆盖下呈成对黑色斑点状,体缘蜡突明显,共18对,其中腹部末端2~3对较长;雄虫蛹包裹于松软的白色丝茧中;雄成虫,虫体较小,黑褐色;触角细长,具一对发达透明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腹部末端具2对白色长蜡丝。本文通过对扶桑绵粉蚧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各个龄期发育的形态特征的研究,为该虫的进一步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了基本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棉花 发育历期 繁殖能力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三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黄芳 张蓬军 +3 位作者 章金明 朱艺勇 吕要斌 张治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2,71,共6页
[目的]研究棉花、番茄和茄子3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恒温27℃下观察扶桑绵粉蚧的个体发育及种群发展情况,记录并分析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扶桑绵粉蚧在3种寄主植物上... [目的]研究棉花、番茄和茄子3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恒温27℃下观察扶桑绵粉蚧的个体发育及种群发展情况,记录并分析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扶桑绵粉蚧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平均存活率为棉花(茄子(番茄,存活曲线差异明显,但均以l龄和2龄若虫的死亡率最高。若虫的发育历期除1龄外无显著差异,棉花上蛹期显著长于其他两者,雌性成虫存活历期为棉花(番茄、茄子,雄性为棉花、茄子(番茄。交配过的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多于夜间产卵,但棉花上部分扶桑绵粉蚧可于白昼产卵;其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产卵能力为棉花(茄子(番茄。3种寄主上扶桑绵粉蚧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相近,但净增殖率(R0)及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差异较大,均为棉花(茄子(番茄,分别为142.10、88.91、43.56和156.67、87.95、32.74。[结论]扶桑绵粉蚧繁殖力及种群发展能力极强,从而使其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是其极易大规模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发育 繁殖 生命表
下载PDF
花蓟马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28
3
作者 祝晓云 张蓬军 吕要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6-385,共10页
明确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对于花蓟马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除了西花蓟马F. occidentalis,关于其他蓟马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及其成分鉴定的研究未有报道。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花蓟马雌雄成虫和... 明确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对于花蓟马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除了西花蓟马F. occidentalis,关于其他蓟马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及其成分鉴定的研究未有报道。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花蓟马雌雄成虫和西花蓟马雌雄成虫对花蓟马雄虫和西花蓟马雄虫气味源的嗅觉反应;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方法提取花蓟马雄虫挥发物,利用含有BGB-176SE或CP-chirasil-DexCB2种不同手性柱的气-质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挥发物进行分离和鉴定。行为学试验结果表明:花蓟马雄虫气味源对其雄性及雌性成虫均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经GC-MS分析,花蓟马雄虫挥发物中含有2种主要的化合物,分别为(R)-lavandulyl acetate和neryl(S)-2-methylbutanoate,其与已报道的西花蓟马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成分相同。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R)-lavandulyl acetate与neryl(S)-2-methylbutanoate在花蓟马和西花蓟马雄虫中释放的比例不同;行为学试验进一步证明,2种组分比例的不同在花蓟马和西花蓟马种间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推测花蓟马属的昆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组分可能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蓟马 聚集信息素 (R)-lavandulyl acetate neryl(S)-2-methylbutanoate 嗅觉反应 气味源 挥发物
下载PDF
新烟碱类和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彦华 陈丽萍 +5 位作者 赵学平 吴长兴 苍涛 俞瑞鲜 吴声敢 王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99-2304,共6页
为评价农药对蚯蚓的生态风险提供基础数据,采用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新烟碱类和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滤纸法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氯噻啉和噻虫啉5种新烟碱类药剂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0.0089(0.0... 为评价农药对蚯蚓的生态风险提供基础数据,采用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新烟碱类和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滤纸法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氯噻啉和噻虫啉5种新烟碱类药剂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0.0089(0.0075~0.010)μg·cm-2~0.44(0.34~0.56)μg·cm-(248h结果),噻虫嗪对蚯蚓的LC50值在24h和48h均大于62.91μg·cm-2;阿维菌素、依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种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4.52(3.71~5.50)μg·cm-2~22.76(18.68~27.73)μg·cm-(248h结果)。人工土壤法测定结果表明,5种新烟碱类药剂(除噻虫嗪外)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1.54(1.43~1.71)mg·kg-1~17.29(16.44~19.41)mg·kg-(114d结果),噻虫嗪对蚯蚓的LC50值在第7d和14d均大于1200mg·kg-1;3种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27.93(26.04~29.81)mg·kg-1~175.33(162.82~188.91)mg·kg-(114d结果)。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吡虫啉、啶虫脒和烯啶虫胺对蚯蚓属于中毒级,其他的药剂对蚯蚓属于低毒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药剂 阿维菌素类药剂 蚯蚓 急性毒性
下载PDF
草莓蚜虫防治用药对蜜蜂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声敢 徐吉洋 +5 位作者 饶惠仙 柳新菊 安雪花 吕露 关文碧 赵学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227,共6页
为明确草莓蚜虫防治用药对蜜蜂的影响,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和《化学品测试方法》要求测定了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急性毒性,并采用危害商值(HQ)法进行了风... 为明确草莓蚜虫防治用药对蜜蜂的影响,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和《化学品测试方法》要求测定了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急性毒性,并采用危害商值(HQ)法进行了风险评价。急性毒性结果显示: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48 h-LD50值)分别为4.47μg a.i.·蜂^(-1)、>11.2μg a.i.·蜂^(-1)和0.0601μg a.i.·蜂^(-1),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试验结果(48 hLD50值)分别为11.0μg a.i.·蜂^(-1)、>13.9μg a.i.·蜂^(-1)和0.643μg a.i.·蜂^(-1)。按《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毒性等级划分标准,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蜜蜂的毒性等级分别为中毒、低毒和高毒。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SC对蜜蜂存在中等风险(HQ值为1 622),20%啶虫脒SP和10%氟啶虫酰胺WG对蜜蜂的风险为低风险,其HQ值分别为40.3和<6.70。因此,草莓生产中可优先选用10%氟啶虫酰胺WG来防治蚜虫,20%啶虫脒SP次之。而使用22%氟啶虫胺腈SC时,应注意采取措施降低其对蜜蜂的毒性风险,以免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氟啶虫酰胺 氟啶虫胺腈 蜜蜂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下载PDF
茚虫威和毒死蜱在小白菜中的残留及其膳食暴露评估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学平 袁玉伟 +3 位作者 胡秀卿 吴长兴 吴声敢 陈丽萍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4-789,共6页
通过对小白菜中常用农药茚虫威和毒死蜱的残留试验和膳食暴露评估,为小白菜的安全生产和膳食风险评价提供技术依据。试验表明,在保护地条件下常量喷施茚虫威(40.5 g/hm2)和毒死蜱(540 g/hm2)在小白菜中的初始残留量分别为3.88和20.6... 通过对小白菜中常用农药茚虫威和毒死蜱的残留试验和膳食暴露评估,为小白菜的安全生产和膳食风险评价提供技术依据。试验表明,在保护地条件下常量喷施茚虫威(40.5 g/hm2)和毒死蜱(540 g/hm2)在小白菜中的初始残留量分别为3.88和20.60 mg/kg,半衰期(T1/2)分别为1.4和1.1 d;间隔期7 d后,小白菜中的茚虫威和毒死蜱残留能够符合CAC、美国和日本的限量标准要求。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表明,不同年龄群体的风险商存在差异,幼年消费者(2~10岁)的风险商均高于成年人(≥18岁)的50%左右;茚虫威的理论长期风险商在常量和加倍剂量时分别间隔5和7 d后开始低于100,而理论急性风险商均低于100,风险均可以接受;毒死蜱的理论长期风险商在试验的不同间隔时间内均接近和高于100,急性风险商在间隔3 d后开始低于100。因此,尽管茚虫威和毒死蜱具有相近的半衰期和参照剂量,但从残留试验和膳食评估结果来看,茚虫威在小白菜中使用的安全风险和膳食风险低;而毒死蜱的风险高,不宜在小白菜生产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虫威 毒死蜱 小白菜 农药残留 膳食评估
下载PDF
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小菜蛾的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13
7
作者 宋亮 章金明 吕要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1-529,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两种杀虫剂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的亚致死效应,进一步了解农药的杀虫机制,同时为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给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浸叶法测定茚虫威... 【目的】通过研究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两种杀虫剂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的亚致死效应,进一步了解农药的杀虫机制,同时为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给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浸叶法测定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选择茚虫威的3个实验浓度(TI-LC15,TI-LC30和TI-LC50)和高效氯氰菊酯的3个实验浓度(TB-LC15,TB-LC30和TB-LC50)分别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48h,记录各虫态存活率和发育历期,3龄、4龄幼虫及蛹的重量,并记录单雌产卵量和成虫寿命;应用特征年龄-龄期及两性生命表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组小菜蛾后代的生长发育、存活率以及种群增长。【结果】TI-LC30,TI-LC50,TB-LC15,TB-LC30和TB-LC50处理组各虫态发育历期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3龄、4龄幼虫和蛹的重量以及单雌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TI-LC15组小菜蛾3龄和4龄幼虫发育历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LC30,TI-LC50,TB-LC30和TB-LC50组小菜蛾后代的总产卵期显著短于相应对照组(P<0.05),产卵量也都显著降低(P<0.05);TI和TB实验组小菜蛾后代种群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净生殖率R0以及总生殖率GRR都比对照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剂量的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能显著抑制处理当代小菜蛾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并对其下一代的生长发育及种群增长也有明显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茚虫威 高效氯氰菊酯 亚致死效应 生长发育 种群增长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维 孟智启 +1 位作者 石放雄 李风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017-3029,共13页
鳞翅目昆虫,无论作为农林业主要害虫,抑或作为传粉媒介和经济昆虫,对人类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基因组成稳定、基因排列相对保守等性质,因而广泛用于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目前已有63种鳞翅目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 鳞翅目昆虫,无论作为农林业主要害虫,抑或作为传粉媒介和经济昆虫,对人类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基因组成稳定、基因排列相对保守等性质,因而广泛用于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目前已有63种鳞翅目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被测定,本文比较了其中已知的58条参考序列的基本特征;同时构建了鳞翅目昆虫系统发育树,发现其与传统分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工作为鳞翅目昆虫的进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提示线粒体比较基因组学在后基因组时代对于构建昆虫系统发育关系有着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线粒体基因组 比较基因组 进化 分子系统学
原文传递
草莓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声敢 虞轶俊 +4 位作者 柳新菊 安雪花 吕露 王强 赵学平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8年第2期13-16,共4页
通过调查草莓质量安全潜在的主要风险隐患并分析其成因,研究提出了"健壮栽培、清洁管理和绿色防控"3大关键10项技术及草莓质量安全管控"5个强化"对策,形成了草莓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策略,并在浙江省草莓主产... 通过调查草莓质量安全潜在的主要风险隐患并分析其成因,研究提出了"健壮栽培、清洁管理和绿色防控"3大关键10项技术及草莓质量安全管控"5个强化"对策,形成了草莓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策略,并在浙江省草莓主产区推广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质量安全 过程管控 风险管理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棉花及土壤中丁草胺和异噁草酮的残留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新安 陈锡岭 赵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72-1176,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丁草胺和异噁草酮棉花及土壤中的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紫外检测器检测。丁草胺和异噁草酮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5.0×10-10和1.0×10-9g,样品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5 mg.k... 建立了同时测定丁草胺和异噁草酮棉花及土壤中的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紫外检测器检测。丁草胺和异噁草酮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5.0×10-10和1.0×10-9g,样品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5 mg.kg-1。棉叶、棉籽和土壤中添加浓度为0.05~1.0 mg.kg-1时,丁草胺的平均回收率为88.78%~99.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9%~2.09%;异噁草酮的平均回收率为85.57%~101.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7%~2.44%。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及灵敏度均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将该方法应用于丁草胺和异噁草酮在棉花及土壤中的残留试验中,测得丁草胺在棉叶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14和2.53 d,异噁草酮在棉叶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80和2.82 d,收获时土壤和棉籽中丁草胺和异噁草酮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5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草胺 异噁草酮 棉花 土壤 残留分析
下载PDF
4种杀虫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声敢 陈丽萍 +3 位作者 吴长兴 苍涛 俞瑞鲜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评价农药在稻田使用后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选择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4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分别采用静态法和半静态法研究其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 为评价农药在稻田使用后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选择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4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分别采用静态法和半静态法研究其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并进行环境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对斜生栅列藻的72h-EC50值分别为55.3,0.00509,0.249,1.69 mg·L-1,其毒性级别分别为低毒、高毒、高毒和中毒。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对大型溞的48h-EC50值分别为49.2,0.00392,0.03080,0.00165 mg·L-1,其毒性级别分别为低毒、剧毒、剧毒和剧毒。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对斑马鱼的96h-LC50值分别为49.8,0.706,5.12,10.9 mg·L-1,其毒性级别分别为低毒、高毒、中毒和低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丙溴磷 二嗪磷 马拉硫磷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安全评价
下载PDF
褐飞虱共生菌抗感吡虫啉菌株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娜 陈建明 +2 位作者 张珏锋 何月平 陈列忠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8-264,共7页
在含不同浓度吡虫啉的综合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液体培养基中接种抗感吡虫啉褐飞虱共生菌菌株且培养2~6天后,通过测定抗吡虫啉菌株和敏感菌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活性,阐明抗感菌株在吡虫啉胁... 在含不同浓度吡虫啉的综合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液体培养基中接种抗感吡虫啉褐飞虱共生菌菌株且培养2~6天后,通过测定抗吡虫啉菌株和敏感菌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活性,阐明抗感菌株在吡虫啉胁迫下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抗吡虫啉菌株和敏感菌株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差异明显不同,抗性菌株的SOD、POD活性(极)显著高于敏感菌株,其中抗性菌株SOD活性比敏感菌株提高了45.89%~222.53%;抗性菌株的CAT活性与敏感菌株差异无明显规律性。说明褐飞虱共生菌对吡虫啉的抗药性与其体内SOD和POD的活性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共生菌 抗吡虫啉菌株 敏感菌株 抗氧化酶活性
原文传递
草莓温室施用百菌清对施药及采收人员的暴露水平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8
13
作者 安雪花 吴长兴 +5 位作者 吉小风 吴声敢 陈丽萍 苍涛 蔡磊明 赵学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91,共8页
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在草莓温室中均匀施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通过贴片法分析了施药者及果实采收者的人体暴露量,研究了草莓温室施用百菌清对操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在草莓温室中施用百菌清,对施药者人体暴露的施... 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在草莓温室中均匀施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通过贴片法分析了施药者及果实采收者的人体暴露量,研究了草莓温室施用百菌清对操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在草莓温室中施用百菌清,对施药者人体暴露的施药液量为19.2~46.6mL/h,平均为30.2mL/h,主要暴露部位为小腿;采收果实时,施药后第1天采收者人体暴露的施药液量为3.8mL/h,第7天时为0.027mL/h,主要暴露部位均为手部。在本研究暴露条件下,施药者的安全限值(MOS)为0.258,表明该暴露环境对施药者存在风险;施药后1~7d,采收者的MOS值均〉1,表明该暴露环境对采收者人体暴露为安全。研究表明,在草莓温室中施用百菌清,对田间操作人员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因此应注意加强防护措施,或缩短暴露时间;采收时,对采收者无职业暴露风险,但应对主要暴露部位手部加强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菌清 人体暴露 安全限值 施药者 采收者 草莓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蜂王浆中氟胺氰菊酯残留量 被引量:7
14
作者 谭韩英 仇厚援 +2 位作者 张志恒 吴莉宇 王强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14-815,821,共3页
[方法]以乙腈为提取溶剂,用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GC-ECD测定,检测蜂王浆中氟胺氰菊酯的残留量。[结果]氟胺氰菊酯的回收率及精密度较高,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氟胺氰菊酯的加标回收率为82.68%~94.70%,相对标准偏差... [方法]以乙腈为提取溶剂,用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GC-ECD测定,检测蜂王浆中氟胺氰菊酯的残留量。[结果]氟胺氰菊酯的回收率及精密度较高,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氟胺氰菊酯的加标回收率为82.68%~94.70%,相对标准偏差为3.49%~5.52%,方法最小检出限为0.008 m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乙腈提取时,则避免乳化现象,样品提取、净化效率高,而且简便、重现性好,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王浆 氟胺氰菊酯 气相色谱
原文传递
氯化苦对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声敢 吴长兴 +4 位作者 陈丽萍 苍涛 俞瑞鲜 王彦华 赵学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2,共6页
为了明确土壤熏蒸剂氯化苦对环境生物的影响,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制订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研究了氯化苦对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参照欧盟指令91/414/EEC标准评价了其环境风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氯化苦对... 为了明确土壤熏蒸剂氯化苦对环境生物的影响,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制订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研究了氯化苦对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参照欧盟指令91/414/EEC标准评价了其环境风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氯化苦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毒性为中毒(0.497 mg/L,96 h-EC50),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亦为中毒(2.18 mg/L,48 h-LC50),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高毒(0.222 mg/L,96 h-LC50),对蜜蜂Apis mellifera L.(>65.7μg/蜂,48 h-LD50)和蚯蚓Eisenia foetida(76.1 mg/kg,14 d-LC50)为低毒。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氯化苦注射使用后对蜜蜂的急性风险为可接受水平,而根据氯化苦在水和土壤中的环境预测浓度(PEC)值,其对斜生栅列藻、泽蛙、斑马鱼及蚯蚓存在急性毒性风险。因此,在田间使用氯化苦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对斜生栅列藻、泽蛙、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风险,以免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苦 环境生物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毒死蜱与有机硅混用对四季豆的残留降解与安全间隔期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金星 郑永利 +3 位作者 吴长兴 陈丽萍 吴声敢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3-357,共5页
研究了不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与毒死蜱混用对四季豆的残留降解和安全间隔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在四季豆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毒死蜱在四季豆中单独使用时的原始残留量较低,而不同有机硅剂型与毒死蜱混用处理对四季豆... 研究了不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与毒死蜱混用对四季豆的残留降解和安全间隔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在四季豆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毒死蜱在四季豆中单独使用时的原始残留量较低,而不同有机硅剂型与毒死蜱混用处理对四季豆中的残留量有不同的影响;毒死蜱与有机硅混合处理的残留量高于单独处理,但对四季豆中毒死蜱的降解速率与半衰期影响不大。根据毒死蜱在四季豆中的残留降解动态方程,计算出不同间隔期的理论残留量,并参照国外标准计算安全间隔期在5 d左右。结论认为,尽管毒死蜱及其与有机硅混用时在四季豆中的残留量可符合CAC的标准要求,但较难达到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毒死蜱 四季豆 安全间隔期 农药残留
下载PDF
三唑醇对映体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拆分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新全 王雪松 +3 位作者 王祥云 徐浩 章虎 李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8,共6页
在高效液相色谱反相条件下,利用涂敷型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DMPC-CSP)对三唑醇4个对映异构体进行了直接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不同流动相组成和柱温对三唑醇对映体的色谱保留及分离的影响。同时,利用热力学... 在高效液相色谱反相条件下,利用涂敷型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DMPC-CSP)对三唑醇4个对映异构体进行了直接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不同流动相组成和柱温对三唑醇对映体的色谱保留及分离的影响。同时,利用热力学方法对三唑醇对映体与固定相之间的色谱保留和分离的热力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以甲醇-水(70∶3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15℃,或在以乙腈-水(30∶7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5℃的条件下,三唑醇对映体可以得到较好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醇 对映体拆分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热力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检测荷斯坦和水牛原料乳中喹诺酮残留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英平 李玲 +2 位作者 曾庆坤 杨华 任大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3726-3731,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检测我国南方地区荷斯坦和水牛原料乳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类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采集南方地区15个荷斯坦牧场和15个水牛牧场的120份原料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检测其中的喹...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检测我国南方地区荷斯坦和水牛原料乳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类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采集南方地区15个荷斯坦牧场和15个水牛牧场的120份原料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检测其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情况。结果检出限和回收率分别为0.05-0.25μg/L和88.2%-109.2%。水牛乳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检出率为8.06%,荷斯坦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率为6.89%。结论该方法检测牛乳中喹诺酮类结果准确可靠,南方地区的荷斯坦牛乳和水牛乳喹诺酮类残留量与国内外相比程度较低,原料乳总体上处于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 荷斯坦 水牛 喹诺酮
下载PDF
西花蓟马诱导的番茄植株防御反应对B型烟粉虱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晓星 郦卫弟 吕要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5-553,共9页
【目的】明确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取食诱导的番茄植株防御反应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B-biotype行为的影响,探讨西花蓟马与B型烟粉虱的种间竞争机制。【方法】利用"Y"型... 【目的】明确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取食诱导的番茄植株防御反应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B-biotype行为的影响,探讨西花蓟马与B型烟粉虱的种间竞争机制。【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行为分析法、选择性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处理组合(健康植株CKvs烟粉虱为害植株B、健康植株CKvs西花蓟马为害植株F、烟粉虱为害植株Bvs烟粉虱和西花蓟马共同为害植株B+F)下,烟粉虱对不同处理植株的取食行为反应及寄主偏好的差异性,并利用GC-MS分析了不同处理植株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结果】"Y"型嗅觉仪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在CKvsB和CKvsF两个组合中,烟粉虱雌成虫对健康植株和昆虫为害植株的偏好性差异不显著;而在BvsB+F组合中,烟粉虱为害株对烟粉虱雌成虫具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在CKvsB和CKvsF这两个组合中,烟粉虱成虫均偏好健康株并喜好在其上产卵(P<0.01),在BvsB+F组合中,烟粉虱成虫偏好烟粉虱单独为害株并喜好在其上产卵(P<0.01)。GC-MS分析结果显示,本实验收集到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有5种烯萜类物质,其相对含量高达90%以上。与烟粉虱单独为害株相比,烟粉虱和西花蓟马共同为害株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中,对烟粉虱具有排斥作用的β-水芹烯显著升高,而对其具有吸引作用的β-月桂烯却显著减少。【结论】综合分析认为,西花蓟马诱导的番茄植株防御反应可以显著影响B型烟粉虱的寄主选择行为及产卵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烟粉虱 番茄植株 植物防御反应 行为反应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MAPK信号通路参与热激诱导家蚕未受精卵发生孤雌生殖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翁宏飚 刘培刚 +1 位作者 牛宝龙 孟智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8-605,共8页
通过检测家蚕未受精卵细胞中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几个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热激诱导家蚕未受精卵发生孤雌生殖发育的分子机制。首先基于家蚕未受精卵RNA-seq数据分析表明,在家蚕孤雌生殖系和有性生殖系间,无论是... 通过检测家蚕未受精卵细胞中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几个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热激诱导家蚕未受精卵发生孤雌生殖发育的分子机制。首先基于家蚕未受精卵RNA-seq数据分析表明,在家蚕孤雌生殖系和有性生殖系间,无论是经过热激诱导处理(46℃水浴18 min)或未热激处理的未受精卵,MAPK途径都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分析MAPK途径的mos、mek、erk和p38mapk基因在热激诱导前家蚕孤雌生殖系及有性生殖系未受精卵之间的转录水平差异:位于MAPK通路中上游的2个基因mos和mek,无论中系品系还是日系品系中,均表现为在孤雌生殖系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而位于MAPK通路下游的基因erk和p38mapk,其转录水平在中系品系的孤雌生殖系与有性生殖系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日系品系中则表现为在孤雌生殖系中极显著下调(P<0.01)。qRT-PCR检测分析家蚕孤雌生殖系未受精卵的4个基因在热激诱导孤雌生殖发育过程中的转录水平变化也表现出差异性:热激处理后mos和mek的转录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并维持在低水平;p38mapk则在热激处理前后保持稳定;而热激处理后erk基因的转录先显著升高(P<0.05),而后逐步下降,并维持在热激处理前的水平。研究结果提示,MAPK途径可能参与了热激诱导家蚕孤雌生殖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孤雌生殖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基因转录 热激诱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