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治理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探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林梦泉 吕睿鑫 +2 位作者 张舒 吴雯 胡文涵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5,共7页
十年来我国在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总结了在质量保障方面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方面的六大转变,分析了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构建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治理体系的思路,论述了以... 十年来我国在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总结了在质量保障方面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方面的六大转变,分析了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构建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治理体系的思路,论述了以战略性大闭环治理框架和战术性小闭环治理体系构成的质量治理顶层框架。在此框架下,提出了以定期评估制度为核心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闭环治理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并就闭环治理系统中的核心内容、评估体系的改革举措等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质量监管成效 定期评估 质量闭环治理
原文传递
公民道德信任建立析论 被引量:7
2
作者 肖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61,F0002,共9页
道德信任是从伦理社会学的角度对人际之间信任的考量。道德信任不仅是维护个体完善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群己和谐的重要基础,还是增进普遍社会信任进而构建道德体系的基本动力,因而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伦理期... 道德信任是从伦理社会学的角度对人际之间信任的考量。道德信任不仅是维护个体完善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群己和谐的重要基础,还是增进普遍社会信任进而构建道德体系的基本动力,因而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伦理期待或要求,既要突破"熟人信任"以实现传统信任道德的现代伦理转型,也要消弭社会风险以实现利益交往格局的伦理优化,还要满足"互予性需要"以实现在道德平等中追求美好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应对道德风险、实现治理现代化要求,确立了新时代公民道德信任建立的伦理治理转向,即建立政府诚信制度、经济信任制度、公民契约伦理制度,为公民道德信任建立注入制度关怀;强调法律的"刚性支持"、伦理的"破立并举"、社会的"群体监督"、教育的"个体洗礼,强化对公民道德信任建立的道德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公民道德建设 道德信任 伦理治理转向
下载PDF
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向度、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薛俊强 刘舒静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8-25,共8页
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化,体现了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之间共享共建共生的价值旨归,蕴含了安全伦理、责任伦理和生态伦理等向度。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理论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传统文化、境遇破解等生成逻辑,是... 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化,体现了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之间共享共建共生的价值旨归,蕴含了安全伦理、责任伦理和生态伦理等向度。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理论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传统文化、境遇破解等生成逻辑,是思考和评判核安全时所必须秉持与遵循的,它为实现全球核安全治理凝聚价值共识,为破解当前核安全伦理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伦理向度 时代价值
下载PDF
社会承认与社会治理正义 被引量:6
4
作者 肖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社会承认作为一种解决社会矛盾冲突的方式,以实现社会正义为鹄的。社会承认是社会治理正义的基本要求,因为对社会承认的漠视折射出社会治理正义的缺位,以对人格、尊严、权利、价值的承认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承认构成了社会治理正义的实质... 社会承认作为一种解决社会矛盾冲突的方式,以实现社会正义为鹄的。社会承认是社会治理正义的基本要求,因为对社会承认的漠视折射出社会治理正义的缺位,以对人格、尊严、权利、价值的承认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承认构成了社会治理正义的实质性架构,社会承认的价值诉求契合社会治理的正义要求。在社会治理中实现社会承认,一是要弥合社会阶层的断裂,在社会治理中消除社会承认的制度困境;二是要约束权力以保障权利实现,在社会治理中去除社会承认的结构障碍;三是要对伪善进行抨击,在社会治理中化解社会承认的利益难题;四是要促进利益认同,在社会治理中纾解漠视社会承认的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承认 社会治理 治理正义 制度正义
下载PDF
运用新媒体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廖向东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9-116,共8页
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面临着多方挑战。新媒体的运用为创新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式提供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应坚持党对新... 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面临着多方挑战。新媒体的运用为创新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式提供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应坚持党对新媒体阵地的全面领导,正向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抵消新媒体的负面影响。此外,还应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多方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少数民族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
下载PDF
伦理断裂与伦理连接——埃德加·莫兰复杂性伦理思想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基 李建华 《云梦学刊》 2020年第3期33-43,共11页
埃德加·莫兰用其复杂性认识论使我们看到随机的环境条件给任何道德行为带来的后果不确定性。要使人类走向新生、团结共存,需要根本改革人类之间的关系,包括建设自我伦理学、社会伦理学和人类伦理学等三个层次;个人要经常开展自我反... 埃德加·莫兰用其复杂性认识论使我们看到随机的环境条件给任何道德行为带来的后果不确定性。要使人类走向新生、团结共存,需要根本改革人类之间的关系,包括建设自我伦理学、社会伦理学和人类伦理学等三个层次;个人要经常开展自我反思,自我伦理学鼓励人们从追求物质享受和逐利的生活走向享受诗意的生活,社会伦理学的核心是培养公民精神和促进社会民主,人类伦理学的使命是使人类走出当前困境,最后促进道德再生;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伦理学是一个把理智意识和道德意识结合起来的、在不确定的环境条件中进行博弈的、以自我批评的个人伦理学为基础的、实行理解和宽恕的、力争实现人类的团结和互爱的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 自我伦理 社会伦理 人类伦理
下载PDF
“作为公平的正义”的康德主义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雪梅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27-32,共6页
在康德道德哲学中存在一个“自主”的结构,虽然康德哲学研究者们对自主的概念研究颇多,但是却很少提及这样一个结构。后期罗尔斯把这个结构称之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特征性”结构,对它做了一个经验范围内的运用,以回应康德研究者们对他... 在康德道德哲学中存在一个“自主”的结构,虽然康德哲学研究者们对自主的概念研究颇多,但是却很少提及这样一个结构。后期罗尔斯把这个结构称之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特征性”结构,对它做了一个经验范围内的运用,以回应康德研究者们对他在早期混淆康德关于人性的人类学与非人类学解释的批评。“自主”的结构以一张图被展示出来,揭示康德哲学中定言命令和假言命令、自主和他律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探讨应该怎样看待和运用康德的伦理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接受罗尔斯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 他律 道德法则 正义原则 定言命令
下载PDF
国家治理中的中国传统伦理智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建华 刘畅 《武陵学刊》 2020年第2期10-17,共8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向前看,也要学会往后看,即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智慧如"以民为本""政者为正""...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向前看,也要学会往后看,即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智慧如"以民为本""政者为正""礼治为径"与"和谐为要"的思想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丰厚文化土壤,实现传统伦理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国家治理向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善治"大步迈进,中国之治将彰显中国之制的巨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传统伦理 善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
9
作者 刘开美 《华夏教师教育》 2022年第7期41-42,共2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弘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民惟邦本: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底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弘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民惟邦本: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底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是其最早的表述。先秦时期由天民关系向君民关系发展,反映了其演变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惟邦本 中国传统文化 君民关系 《尚书》 民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际相结合
下载PDF
“技进乎道”:中国传统伦理与道德的结构性张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宽宽 冯昊青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67-75,共9页
“技”是中国古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在各种技艺中,“礼”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两周之际,“礼”的发展出现了礼仪之别和礼义之问。随着“理”作为哲学概念的引入,“礼”和“理”之间的沟通得到加强,“礼”逐渐以“理”为精神实质并... “技”是中国古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在各种技艺中,“礼”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两周之际,“礼”的发展出现了礼仪之别和礼义之问。随着“理”作为哲学概念的引入,“礼”和“理”之间的沟通得到加强,“礼”逐渐以“理”为精神实质并分享了“道”的终极性,“礼即理”的思路也基本确立下来。由于“礼”的内涵一方面关涉风俗习惯,另一方面与“道”相通,因此,“技进乎道”的视角可提示我们由“伦理—礼”而“道德—得”的现实路径:通过伦理(礼)实践而通“道”,通过对“道”的体悟和坚守而有所得(德)。但伦理和道德之间的结构性张力提示我们,由伦理而道德并不意味着伦理就是道德,道德的养成需要伦理的实践,也即中国古代教育的“学以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进乎道 礼即理 伦理 道德 学以成人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的共生伦理及其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华 吴长静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85,共12页
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作为"类"的人,生存是基础与前提,基本形态是"共生"。共生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文明与文明共生共在的伦理旨向,体现着生的需要和人对自身存在意义及人类文明价值共享的追寻。从人存在的... 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作为"类"的人,生存是基础与前提,基本形态是"共生"。共生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文明与文明共生共在的伦理旨向,体现着生的需要和人对自身存在意义及人类文明价值共享的追寻。从人存在的空间意义上讲,人们对共生的需要源于人的相互依存有社会性本质;从人的存在时间维度而言,共生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肇始于全球化浪潮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在此次遭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之后,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族群主义和多元现代性会得到强化,因而有必要从生存意义上重新认识人类综合性危机的到来,并以共生伦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价值选择,并落实于具体实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伦理 共在 人的本质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自我理解”的四个维度——从康德批判哲学的视角看
12
作者 徐正铨 《理论界》 2020年第9期75-81,共7页
在康德看来,哲学的初衷就是对“人如何‘自我理解’、有何‘自我理解’命题”的思考。从他的批判哲学思想中可以发现其“时间”窗口的设置,对于人类理解自身的重要价值;并以“精神之维”和“道德之维”来达成其“自我理解”命题的特殊意... 在康德看来,哲学的初衷就是对“人如何‘自我理解’、有何‘自我理解’命题”的思考。从他的批判哲学思想中可以发现其“时间”窗口的设置,对于人类理解自身的重要价值;并以“精神之维”和“道德之维”来达成其“自我理解”命题的特殊意涵;最终落脚于人之“实践”本身,来结束该命题的解读。康德在其哲学运思中充分显示他在“如何认识你自己”的问题上的独特性,探索了一条能够更加合宜地理解人自身的基本路径,从而助益于他所召唤的“美丽新世界”的早日抵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理解 时间 精神 道德 实践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的道德之维——“国家治理与政治伦理高层论坛”综述
13
作者 冯昊青 李伟伟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153,共3页
2017年9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浙江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课题组、
关键词 政治伦理 政治哲学 习近平 伦理价值 政治伦理学 高层论坛
原文传递
宜昌:抗战英雄城
14
作者 刘开美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第11期90-94,共5页
素有“川鄂咽喉”之称的宜昌,在抗日战争时期,其战略地位再次凸显。作为陪都重庆乃至西南大后方的门户,这里曾发生过深刻影响中国抗战全局的三大事件:中华实业大内迁中的“宜昌大撤退”、枣宜会战中的“宜昌攻守战”和鄂西会战中的“石... 素有“川鄂咽喉”之称的宜昌,在抗日战争时期,其战略地位再次凸显。作为陪都重庆乃至西南大后方的门户,这里曾发生过深刻影响中国抗战全局的三大事件:中华实业大内迁中的“宜昌大撤退”、枣宜会战中的“宜昌攻守战”和鄂西会战中的“石牌保卫战”。尽管中日双方的白热化争夺,使得宜昌城市的“破坏之甚,为全国冠”。但正是这史诗般的“三部曲”,却使宜昌在抗战烈火的锻造中成为英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昌抗战 三部曲 英雄城
下载PDF
杜塞尔解放哲学对“欧洲中心主义”的批判——拉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15
作者 冯昊青 李伟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1-57,共7页
杜塞尔解放哲学作为一种批判性的文化哲学,借助文化分析方法,创造性地将历史学与欧洲中心模式的现代性联系起来,以全球性角度来批驳"欧洲中心主义"的普遍主义预设,并以此为契机重新考察世界历史,解构那种排斥、贬低、边缘化... 杜塞尔解放哲学作为一种批判性的文化哲学,借助文化分析方法,创造性地将历史学与欧洲中心模式的现代性联系起来,以全球性角度来批驳"欧洲中心主义"的普遍主义预设,并以此为契机重新考察世界历史,解构那种排斥、贬低、边缘化非欧洲文化的欧洲中心主义普遍历史观,从而维护各个共同体或民族文化的可变性及差异性,肯定那些被现代性所忽视的文化传统价值。此外,他还从现代性起源、发展和当前危机出发,对欧洲中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企图瓦解发展至今500多年的世界体系,解放从现代性发轫之初就被否定的边缘文化传统,试图从边缘出发建立起穷苦人民的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里克·杜塞尔 解放哲学 欧洲中心主义 世界体系 现代性
下载PDF
儒家德育思想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
16
作者 刘舒静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03-I0003,共1页
儒家德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成员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将儒家德育思想融入思政教育,既能充实思政教育内容体系,提升思政教育思想价值,也有利于深化思政教育内涵及育人价值,增强思政教育成效。儒家德育思想是社会... 儒家德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成员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将儒家德育思想融入思政教育,既能充实思政教育内容体系,提升思政教育思想价值,也有利于深化思政教育内涵及育人价值,增强思政教育成效。儒家德育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传统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儒家德育思想 传统文化资源 育人价值 道德观念 行为习惯的养成 融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