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3
1
作者 陈慧敏 许逸飞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6-968,共3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q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口服曲美...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q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口服曲美他嗪20 mg,ti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TC、TG、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阿托伐他汀钙 冠心病心绞痛 血脂异常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3
2
作者 陈慧敏 许逸飞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试验组39例。对照组予以晨起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q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试验组39例。对照组予以晨起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q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 mg。2组患者一个周期均为28 d,共治疗2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SBP、DBP、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和1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钙 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 安全性
原文传递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75
3
作者 颜红兵 向定成 +21 位作者 刘红梅 陈辉 陈纪言 陈玉国 陈韵岱 楚英杰 方唯一 傅向华 李春洁 毛威 潘曙明 史若飞 苏晞 王焱 王贵荣 王伟民 徐梅 杨丽霞 于海玲 袁祖贻 郑志杰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4期181-190,共10页
急性心肌梗死仍然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形势十分严峻[1-2]。及时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心脏功能刻不容缓。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院前溶栓治疗在大城市以外的城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毛威 叶武 +3 位作者 刘强 黄兆铨 陈申杰 秦南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57-659,共3页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 (ISR)的关系。方法 :将 5 0例CHD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和气阴两虚 3型 ,测定 3型患者的空腹血糖 (FBG)、胰岛素 (Ins)浓度和胰岛素抗体 (IAA)、胰岛细胞抗体 (ICA)、谷氨酸...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 (ISR)的关系。方法 :将 5 0例CHD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和气阴两虚 3型 ,测定 3型患者的空腹血糖 (FBG)、胰岛素 (Ins)浓度和胰岛素抗体 (IAA)、胰岛细胞抗体 (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Ab)及相关的血脂指标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并与 2 0名健康对照组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CHD组FBG、Ins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升高 (P <0 0 5 ) ,ISI较健康对照组降低 (P <0 0 1) ,IAA阳性率 (4 0 % )较健康对照组 (5 % )升高 (P <0 0 1) ;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的ISI较健康对照组和气阴两虚型降低 (均P <0 0 1) ,IAA阳性率 (5 0 % ,4 7 37% )则较健康对照组 (5 % )和气阴两虚型 (15 38% )增高 (P <0 0 5 ,P <0 0 1) ,而Ins浓度仅在心血瘀阻型增高 (P <0 0 5 ) ;此外 ,CHD及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紊乱。结论 :部分CHD患者存在ISR ,且主要与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有关 ,其原因部分系血清中存在的IAA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辨证分型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抗体
下载PDF
葛根素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46
5
作者 黄兆铨 叶武 +2 位作者 陈申杰 毛威 秦南屏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 :检测正常人与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葛根素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 :EH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 5mg/d ,或合用盐酸苯那普利 1 0mg/d ,每日一次 ,1 5d为一疗程。EH伍用治疗组同时合用 5%GNS2 50... 目的 :检测正常人与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葛根素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 :EH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 5mg/d ,或合用盐酸苯那普利 1 0mg/d ,每日一次 ,1 5d为一疗程。EH伍用治疗组同时合用 5%GNS2 50ml+葛根素注射液 4 0 0mg静滴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浆ET、NO水平变化。结果 :EH各组血浆ET较正常人组均显著增高 (P <0 .0 1 ) ,血浆NO水平及NO/ET比值除轻度EH组外均显著降低 (P <0 .0 1 ) ,ET和NO水平及NO/ET比值与舒张压程度呈正相关性及负相关性 (r =0 .955,r =-0 .93 1 ,r=-0 .973 )。EH伍用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血浆ET和NO水平有显著差异 (P <0 .0 1 ,0 .0 5) ,与EH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血浆ET、NO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葛根素具有显著调节EH患者血浆ET、NO水平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高血压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尿激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李雁君 李针 +3 位作者 刘超 陈勇 杨兵生 陈开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评价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急诊收治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PCI术组,溶栓组(41例)患者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PCI组(46例)患者接受PCI治疗。比较2... 目的评价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急诊收治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PCI术组,溶栓组(41例)患者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PCI组(46例)患者接受PCI治疗。比较2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治疗3个月后,溶栓组和PCI组梗死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8.5%和95.7%,PCI组显著高于溶栓组(P<0.05);溶栓组及PCI组患者LVEF分别为(54.1±7.6)%和(64.2±8.1)%,PCI组显著高于溶栓组(P<0.05);2组患者MACE发生率分别为17.1%和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与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均较为肯定,PCI对于提高术后患者血管再通率及LVEF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7
7
作者 颜红兵 向定成 +22 位作者 刘红梅 陈辉 陈纪言 陈玉国 陈韵岱 楚英杰 方唯一 傅向华 李春洁 毛威 潘曙明 史若飞 苏晞 王焱 王贵荣 王伟民 徐梅 杨丽霞 于海玲 袁祖贻 郑志杰 霍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急性心肌梗死仍然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形势更为严峻。及时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心脏功能刻不容缓。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院前溶栓治疗在大城市以外的城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溶栓治疗 专家 中国 心肌梗死患者 城乡地区 人民健康 心脏功能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7
8
作者 梁桂英 杨兵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单独或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予以曲美他嗪20 mg,tid,po,连续服用1个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10 mg...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单独或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予以曲美他嗪20 mg,tid,po,连续服用1个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10 mg,qd,po,连续服用1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4.74%(36/38)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28/36,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舒张早期血流峰速率(E)显著升高,舒张晚期血流峰速率(A)显著降低,E/A值显著升高(P<0.05)。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E及E/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曲美他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 曲美他嗪 贝那普利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0
9
作者 颜红兵 向定成 +21 位作者 刘红梅 陈辉 陈纪言 陈玉国 陈韵岱 楚英杰 方唯一 傅向华 李春洁 毛威 潘曙明 史若飞 苏晞 王焱 王贵荣 王伟民 徐梅 杨丽霞 于海玲 袁祖贻 郑志杰 霍勇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4-442,共9页
急性心肌梗死仍然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形势十分严峻[1-2]。及时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心脏功能刻不容缓。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院前溶栓治疗在大城市以外的城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复方丹参滴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壁重建的干预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叶武 叶美颜 +2 位作者 冯培芳 陆如凤 冯久贤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长期辅助运用复方丹参滴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壁重建的干预及可能机制。方法1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治疗前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络活喜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后期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早期治疗组和复... 目的研究早期、长期辅助运用复方丹参滴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壁重建的干预及可能机制。方法1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治疗前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络活喜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后期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早期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滴丸长期治疗组,检测胸主动脉壁厚度和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长率,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内皮素1和层粘连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复方丹参滴丸早期治疗组比,复方丹参滴丸长期治疗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长率明显减少,而复方丹参滴丸后期治疗组则明显增加。在降压治疗(络活喜)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组其内皮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而层粘连蛋白增加,且出现时间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长率变化之前。结论在有效降压治疗基础上早期、长期联合运用复方丹参滴丸可能通过产生生物学效应(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内皮素1表达减少,层粘连蛋白表达增加)来遏制因此而产生的力学效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长率),从而改善血管壁的重建和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长率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层粘连蛋白 内皮素1 复方丹参滴丸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的变化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路 姜文兵 +1 位作者 傅国胜 黄兆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的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类型及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11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63例,非冠心病患者8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分泌型磷脂酶A2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的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类型及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11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63例,非冠心病患者8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分泌型磷脂酶A2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水平与非冠心病患者相比明显升高(55.18±11.75 ku/L比68.15±16.70 ku/L,P<0.01),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相比升高更为显著(62.63±11.92 ku/L比71.32±18.07 ku/L,P<0.01);分泌型磷脂酶A2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浓度明显升高,其水平可能与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稳定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冠心病的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的变化 酶联免疫吸附法 冠心病 分泌型磷脂酶A2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虾青素对过氧化氢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葛晓平 汪云开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期29-31,共3页
缺血性心脏病目前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心肌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时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是心肌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发病机理。大量研究表明,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ROS,特别是过氧... 缺血性心脏病目前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心肌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时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是心肌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发病机理。大量研究表明,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ROS,特别是过氧化氢(H2O2),在介导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氧化应激是否诱导细胞凋亡依赖于ROS的浓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损伤心肌细胞 保护作用 缺血后再灌注损伤 虾青素 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细胞凋亡 诱导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8、溶血磷脂酸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路 姜文兵 +3 位作者 傅国胜 秦光明 王俊宏 黄兆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2-815,共4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 A2(sPLA2)的变化,并通过测定 IL-8、LPA 等相关细胞因子,对 sPLA2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62例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10例,稳定性冠心病(SCHD)63例,正常患者89例,分别...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 A2(sPLA2)的变化,并通过测定 IL-8、LPA 等相关细胞因子,对 sPLA2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62例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10例,稳定性冠心病(SCHD)63例,正常患者89例,分别测定 sPLA2、白细胞介素8(IL-8)、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sPLA2[(68±17)U/ml]、IL-8[(182±80)pg/ml]以及 LPA[(2.85±0.36)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PLA2:(55±12)U/ml,IL-8:(119±33)pg/ml,LPA:(2.34±0.36)μmol/L,均 P<0.01],其中ACS 组的 sPLA2[(71±18)U/ml]、IL-8[(195±78)pg/ml]也明显高于 SCHD 组[sPLA2:(63±12)U/ml],IL-8:[(159±79)pg/ml,均 P<0.01;sPLA2与 IL-8(r=0.203,P=0.007)、LPA(r=0.658,P<0.01)、hs-CRP(r=0.231,P=0.005)均呈正相关;sPLA2≥63.75 U/ml 时,患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为6.248(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 sPLA2明显升高,它可能与 IL-8共同参与冠心病的炎症发展过程,并与下游相关产物 LPA 进一步加速其进展。提示 sPLA2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白细胞介素8 溶血磷脂酸 分泌型磷脂酶A2
原文传递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邸军军 周颖 +4 位作者 许逸飞 徐晓红 潘轶文 单江 徐耕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左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12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CRT时植入美国圣犹达公司左室导线的患者46例,其中四极导线组22例,双极导线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左室...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左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12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CRT时植入美国圣犹达公司左室导线的患者46例,其中四极导线组22例,双极导线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导线植入时间、植入部位、起搏向量选择等,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膈神经刺激(PNS)、导线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及CRT反应性等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伴随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极组左室导线植入时间短于双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33.5)min:(66.2±33.9)min,P>0.05];四极组100%避免了心尖部起搏,双极组仍有4例(16.7%)左室导线起搏于心尖段(P<0.05);术中四极组8例出现PNS,双极组出现5例,四极组仅1例更换靶血管,7例均通过调整起搏向量解决(P<0.01),而双极组均更换靶血管。术后随访(13.4±4.1)个月,两组患者NYHA、LVEF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与双极组相比,四极组术后6个月LVEF(42.1±6.6)%:(35.1±8.7)%,P<0.05]、CRT反应性(81.8%:54.2%,P<0.05)改善更显著。术后四极组4例出现PNS,均通过调整起搏向量解决,双极组2例出现PNS,通过降低输出和增加脉宽后解决。四极组1例术后1个月左室导线脱位。结论:左室四极导线在避免心尖部起搏、减少PNS、缩短CRT植入时间上具有明显优势,短期提高CRT反应性高于双极导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室四极导线 并发症 反应性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蔡宏文 杨兵生 +1 位作者 黄兆铨 毛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4期750-752,共3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和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较之单用rhBNP,其临床症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肾功能、低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2例A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治疗组...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和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较之单用rhBNP,其临床症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肾功能、低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2例A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浆BNP水平、肾功能和低血压反应的变化,并进行组内和组间的比较。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血浆BNP水平较之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用rhBNP能进一步增强后者的抗心衰作用,并能避免rhBNP引发的肾功能损害和低血压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高浓度葡萄糖和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协同损伤及NO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华军益 胥昀 何煜舟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1期1126-1127,共2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和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无协同损伤作用及两者对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葡萄糖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分别和共同加入培养的ECV304中,分别于作用24、48、72h进行形态学观察、台盼兰染...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和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无协同损伤作用及两者对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葡萄糖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分别和共同加入培养的ECV304中,分别于作用24、48、72h进行形态学观察、台盼兰染色计算死亡率以及上清乳酸脱氢酶(LDH)、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和NO-3/NO-2含量测定.结果联合作用净生成的TBARS远>单独作用之和(约1.14~1.28倍),并呈现协同致死亡作用,而NO含量则随作用时间延长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动态变化过程.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和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协同损伤作用,可能与高糖造成氧化应激,生成大量的活性氧(ROS)促进脂质过氧化以及损伤内皮NO系统有关,这可能是糖尿病高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低密度脂蛋白 内皮细胞 脂质过氧化 一氧化氮
下载PDF
氯吡格雷片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艾丽娟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8期750-751,共2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片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片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片和辛伐他汀片。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复发的次数以及心绞痛持续的时间,同时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小板、三酰甘油、胆固醇的浓度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每周复发心绞痛的次数以及心绞痛持续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三酰甘油、胆固醇的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30%vs.71.74%,P<0.05),两组均发生1例呕吐。结论氯吡格雷片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片 辛伐他汀片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秦光明 金亚平 +3 位作者 王俊宏 张松照 于路 娄东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PMAs)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测定7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46例冠造阴性患者血浆中IL6、IL8、MCP1、sCD40L、sP选择素水平... 目的研究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PMAs)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测定7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46例冠造阴性患者血浆中IL6、IL8、MCP1、sCD40L、sP选择素水平和全血中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率(PMAs)。结果ACS患者各细胞因子和PMAs水平均显著高于SAP和冠造阴性患者(P<0.01);而IL8、sCD40L、sP选择素和CRP在SAP患者与冠造阴性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细胞因子及CRP与PMAs均有良好的正相关性(P<0.01),其中IL6和sP选择素与PMAs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分别为0.484和0.481(P均小于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和PMAs对于ACS的OR值分别为1.024(95%CI1.010~1.039)和1.326(95%CI1.125~1.564)。结论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形成、血小板的活化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在急性冠脉综征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PMAs和IL6水平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斑块的稳定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 细胞因子 急性冠脉综合征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申杰 朱敏 +1 位作者 许海宾 黄兆铨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PCI治疗的ACS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45例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炎症因子IL-6、Hs-CRP表达...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PCI治疗的ACS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45例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炎症因子IL-6、Hs-CRP表达浓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且于术后24h达最高(P<0.01),而术后72h、96h则呈现出降低趋势(P<0.01),至96h已降至术前30min水平(P>0.05)。结论 PCI治疗ACS过程中,可能因介入操作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小板功能活化与炎症因子表达增多,可增加血栓形成与再狭窄(R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畸形冠脉综合症 血小板活化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冠心病患者七种循环标志物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秦光明 金亚平 +2 位作者 王俊宏 于路 张松照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7种外周血循环标志物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确定只少一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144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 目的探讨7种外周血循环标志物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确定只少一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144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62例,ACS患者82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46例。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 (IL-8)、sCD40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P-选择素(P-selectin)、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测定。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sCD40L水平(8.6±5.1)ng/L较稳定性心绞痛组(5.7±4.4)ng/L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4.1±3.3)ng/L明显升高(P<0.01),其余标志物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造影阳性组和阴性组,OR值最大的是sCD40L(OR=1.41,95%CI 1.08~1.85);而在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间,OR值最大的是sP-selectin(OR=1.06,95%CI 1.02~1.10),而IL-6在两种分组中,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6、sCD40L和sP-selectin作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估计和监测可能优于其他几种标志物,同时也为进一步解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斑块不稳定性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有用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流式细胞术 血液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