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宋代帝后、内外命妇、宫人女官官衔研究
- 1
-
-
作者
龚延明
殷其雷
-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暨宋学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宋学研究》编辑部
-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75-84,共10页
-
文摘
宋代官衔,是目前宋代制度史研究中新开拓的领域。从宋代帝后、内外命妇、宫人女官的官衔制度这一视角,可以看出宋代官制的复杂性、多样性。皇帝,通常不视为官,实际某种意义上,皇帝也是官,且居于官僚机构的顶端,所以皇帝也有官衔,只是名号比较特殊,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本身就是一个官号,其生前有尊号或圣号,死后有谥号、庙号。唐宋史称皇帝多用庙号,这就是法定官衔。皇后有官号,尊号有无,视其是否曾垂帘听政而定,死后谥号有二字、四字之别。内命妇,为皇帝姬妾名号之总称,其官衔有等级之分、秩品之差。外命妇官衔可分为公主官衔、卿大夫妻母官衔两类。内外命妇官衔亦特旨移用于宫人女官官衔。皇后、内外命妇、宫人女官的官衔,与文武百官相类,其名号等级分明,官衔成为其特殊身份的标志。
-
关键词
宋代官衔
帝后
内外命妇
宫人女官
-
Keywords
official titles in Song dynasty
the queen of an emper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official women
female official in the palace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K24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宋代经筵制度探析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龚延明
-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暨宋学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2期48-57,共10页
-
文摘
宋代自太宗后,无一朝不开经筵。经筵制度,在宋代被定为"皇朝家法",其可视为特殊的对皇帝的再教育制度。经筵制度源于西汉,经筵官侍读则始置于唐,唐末五代废弛,宋复经筵制度,较为健全。宋代经筵官设,可分前后两个阶段,"元丰改制"后侍读、侍讲、崇政殿说书多为兼职。之所以出现经筵官以兼官为主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经筵官身为"帝师",必须由学问好、有声望、有地位的名儒硕士(多为进士出身)担任;二是皇帝将经筵授课视为一条了解外部和咨询时政的渠道,因此相对独立于相权的台谏官,就常成为经筵兼官;三是经筵官又是权相暗箱操控、打探皇帝信息动态的难得孔道,如秦桧就通过除授言路官必兼筵官的权术,使其亲信成为经筵官。因此,宋代台谏官多兼经筵官,这也反映出经筵官之除授,成为了宋代皇权与相权明争暗斗之地。结合宋代经筵讲读的时间、内容、场所和方式,纵向考察两宋经筵制度,亦可看出其为宋代文治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
关键词
宋代
宋朝家法
经筵制度
-
Keywords
Song Dynasty
the imperial family law
JingYan system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北宋太常寺礼乐机构述论
被引量:4
- 3
-
-
作者
龚延明
-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暨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5期81-88,共8页
-
文摘
礼乐制度是源自周代君王统治臣民的一种重要制度。礼与乐有分工,但相辅相成。宋代汲取唐末五代礼乐制度崩溃的教训,尤其重视礼乐制度的建设。因此,礼乐机构也就始终成为了宋朝中央官僚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宋代主管礼乐制度的机构,经历了阶段性变化:北宋前期太常寺不掌礼乐事,礼乐职能为太常礼院、礼仪院所侵;元丰新制后,太常寺重掌礼乐,仿《唐六典》新建编制,设太常卿、少卿、丞、博士、主簿等且各有职掌,并下辖郊社署、太乐署、鼓吹署、教坊等礼乐机构;至南宋时基本上沿袭北宋之制而有所压缩。
-
关键词
北宋
太常寺
礼乐机构
-
Keywords
Northern Song Dynasty
Taichang temple
rites and music institution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