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工智能时代“他-我”师生关系的建构——在教育性对话中深化责任、关怀和人格感召 |
王果
李建华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4
|
|
2
|
在生活世界中构筑儿童与自然的道德关系——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人与自然教育 |
俞晓婷
高德胜
|
《中国教育学刊》
北大核心
|
2023 |
10
|
|
3
|
父母教养投入与儿童孤独感:自尊与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 |
李佳依
丁菀
孙赵星
谢瑞波
张俊杰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4
|
勿以恶小而为之:滑坡效应的心理机制及预防策略 |
欧红蕾
孙炳海
张文海
李伟健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5
|
被欺凌者为何不说?——教育伦理的审视 |
俞晓婷
梁戈
|
《中国教育学刊》
|
2024 |
0 |
|
6
|
论“公共精神”的三重逻辑进路及其教育养成 |
杨晓娟
|
《中国教育学刊》
|
2024 |
0 |
|
7
|
儿童自我叙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运用与教学实现 |
刘小柳
|
《中国教育学刊》
|
2024 |
0 |
|
8
|
图像时代的儿童道德想象力危机与教育应对 |
刘小柳
|
《中国教育学刊》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9
|
“立德”与“树人”:孔子师德观及其当代价值 |
郭云瑶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24 |
0 |
|
10
|
惜物以养德:中华文化传统中的节俭智慧及其传承 |
俞晓婷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11
|
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 |
冯昊青
贺凯杰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基于“教师德育能力”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2019年首届教师德育能力研讨会综述 |
俞晓婷
|
《中国德育》
|
2020 |
6
|
|
13
|
论儒家传统“藏礼于器”的教化思想 |
贺凯杰
冯昊青
|
《教育研究与实验》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教育治理体系下县域落实立德树人的行动逻辑与运作机制 |
刘志
梁晨曦
彭年强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5
|
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四种形式的问题与对策 |
虞夏骏
孙炳海
|
《教师教育论坛》
|
2023 |
0 |
|
16
|
“身体”转向的省属师范大学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养成新路径--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 |
项建英
孙炳海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7
|
乐以成德——中国古典之乐的伦理价值 |
李建华
肖潇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8
|
中小学教师共情疲劳及调适 |
虞夏骏
孙炳海
|
《中国教师》
|
2022 |
2
|
|
19
|
教师德育能力的核心内容与层级发展 |
俞晓婷
|
《中国德育》
|
2020 |
3
|
|
20
|
共情对广义互惠的影响: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 |
蔺姝玮
孙炳海
黄嘉昕
肖威龙
李伟健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