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只要你有心 生活出美文 被引量:1
1
作者 祝伟霞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第1期29-31,共3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老师们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言而喻。
关键词 学业负担 感受体验 课程标准 问渠那得清如许 真情流露 情绪高涨 发现美 可真 上当受骗 小伎俩
下载PDF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浅谈读古诗文与写作的巧妙链接
2
作者 邬明芬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5期52-54,共3页
经典古诗文,这些经过历史淘洗留下的精华,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及丰富的意蕴,堪如美酒,醇香而味久。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万不可满足于对古诗文的诵读和鉴赏,或是纯粹的文意扩写便滞步不前,而要从其凝炼的语言表达、优美的意境描述中... 经典古诗文,这些经过历史淘洗留下的精华,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及丰富的意蕴,堪如美酒,醇香而味久。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万不可满足于对古诗文的诵读和鉴赏,或是纯粹的文意扩写便滞步不前,而要从其凝炼的语言表达、优美的意境描述中觅得些许写作的素材和技巧,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将古诗文和写作巧妙链接,从而为学生的写作打开一扇别样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 写作 链接 文化积淀 语文教师 语言表达 历史 诵读
下载PDF
如何把古诗教丰厚
3
作者 邬萍飞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第1期109-111,共3页
随着古诗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古诗教学的精品课已越来越多。这些课除了落实"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理解,诗篇须熟读背诵"(吴忠豪语)等基础目标之外,还在如何教丰厚上做足文章。下面是笔者解剖课例后发现的"丰厚古诗教学"的几... 随着古诗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古诗教学的精品课已越来越多。这些课除了落实"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理解,诗篇须熟读背诵"(吴忠豪语)等基础目标之外,还在如何教丰厚上做足文章。下面是笔者解剖课例后发现的"丰厚古诗教学"的几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教学 诗歌体 解剖课 诗教 基础目标 古诗词 敬亭山 体量 天地之间 夜雪
下载PDF
试论“本色作文”的工具性——“本色作文”教学探究
4
作者 王海虹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8年第1期61-63,共3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当前小学生的作文正面临着严重的“灰色污染”。文化市场适合少年儿童的作品匮乏.大量庸俗化、雷同化、成人化的影视剧、书刊的充斥,再加上不少家庭的“填鸭式”培养方式,学生的习作素材日益枯竭。部分学校和教师为追求优秀率、升学率。作文开展套路教学,热衷于传授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诀窍”。不少学生手中都掌握有一定数量的作文选,习作生搬硬套,程序化、模式化、成人化泛滥。不少小学生的作文由此被污染,有的过于早熟,作文中有明显的成人腔,让人根本分不清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有的有明显的抄袭痕迹,东拼西凑,“剪切作文”、“拷贝作文”大量出现;有的套路雷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原本生机勃勃的学生泯灭了个性,抹杀了灵性,窒息了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教学探究 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写作 自主写作 习作素材 套路教学
下载PDF
在“学本课堂”中摸索前行
5
作者 祝伟霞 《新课程学习》 2015年第4期54-55,共2页
2014年11月中旬,杭州“千课万人语文学本课堂”会场,精彩纷呈的课堂,富含教学哲理的专题讲座,高水准的互动点评,令与会者大饱眼福,不仅领略了大师们的睿智、幽默、从容,还真真切切感受到“学本课堂”的生机,教育本质的回归。“... 2014年11月中旬,杭州“千课万人语文学本课堂”会场,精彩纷呈的课堂,富含教学哲理的专题讲座,高水准的互动点评,令与会者大饱眼福,不仅领略了大师们的睿智、幽默、从容,还真真切切感受到“学本课堂”的生机,教育本质的回归。“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创建“学本课堂”,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落后的课堂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努力实现“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学;还教于学,共同成长”的课堂变革目标。平时的教学中,我摸着石头过河,试着通过以下做法,将教师的教不断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教师 教育学
下载PDF
巧用“播客”学语文
6
作者 冯旭霞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第5期58-60,共3页
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新技术学习语文。"播客"软件及相关自媒体平台,能帮助学生爱上阅读且习惯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学生通过听读、创作有声作品,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动,引发思维的碰撞,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关键词 播客 阅读 表达 综合实践活动
下载PDF
试谈体验式作文
7
作者 王海虹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8年第6期44-45,共2页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表明作文需要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题材,作文一旦引入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就会...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表明作文需要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题材,作文一旦引入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就会叙写顺畅,情感饱满,内容充实鲜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作文 体验式 生活体验 感情真挚 独特体验 新课标 写作
下载PDF
废墟中的孩子
8
作者 何姝萱 虞琴君(指导老师) 《作文新天地(小学版)》 2018年第3期34-35,共2页
发黄的黑白老照片里,一个不到三岁的男孩闯入了我的眼帘.他满身是伤,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而他的背后,是一片废墟.我似乎听到了“轰”“轰”“轰”的爆炸声,响彻云霄.我似乎听到孩子的痛哭声,撕心裂肺.轰炸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划破了本... 发黄的黑白老照片里,一个不到三岁的男孩闯入了我的眼帘.他满身是伤,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而他的背后,是一片废墟.我似乎听到了“轰”“轰”“轰”的爆炸声,响彻云霄.我似乎听到孩子的痛哭声,撕心裂肺.轰炸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划破了本来宁静的碧空,让人沉痛不已.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在废墟里?他的父母在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看着照片,一连串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子 废墟 老照片 哭声 问号
下载PDF
谈小学低段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四个重视
9
作者 杨秀聪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8年第5期112-114,共3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云雨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课外阅读就是让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云雨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课外阅读就是让学生通过开放性阅读的形式在“黑板”和“四堵墙壁”之外去体验社会生活.感悟人生境界,陶冶精神品格,提高文学修养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习惯培养 课外阅读 小学 苏霍姆林斯基 人生境界 社会生活 精神品格 文学修养
下载PDF
优化语篇教学 彰显词汇魅力
10
作者 杨银红 《基础教育论坛》 2017年第6期48-49,共2页
文章试图建立一种新的从语用学的视角来研究小学英语问题、探索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语篇意识 实施策略
下载PDF
《丑小鸭》教学设计
11
作者 杨春丽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0年第5期24-26,共3页
[教学设计意图] 《丑小鸭》一文在原著及课改前版本的基础上作了较大改动,语言更浅显平实,以简短的主谓句式和总分段式居多,用相似的结构语言、前后对比手法描述了丑小鸭成长历程中的悲和喜,苦和乐。
关键词 《丑小鸭》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成长历程 对比手法 分段式 语言 课改
下载PDF
潘天寿公园半日游
12
作者 储于超 《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版)》 2015年第6期22-23,2,共2页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和妈妈去潘天寿公园玩。公园里到处是绿油油的小草,五颜六色的小花儿迎风开放,整整齐齐的树木像士兵一样笔直地站立在那里……风景可美了。
关键词 潘天寿 公园 花儿
原文传递
赏荷
13
作者 叶佳豪 《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版)》 2015年第11期30-30,2,共1页
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但我还记得那次赏荷的经历。那一天,太阳火辣辣的,热得我们哪儿都不想去。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外面飘起了蒙蒙的细雨。雨后,我感觉特别的凉爽。我和爸爸妈妈计划一起去看荷花。
关键词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原文传递
绵绵秋雨
14
作者 娄一涵 祝伟霞(指导) 《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版)》 2017年第9期6-6,共1页
走出门,就与细雨撞了个满怀,雨中带着丝丝清风,桂花的芳香扑面而来。早晨,好清爽.花儿饱饮了雨水,正昂首挺立在草丛中,格外妖艳,花瓣上的几滴水珠,晶莹剔透;一旁的叶子在露水的衬托下,闪闪发光。淅淅沥沥的小雨,给了我无比美妙的心情。... 走出门,就与细雨撞了个满怀,雨中带着丝丝清风,桂花的芳香扑面而来。早晨,好清爽.花儿饱饮了雨水,正昂首挺立在草丛中,格外妖艳,花瓣上的几滴水珠,晶莹剔透;一旁的叶子在露水的衬托下,闪闪发光。淅淅沥沥的小雨,给了我无比美妙的心情。我不打伞,在雨中慢慢地走着,静静地聆听雨水沙沙的声音。仰起头,任由细雨滴到我的脸上,嗯,触感真好,凉丝丝的,使人的心瞬间平静下来,细细地品味着这雨丝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丝丝 雨水 触感 雨丝 雨滴 芳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