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影像学评价——附39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志新 张玉琴 +2 位作者 缪锦芬 王超英 王春伟 《新医学》 2009年第1期33-34,49,共3页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总结分析39例行MHD期间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与结论:通过胸部X线摄片、腹部B超、心电图、UCG、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总结分析39例行MHD期间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与结论:通过胸部X线摄片、腹部B超、心电图、UCG、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或螺旋CT造影、头颅CT、腹部CT等检查,发现慢性心力衰竭8例,急性肺水肿2例,心包积液12例,冠状动脉钙化4例,冠状动脉狭窄1例,胸腔积液8例,肺炎3例,肺结核4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2例,肾性骨病及血管通路狭窄各1例。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方法,39例均获确诊,无误诊或漏诊病例。提示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及时诊断MHD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并发症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摄片 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
下载PDF
意外胆囊癌的CT和MRI影像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建军 徐海东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3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在术前影像诊断环节如何提高胆囊癌术前诊断准确率,减少意外胆囊癌(UGC)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期间收治的19例UGC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CT和MRI影像资料,并与术中及术后病... 目的探讨在术前影像诊断环节如何提高胆囊癌术前诊断准确率,减少意外胆囊癌(UGC)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期间收治的19例UGC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CT和MRI影像资料,并与术中及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 19例UGC病例中共漏诊12例,其中CT漏诊7例,MRI漏诊7例,2例为CT和MRI均漏诊。19例UGC病例中,12例为浸润型癌,其中8例显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2例呈弥漫性增厚,2例无法显示;4例为结节型癌,其中3例有增强者呈不均匀性强化,轮廓毛糙,邻近胆囊壁增厚。3例为肿块型癌,仅有MR平扫,信号较均匀,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伴多发胆囊结石。结论规范影像检查技术和提高对胆囊癌征象的认识,可避免大部分UG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意外胆囊癌 CT MRI 诊断
原文传递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诊断不孕症临床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长风 俞振浩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5期59-59,63,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在诊断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及子宫输卵管造影资料,所有病例均常规术前准备,采用双腔子宫造影管或带锥形硬管进行子宫插管,在电视透视下经导管缓慢注入浓度76%复...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在诊断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及子宫输卵管造影资料,所有病例均常规术前准备,采用双腔子宫造影管或带锥形硬管进行子宫插管,在电视透视下经导管缓慢注入浓度76%复方泛影葡胺,动态观察子宫、输卵管显影及造影剂向腹腔弥散情况,并实时图像采集。结果 12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子宫腔、输卵管造影结果中,子宫腔:正常114例,异常12例;输卵管:双侧输卵管通畅31例,双侧输卵管不全梗阻15例,单侧37例;双侧输卵管阻塞13例,单侧26例;积水14例,部分阻塞或通而不畅输卵管伴有不同程度积水和或伞端囊性包裹。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是行之有效且简便实用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复方泛影葡胺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勤学 陈振东 +2 位作者 赵亦军 陈良 董海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6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的CT及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超声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的48例IPMN,探讨CT及MRI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IPMN的特征性表现为胰...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的CT及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超声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的48例IPMN,探讨CT及MRI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IPMN的特征性表现为胰腺囊性病灶与主胰管相通,可分3型;1)主胰管型4例(2例恶性),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2)分支胰管型23例(8例恶性),表现为胰腺分支胰管扩张,多位于胰头钩突部,可呈单囊或多囊形,和主胰管相通,恶性者可见分隔、壁结节;3)混合型21例(12例恶性),该型同时具有分支胰管、主胰管扩张的特点。IPMN诊断敏感性MRI及CT分别为90.9%(20/22)、77.3%(17/22),诊断特异性分别为88.5%(23/26)、76.9%(20/26),统计学无差异( P >0.05)。MRCP对IPMN与胰管相通的显示率高达93.7%(45/48),明显高于CT(79.2%,38/48),统计学有差异( P <0.05)。参考2012年新版IPMN诊治共识指南中的高危特征,良、恶性IPMN出现强化的实性成分分别为3/26 vs 13/22,其中1例良性IPMN壁结节及10例恶性IPMN壁结节大于10mm;主胰管直径大于10mm分别为2/26 vs 8/22,统计学有差异( P <0.05)。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诊断对其良恶性判断、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多种重建技术的联合应用在诊断儿童呼吸道异物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海东 张玉琴 +2 位作者 董海波 朱海东 王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CT联合多种气道重建技术在呼吸道异物定性和定位中应用,提高CT在呼吸道异物的早期诊断并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搜集96例经支气管镜或手术证实为呼吸道异物的患儿96例,所有患儿治疗前进行呼吸道的CT扫描和多种重建。通过CT表... 目的探讨多层CT联合多种气道重建技术在呼吸道异物定性和定位中应用,提高CT在呼吸道异物的早期诊断并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搜集96例经支气管镜或手术证实为呼吸道异物的患儿96例,所有患儿治疗前进行呼吸道的CT扫描和多种重建。通过CT表现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异物的性质和具体位置。结果上呼吸异物9例,主气管异物16例,气管分叉处5例,右支气管异物41例,左支气管异物25例。内源性异物10例,外源性异物86例(其中植物性异物67例,动物性异物9例,金属性异物4例,化学性异物6例),CT对异物的诊断与临床确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96),其中CT对金属性异物和动物性异物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分别为99.0%和96.9%。并发支气管管壁增厚的有19例,肺气肿33例,肺不张11例,肺部感染26例。71例经支气管镜取异物,经CT重建后测量的异物距离口咽的距离与支气管镜进镜的距离相近,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784,t=-8.506))。结论 CT对异物的检出价值较高,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从多方位观察异物的形态和大小,并可对异物的具体距离进行测量从而有助于异物的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异物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凌斌 徐雷鸣 +2 位作者 董海波 戚洪波 胡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性肿瘤,可发生在软组织、皮肤、肝、胸膜、腹膜和淋巴结等部位,原发于骨组织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罕见,仅有个案报道[1]。由于此病患病率低,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在术前常被误诊,从而导致手术方式选择的...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性肿瘤,可发生在软组织、皮肤、肝、胸膜、腹膜和淋巴结等部位,原发于骨组织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罕见,仅有个案报道[1]。由于此病患病率低,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在术前常被误诊,从而导致手术方式选择的失误。笔者回顾性分析了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影像表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影像特征 影像表现 血管性肿瘤 个案报道 病患病率 患者资料 病理证实
原文传递
320排CT对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好鹏 叶贤旺 孙勤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 探讨320排CT对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AM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320排CT表现及临床治疗措施,并根据影像表现进行Yun分型.结果 320排CT可直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真... 目的 探讨320排CT对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AM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320排CT表现及临床治疗措施,并根据影像表现进行Yun分型.结果 320排CT可直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并清晰显示掀起的内膜瓣,破裂口均位于肠系膜上动脉(SMA)近心端(12~41mm),夹层长度为21~128mm.后处理图像MPR、MIP、VR对于评估夹层的部位和范围有着更为直观的显示.SI-SAMD尚有一些间接征象,如肠系膜上动脉(SMA)管径增粗,SMA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等.影像分型对于后续治疗有指导意义.依据Yun分型,本组病例:Ⅰ型4例,Ⅱa型4例,Ⅱb型1例,Ⅲ型0例.结论 320排CT能准确提供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信息,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376-377,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16排螺...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检查,操作均由同一医师指导,确诊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观察X线和16排螺旋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阳性检出率、诊断结果及诊断后对症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16排螺旋CT检查成像清晰,可较为明确地显示诊断结果和病变程度。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和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和阳性检出率,诊断结果准确,可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16排螺旋CT 诊断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函幽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3期472-474,共3页
目的研究肝脏疾病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对患者行循证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肝脏疾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记录并比较患者心理状况、屏气配合效果、一次检查成功率、... 目的研究肝脏疾病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对患者行循证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肝脏疾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记录并比较患者心理状况、屏气配合效果、一次检查成功率、伪影、检查时间及不良反应。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L-90各症状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屏气配合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44%(χ2=4.709,P=0.016);观察组一次检查成功率、平均检查完成时间、所得影像的伪影出现几率均优于观察组(χ2=4.391,P=0.021,χ2=5.003,P=0.012,t=6.023,P=0.008);观察组过敏反应发生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过敏反应发生率(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2,P=0.019)。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屏气效果及检查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3 0T磁共振 增强扫描 应用
原文传递
~1H-MRS评价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髓脂质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海东 张玉琴 +1 位作者 董海波 王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9期1649-1652,共4页
目的 利用轻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 H-MRS)评价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腰椎骨髓脂质含量(MLC)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绝经后T2DM患者(n=30)及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n=20)行L3椎体1 H-MRS扫描以计算MLC值及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L... 目的 利用轻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 H-MRS)评价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腰椎骨髓脂质含量(MLC)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绝经后T2DM患者(n=30)及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n=20)行L3椎体1 H-MRS扫描以计算MLC值及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L1~L4椎体骨密度(BMD)。测定受检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T2DM组BMD(1.180±0.198)g/cm2与健康对照组BMD(1.113±0.187)g/cm2无统计学差异。T2DM组MLC(76.3±18.3)%明显高于正常受试者(65.7±14.0)%(P〈0.001),校正受试者T2DM病程、体质分数、FINS及BMD混杂因素,T2DM组MLC值仍高于健康受试者(P=0.020)。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MLC是T2DM患者的负性影响因素(OR=2.031,P=0.008)。结论 绝经后T2DM患者骨髓脂肪增高,1 H-MRS测定MLC可作为T2DM随诊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2型糖尿病 骨髓脂肪 骨质量
下载PDF
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16层CT诊断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海波 李晖 +4 位作者 王波 罗雪芬 朱海东 刘亚萍 陈意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16层螺旋CT诊断为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14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1例以慢性病史就诊。观察溃疡的大小、形态、深度、数量及周围结构关系等。结果:单发溃疡1... 目的:探讨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16层螺旋CT诊断为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14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1例以慢性病史就诊。观察溃疡的大小、形态、深度、数量及周围结构关系等。结果:单发溃疡12例,多发溃疡3例;14例急性患者均伴发范围较广泛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其中10例合并中量以上血性胸腔、纵隔及心包积液,而1例慢性患者仅为局限的假性动脉瘤,不合并壁内血肿及血性积液等。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对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作出准确诊断,可作为急诊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弥散加权MR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海波 徐海东 +5 位作者 张玉琴 俞伉 任峰 张信忠 王毅力 沈天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84-486,共3页
目的:评估弥散加权MRI(DW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超急性脑梗死且发病在6h以内的患者行急诊MRI和DWI检查。分析DWI诊断和最终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比较DWI和常规MRI对超急性脑梗死敏感性和特异性、表观弥散系... 目的:评估弥散加权MRI(DW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超急性脑梗死且发病在6h以内的患者行急诊MRI和DWI检查。分析DWI诊断和最终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比较DWI和常规MRI对超急性脑梗死敏感性和特异性、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20例,与最终临床诊断均符合。DWI所见高信号区域在CTMRI随访中均有脑梗死灶。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常规MRI的敏感性为20%,特异性为100%;超急性脑梗死DWI信号上升,ADC值下降(P<0.001)。结论:DWI可作为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预后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雪芬 赵亦军 陈振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adrenocortical oncocytic neoplasm,AOA)的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0例患者影像学表现:CT平扫表现为稍低密...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adrenocortical oncocytic neoplasm,AOA)的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0例患者影像学表现:CT平扫表现为稍低密度肿块,MRI表现为稍长T1、T2信号;增强后CT及MRI表现为动脉期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性强化。10例患者术后随访,9例未见复发及转移,1例术后半年肿瘤复发,随后转移。结论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没有显著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术前影像学很难做出定性诊断,易误诊为嗜铬细胞瘤等其他肿瘤,对于较大的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应考虑到嗜酸细胞肿瘤的可能性;基于肾上腺嗜酸细胞肿瘤部分尚有交界性和恶性,因此仍需术后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肿瘤 肾上腺肿瘤 随访
下载PDF
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贵军 孙勤学 +1 位作者 龚夏珍 胡艳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656-658,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52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中CR12例,PR12例,有效率达92.31%;而对照组患者中CR10例,PR8例... 目的探讨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52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中CR12例,PR12例,有效率达92.31%;而对照组患者中CR10例,PR8例,有效率为69.23%,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6,P<0.05)。治疗组患者中血清AFP水平明显下降6例,中度下降10例,轻度下降7例,升高3例;而对照组患者中血清AFP水平明显下降3例,中度下降7例,轻度下降5例,升高11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血清AFP下降率(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57.6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6,P<0.05)。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轻度化疗反应等表现。结论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介入热化疗栓塞术治疗可明显改善近期症状,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热化疗栓塞术 肝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肺真菌病的临床CT诊断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中明 冯盼盼 梁文 《罕少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肺真菌病的临床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有完整肺真菌病术前CT表现的资料。结果仅2例表现为传统典型特征,如空气半月征、真菌球征,大多数表现虽然不具典型性,但晕征仍然比较明显,非典型征象如胸壁贴附征... 目的探讨肺真菌病的临床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有完整肺真菌病术前CT表现的资料。结果仅2例表现为传统典型特征,如空气半月征、真菌球征,大多数表现虽然不具典型性,但晕征仍然比较明显,非典型征象如胸壁贴附征、空洞征、气液平等。本组病例无基础疾病者占大多数(14/18)。结论结合肺真菌病的一些非典型的CT征象,带来临床准确诊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真菌病 HRCT 诊断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恶变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勤学 陈振东 +4 位作者 赵亦军 陈良 李烽 张贵军 董海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恶变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超声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的60例IPMN,探讨IPMN恶变的CT及MRI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患者共发现良性IPMN 34例,恶性26...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恶变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超声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的60例IPMN,探讨IPMN恶变的CT及MRI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患者共发现良性IPMN 34例,恶性26例。良性IPMNs的特征性表现为胰腺内囊性病灶,和主胰管相通,IPMNs恶变的特征有:增粗的胰管内出现明显强化的壁结节(17/26),结节直径>10 mm(13/26);主胰管直径>10 mm(10/26);或IPMN随访过程中出现胰腺明显肿块,胰管、胆管逐渐增粗、扩张加重。MRCP对IPMN与胰管相通的显示率高达91.7%(55/60),明显高于CT(76.7%,46/60)(χ^2=5.065,P<0.05)。恶性IPMN中胆总管扩张有14例,而良性IPMN胆总管扩张仅2例。根据MRCP胆总管扩张情况诊断IPMN恶变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3.8%及94.1%,阳性预测值为87.5%。恶性IPMN DWI受限达21例(80.8%),良性IPMN DWI轻度受限5例(14.7%)。恶性IPMN的ADC值[(2.04±0.38)×10^-3mm^2/s]显著低于良性IPMN[(2.83±0.29)×10^-3mm^2/s],统计学有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3,以2.34×10^-3mm^2/s为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0.8%和94.1%,95%可信区间值80.32%~99.28%。对IPMN恶变的诊断敏感性MRI及CT分别为88.5%(23/26)、80.8%(21/26),诊断特异性分别为88.2%(30/34)、79.4%(27/34),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恶变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IPMN随访过程中应注意并提早判断,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方案及提高患者预后及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乳腺不同视野扩散加权成像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海波 徐海东 +2 位作者 张玉琴 李亚迪 李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2132-2134,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乳腺常规视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SS-EPI DWI)和2组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3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78例乳腺受检者(68例正常乳腺,10例乳腺癌),... 目的 对比研究乳腺常规视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SS-EPI DWI)和2组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3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78例乳腺受检者(68例正常乳腺,10例乳腺癌),分别行SS-EPI(FOV360 mm ×360 mm)、rFOV1 (FOV 360 mm×180 mm)和rFOV2(FOV 280 mm×140 mm) DWI检查.比较3组图像质量、ADC值,2组rFOV DWI的信噪比(SNR).结果 78例rFOV DWI1图像质量评级为4.74,SS-EPIDWI为3.59,rFOV DWI2为3.55.68例正常乳腺SS-EPI DWI平均ADC值1.832×10-3mm2/s,rFOV DWI1为1.701×10-3mm2/s,rFOV DWI2为1.615×10-3mm2/s;10例乳腺癌SS-EPIDWI为1.345×10-3 mm2/s,rFOV DWI1为1.220×10-3 mm2/s,rFOV DWI2为1.149×10-3mm2/s.rFOV DWI2的SNR低于rFOV DWI1.结论 适宜的rFOV DWI图像质量高、变形小,可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单纯性主动脉壁内血肿的16层CT表现(附4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海波 李晖 +1 位作者 王波 史信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1期1626-1629,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性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的16层CT检查方法和影像表现。方法:4例单纯性IMH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使用心电门控,1例加扫静脉期。重组方法包括MPR、MIP和VR。结果:4例单纯性IMH均为B型。主要CT... 目的:探讨单纯性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的16层CT检查方法和影像表现。方法:4例单纯性IMH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使用心电门控,1例加扫静脉期。重组方法包括MPR、MIP和VR。结果:4例单纯性IMH均为B型。主要CT表现: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CT平扫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1例静脉期强化;内膜钙化内移位2例;2例内膜多处渗漏。MPR、薄层MIP清晰显示血肿部位、厚度、累及范围及有无并发症。2例单纯性IMH采用内科保守治疗。2例IMH腔内隔绝术。结论:单纯性IMH的16层CT检查应包括平扫与双期增强。CT检查有助于单纯性IMH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壁内血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加强医院放射科护理行为安全管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函幽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年第2期252-253,共2页
分析放射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加强放射科的护理工作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完善培训机制、实施规范化服务等措施,以确保医院放射科的护理工作安全。
关键词 放射科 护理工作 安全管理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对肠道Crohn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峰 董海波 +2 位作者 张玉琴 孙勤学 陈振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Crohn病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4例肠道Crohn病患者的MDCT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跳跃性肠壁增厚,8例表现为肠壁环形增厚,同时伴有粘膜强化和分层形成"靶征&qu...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Crohn病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4例肠道Crohn病患者的MDCT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跳跃性肠壁增厚,8例表现为肠壁环形增厚,同时伴有粘膜强化和分层形成"靶征"及"双晕征";有11例表现为增厚肠壁分层消失,增强不明显,肠壁厚度多在5~11mm。4例表现为病变段肠管周围肠系膜水肿及增厚,蜂窝织炎,其中并发脓肿1例。7例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3例表现为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形成"梳征"。其中"靶征"、"双晕征"及"梳征",均提示与病变活动度相关。结论:MDCT不但能准确显示Crohn病病变部位、肠外病变,还能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病变。MDCT可作为Crohn病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